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一声呼唤,他们坚守岗位;

一句需要,他们义无反顾。

当你心怀美好,必定向着曙光前行。

他们是一群“夜归”的金湾急诊科医生。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虽然曾与家人许下承诺,

虽然心中也有惦念,

但在职责与亲情面前,

他们依然选择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坚 守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这个本应该阖家团圆的日子,对于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医生陈静汶和他的爱人林茵茵来说,却意味着坚守!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同是80后的夫妻倆,同被分到了急诊科,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线,他们同是战友,却又“擦肩而过”。

陈静汶说,整个春节假期,面对抗击疫情的巨大任务,夫妻俩都回到了急诊科工作,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

陈静汶大多时间上的是夜班,而爱人林茵茵上的是白班,两人的匆匆一面只在交班之时一个眼神的问候。

“你还好吗?”“没问题,我还好,加油!”就这样,他们把更多的爱给予了需要帮助的人们。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陈静汶说,他们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大的7岁,小的3岁,虽然他们无法知道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但两个孩子多少却感觉到了:这个春节,不太一样!爸爸妈妈经常在工作,年夜饭也是跟着爷爷奶奶吃的,但当爸爸或妈妈下班回到家中,给他们翻看穿着防护服的工作照,或许他们能略微的理解,爸爸妈妈在照顾更需要照顾的人。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陈静汶说,医者仁心,从事这份工作,要对得起信任他们的患者。而这也是他们夫妻俩想要告诉孩子的:尊重生命,心怀美好!

初 心

2020年1月16日,对于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医生李洪涛来说,是个大喜的日子,迎娶了自己心爱的新娘,将开始新的人生旅程。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李洪涛与妻子的结婚照

本打算今年春节,带上自己心爱的妻子回老家见见亲朋好友,一块分享这一喜事,谁也没有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肺炎疫情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

“我需要回到岗位,与我的同事并肩而战!”李洪涛向妻子提出想法,并立刻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左三是李洪涛医生

急诊科的工作常常都是“单兵作战”,在大部分情况下医生需要具有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经常碰到急危重症的患者,加上正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李洪涛更是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绷紧高度紧张的神经。

“是否到过武汉?”“是否接触过武汉人员?”“是否出入过确诊区域?”“家人是否有相同症状?”……这些话,李洪涛需要每天问上几十遍。

可在抗击疫情期间,他也同样遇到了不能理解自己工作的病人,有一晚,苦口婆心地劝说一位发烧、干咳的老奶奶数小时,才让患者理解就医检查的必要性。

李洪涛说,一个医生的初心,就是守护每一个人的健康。

使 命

有着30多年临床经验的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护士长赵杏媛经历过2003年非典疫情,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她同样义不容辞地加入“作战”行列。

与十七年前相比,如今再穿“战袍”的她,眼神里多了一份沉稳和坚毅,更多了一股让年轻同事们感到安心的力量。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赵杏媛在急诊室迎来了自己48岁的生日

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赵杏媛在急诊室迎来了自己48岁的生日,她笑说:特殊时期碰上特别的日子。而她的生日愿望是:希望我们一块早日度过难关。

身为急诊科的护士长,使命和担当让赵杏媛不得不承担更多的责任。

疫情爆发期间,除了正常的分诊工作,赵杏媛还要处理病人转院并做进一步检查等工作。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面对物资紧张,还需要做严格的登记工作。医院急诊科有不少年轻的护士,赵杏媛需要手把手教她们如何更好照顾病人、如何更好保护自己。

整个春节,赵杏媛没有见过丈夫、儿子一面,一家人分隔三地,却都心照不宣,虽时常挂念,却都互相支持。

赵杏媛说,当了30几年护士,接触了无数病人,使命如此,那就奋力前行吧!

为爱·“夜归人”——三灶镇卫生院急诊科的故事

疫情是一场“大考“,更是一场精神与意志的较量,在这场无声的防疫战中,无数医务工作者再次站在了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他们是子女、父母、丈夫、妻子,他们背后同样有着无数牵挂的目光,正是他们的负重前行,我们才能如此心安。


记者 | 付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