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无 反顾 修理工一家三口“抗疫”志愿服务“代购跑腿”

义务施救一线车辆、无偿为医护人员送饭、接送上下班,免费提供代购买菜和 " 跑腿 "......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葫芦岛很多人的朋友圈都看到了这样一条暖人消息。修理工夫妻和儿子放弃休息,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一家三口 " 组团 " 搞起爱心志愿服务。不仅每天都发朋友圈 " 广而告之 ",而且 " 疫 " 无 反顾,志愿者服务范围非常广泛,不觉得让人心生温暖和敬意。

这对修理工夫妻叫田野和黄雅琴,老家在内蒙古农村。20 多年前,田野来到葫芦岛打工创业,先从汽车修理开始学习,慢慢的学会了汽车修理技术,后来开了家小小的 " 路川 " 汽配。初来葫芦岛打工,因没有亲人朋友,夫妻吃了很多苦,但始终坚信幸福都是创造出来的。靠着能吃苦、起早贪黑的打拼劳动和诚实守信服务,逐渐有了回头客,生意也越来越好。在此期间,有很多素不相识的人也曾经给这对外乡夫妻很多关爱和帮助,这让夫妻心怀感激。为感恩第二故乡的包容和好心人的帮助,夫妻经常默默地做一些好事实事。多次参与义务救援,设立爱心饮水服务站,还为环卫工人等免费提供休息场所,给没钱回家者提供路费等。" 这些都是小事儿,正巧也都是赶上了,力所能及而已。" 朴实话语道出了夫妻的心声。

今年春节期前,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突然来袭,田野夫妻每天都浏览新闻和朋友圈,每次看完相关防控和抗击疫情方面的新闻,都为医护人员大无畏的救死扶伤以及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所感动。他们也想为一线的 " 抗疫 " 执勤人员做点什么?

思前想后,夫妻觉得,此时一般市民很少外出,但是一些留守老人和有病不方便的人群外出买菜和生活必需品等就有些困难。加之目前公交车辆都处于停运状态,没有私家车的一些医护人员上下班就都成了问题,于是就想义务为这些群体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帮助。随后,他们编辑一段文字:" 义务施救执勤人员一线车辆、无偿为医护人员送饭、接送上下班,跑腿买菜等,并征集爱心口罩、手套、酒精、消毒液等免费送给医护人员和环卫工、交警等一线执勤人员,也期待志愿者加入,组团为抗 " 疫 " 人群服务、弘扬正能量。欢迎您的加入!"

18 岁的儿子田鑫得知了父母的善举非常理解和支持,争抢着也要和爸妈一起做义工。一家三口都发朋友圈,并希望有更多人一起献爱心。

他们又通过亲戚朋友筹集来一些口罩、酒精和消毒液等,免费分发给环卫工等需要人群。然后每天都多次把爱心信息发到微信群和朋友圈,此举得到很多人响应和点赞。

家住连山区华怡园的 84 岁祖桂兰大妈腿脚不好,以前夫妻就曾经多次帮助过。这次疫情来临,他们隔两天就给祖大妈打电话问家里缺啥少啥。老人很受感动,但不忍心总麻烦他们。夫妻得知了老人的心思,不但给老人送去口罩,还戴好口罩主动帮助买菜和水果。

年近五旬的单亲母亲张少丽身体不好,自己带着残疾儿子独自生活。由于家中没有口罩,蔬菜也没了。偶然间在朋友圈看到代购买菜信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打了电话,没想到 1 个小时后,对方就把萝卜、茄子和大白菜买回家。当她想给钱时,田野夫妻看到她家的现状后,买菜钱当即全免。趁着妻子和母子闲聊功夫,田野又出去一趟再次给买来了牛奶、桔子、香蕉、苹果和菠菜、豆芽和芹菜等。不但如此,夫妻还要和她家结成帮扶对子,此情此景让张少丽深受感动。

"90" 后的小琦是葫芦岛新区某医院的女护士,家住在老城区东城附近,以前上下班都要做公交。这次公交停运给其工作带来了影响,每天只好打车。由于家距离单位约 18 公里,尽管每次往返需要近 80 元的打车费,但即便这样,还不能每天都准时保证能够打到。无奈只好请了年假在家休息一周,2 月 8 日上班。其父亲在朋友群发现这条信息后,主动和田野取得联系。" 对方说 2 月 8 号如果还不通公交车,就想让我接送一下,我当时保证这根本不是事儿。医护人员真的挺辛苦。尤其在当前情况下,能为他们出趟车,我心里挺高兴,就当做开车溜达了一圈。"

田野说,微信群和朋友圈发出几天来,有多人打电话,但是问问情况的居多。" 目前只为 2 个人提供了志愿服务,很多人可能是不好意思。我既然说出这句话,就一定会说到做到,与其说在家里待着也是闲着,还不如保护好自己后,再出来帮助别人,无偿‘代购跑腿’就当是锻炼身体和葫芦岛城区旅游了。只要能帮上别人,我们全家就高兴。"【辽沈晚报驻葫芦岛特约记者 靳诗宇文并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