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这个春节因为疫情,被加上了宅属性。虽然每天也在关注确诊人数和出行路径,但心中的无聊其实是大过恐慌。不过对于为人父母的我们,另一个挑战就是如何"陪娃"。在我家这个重任,自然而然的交给了好不容易休假的爸爸。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假期一开始,爸爸摩拳擦掌准备好好带娃玩,可没过几天父子二人就都觉得彼此无聊。恢复到你刷手机,我看电视的老路上。队友抱怨:"原来下班陪孩子一个小时,就觉得身心俱疲,现在这种高强度"工作",简直受不了。

大家都是这样的状况吗?我拿起手机把<strong>"在家陪娃做啥"这个问题抛进宝宝早教中心的妈妈群里。没想到"炸"出许多大神,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这些优秀爹妈,是怎么在家陪娃的?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宅家陪娃都做些啥?

当我一条条听群里爸妈的语音,看他们分享的照片时,才意识到带娃这件事儿真的要看天分。平时我们习惯了给孩子买大堆玩具,节假日外出"放电"这种低技术水平的陪娃<strong>猛的被迫共处300小时,也大大挖掘了爸妈的"陪娃潜能"。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提取香蕉DNA

豆丁爸爸自豪地说:<strong>"今天带儿子提取了香蕉的DNA"为了向豆丁解释外面发生了什么,爸爸引入了病毒的概念。其中DNA的概念引起了豆丁的好奇。他想起上学时的小实验,找出瓶瓶罐罐,就演示了起来。

你可能比较好奇,这样的游戏怎么做呢?其实,这真是个听起来"高大上",实际却简单的小实验。具体可以参照上图,或者自己在网上搜下教程,能跟孩子玩一上午呢!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带娃好好做饭

葡萄妈妈放上一张小葡萄做饭的图片,她说这个假期里,喜欢看妈妈做饭的葡萄终于有机会一试身手了。平时生活节奏紧张<strong>,假期中却可以用很长时间做一顿饭,享受和孩子一起动手的过程不但陪了娃,吃着自己做的饭,孩子的胃口也好了。他们甚至还让爸爸假扮"菜贩子",体验从买菜到做饭的全过程。

★、宅家也要开运动会

运动小达人多米的爸爸,也是一个闲不住的爹。宅在家里没法带孩子打球,就改造了玄关,做个篮筐练投篮;把身高尺放倒练跳远;腾空游戏桌打乒乓球。多米妈说,这几天跟着爷俩玩,一上称自己还瘦了不少。看来,这个假期还是瘦身的好机会啊!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游戏设计思路get一下

在《游戏化思维》中,作者写道,游戏化正是通过创造乐趣来实现更多的现实目标。

其实当玩具已经让孩子腻烦,动画片反复看了N遍之后。孩子就需要更多新鲜的游戏内容。这个时候"跟孩子玩什么?"<strong>要考验的是父母的"创造力"以及对孩子喜好的了解。好的互动游戏,不但能帮孩子度过无聊的宅家时光,更能促进亲子关系,甚至帮助娃的认知发展。

模式一:寻宝

寻宝是我和宝宝经常玩的"游戏模式"之一,惊喜人人都爱,小孩子更是享受发现的乐趣。我们常用"找找在哪儿"的书来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假期有大把时间,恰好可以将许多游戏<strong>都加上"寻宝"的色彩比如在玩娃都喜欢的贴纸书时,就可以把贴纸贴在家里别的地方<strong>(比如冰箱上),让孩子先寻宝再贴纸,轻轻松松

"混"过去半个小时。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模式二:竞赛

朋友说,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就有了"竞争意识"。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讲,<strong>竞赛类游戏不但能激发孩子的"好胜心",还能将本来比较枯燥的活动,变得积极和有趣。比如那位爸爸带娃玩的投篮和跳远,能够通过练习"赢过爸爸"才是活动的意义所在。

模式三:创造

彩泥、太空沙、积木等建构类玩具,如果单纯的交给孩子,他可能玩一会儿就腻了,不是缠着你玩别的,就是开始大肆"破坏"。<strong>如果爸爸妈妈能引导孩子用这些材料进行创造,宝宝就能发现其中的无穷乐趣。此外,我们还可以帮助孩子打开脑洞,在家中寻找可以用来创造的"其他物品",以拓展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模式四:模仿

<strong>开始社会化的孩子,会通过模仿游戏,来了解"大人的世界"学习一些规范。我家的宝宝恰恰处于这种阶段,由于平时只有我和他在家,可以角色扮演的人太少。这次"集体宅家"姥姥姥爷都在,正好大家扮起来。什么超市收银、快递小哥、幼儿园老师,让宝宝一次过足戏瘾,同时也增进了亲人间的感情,给长辈一个返老还童的机会。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陪娃玩坚守这些原则

群里有人说,自己其实很想陪孩子玩,但感觉玩几下孩子就觉得无聊了。是不是自己真的没有这个天赋?还是孩子和自己不亲?其实大部分的时候,只是<strong>我们已经忘了到底该"怎么玩"?

♣、热情比结果更重要

科恩在《游戏力》中阐明的观点是:游戏的作用,是帮助家长和孩子建立联结。

买玩具的时候,或寻找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时,许多爸爸妈妈注意的是这个玩具或游戏,是否能够开发孩子的智力,提升专注力等等。但事实上,这些都并不是游戏真正的意义。陪孩子一起玩,到底是否能对孩子有所助力,远不如一起玩的时候<strong>是不是真的开心更重要。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strong>所以,在陪娃玩的时候,首先要投入热情,而不是抱着完成任务,打发时间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是天下最敏感的群体,即便最简单的游戏,比如抛球之类,只要爸妈足够有激情,宝宝也会觉得十分有趣。

♣、随时随地开始

闺蜜问我,是如何安排陪孩子玩的时间?其实除了吃饭睡觉这样必须遵守的生活规律,何时开始游戏,都是孩子决定的。一个眼神儿,我们就知道要开始"玩"了。

有时候我在洗菜,小宝拖着小车蹭过来说:"妈妈洒水车。"我就知道,他想让我双手粘水,追着他跑两圈,于是就甩开手学着洒水车追他两分钟。因为,对于孩子而言,<strong>游戏没有什么明确的起止时间,而就是一种生活常态。

宅家300小时陪娃,聪明父母各显神通,用这些思路打开游戏力

♣、让孩子成为主导

在陪孩子玩耍时,我们大人经常会从自己的视角来看孩子的游戏。这就会将权力之争,也延伸到了游戏中。给宝宝一些材料或者玩具时,<strong>只要简单介绍即可,别越俎代庖一步一步地告诉孩子如何玩,把探索的乐趣交给孩子。

前文中所有设计游戏的方法,也只是让我们充当提议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一旦游戏开始,就该将主导权交给孩子,何时结束用什么样的方式都不要过度干预。

小辫子妈有话说:

对于孩子而言,游戏并不是<strong>打发时间的方式,而是了解世界的"手段"。而对于我们而言,陪孩子游戏也不是任务,而是增加亲子之间感情联结的好机会。通过尽兴玩耍,我们会发现宝宝"不听话"的情况也会得到改善,这正是游戏的魔力所在。不是吗?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