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2020年刚开年,一场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对于即将中高考的学生和学生家长而言,这场疫情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不便,更重要的是学习时间的减少。


开学时间延期1个月,就少了1个月的在校复习时间。


2月1日,教育部疫情领导小组在答央视问时,表明是否推迟中高考,尚没有定数。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在担心,疫情之下,2020年的中高考不知会有什么变化。“中高考推迟”“中高考题型变化”等猜测不绝于耳……


其实,早在17年前,中国学生就已经经历过一场疫情下的高考。


现在我们关于开学、关于中高考的各种问题,或许可以从那时的故事里找到答案。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教室里只看得见眼睛


2002年12月,一场名为“非典”的灾难,悄无声息地在广东佛山留下了一个不起眼的阴影,随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感染了整个中国。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这场从春天开始爆发的全国性卫生事件,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中国,也为当时的学生们留下了一段弥漫着消毒水气味的特殊记忆。


第一次,中国需要面对如此重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疫情的控制远不如今天迅速果决。


很多人都是到2003年3月、4月,才突然从新闻里知道了这场疫情的严重。学生们平凡的生活也正是从这个时候才开始变化。


为了不耽误教学进度,一开始,许多学校都通过要求学生上学时佩戴口罩,在校进行体温监测,每天上报身体情况等措施来继续进行教学。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学生进校前测体温(图:人民网,2003)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学生进校前测体温(图:人民网,2003)


那个时候,人们相信熏醋可以杀灭“病毒”。因此,教室里总是弥漫着一股酸味。同学的脸在口罩下变得模糊,唯有体温枪的数字格外清晰。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戴口罩上课(图:人民网,2003)


一位网友在知乎上回忆:


我03年高考。那年非典,上下学前要测体温,要在体温卡上写清度数,家长签字,然后才能进校。


有一天因为复习疲劳,抵抗力下降,38度5。当时我心想:完了,要复读了。父母跟老师撒了个谎,说我腹泻,替我请了一天假,所幸当天下午温度就降了下来,算逃过一劫。


当时,教室里所有人都戴着一个大口罩,满屋子刺鼻的消毒水味,这也让同学们在彼此交流时,看到的都只能是对方的眼睛。


但随着感染人数的上升,在疫情最严重的北京、广东和香港等地区之外,许多省市的中小学都在4月停课、封校了。甚至,还出现了上午还在学校上课,下午就突然被告知“封校了”,必须回家。


如今,面对新冠状病毒,中国只花了1个月时间就启动了应急程序,着手进行控制。


过程中虽然有各种不周全,但一切都是井然有序,这是17年前的血泪教训换来的成熟。


今天的学生,不会再经历突然被“赶”回家,学校突然被“封”的惊恐,也不用去想象被隔离在宿舍里的无助,这已经值得庆幸。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提前开始的高考


在2003年以前,高考的时间一直被定在7、8月,延续了20多年。


酷热的空气折磨着高三学生的身心,更何况,那时的中国远没有现在发达,不止是空调,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甚至还没装上风扇。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非典时期的考试情况:

进出考场测体温,考点配备医生,老师全副武装

每个考场里的参考人数减少,考点大幅增加


终于,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高考日期固定安排在每年的6月7日至9日,让高考告别酷暑,同时北大、清华等22所高校被赋予5%的自主招生权。


第一批面对高考改革的学生内心的忐忑可以想象。但在这种情况下,非典像一场不容分说的旋风,打乱了所有高三学子原本的计划。


即便仅仅还有2个月就要面对高考,高三学生们也无可奈何地回到了家中,开始自学备考。


那个时候教育部门也推出了网课、电视课堂,但那时的电子教学资源和现在无法相比,最多就是一些录播课程。


这几天被很多学生厌烦的钉钉打卡上课、视频辅导家访的形式,在当时更是天方夜谭。


一时间完全失去约束后,那些年轻气盛的高三学生们最后的复习成果可想而知。


另一位知乎网友的回忆:


在我们量了体温2-3天之后,全市的学校开始放假,老师匆忙地布置了一些作业,要求我们回家看电视《空中课堂》自学知识,我们就这么放假了。


自学是不可能自学的,《空中课堂》要照顾初中和高中全部学科,还要分年级,让人做样子的心情都没有了。


留的那点作业根本就不够写的,2天就写完了,一个月要求返校一次,领取新的作业,上交完成的作业。


就这样,无数焦灼的高三学生在家中利用现有的资料自己复习,一些地区甚至让学生在家进行了二模考试。


高三学生们焦急地等待教育部正式宣布高考时间,毕竟疫情如此之大,学生们的学习和复习都受到了影响。


有些人隐隐地希望高考可以推迟,认为推迟高考,在家自学时的这些迷茫可以得到弥补。


当时,《北京晚报》联合搜狐网,在网上进行了3940人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希望高考推迟的人占到56%。


但到了5月5日,北京终于正式宣布,高考不仅不会延期,还会如约正式提前到6月7日开始。


这对那些并未感染疾病,却因疫情而慌了神,根本没有投入复习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夺走了救命的稻草。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高考卷被盗


2003年6月7日,613万高三学生参加了当年的高考,人数创下了历年之最。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2003年高考进考场前的体温检测


但那时,那些前往考场的高三学生还不知道,他们要面对的高考试卷,与一件将在高考历史上被永远记住的事件息息相关。


2003年,在四川南部中学高三文科班有一名学生叫做杨博,刚满19岁。


四川的疫情较轻,4月,他参加了高考一诊、二诊和三诊考试。但是,三次考试他的成绩都不理想。


杨博一直有着鸿鹄之志,期望考上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但连续三次考试发挥失常彻底摧毁了他的信心,绝望之下,他做出了一个毁了他一生的决定:


他要盗窃高考试卷。


经过1个多月的“侦查”,6月5日凌晨,他翻窗进入了县教育局的保密室,切断安保装置的电源,成功盗走了当年的高考试题。


回家后,内心的不平静让他蒙头大睡。下午,他去学校,却听到老师在讨论“考卷被盗了”。


那个时候他就知道,高考要换备用卷了,而他案发了。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15天后,他被南部县公安局抓获,判刑7年。被抓4天后,他得知了自己的高考成绩:515分,这意味着即使正常考试,他也能考上本科大学。


他一时冲动的行为,不仅毁了自己的一生,他远远没能想到的,是自己的举动甚至影响了一代高考的学生。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高考数学惨案


在网络上搜索“2003年高考数学”,会发现人们用“惨案”两个字来形容。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由于高考试卷被盗,2003年的高考启用了备用卷。但那个时候的备用卷出法或许有一些问题,网上传言说“找了几个大学教授出的题”,简而言之就是,出得太难了。


人们说2003年的高考是“文科卷出成了理科卷”,然后“理科卷出成竞赛卷”。


尤其是核武器级别的高考数学,不知让多少原本踌躇满志的学生的梦碎了。


一位网友写到自己参加2003年数学高考时的感受:


只记得当时天气已经很热,房顶的风扇噪音很大。监考老师来来回回看大家的答题情况。


有个女生在考试结束差半小时的时候,突然趴桌子上哭了起来……


当天晚上学校教学楼前人来人往,但沉默得可怕。


另一位天涯网友则这样描述这桩“惨案”:


一到有些紧张的日子,我就不自觉地梦到那年高考,梦见坐在教室里,满头大汗,心急如焚,就是写不出答案,或者看不清考卷。


每次都把自己急醒,久久不能平静,那次噩梦一般的高考全国卷,注定不能释怀。


据说,2003年高考数学的平均分只有60分,基本上是历史最低了。


但现在回过来看这份“史上最难高考数学题”,这次考试的难,是难在题目难度的分布和出题角度,非常考验考生临场的心理素质。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2003年高考数学原题


往常看一眼就能得出答案的选择题算了五分钟都算不出来,从一开始就击垮了一些学生的内心。


高考从来就不只是知识的考试,更是一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挑战,甚至是对一个家庭教育方式和资源储备的考验。


2020年的高考会怎么变化,现在没有人能说清,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些最先学会适应的鸟儿,总能飞得更高。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当下的思考


从公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开始,到感染人数突破2万人,再到各地开学日期多次被延后,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开学后的生活过分担忧,担忧自己的复习情况,更担忧今年高考的情况是否会有变。


可以想到的是,在网上打卡、学习的日子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但在新鲜感逐渐褪去,学生们最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这种学习模式常态化,并真正把它利用好。


毕竟,在家学习,给一些人的“假努力”制造了掩饰的机会。


尤其对于初三、高三的学生来说,在即将参与人生大考的几个月前,突然彻底失去了老师现场的耳提面命,只能自己在家凭借自律完成复习,这真的是一个重大的考验。


但很可惜的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在许多学生在这漫长的假期中逐渐变得疲惫而涣散。


他们热衷于疯狂刷新社交网络,为在线教育APP打差评,对教育部“不要提前网上教学”的提醒大呼“晚了”。却忘了自己的书本,自己的使命,自己的未来。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部分学生在苹果应用商店里为在线学习APP

给出了1星“好评”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在教育部宣布“学校不应提前开展网上教学”的

消息下学生的留言,纷纷表示你怎么不早点说


相信也一定有一些人在暗自期待,假期再长一些,期待中高考延期、考试题目变简单来为自己这段时间的懒惰买单。


无论中高考延期与否,改变与否,它对每一个考生都是公平的。


只有那些活在当下,目标清晰,迅速适应环境和变化,才能在这场疫情下突出重围,穿过高考的独木桥。


这看看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的学生在这假期里如何执行作息时间就知道了: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疫情发生后,衡水中学老师对学生的要求


故事:17年前,“非典”之下的学生与高考

△毛坦厂中学的建议作息时间表


新型肺炎的出现,和当初非典时一样,对一代人都有着重要的转折意义。


而现在回过头看看非典时期高考的情况,是对现今孩子缺乏自律,目标不实,内心软弱的一个提醒。


这一场疫情,考验着中国社会,同时也考验着中国学生。


即将面对中高考的孩子,能否活在当下,利用当下,找准自己的真正应该做的事,并不为一切外界问题所动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或许是在保证自己的健康之外,此刻的你们最应该考虑的问题。


互动

关于中高考是否应该延迟

你有什么看法?

最近孩子们的自学情况如何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