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隔离点垃圾怎么处理?市民发热如何处置?楼道消毒注意什么?温州这场发布会给出答案

2月6日下午,温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八场新闻发布会,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市卫健委副主任陈乐慧通报最新疫情总体情况和温医大附二院瓯江口院区投用等情况,市环保局、温医大附一院、市消防救援支队等部门回答记者提问。

据悉,今天全市又有8例病例治愈出院,其中乐清6例,永嘉2例,截至下午4时全市共治愈出院病例36例。

观察隔离点垃圾怎么处理?市民发热如何处置?楼道消毒注意什么?温州这场发布会给出答案

陈乐慧通报,2月5日温州市报告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32例。截至2月5日24时,温州市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396例,现有重症病例24例。确诊病例中,乐清市128例、瑞安市64例、鹿城区56例、永嘉县41例、平阳县28例、瓯海区27例、龙湾区15例、苍南县9例、文成县和龙港市各8例、泰顺县7例、洞头区3例、瓯江口产业集聚区和浙南产业集聚区各1例。目前,全市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6293人,已解除医学观察1780人,尚有4403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原本今年4月份运行的温医大二院瓯江口院区,于今天正式投用收治病人。瓯江口院区第一批开出2个病区,共100张床位。目前20名医生和55名护士已全部到位,并投入紧张工作。病区现分为四组,分别是医疗诊治组、后勤保障组,物资保障组、行政协调组。目前,病区已配备监护仪、无创呼吸机、心电图等设备,辅助科室有DR室、CT室、MR室、化验室、药房等。


今天下午2点左右,温医大二院瓯江口院区开始收治第一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截至下午4点,医院已收治12名患者,他们分别来自乐清、文成、洞头等地,患者年龄最大77岁,最小9岁。


此外,随着市六医救治任务加重,市卫健委于2月4日从第二批1000名医疗救治预备医务人员中抽调15名护士支援市六医,现已全部投入到一线救治岗位。同时,为统筹医疗资源使用,提高确诊病例治疗效果,在泰顺县治疗的5名患者已转入市六医进行治疗。


答记者问环节↓↓↓


01

我市建立医疗废物专人、专车运输制度


目前,我市医疗废物特别是涉疫医废收集处置情况进展怎样?观察隔离点产生的垃圾如何处理?当前使用后的口罩如何处理?


温州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黄晓忠表示,对于医废、隔离点垃圾、口罩等废弃物,我市专门建立不同处置方法。


(一)对于医废处,我市专门建立了医废处置“快车道”,建立医疗废物专人、专车运输制度,确定35辆运输专车进行运输。目前,我市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有2家,均正常运行,合计处置能力达每天28吨。自1月20日至2日5日,累计实际处置医疗废物337吨,其中处置了9家定点救治医疗机构、33家发热门诊涉疫医疗废物28.68吨。按照目前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运行情况和相关统计数据,我市产生的医疗废物均能全部安全处置。

(二)对于隔离点垃圾,集中观察隔离点产生的垃圾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温州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处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温防办〔2020〕15号)要求,经消毒处理后,设置专用容器,采用专车运输,由我市2家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和各地生活垃圾焚烧厂共同承担处理任务。截至目前,我市集中观察隔离点产生的垃圾均能得到安全处理。

(三)对于口罩,实施分类处理:医疗机构的口罩作为医疗废物,由医废处置单位收集处置;隔离点人员使用后的口罩,作为隔离点产生的垃圾,经消毒处理后,设置专用容器,采用专车运输,由医废处置单位与垃圾焚烧厂共同处理;市民居家出行使用后的口罩,作为生活垃圾处理,建议广大市民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放置于垃圾桶,由生活垃圾焚烧厂处理。

02

发热别慌,1000多名发热病人只有1.88%感染病毒


温医大附一院作为温州市的定点收治危重患者医院,如何开展危重病人救治工作,以及合理安排日常医疗?


温医大附一院党委书记夏景林表示,作为省级和市级定点收治危重患者医院,附一在开展危重病人救治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工作积极主动,不等区县发现病人联系,而是主动派专家下去。

二是通过网络会诊,去排摸、发现这种重危病人。

三是对于发现的危重病人,发现一例转入一例。

四是对危重病人实行“一人一专家,一天两次多学科专家讨论”,要求尽量把救治方案细致再细致。

六是医院增排了院领导24小时在院值班,对病人的接送等方面都做了非常详细的流程,确保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来的患者零死亡要求。


在做好危重病人救治的同时,考虑到老百姓看病的需求,按节假日的时间来配置我的门诊,同时注意筛查院内潜在的带病毒病人。此外也开通了网络门诊,市民可通过网络门诊开药再快递到家。


对需要手术的病人做好筛查工作,特别是拍CT能发现感染者,把它筛查出来,再进行消毒,采取隔离管控措施,从而减少院内感染。


对于市民关注的出现发热情况应如何处置?

夏景林表示,最关键的还是隔离、隔离、再隔离。根据目前研究来看,病毒在空气中只能存活两个小时。空气要流通、勤通风,然后还要常洗手。因为除了飞沫的传播,空气当中的传播,病毒也会通过手揉了眼睛,包括鼻子或嘴巴进入人体,所以勤洗手非常重要。医院的发热门诊从20日到现在已看了1000多人,病毒感染的比例是1.88%,所以大家没有必要那么恐惧。


03

楼道、办公室等不可用酒精喷洒消毒


防疫期间,很多市民会选择用酒精去做日常消毒,这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同时,对于宅在家里的市民,消防安全方面还有哪些好的建议?


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龚承先表示,防疫期间,除了戴好口罩,日常消毒也非常重要。日常使用的消毒的酒精,主要是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其闪点为20℃,若使用纯酒精闪点则为13℃,其爆炸极限为3.3%-19%,也就是说如果在密闭空间内酒精含量达到3.3%-19%时易发生爆炸。


对此,龚承先建议市民在储备存放时,尽量不要超过500毫升的酒精量(约1瓶矿泉水的量),要密闭,并尽量放置于阴凉通风处,同时应放在小孩拿不到的地方,要教育孩子不要玩弄酒精,更不能用火点燃。在使用时,不要喷太多、太浓,喷完后要及时通风,尤其不要对着电器开关,发热电器及有火源的部位喷,如果需要消毒也请将发热电器冷却后再进行。


要特别注意的是酒精不可以用于大面积喷洒,比如小区、楼道、会议室、办公室都不可以用酒精喷洒消毒。小区消毒一般使用500mg/L的含氯(溴)消毒液喷洒消毒。


近期,温州市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25条紧急措施,居家不出门,家庭用火、用电、用气大幅增加。市民在居家过程中建议做到“三个三”。


时刻做到“三个清”。

一是清厨房,定期清理厨房,让油、纸、布等可燃物远离炉灶等火源;二是清阳台,及时清理阳台上的纸皮、塑料等可燃物,并在外出时关闭门窗,可避免外部火星飞入引发火灾;三是清通道,及时清理和转移楼梯口、通道处的杂物以及电动自行车,并保持安全出口畅通,火灾发生时有利于快速逃生。


记得做到“三关”。一是关电源,不用的电器要及时拔掉电源,很多手机充电器、电瓶车充电器不充电时也插在电源上,这是很危险的,要及时拔掉。特别提醒的是不要使用“三无”电器产品;二是关火源,也就是使用电暖器时一定要记得关掉,各类火源时要与家具、衣物等可燃物保持安全距离,不在电暖器上覆盖晾晒衣物,不使用高危取暖设备,另外不要卧床吸烟、不要乱扔烟头;三是关气源,要记得在燃气使用后及时关闭总阀门,这里指的是总阀门,而不是燃气灶上的开关,不要擅自改变燃气管路,要定期检查燃气软管是否存在老化、脱落、漏气等问题。


注重配好“三物”:一是配备灭火器,能及时处置初起火灾事故;二是配备灭火毯,放置在厨房内,一旦油锅起火,能及时有效处置;二是配备简易自救面罩,为疏散逃生创造条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