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手下的將領為何有很多匈奴人?

史事春秋


匈奴人內部鬥爭失敗的一些部落首領逃到漢朝被武帝收攏馴服,配給霍去病作為嚮導。這是霍去病手下第一批匈奴戰士。這些人在匈奴仍有一些威望,霍去病率領他們擊敗匈奴部落,俘虜匈奴人就由他們出面招撫,這就是霍去病隊伍中匈奴人比較多的原因。


真誠地看著你


霍去病手下的將士,是西漢最精銳的部隊。也是從16歲時起,霍去病經常率領驃騎軍,不斷深入匈奴腹地,收服了許多匈奴人作為部將。其中著名的有趙破奴、伊即軒、趙安稽、復陸支(名字漢化過,真名不可考)。前119年,漠北決戰時,這4名匈奴部將,給予霍去病很大的幫助。

正因為霍去病了解,匈奴人的生活習性作戰時的特點,才能徹底擊潰匈奴騎兵。那麼霍去病,為何不怕這些"蠻人"發起禍亂?居然重要的決戰,如此信任他們。其實霍去病早已掌握了人性的弱點,那就是"賞罰分明"。史書記載霍去病治軍非常嚴明,不和下屬有太多的私情往來。做事一板一眼,與匈奴交戰時,每名士兵擊殺多少敵軍,俘獲多少物資,這些霍去病都一一登記在冊,戰後會如實上報給漢武帝,論功行賞。

所以霍去病不怕他們造反的原因,就是使用利益關係進行捆綁。大家或許會在某些電視劇,和小說傳記中迷惑認為。打仗應該做好士兵的思想工作,這樣才能保證有極強的忠誠心。可是在幾千年前的西漢,當時的制度環境和人們的所思所想,與今天又發生了較大的改變。西漢並不是採取現在這種志願兵的制度,大部分還是窮苦百姓參軍混口飯吃。除了那些將門世家之外,普通士兵都想獲得軍功,博得好功名封妻廕子。

所以霍去病論功行賞的制度,雖然看上去比較無情。可管轄的士兵,都願意和冠軍侯一起打仗。前文提到霍去病治下人員素質以及裝備,都是西漢所有軍隊中最好!加上這位將軍從不徇私枉法,也不搞裙帶關係。任何出身背景的人,都可以在霍去病的麾下,得到施展本領的機會。霍去病打完漠北決戰之後,幾位匈奴副將全部被漢武帝重用,封為司馬或者是行軍總管這樣顯赫的職務。

這樣霍去病手下將領,無論是販夫走卒,亦或者是匈奴人,甚至是其他少數部族的士兵。無不甘心情願追隨霍去病南征北戰,為了今後的將來著想,也會拼盡全力。尤其是這些匈奴人。最終目標也是想獲得個安穩的生活,留在西漢比荒涼的戈壁沙漠,無疑是更好的選擇。才會死心塌地追隨霍去病,不會造反。

用句通俗的話來介紹,"跟著霍去病總會有肉吃"。只要戰役獲得勝利,最後都能獲得個一官半職。這樣的好處,可比那些說兩句人情話,許下的空頭支票要好很多。所以霍去病不怕手下的這些異族將領譁變,就是因為他凡事條理清楚,抓住人性的"軟肋"加以利用,試問,又有誰會和光宗耀祖這樣的好處過不去呢?


眾人皆酉星我獨酉卒


都是各個戰場上投降過來的匈奴降將,經過整訓,利用他們去對付匈奴人的。

河西之戰後,霍去病接收了四萬河西匈奴人的投降,用軍糧接濟了他們,緊接著就在這些投降的匈奴人中挑選了一萬多壯丁,立刻就帶著這些人反手殺了回去,把那些不願投降而逃跑的人砍了8000多。

在大漠之戰中,霍去病也俘獲了很多匈奴人。霍去病有漢武帝強大的財力支持,和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一路收編、控制和駕馭匈奴人的隊伍,並用紀律約束他們...





羅蕭弋


霍去病一生西漢征討匈奴,一生擊敗降伏的全是匈奴之將。故他手下將領近半都是匈奴人,他也成為一位智勇雙全重創匈奴、功勳赫赫威震八方、名揚四海永垂千古的一代名將。


小龍女5505


霍去病是漢武帝的替身,要啥有啥,反正是大漢有的,一個都不漏。名將群,猛將群,最強士兵,最強弓弩,最好馬匹,最好後勤,最好盔甲。當然幾個重要的匈奴王,都是漢武帝特地給他配的。


可口偶遇


僱傭兵。

打匈奴時的俘虜。

欽佩隺去病而投降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