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鼻錢”與“圜金”,瞭解一下

與中原地區的布幣、東方齊國的刀幣同時期流通使用的古錢幣還有南方楚國的“蟻鼻錢”和西方秦國的“圜金”。今天袁銀龍老師就將帶領大家瞭解一下這兩種錢幣的特點。


“蟻鼻錢”作為楚國的流通貨幣,竟然還有一個奇怪的名字——“鬼臉錢”。這又是為什麼呢?

蟻鼻錢雖然還保留著貝幣的輪廓,但是顯然它已經脫去了一味模仿的痕跡了。而且它正面刻有特殊的銘文,到現在有一些銘文也沒有人能夠讀出它的真正讀音並解釋出它的含義。有一個錢上面有兩個口,中間有一橫,下邊有兩撇,特別像鼻子的形狀,下面有一個口像嘴,所以很多人把它稱之為鬼臉錢。

“蟻鼻錢”與“圜金”,瞭解一下


當時的人為什麼要鑄造這樣一個形狀非常怪異的錢呢?有人認為這種錢幣就是一種仿形鬼臉錢,它可能和楚國人崇尚巫道、巫術和靈異有關。


楚國大夫屈原的作品《離騷》、《九歌》和《天問》裡都談到了神仙鬼怪,這個事確實說明當時的人不能解讀自然界的時候,在思想上對鬼神敬和畏的一種形態。

“蟻鼻錢”與“圜金”,瞭解一下


蟻鼻錢的形體比較小,特別是攜帶這方面,它比空手布刀幣都要方便。它的做工雖然比較粗糙,但是它的優勢就是比較小、輕。從這方面講,蟻鼻錢堪稱當時的“便攜式”貨幣了。

“蟻鼻錢”與“圜金”,瞭解一下


秦國使用的錢幣叫圜金,圜金和圜錢是有區別的,它們是兩個時代使用的錢。圜金錢是圓形圓孔,圜錢是圓形方孔。圜金比圜錢要早,圜金的體型要比圜錢大。

“蟻鼻錢”與“圜金”,瞭解一下


圜金和布幣、刀幣一樣,外形從具體工具演化而來。具體到圜金,脫胎於紡織工具紡輪。圜金不像刀幣和布幣那樣容易折斷,並且它中間有孔還可以穿繩,特別方便攜帶。和圜金錢一樣,蟻鼻錢也可以穿孔,可以串起一串掛在腰上。

“蟻鼻錢”與“圜金”,瞭解一下


秦國圜金的出現,既代表了當時經濟的發展程度,也展示出冶金鍛造水平的進步,更難得可貴的,是體現出了思想的進步。


商鞅變法時期有一個立木為信的故事,故事中秦孝公任用商鞅變法,商鞅擔心老百姓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木頭,說如果誰把它背到北門,就送給他十金,大家都很奇怪,但沒有一個人去背。商鞅最終把賞金增加到五十金,結果有一個人就半信半疑的把木頭了過去。然後商鞅立馬就賞賜給了他五十金,故事裡面所說的金就是指圜金錢。


“蟻鼻錢”與“圜金”,瞭解一下


秦國的錢幣很有意思,圜金記的是面值單位不是地名,表明貨幣的鑄造權集中於政府,在貨幣制度上更具有進步性。它正面的銘文叫珠重一兩十二,“珠”就是圜、寶、貴和珍的意思。


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貨幣有了很大的改進,有了統一的度量衡,形成了一套很完整的貨幣制度,那麼秦國的貨幣到底是怎樣規定的呢?下期我們將帶你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