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人王海套用美國徵兵廣告引爭議:肺炎治不好不可怕反正人死了

打假人王海套用美國徵兵廣告引爭議:肺炎治不好不可怕反正人死了


在當下非常時期,網上輿論氾濫也很正常,但人們——特別是有著輿論影響力的公眾人物,此時該如何發聲,顯得更重要,也更應極為慎重才對。

比如,2月5日,知名的中國第一職業打假人王海,其發了一段套用美國徵兵廣告的話,就引發了一些爭議。

我們不妨先來看下,這個很多人知道的美國徵兵廣告——《當兵有什麼好怕的》吧:

打假人王海套用美國徵兵廣告引爭議:肺炎治不好不可怕反正人死了

“當兵後你有2種可能:有戰爭或沒有戰爭,沒有戰爭有什麼好怕的?

有戰爭又有2種可能:上前線或在後方,在後方有什麼好怕的?

上前線又有2種可能:受傷或不受傷,不受傷有什麼好怕的?

受傷又有2種可能:重傷或輕傷,輕傷有什麼好怕的?

重傷又有2種可能:治不好或治得好,治得好有什麼好怕的?

治不好又有2種可能:死或不死,不死有什麼好怕的?

死嘛?反正你已經死了,有什麼好怕的?”

打假人王海套用美國徵兵廣告引爭議:肺炎治不好不可怕反正人死了

打假人王海套用美國徵兵廣告引爭議:肺炎治不好不可怕反正人死了

那麼,我們再看王海如何套用這篇廣告的吧:

“莫慌!新型冠狀病毒(武漢肺炎)有什麼好怕的?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你有兩種可能:被感染或沒有感染,沒有被感染有什麼好怕的?

被感染又有兩種可能:有症狀或沒有症狀,沒有症狀有什麼好怕的?

有症狀又有兩種可能:症狀危重或症狀輕微,症狀輕微有什麼好怕的?

症狀危重又有兩種可能:治不好或治得好,治得好有什麼好怕的?

治不好更不可怕,反正你已經死了,有什麼好怕的?”

打假人王海套用美國徵兵廣告引爭議:肺炎治不好不可怕反正人死了

之所以王海的這個套用廣告引發爭議,主要在於:面對病毒人們要去治療,與面對戰爭去當兵打仗,真的適合套用這一有點調侃式的美國徵兵廣告嗎?

事實上,美國的這一徵兵廣告,是通過一種相互比較之下擇其優者,從而獲得一個最不差的結果,並層層推導出最後的“死不可怕,反正已經死了”,這樣一個詼諧的結論,表現出的是一種“人要有樂觀主義精神去保家衛國”的宣傳效果,以此讓年輕人不怕死,踴躍當兵上戰場。

不得不說,王海在此非常時期,如此套用的意圖,估計也是和這則美國徵兵廣告一樣:想傳達一種“人人面對病毒不怕死”的樂觀精神——這說明,王海的本意或無可指責吧?

打假人王海套用美國徵兵廣告引爭議:肺炎治不好不可怕反正人死了

不過,質疑者認為:我們現在面對病毒肆虐去醫院治療,這與當兵去打仗的性質還是大有不同。

因為,我們面對病毒去救治,是一種被動情況下,不得不去治療的行為;而去當兵打仗,則是一種主動的選擇:即我是否去當兵上戰場呢?——顯然,一個是無法逃避的不得不治療的行為,另一個,則是人的主動選擇下,是否願意去當兵,且可能面對戰爭和犧牲的問題。

而且,人們被動面對病毒要去治病,是一種被迫無奈的行為;而當兵有可能是義務,大多則是一種主動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為國為民的犧牲精神鼓舞下的行為——顯然,二者在本質上差別很大。

打假人王海套用美國徵兵廣告引爭議:肺炎治不好不可怕反正人死了

那麼,在當下非常時期,像王海套用的這段話,其所言“被感染不可怕;輕微感染不可怕;被感染無症狀不可怕;重症感染不可怕;治不好不可怕;死了不可怕……”——這樣的字樣表達,其實,還是與美國徵兵廣告中的類似字眼,所產生的效果大有不同了。

畢竟,對於面對病毒來襲的公眾而言,或就會被王海這一系列“不可怕”所誤導了吧?——比如“被感染無症狀不可怕”,這會不會誤導無症狀的人:既然不可怕,是不是就可以無所謂了,就可以隨意走動了?

最起碼,王海這種生搬硬套的“套用”,並沒有完全考慮到,當兵與面對病毒的治療,二者在情境上的區別很大——在當下,我們既要傳達樂觀精神,但也一定要尊重科學與現實,要提醒人們高度重視,並認真嚴格接受治療才對!,而盲目樂觀到將此當作一種文字遊戲,也就不太可取了吧?

打假人王海套用美國徵兵廣告引爭議:肺炎治不好不可怕反正人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