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日誌」我的春節,我的隔離日子

自1月30日接到醫院指令來到市醫院傳染病院區不覺已經一週了,忙碌中逐漸理順了工作流程,今天才得一點空閒理一理思緒。

2020年一個不尋常的新年開篇。我作為呼吸科的副主任原本安排的是大年三十和初一值二線班,就是協助一線醫生進行危重症患者的會診、治療。過年了心情很好,1月24日大年三十早上把自己收拾的漂漂亮亮,打算去醫院看看,沒事就回家開心過年。沒想到,到了急危重症救治中心看到病人格外多,急診值班的一線醫師忙的焦頭爛額,因為武漢封城給返程人員帶來恐慌,大家都聚集到醫院來進行排查。瞬間,我由二線變一線,參加到急診發熱門診排查工作中。因為情況突然又緊急,來不及思考和恐懼,也沒有時間準備防護服,就直接上了,現在想想都有點腦門發涼。

「一線日誌」我的春節,我的隔離日子

隨著疫情蔓延形勢的嚴峻,上級決定我院與傳染病院一體化管理,發揮我院優質的醫護力量投入到傳染病院隔離病區的一線值班及發熱門診排查工作。1月28日,作為呼吸科醫生面對這次疫情我責無旁貸,第一時間報名參加了醫院黨委成立的抗疫應急小分隊。1月30日接到通知,我帶著呼吸科2位醫師來到傳染病院,同去的還有我院的王小茹、張樂、趙耀、孫雅麗、王雲飛、王永貴、韓剛、魏瑞仙、李瑞琴、肖菊花共11位臨床醫師。大家來自不同的科室,內科外科還有兒科,平時工作方式不完全相同,但這次都是主動請戰來到疫情一線,帶著責任、帶著幹勁,信心十足的一定要戰勝這場疫情。我們一些老醫生開玩笑說,17年前經歷了非典,沒想到17後又碰上“冠疫”,我們是驕傲勇敢的醫者啊。

「一線日誌」我的春節,我的隔離日子

隔離病區工作關係到每一個人的安全,來之後我們首先培訓感控知識、學習穿脫隔離衣,從點點滴滴做起,努力做到醫護人員零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診療方案短短几天就更新到第五版,需要我們一線醫師時時緊跟不斷學習、調整執行。隨著隔離病區確診患者的入住,年輕醫生也不免驚慌、擔心,我們既要治病救人,也要保護好自己,安安全全回家。我負責整個病區的治療工作,排查疑似病例、確診病例的治療以及每天的遠程會診,同時也要帶領好大家心情愉悅的工作。早上醫生要穿上笨重的隔離衣防護服進病房查房,第一時間掌握病人的情況,病人的體溫、血氧、症狀,包括情緒好壞、飲食如何、二便以及用藥的反應等等,然後分析病情、書寫病歷、請示專家團隊會診、制定具體治療措施,想盡一切辦法為病人拿出最好治療方案。在匆忙中不知不覺的一天就過去了,每天工作結束就已經是晚上九點了,大家不能回家隔離只能在賓館休息,看看手機信息,這時候才感覺到能待在家裡看看電視、看看書,是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一線日誌」我的春節,我的隔離日子

1月31日,更艱鉅的任務來了。醫院接到通知,要求緊急組建以呼吸科、重症科為主的醫療隊支援湖北救治任務。當天我正在值班,邊查看病人邊想我是否該報名參加呢?我是呼吸科醫生,我是科室副主任,我是黨員,這種時候,我不應該挺身而出嗎?報名!報名!很快就接到醫院通知,我作為11人的醫療隊隊長隨時待命前往湖北。

主動請纓、自願報名,但忙碌之餘一個人靜下來仍然沒能忍住眼淚,想到了年邁的父母、年幼孩子。院領導很關心詢問有無困難,想不出來什麼,作為醫生,看病救人是職責,疫情來了衝鋒陷陣也是理所當然,作為共產黨員,更是首當其衝,比起國家的苦難,我個人的困難又算什麼呢。心情平靜下來給愛人打電話告知要去支援武漢的消息,囑咐他不用告訴父母和孩子。老公只有一句話“一定安全回家”,我已淚流滿面。愛人的鎮定和支持給了我莫大的勇氣,我努力穩定情緒平靜下來,因為傳染病院區還有很多工作要繼續處理。我必須讓每天繁忙的工作充實大腦,不去想其他。工作安排的滿滿當當,完善新入病人的資料、甄別清楚每一個發熱病人是否為新型病毒肺炎。雖然困難重重,但不能有絲毫馬虎,我們一旦判斷失誤,放走一個感染者,就會蔓延一片,我們的工作真的是關乎人命。

傳染病院的診療工作繁忙而充實,我也無暇去顧及支援武漢的擔憂了,更不想讓家人擔憂。2月2日,親戚朋友通過醫院宣傳知道了我要去支援湖北的事,都打電話或發短信前來問詢,由於我在病區無法接電話,也沒時間聊,晚上休息時看到親人的關心和擔心,內心滿滿的溫暖和正能量。每一個醫生護士都是兒女也是父母,無論我們在本地醫院,還是支援湖北,救死扶傷是我們職責,也是我們的擔當。人民需要我們,湖北人民需要我們,祖國在受難,我們就該勇往直前。希望我們順利完成任務,國家儘快度過危難!

「一線日誌」我的春節,我的隔離日子

看了一下日曆,今天是正月十二,還是新年。第一次覺得新年假期過得如此慢,但我急切的期待春暖花開。


編者按:截止到發稿今天,因支援武漢人員需求有變,徐慧芬醫生暫時未參加首批赴武漢醫療隊,仍在傳染病院區一線職守,並隨時待命!


文字:徐慧芬

運營:郝巧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