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這個假期,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三年一班的孩子們紛紛體驗到好多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事物。一起來看看吧……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學糖畫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糖畫起源於四川,據說唐代詩人陳子昂非常喜歡糖。吃了很長時間後,他覺得缺乏新的想法。於是將糖融化成糖漿,在光滑的大理石板上刻著花、鳥、魚和動物的圖案。待它冷卻凝固後,拿在手裡,邊吃邊看。

學剪紙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郭沫若先生曾以“一剪之趣奪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的詩句讚譽中國民間剪紙藝術,十分貼切與深刻。2006年5月20日剪紙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學做布老虎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可愛的布老虎深得孩子們的喜歡。布老虎起源於虎圖騰崇拜。老虎不僅勇猛無敵,而且對自己的幼崽特別保護,民間有“虎毒不食子“的說法。因此,人們把虎作為生命保護神和繁衍生育之神。布老虎以雙頭虎枕為多見,是崇虎習俗在民俗中的表現形式,其中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學葫藝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葫蘆畫,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工藝美術品。起源於宋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間已很興盛。在中國民間,葫蘆素有寶葫蘆的美譽,葫蘆一直被視為吉祥物,以葫蘆為題材的傳統民間故事不勝枚舉。古代,在吉祥物上賦詩作畫,是人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葫蘆上刻畫和裝飾的藝術稱為葫藝。

學麵塑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麵塑藝術作為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重視,小玩意兒也走入了藝術殿堂。捏面藝人,根據所需隨手取材,在手中幾經捏、搓、揉、掀,用小竹刀靈巧地點、切、刻、劃、塑成身、手、頭面,披上髮飾和衣裳,頃刻之間,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便脫手而成。婀娜多姿、衣裙飄逸的美女、天真料漫的兒童,以及各種神話故事、戲劇、歷史人物精緻的玻璃框內,就成為人們喜愛的工藝美術品。

學寫春聯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春聯,是對聯的一個種類。對聯又稱楹聯、對子,是雅俗共賞的獨特文學形式,它歷史悠久,應用廣泛,是祖國文學遺產中的瑰寶。

學手翻花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手翻花是一種民間工藝品。古時均由手工裁切,用膠水粘合,大多由塑紙經高溫燙制,而後切出形狀,是老北京兒童常見的玩具。

學舞龍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舞龍俗稱“玩龍燈”,是我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之一。每逢喜慶節日,尤其是在元宵節期間,很多地方都有舞龍的習俗。

花樣“非遺”大聚會,速來圍觀!——萬柏林區建築北巷小學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踏著時光的腳步,本次體驗非遺成為大家最值得銘記與回望的一次活動。同學們從中體驗到了實踐的快樂,享受到了勞動的果實,感悟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領悟到了人生的價值,這是一種難得的收穫。(融媒報道 黃晶 通訊員 史永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