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疫情面前彰顯軍人本色 --記縣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尖兵武樹金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衝鋒號!”

  自東平縣疫情防控戰役打響以來,全縣150餘名交通系統人員分佈到9個疫情防控檢測點,不懼危險,全力以赴投入到抗疫鬥爭一線,為全縣人民群眾牢牢築起了一道生命安全防線。

  在這個英雄群體中,有這樣一個特殊的身影——武樹金,一個52歲的老交通人、一個有著30年黨齡的退伍老兵,工作時他執法經驗豐富、作風硬朗,抗役一線他幹勁十足,衝鋒在前,時刻以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忠誠不是高揚的口號,而是一種為了使命經久不熄的激情。


退伍不褪色 疫情面前彰顯軍人本色 --記縣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尖兵武樹金


危難之際衝在前

大年三十下午,一條緊急通知在交通局辦公群彈出,要求武樹金迅速趕往濟徐高速東平南出口。令出即行,他邊通知中隊所有人員迅速集結,邊在車上制定了應急計劃方案,把中隊人員科學編成兩個小組,責任到人,第一時間全部安排就位。趕到現場,他和同事們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監測車輛的工作中,前後用時僅僅1個小時。

初二早8時,根據上級安排,他又被通知到交通聯防組彭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監測點負責工作。由於監測點成立突然,任務緊迫,需要重新分配人員。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他統籌規劃,選地點、抽精幹,把熟知彭集執法環境的中隊員分配到兩個小組,及時與衛生、公安、鄉鎮人員快速合力開展工作,至此,一支協調暢通、反應靈敏的交通聯防監測隊伍在G105彭集點混編成型,共同築牢東平疫情防控的“南大門”。

當時正值春運高峰,返鄉車輛多、人員複雜,監測點又地處105國道,地處兩市交界處,往來於汶上、寧陽、濟寧的車流一刻不停,給排查檢測工作帶來很大難度。但他深知,防控的越早越能更快更準確地切斷疫情的蔓延,“時間就是生命,我們快一點,群眾就安全一點”,這就是他對疫情防控的個人響應,也是一名基層交通執法者的政治定力,更是一名中共黨員和退伍老兵的黨性覺悟。


退伍不褪色 疫情面前彰顯軍人本色 --記縣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尖兵武樹金


扼守源頭準細嚴

“你們從哪裡過來的?請配合檢查,量一下體溫。”一句簡單的話語成為執勤人員每天上千遍的工作日常,週而復始、厭而不省。在東平的南大門口,武樹金與及同事們開始了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安全檢查。一車一檢查、一人一測量,該勸返的勸返、該放行的放行,問詢登記、體溫測量、必要消毒、解釋交流,一樣都不能少,車輛是否攜帶活禽、野生動物?車輛是否來自疫區?人員是否有遺漏?測量是否準確?隔離是否準備就緒?每一項工作,他都親自安排、親自督導、親自示範,確保各項工作都做細、做實、做嚴。

每天面對高強度、高負荷的工作量,面對未知的疫情、未知的人員,他和他的戰友們沒有遲疑、沒有退縮、沒有畏懼,堅守如一。他說“我們一共兩個班,24小時不停輪換,面對疫情所有的部門包括咱們老百姓都一樣,再辛苦也一定要把它扛過去,在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挺身而出,相信國家、相信黨,疫情一定會很快結束。”

自彭集監測點成立以來,他與戰友們全天候執勤,截止到2月1日24:00,共檢查登記車輛10000餘輛,檢查人員3萬人次,做到了不漏一車、不漏一人,萬無一失,切實把東平的南大門變成了放心門、安全門。


退伍不褪色 疫情面前彰顯軍人本色 --記縣交通運輸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抗擊新型冠狀病毒尖兵武樹金


奮戰一線穩如磐

“我是一名退伍軍人,也是一名共產黨員,面對疫情,我理應衝鋒在前,責無旁貸。”武樹金這樣說。作為彭集交管所和交通行政執法大隊五中隊的帶頭人,在他身上體現著“拼命三郎”的精神,好像有著使不完的勁。在這場與時間賽跑的硬仗中,他始終一馬當先、勇往直前,以實際行動展現出了一名“老兵”不勝不休的氣概。在疫情防控監測點,他既是指揮員,又是戰鬥員。他既要安撫好同志們的情緒,又要照顧到每個人的自身安全,還要每天帶領隊員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

彭集監測點設施不同於其他監測點,由於地勢狹窄,一直沒有搭建臨時帳篷,又處於風口。即使一個青壯年在寒風中站立兩個小時,腿都會僵硬麻木,更何況他每天連續作戰24個小時,作為一個52歲的人可想而知。面對巨大的車流量,晚上只有靠指揮棒和身上的執法反光條來保證安全,寒夜裡的身影,武樹金和戰友們是最暖心的星光。

為減少通行時間,確保過往車輛儘快通行,武樹金堅持幾個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在車流量過大的情況下,他甚至顧不上吃飯,只有在車輛減少時,他才匆匆吃上一盒泡麵充飢。“疫情結束後,我最想的事就是好好睡上一覺,但現在我們還不能睡。看到大家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我們再辛苦,都是值得的。”武樹金告訴我們。

夜幕降臨,他和他的同事依然忙碌著,過往的車燈中反光衣發出璀璨的光芒、空中揮舞的手臂激發出最美的音符,彼此用信念和擔當築牢了東平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也兌現著一個退伍老兵的莊嚴承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