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社区防疫:“前哨站”筑牢防控第一道防线

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最近返回越秀区珠光街的市民会发现,每个社区门口都多了一个“前哨站”。“前哨站”的工作人员正是社区在职党员,党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高高飘扬,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生命防线。

面对复工复产复学的返工潮,基层社区纷纷各出新招。越秀区珠光街以“前哨站”筑牢防控的第一道防线。“不仅近期返回的人员需要登记,我们平时有个不舒服也可以来检查一下,非常安心。”居民张阿姨点赞。

直击社区防疫:“前哨站”筑牢防控第一道防线

在职党员坚守“前哨站”

“先锋岗”筑牢社区防控第一线

“张阿姨好,36.8℃体温正常。”在仰忠社区门口,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李医生正在为返穗的居民测量体温。“我今天休息,就来社区帮一下大家,毕竟我们是专业的。”她笑着说,能为同社区的邻居服务,很高兴很值得。

记者在“前哨站”看到,还有来自公交集团、城管等各个单位在职党员参与服务。原来,大家都是在在职党员回社区的微信群里主动报名的。“我们1日发出倡议,现在已经排到周五了。第一天就有150多人报名。”仰忠社区居委会相关负责人在一旁补充。

随着返穗人员日益增多,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珠光街党工委决定在各社区成立社区疫情防控“前哨站”,由社区在职党员和街道党员干部组成疫情防控党员组成“先锋岗”,自觉投入到社区“前哨站”工作中,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直击社区防疫:“前哨站”筑牢防控第一道防线

珠光街党工委书记王卫国介绍,目前,街道共成立了14个社区疫情防控“前哨站”,按照“社区党员带头、街领导包干、区领导督导”的三级责任防控机制的部署,建立健全街领导包片区、包重点人,街道干部、社区工作人员包楼栋、包户防控的责任防控工作体系。全力安排街道党员干部和大力号召社区在职党员支援社区一线工作,齐心协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记者现场看到,“前哨站”不仅为居民群众提供体温监测、健康档案填报、防控科普知识宣传、政策答疑、复工复课咨询、节后返穗人员登记等服务,还对社区楼栋、居民进行全覆盖排查,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联系到户原则,全面开展重点楼宇(住宅楼、办公楼等)、重点领域(养老机构、残疾人福利机构、专业市场、出租屋和企业等)、来穗人员和密切接触人群进行重点排查,对自行隔离人员追踪管理,并建立工作台账。

同时,珠光街14个社区还成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已有154人加入。截至目前,有293人次党员提供服务,接受服务的居民群众2260人次。

直击社区防疫:“前哨站”筑牢防控第一道防线

社区医生24小时一对一服务

“三人组”巡查筑起防控一道墙

“张爷爷,您体温正常,还剩两天就可以解除隔离了。”“好的,我没有出门,也没有不舒服,感谢党、感谢政府。”

这是日前发生在文明路社区的一幕。原来,张爷爷年前从武汉来广州女儿家过年。得知疫情暴发后,女儿就买足生活用品给张爷爷一人在家隔离。

上门的就是由民警、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医生组成的“三人组”。早在1月25日,“三人组”就第一时间发现了一例发热病人。“我们先提前电话联系,问他们是否有发热现象,有的话我们再穿好防护服上门。”社区医疗中心周医生介绍,第一次上门都先递上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病毒宣传资料、防护指引、慰问信等。按照规定,社区迅速将发热的居民送往附近的广医一院进一步诊疗,目前已确诊没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

“我婆婆今天咳嗽,要去医院看吗?”“我今天有点头晕,不发烧。”……社区卫生中心谢医生出示了她和一个居家隔离居民陈女士之间的微信聊天显示。深夜陈女士还在咨询,谢医生都及时回复。

原来,“三人组”入户后,临走的时候社区医生还会和隔离人员一对一加微信。“微信二十四小时都在线,有信息会第一时间回复。”谢医生笑着说,隔离的人多少都有些恐慌,医生及时回复能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

珠光街户籍6.6万,外来常住人员1.4万,总人口超8万,重点监测人口数百人。目前,“三人组”逐户完成入户巡查,筑起社区防控一道墙。

【记者】冯艳丹

【作者】 冯艳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