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毛泽东诗词《送瘟神》步其韵赋诗《战瘟神》

七律二首·送瘟神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两首七言律诗。第一首诗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首诗写新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的对比的作用,其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并且诗句意象鲜明,含蕴深厚,耐人寻味。

作品名称

七律二首·送瘟神

作品别名

七律·送瘟神二首、送瘟神二首

创作年代

现代

作品出处

《毛主席诗词》

文学体裁

七言律诗

作品原文

七律二首·送瘟神⑴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⑵。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⑶!

千村薜荔人遗矢⑷,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⑸。

牛郎欲问瘟神事⑹,一样悲欢逐逝波⑺。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⑻。

红雨随心翻作浪⑼,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⑽,地动三河铁臂摇⑾。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⑿。[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瘟神:古人迷信,谓人间瘟疫之散播有鬼神主宰。

⑵余江县:在江西省东北部。血吸虫:一种白色线状寄生虫,寄生在钉螺体内,成虫钻进人的皮肤引发血吸虫病。患病者起初时下痢,继而食欲减退,精神萎弱,四体消瘦,逐渐削弱以至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病剧时、腹部膨大如鼓,俗称鼓胀,进入晚期后肝硬化,死亡率很高。

⑶华佗:指东汉年至三国时期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的名医,这里泛指旧社会的医生。

⑷薜荔(bì lì):亦称木莲、鬼馒头。是一种蔓生的、多生长在墙壁上的野生藤本植物。这里比喻村庄被薜荔等杂草覆盖,一片荒芜败落的景象。遗矢:遗屎,指血吸虫病后期人常腹泻的症状。化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倾之,三遗矢矣。”

⑸“坐地”二句:毛泽东1965年10月25日致周世钊的信中说:“坐地日行八万里,蒋竹如讲得不对,是有数据的。地球直径约一万二千五百公里,以圆周率三点一四一六乘之,得约四万公里,即八万华里。这是地球的自转里程。坐火车、轮船、汽车,要付代价,叫做旅行。坐地球,不付代价,日行八万里,问人这是旅行么,答曰不是,我一动也没有动。真是岂有此理!囿于习俗,迷信未除。完全的日常生活,许多人却以为怪。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

⑹牛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⑺逐逝波:追逐流光逝水,一去而不复返。

⑻舜尧:传说中上古时期的圣人贤君。

⑼红雨:落花缤纷的景象。语出李贺《将进酒》:“桃花乱落如红雨。”

⑽五岭:指五岭山脉,泛指南方的大山。

⑾三河:原指黄河、淮河、洛河,此处泛指北方广阔的原野。

⑿纸船明烛:民间习俗,送神送鬼时往往点燃蜡烛,烧化纸船等。[1] [2] [3]

战瘟神(一)

厉疫横滋阴霾多,神游漫荡无奈何。

月光煮酒无人饮,晚风吹笛有鬼歌。

刮骨疗毒凝碧血,封江断腕阻魔河。

万众军民雷霆动,围歼妖孽渡劫波。


战瘟神()

春风化雨万千条,十四亿民尽舜尧。

院士逆行洒泪雨,天使请缨架情桥。

三军赴疫闪电行,八方援汉山河摇。

汤山降妖阻击战,火神灭魔照天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