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何紹基好友、著名畫家,書法也清雅脫俗

戴熙(1801~1860年),字醇士,號鹿床、榆庵、蓴溪、井東居士等,錢塘(今杭州)人。道光十二年進士,主講崇文書院。太平軍攻克杭州,投池而死。戴熙工詩,擅書畫,畫影響較大。

他是何紹基好友、著名畫家,書法也清雅脫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戴熙畫作

戴熙在詩文書畫上的成就與他的藝術立場有密切關係。求“真”是晚清許多書畫家的共同立場,張穆為何紹基詩集《使黔草》作序雲:“真者何?不事矯揉造作自寫其性情而已矣。至於工拙高下,當待天下後世知言者品評之,非吾所能臆定也……”這種立場與其時的社會因素密不可分。藝術求“真”,是士人思想的覺醒。

他是何紹基好友、著名畫家,書法也清雅脫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戴熙書法

客觀地講,戴熙的畫比書法更具影響力,一個有趣的現象,常常是戴熙作畫,何紹基題引首。在戴熙看來,書法是繪畫的根本,繪畫是書法演化的結果。

從戴熙流傳的書跡來看,戴熙的書法主要得力於二王及唐、宋、元、明二王流派書風。這種分析結果與流傳至今的文字記錄大致吻合。

他是何紹基好友、著名畫家,書法也清雅脫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戴熙書法

戴熙也以詩來記述他學習二王一路書風的感受:“金石留遺蹟已陳,栽舊種柿逐時新。硬黃展處頻揮翰,飛白臨來更絕塵。三代古文傳已渺,二王習氣解何人。最憐幾淨聰明地,洗硯呼童到水濱。力學常嫌手腕孱,撐船上水不辭艱。晉唐法溯周秦上,真草源通篆籀間。敢謂盛名容易獲,從來贗本要先刪。自慚急就章無幾,只為匆匆未得閒。”

他是何紹基好友、著名畫家,書法也清雅脫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戴熙畫作

戴熙不僅僅侷限於對今草的學習,其還將學習範圍擴展到狂草中去。對於學習草書的心得,戴熙有詩云:“草書奇字亦易辨,粗服亂頭空自狂。搜取一團蒼莽氣,知君心手兩相忘。石苔半效吳和尚,樹法差同黃大痴。獨有天極謝人力,居然摩詰畫中詩。”

細思之,戴熙鍾情於草書的原因,可能與他對人生價值的認識有關。藝術的用意在於永遠地保持作者的精神氣質,從某種意義上看,藝術是不朽的。因為,藝術家的精神氣質是隨著藝術而不朽的。

他是何紹基好友、著名畫家,書法也清雅脫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戴熙書法

戴熙的書法既接受了經典的磅礴之氣,又吸納了經典的清雅之美,文雅大方是戴熙書法的總體風格,從此件對聯就不難看出。戴熙是晚清士人書法的代表,清雅脫俗、溫柔敦厚是晚清士人書法的追求方向。就戴熙而言,這一藝術追求,不但體現在他的行草書當中,而且也體現在他的楷書之中,甚至繪畫中也有體現。

他是何紹基好友、著名畫家,書法也清雅脫俗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戴熙書畫

戴熙與何紹基是同齡摯友,兩人常在一起談藝論書。就何紹基的影響來看,其藝術實踐在其時還沒有影響到他的同代人,分析戴熙的書風,顯然迥異於何紹基。

由此,我們就不難發現,一方面是戴熙一以貫之地師法帖學;另一方面,是當時人們接受碑學書風的被動性。亦可見,碑學大盛,是何紹基、戴熙之後一大批學者大力弘揚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