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高血壓患者平時沒症狀,服降壓藥後頭暈、乏力,咋回事兒?

一位年輕朋友,兩個月前因高血壓來診,其血壓超過170/100 mmHg。瞭解情況後為其應用左旋氨氯地平(2.5 mg/天)與厄貝沙坦(150 mg/天),並建議其控制飲食、增加運動。數日後血壓下降至120/80 mmHg左右,但自覺全身不適、乏力、頭暈等。這是怎麼回事兒?應該如何處理?

病例:高血壓患者平時沒症狀,服降壓藥後頭暈、乏力,咋回事兒?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一些高血壓患者平時沒有明顯不適,但服用降壓藥將血壓降下來後卻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等症狀,於是自行停用降壓藥。這樣做是不正確的。

很多人雖然血壓很高,但並沒有明顯感覺。這是因為高血壓的發生與加重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患者已經習慣了較高水平的血壓,因而不會感覺到不舒服。然而,高血壓的危害性不取決於有沒有症狀,只要血壓升高就有害,心臟、腦、腎臟就會受到危害。所以無論有沒有症狀,只要確診高血壓就需要治療。

服用降壓藥物後,一些患者因為血壓降低會產生頭暈、頭痛、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類似於低血壓的症狀。遇到這種情況請注意測量血壓,只要血壓不過低就不要緊,無需過於擔心,堅持治療幾周後上述症狀就會消失,不要因此而停藥。

對於高血壓患者,初始治療時儘量選擇長效降壓藥物,劑量從小到大,儘量在數週內逐漸將血壓控制在目標值以下,這樣可以減少因血壓降低而導致的不適。短效藥物降壓作用很快,服藥後幾小時血壓就可以迅速降低,很多患者會發生不舒服的感覺,因此儘量避免使用。

高血壓一定要治療,血壓一定要降,但要逐漸緩慢地降下來,不可操之過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