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公司不生產芯片?是因為買不起光刻機嗎?

蘋果樂園520


錢不是萬能的,沒錢又是萬萬不能的。蘋果公司不缺錢,長期保留2000多億美元現金,這麼多現金,可以買下整個光刻機龍頭公司阿斯麥還剩餘近千億美元。把整隻母雞買走,還會沒錢買雞蛋?


現在,光刻機制造商市值是1263.6億美元,最近四年,蘋果公司的現金儲備,都遠高於阿斯麥的市值。下圖是蘋果現金及等價物的金額,從右到左分別是2016年到2019年四年數據。


雖然有錢,但有錢不是萬能的,生產芯片不僅是需要資金投入,更重要的是管理,

有的公司,因為賺錢來的快,利潤高,會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剩餘利潤用於對外投資,因為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對投資過的公司強行干涉,導致被投資的公司就像一顆菜苗缺水一樣蔫掉。蘋果很機智,不會認為自己是一家無所不能的公司,不會去生產芯片。


西格瑪的化學


蘋果買不起光刻機,你這是在開什麼玩笑呢!不要說買光刻機,就算收購全球最頂尖的光刻機生產企業ASML對蘋果來說也是毫無壓力的。

根據蘋果公佈的2019年第3季財報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6月底,蘋果公司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以及有價證券的總額達到了2106億美元,約合1.45萬億人民幣,蘋果公司所持有的現金以及等價物相當於整個希臘2018年的GDP。

蘋果是目前全球持有現金流最多的企業之一,所以想要買光刻機對於蘋果來說是很簡單的一件事情,畢竟目前最頂尖的EUV光刻機一臺也只不過是1.2億美元左右,而蘋果一個季度的利潤就達到130億美元左右,相當於一個季度的利潤就可以買下100臺全球最頂尖的光刻機。

看到這可能很多朋友仍然有疑問,蘋果作為目前全球頂尖的電子產品供應商,他對芯片的需求是非常強勁的,每年消耗的芯片估計達到幾百億美元,那為什麼蘋果自己不生產芯片呢?這裡面的原因其實是非常簡單的,因為出於分工的需要。

雖然蘋果每年對芯片的需求量非常大,但他完全沒有必要去自己生產芯片,他只需要把芯片的設計掌控在自己手裡,能夠設計出世界最頂尖的芯片之一,然後把這個芯片委託給一些芯片代工企業進行生產就可以,這樣不僅可以降低蘋果的生產成本,而且可以提升經營的靈活性,降低經營的風險。

實際上目前全球很多頂尖科技企業的芯片都是自己設計,但是芯片的生產基本上都是委託給芯片代工企業進行,這是世界分工的一種必然結果,通過分工可以大大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經營風險。

對蘋果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蘋果目前作為全球最主要的電子產品供應商之一,它生產的產品涵蓋了手機,電腦,平板等眾多電子產品,但是這些電子產品的很多零部件蘋果並沒有自己生產,而是從外部採購。

蘋果目前在全球有200多家供應商,這些供應商分佈在美國,日本,韓國中國等國家,他們供應著蘋果產品上不同的零部件。

比如芯片來自於美國的美光科技、思佳訊等,硬盤來自希捷;揚聲器主要來自中國的瑞聲科技,手機屏幕來自伯恩光學,手機電池來自中國的比亞迪和欣旺達,攝像頭組件來自於中國的歐菲光等等。

雖然目前蘋果的產品銷量分佈全球各地,但蘋果真正自己生產的零部件其實是很少的,蘋果更多從事的是一個研發、設計工作,把產品研發設計出來之後,然後在全球各地採購最優質的零部件,並委託給富士康等企業進行生產。

生產外包不僅可以降低蘋果的經營風險,更關鍵的是蘋果把精力主要集中放在研發和設計上,把自己最擅長的東西做到世界頂尖,其他產品零部件由其他頂尖的企業來提供,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提高產品的品質。

如果蘋果連芯片也要自己生產,各種零部件也要自己生產,那會大大分散自己的精力,最終什麼事都想做好,結果啥事也做不好。

而通過參與世界分工之後,蘋果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這樣才能持續保持蘋果的競爭力。


貸款教授


    蘋果市值1萬億美元,一臺7nm EUV光刻機1.2億美元。蘋果公司不生產芯片,並不是買不起光刻機,而是完全沒有必要。下文具體說一說。

    蘋果公司不自己製造芯片,而是拿著“設計圖紙”交給代工廠(臺積電、三星)做,代工廠有很複雜和嚴格的設計規則,使用EDA工具設計芯片時,必須要滿足這些規則,這樣才能保證芯片能製造出來。同時,芯片的性能、良品率等,主要依靠設計者自己保證,需要有足夠的設計餘度,增加冗餘。

    半導體行業的公司分為三類:

  • Fabless(無晶圓芯片設計廠):這樣的公司只設計芯片,不自己製造芯片。比如蘋果、華為海思、高通、博通、AMD等。

  • Foundry(代工廠):這些公司專門為別人製造芯片,最大的Foundry企業有臺積電、UMC、GlobalFoundry,國內最大的中芯國際。臺積電是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最先進是7nm工藝,5nm也馬上要開始了。

  • IDM(製造垂直整合):這種公司即設計芯片,也自己製造芯片,比如三星和intel。

    80年代初,半導體行業只有IDM廠商,隨著對芯片製造的大量需求,1987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純代工廠,臺積電。催生了一種新的半導體分工模式,fabless-foundry模式,fabless公司只負責設計,foundry公司負責加工。


    這種模式有很多好處:

  • 第一,分擔風險。fabless公司不需要花費巨大的投資新建生產線,可以實現輕資產,靈活性高。foundry廠也不用擔心產能過剩。

  • 第二,效率高。大家都使用通用的工藝進行設計時,容易實現設計模塊化、IP化。fabelss設計廠可以把資源集中在自己的優勢領域,代工廠也可以積累很多流片驗證IP。


    由於fabless-foundry模式有很多優勢,很多IDM廠商也在紛紛剝離自己的foundry業務,從而轉化稱純的fabless業務。


    總之,蘋果公司不是買不起光刻機,也不是養不起工藝廠,而是沒有必要。畢竟蘋果公司最看重還是利潤,不會去做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可以多多點贊哦,也可以隨手點個關注哦,謝謝。

Geek視界


感謝您的閱讀!

聯想楊元慶說:我們沒有計劃做芯片和系統。我們開始非議,聯想未來肯定會被英特爾和微軟所鉗制;可是,連蘋果都不自己生產芯片,你憑什麼非議聯想?

蘋果為什麼不生產芯片?我覺得這是因為蘋果本身的性質決定的。蘋果的本質是設計公司,並非是生產公司,也不是組裝公司。

系統。蘋果的系統就是軟件,所以說到底是程序員們在不斷的設計,然後各種版本的系統都是在不斷提升設計的過程。


外形。蘋果的各種外形,比如Mac,Airpods等等,設計不一,各種不同的設計,讓我們見到了蘋果的大道至簡的魅力。

芯片。終於說到芯片了,實際上芯片也是一種設計,從三星給蘋果進行了設置以後,蘋果感覺不行,你三星又設計又生產,反而還不如我自己來,根據我的ios系統進行設置,形成符合我自己的芯片。

這就有了蘋果的芯片的設計,當然蘋果設計的芯片,沒有基帶,將CPU和GPU的空間變大,帶來更強的芯片性能,這就是設計的功效。

為什麼要生產?連蘋果都是被人代工的。蘋果賺的是設計,智慧的錢,並不是生產的錢,花這閒工夫買光刻機,還不如自己找人代工。


LeoGo科技


蘋果1.5萬億多美元的現金流可是目前所有手機廠商中最多的,而一臺最先進的光刻機價格不過在1億多美元,所以蘋果想買光刻機實在是太輕鬆了,但是蘋果一直以來卻不這麼幹,主要是光刻機只是芯片生產製造過程中的一換,你還需要招聘工程師,投資建廠,花很多時間進行相關的技術研發等等,這一套下來對蘋果的現金流壓力就不小了。

蘋果畢竟是美國的公司,在美國,人工成本太高,不適合做中下游產業,雖說芯片製造已經是相當高端的產業,但是相比芯片設計來說還是處於下游,而且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這對於追求利潤率的蘋果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蘋果仍然專注於芯片設計,把財力和人力集中在研發設計新型芯片上,這樣對蘋果才是最有力的。

即使蘋果真的有財力投入芯片製造,但是臺積電已經是幾十年的老牌芯片設計商,在芯片製造方面的經驗非常豐富,這一點可不是光靠錢砸出來的光刻機和工廠就能解決的,財大氣粗的三星為什麼難以在半導體工藝研發上超過臺積電,原因就在於經驗和人才隊伍相對不足。所以蘋果即使進入這個行業也就是個外行,很可能還會因為生產芯片而耽誤拖累自家的主要業務。


嘟嘟聊數碼


看了題主的問題,我想到下面這些"可憐"的公司:

  • 蘋果公司不生產芯片,是因為買不起光刻機嗎?

  • 英偉達公司不生產芯片,是因為買不起光刻機嗎?

  • AMD公司不生產芯片,是因為買不起光刻機嗎?

  • 高通公司不生產芯片,是因為買不起光刻機嗎?

  • ARM不生產芯片,也是因為買不起光刻機嗎?

  • 華為海思不生產芯片,也是因為買不起光刻機嗎?


  • 聯發科不生產芯片,也是因為買不起光刻機嗎?

……

一句話,現在不自己生產芯片的公司一抓一大把,而自己生產芯片特別是高端芯片的公司到很少,一隻手都能數過來:英特爾、臺積電、三星、格羅方德。這其實反映出芯片產業的兩個派別,行話叫兩種商業模式。

上面這張圖信息量很大,芯片上壓著一堆錢,意思是芯片就是燒錢,拍片的人太有才了。


其中,英特爾自成一派,剩下的公司是另一派。

像英特爾這種設計、生產芯片一條龍的,叫全產業鏈模式(也叫有晶圓廠模式);像蘋果、英偉達、AMD、高通只負責芯片設計,臺積電、三星和格羅方德專門接它們的設計單子,負責生產的模式,叫無晶圓廠模式(Fabless Semiconductor Company)。

目前芯片江湖就是這兩派在打擂。

需要說明的是,英特爾的有晶圓廠模式出現時間比蘋果、高通等公司的無晶圓廠模式要早的多,在集成電路(俗稱芯片)被髮明時就出現了,而無晶圓廠模式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臺積電成立而出現。

之所以出現無晶圓廠模式,主要是因為芯片生產就是一個銷金窟,一條先進工藝製程的芯片生產線以億美元計算,而且這個投入隨著芯片工藝製程的提升而提高。臺積電2014年至2018年的5年時間投入了500億美元(這個數字沒有寫錯),2019年也會投入100億美元。

相當於平均每年投入100億美元用於芯片生產研發和生產線建設。一年100億美元投入是什麼概念?

  1. 相當於高通2018財年銷售收入的44%;

  2. 相當於蘋果2018財年研發費用的70.4%,蘋果自己生產芯片,僅投入就要增加100億美元,等於2018財年利潤減少100億美元,減幅18.08%,足以讓股價下跌30%了;

  3. 相當於吃掉華為整個集團2018財年593億元人民幣的利潤,從盈利轉向虧損;

……

可以看出,無晶圓廠模式是蘋果公司可以省下上百億的研發投入,專心做芯片設計,既提高了利潤,又降低了風險(自己生產芯片不一定賺錢,AMD原來既設計也生產芯片,虧得底褲都快沒了,後來把生產部門剝離成立格羅方德公司,輕裝上陣,現在滋潤得很呢)。

所以,蘋果不生產芯片,不是買不起光刻機,而是這樣做更賺錢!


魔鐵的世界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讓我笑一下,我快忍不住了。題目是“為什麼蘋果公司不生產芯片?是因為買不起光刻機嗎?”

你知道蘋果的現金儲備有多少嗎?蘋果公司在2018年三月的這一季度持有的現金減少至2672億美元。

然後我們看看ASML的總市值,截至到2019年6月4日,是700多億美元,還不到800億美元。

蘋果從2018年時候開始就沒有傳出過大幅度減持現金的消息了,那就意味著,即使溢價一倍收購ASML,蘋果可以不用借錢不帶喘氣,一口氣直接現金收購!

沒有錢買光刻機?不好意思,如果他們的股東願意賣股票,即使漲價一倍!蘋果不用借錢都可以直接買下ASML!

蘋果為什麼不做芯片

蘋果甚至連工廠都賣了!蘋果走輕資產的路線,在庫克來到蘋果之後,說服了蘋果的管理層,找代工生產,並且提高庫存的週轉。就是這樣才讓蘋果活來了。

所以說,蘋果自己製造芯片根本不是蘋果的思路或者是蘋果的作風。

蘋果本身也不擅長芯片的製造業務,蘋果也只是涉及到了芯片設計的業務而已。芯片製造的業務是重資產,投入上千億美元是必然的,這會影響到蘋果的戰略佈局。


太平洋電腦網


一個公司往往只有一個或少數幾個核心競爭力,不可能什麼都厲害。一個組織什麼都自給自足,就會缺少與外界交流,即使曾經有競爭力的東西也會逐漸落後。一個國家這麼做就會閉關鎖國。一個企業這麼做就會倒閉。

亞當斯密曾經提出了通過貿易交換獲得最大利益。雖然自己也有原材料,但是其他國家的價格更低、質量更好,那麼使用外國原材料就可以獲得更多利潤。後來英國稱霸世界,自己的各種產品都很強有競爭力,於是英國政客和學者就覺得不需要再進行貿易,可以將市場留給自己國家更有競爭力的公司和產品,於是提高關稅,鼓勵國貨,阻擋國際貿易。結果導致英國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生活水平下降,民意怨聲載道。

這時候,有經濟學者提出了新的經濟理論,就是貿易不僅僅是低價買入高價賣出,貿易還可以減少機會成本。你生產的A和B都很好,國外生產的A’和B’比你的差一些,按照亞當斯密的理論就不需要交換了。但是他們的機會成本不同,利潤不同。生產A的利潤是10元,生產B的利潤是2元,比如英國每年要20萬個A,20萬個B產品;另一國家每年也要10個A和10萬個B。此時,如果英國可以通過購買外國稍差的B’產品代替B產品就可以把更多資源投入到A產品中去,例如生產25萬個A產品和15萬個B產品。那麼,通過貿易,英國就可以賺取更多利潤。而另一國家也可以獲取到自己需要的一部分質量更好的5萬個A和5萬個B產品。所以,這個理論,闡釋了即使技術和產品領先的情況下,依然有貿易的必要。

一個公司也是如此。全部零件自己生產,第一可能成本更高導致利潤更低甚至虧本,喪失核心競爭力。第二,一個公司與世界產業鏈相競爭,力量對比懸殊,毫無疑問是要敗的。第三,長期的閉關鎖國,自己自足,在技術上會逐漸落伍。

最近,發現很多義和團們的發表的言論和思想依然落後英國兩百年。


RaymondIT


用楊元慶的話來回答你,一個公司不一定什麼都要做。

蘋果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在CPU的設計及軟件算法。作為一個優秀企業,當然要合理利用整體的外部資源,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企業本身的核心競爭力上面。要是一家公司,什麼都想做,那它註定什麼也做不好。

同樣的問題還有很多,比如微軟為什麼不出電腦、高通為什麼出手機,臺積電為什麼不出芯片等等。

企業只要抓住核心競爭力,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和價值,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有句俗話,好鋼用在刀刃上,企業發展,必須聚焦,只有在牢牢掌握企業發展的核心技術的情況下,才能橫向鋪開,去追求更高的目標!


沒事請狂想


全球現金持有量最多的就是蘋果,他買不起誰買得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