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丨JACC: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有哪些特征?如何管理?

感染性心内膜炎(IE)发病率虽低,仅为千分之一,但1年死亡率近30%,令人谈之色变。肠球菌性心内膜炎(EE)属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一种,更为少见。EE在西方国家发病呈增多趋势,目前缺乏来自大型研究的高质量数据。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发表一项新研究,描述了这种心内膜炎的特征,并分析了其预后影响因素。本文对此做简要介绍,并列出中国专家共识对IE和EE的规范管理要点。

EE vs. NEE:复发率高,死亡率无差异

这是一项对2008~2016年西班牙35个中心前瞻性队列的事后分析。将516例EE患者的特征和预后与3308例非肠球菌性心内膜炎(NEE)患者进行比较,分析院内和1年死亡以及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果表明,与NEE患者相比,EE患者年龄明显偏大,且更常合并慢性肺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内膜炎病史和退行性瓣膜病。EE更常累及主动脉瓣和人工瓣膜(64.3% vs. 46.7%,P<0.001;35.9% vs. 28.9%,P=0.002),但较少累及起搏器/除颤器(1.5% vs. 10.5%,P<0.001),且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高(45% vs. 38.3%,P=0.005)。此外,EE患者较少接受外科手术治疗(40.7% vs. 45.9%,P=0.024)。

未发现两组患者的院内和1年死亡率之间存在差异,而EE复发率明显更高(3.5% vs. 1.7%,P=0.035)。急性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和瓣周并发症是死亡的危险因素,心内膜炎病史则具有保护性。持久性菌血症是复发的唯一危险因素。

进展丨JACC:肠球菌性心内膜炎有哪些特征?如何管理?

图1. 比较EE与NEE人群的死亡率和复发率。

IE:重在预防,规范管理

我国2014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下称“共识”)强调,IE发病凶险,治疗困难,重在预防。预防措施应主要针对发病的两个环节:菌血症和基础心脏病。菌血症是IE发生的必要条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为IE易感者,即高危人群。注意口腔、牙齿和皮肤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避免不必要的有创检查和操作。必须做到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高危人群接受有创检查和操作时,须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预防和减少菌血症发生。

“共识”对IE提出了规范和细化的抗生素选用策略。

1. IE抗菌药选择基本原则

IE的核心问题是各种致病菌的感染,有效治疗是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共识强调抗菌治疗原则如下:(1)杀菌剂;(2)联合应用,包括至少两种具协同作用的抗菌药物;(3)大剂量;(4)静脉给药;(5)长疗程,一般为4~6周,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患者需6~8周或更长,以降低复发率。

由于血培养结果往往滞后,对于疑似IE、病情较重且不稳定的患者积极启动经验治疗策略。自体瓣膜IE轻症患者可选用青霉素、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联合庆大霉素。青霉素过敏者可使用头孢曲松。人工瓣膜IE未确诊且病情稳定者,建议停止所有抗菌药,复查血培养。病原体可能为葡萄球菌属者,宜选用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无效、不耐受或耐药株感染者,可用达托霉素代替。

2. EE抗菌药选择

青霉素联合或阿莫西林或氨苄西林,24小时内持续或分6次静滴,并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青霉素类过敏或高度耐药者,可选用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青霉素或万古霉素的肠球菌感染,可选用达托霉素或利奈唑烷。

1. Juan M. Pericas, Jaume Llopis, Patricia Munoz, et al. A Contemporary Picture of Enterococcal Endocarditi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Volume 75, Issue 5, February 2020.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2014 成人感染性心内膜炎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10):806-816.

编辑 梁绪┆美编 高红果┆制版 梁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