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麗莎使出了嘲諷大招:我只有左半邊臉在笑

說到列奧納多·達·芬奇的《蒙娜麗莎》,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

“無人不知”“神秘”“她到底啥表情”“不就是幅畫嗎”……

不管是真是假,她那神秘莫測(?)的微笑的確引來了無數吃瓜群眾的“分析”:

蒙娜丽莎使出了嘲讽大招:我只有左半边脸在笑

就連英國散文家和作家沃爾特·佩特也對她那張臉上的表情表示十分迷惑:“蒙娜麗莎首先展現出了‘無盡溫柔的承諾’,但當觀賞者的視線在她臉上停留時,那微笑卻變成了‘邪惡的威脅’。”太複雜了,說白了就是“我看不懂”。

其實,蒙娜麗莎早就因為其“情緒不確定(emotional ambiguity)”而聞名,她的表情更被世界公認為是模糊情感的象徵。為了給這張受到眾多議論的臉一個明確的解釋,近年二十年來,研究人員一直試圖通過不同的方式來解讀 她的“模糊情感”,想搞清楚臉上所攜帶的信息。

而且,她還真不“只是一幅畫”

“看哪裡”是關鍵

哈佛大學教授瑪格麗特·利文斯通(Margaret S. Livingstone)發現,一幅畫傳遞給我們的面部情緒信息會隨著人們目光注視位置的變化而變化。也就是說,同一幅畫,盯著不同的位置看,體會到的情緒是不一樣的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效果,是因為視覺系統的空間分辨率會隨著離目光凝視中心距離的增大而下降。通俗地講,肖像的某個特徵(比如嘴角、眼睛等)距離注視點越遠,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特徵就會越模糊,辨別其所攜帶的信息也就越困難。

蒙娜丽莎使出了嘲讽大招:我只有左半边脸在笑

盯著不同位置看一會兒,有什麼感覺?| Wikipedia

對於蒙娜麗莎而言,她的關鍵特徵則是嘴角。瑪格麗特發現,當觀畫者眼睛注視在蒙娜麗莎的嘴角時,會認為嘴角表現出的是中性情緒;而當注視中心轉移到其他區域,視野周圍區所造成的信息辨別模糊便彷彿使嘴角“笑了起來”。

在確定了蒙娜麗莎的面部表情關鍵在於嘴部後,科學家進而找到了她所帶情感的具體特徵位置。美國舊金山史密斯-凱特威爾視覺研究所的神經學家克里斯托弗·泰勒(Christopher W. Tyler)和利奧尼德·孔採維奇(Leonid L. Kontsevich)在2004年做了一個實驗,他們讓志願者觀察經視覺噪聲圖形修飾的蒙娜麗莎的臉部(如圖1),並判斷這些合成圖片中所攜帶的情緒的程度(悲傷、稍微悲傷、稍微快樂、快樂)。

他們發現,當噪聲干擾出現在蒙娜麗莎的嘴部時,人們對於情緒的判斷會變得更加困難,而其他情緒關鍵性特徵位(如眼睛)則沒有出現相同的結果,說明表達了蒙娜麗莎情緒特徵的具體位置是嘴部左上角。

蒙娜丽莎使出了嘲讽大招:我只有左半边脸在笑

圖1 孔採維奇等人的實驗設計;A.原圖 B.合成噪聲嘴角偏消極情緒 C. 成噪聲嘴角偏積極情緒,D、E. 噪聲圖片 | 參考文獻9

柏林自由大學的神經科學家伊莎貝爾·博恩(Isabel Bohrn)和她來自德國的研究團隊進一步研究證實了這個結論。他們創造出了一種“類蒙娜麗莎”的動態肖像畫——即當觀畫者的注視中心放在眼部時,肖像畫中人物的嘴角上揚成微笑狀;當注視中心轉移至嘴角時,肖像人物的嘴角則變為中性表情的嘴角。

相比靜止的中性情緒肖像,這種“類蒙娜麗莎”條件創造出的動態肖像會讓人覺得更具吸引力、更值得信賴,並且表情更積極。這從另一個層面證實了瑪格麗特和克里斯托弗的結論。

暈塗法

達·芬奇那頗為著名的作畫手法暈塗法(Sfumato)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蒙娜麗莎的這個特點。他通過多達30層的薄層顏料進行作畫,而這些塗層加起來不足40微米。這種技法削弱了色彩之間的過渡,隱藏了線條和邊界,使作品中的物體輪廓具有朦朧的效果。這種作畫技法進一步模糊了“蒙娜麗莎”的面部特徵,或許這也使得畫作更容易產生瑪格麗特所說的那種效果。

蒙娜麗莎笑得開心嗎?

“有時候感覺她在嘲笑我們,但隨即又能感受到那微笑中的悲傷。”英國藝術史學家貢布里奇(Ernst Gombrich)這樣描述蒙娜麗莎的肖像。許多人認為蒙娜麗莎面部的情感非常複雜,幸福與悲傷並存。但其實,就整體而言,蒙娜麗莎的面部情緒是呈積極情緒的,是幸福快樂的。不過,這種“積極感受”也不是絕對的

德國弗萊堡心理與精神健康前沿研究所的心理學家于爾根·科恩邁耶(Jürgen Kornmeier)和他的同事伊曼紐拉·利亞奇(Emanuela Liaci)對“蒙娜麗莎是否真的微笑”進行了實驗研究。他們要求被試判斷圖片中的蒙娜麗莎是快樂的還是悲傷的,並對其回答的自信程度進行評分。令人驚訝的是,

被試幾乎100%判斷蒙娜麗莎的情緒是積極的

蒙娜丽莎使出了嘲讽大招:我只有左半边脸在笑

圖2 7種不同嘴部彎曲度形成不同情緒水平的“蒙娜麗莎”範例丨參考文獻1

但隨後,當研究人員對蒙娜麗莎的嘴部曲率進行操縱後,被試的判斷出現了變化。研究人員製作了7種不同情緒狀態的蒙娜麗莎肖像(例如圖2),再邀請被試對操縱後的圖片和原畫作進行評分。結果發現,當前序圖片的情緒更悲傷時,人們也傾向於將接下來的原始圖片視作“悲傷的”

。這表明我們對畫作情緒的感知並非是絕對的,而是會隨環境相適應。

只存在於左半邊的幸福

但就算蒙娜麗莎的微笑整體上是積極的,研究人員還發現,這種積極情緒可能只體現在左半邊臉。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不對稱性,觀察嘴角左側的凸起部分(圖3a)便可以發現這一點。

辛辛那提大學的研究員盧卡·馬西里(Luca Marsili)、倫敦大學聖喬治醫學院的盧西亞·裡恰爾迪(Lucia Ricciardi)和羅馬大學的馬特奧·博洛尼亞(Matteo Bologna)在近期的一項研究中通過合成圖片的方式,分別合成了以左邊臉鏡像替換右邊臉(左嵌套嵌合圖片)和以右邊臉鏡像替換左邊臉(右嵌套嵌合圖片)(如圖3c、d)的圖像。

他們發現,42名被試中有39個表示左嵌合體圖像表達出了積極情緒,而沒有一個被試表示右嵌合體圖像中包含積極情緒。這表示蒙娜麗莎的微笑是不對稱的,且幸福感只通過左側表達了出來

蒙娜丽莎使出了嘲讽大招:我只有左半边脸在笑

圖3 a) 蒙娜麗莎的微笑肖像完整圖 b) 蒙娜麗莎的微笑肖像臉部特寫 c)左嵌套嵌合圖形 d) 右嵌套嵌合圖形丨參考文獻2

美國心理學家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從真實性的角度對微笑進行了區分,他認為真正自發的微笑是由上下面部肌肉的雙向對稱激活組成的,通常能傳遞出愉悅和積極的主觀體驗,這種微笑被稱為“杜鄉”微笑(Duchenne Smile)。而具有不對稱特徵的不對稱微笑——“非杜鄉”微笑,則反映了一種非真實的情感。

蒙娜麗莎那不對稱的微笑恰恰就是“非杜鄉”式的微笑。想想看,讓一個人一動不動地坐上好幾個小時當模特,實在不太可能一直保持真正幸福的微笑。

你不知道的用途

開頭說到《蒙娜麗莎》“不只是一幅畫”,其實,它作為“具有模糊情感表達”的典型肖像作,在實驗中可以被用作測量的工具和手段,可以被當成評估、採擇他人情感能力的度量工具。同樣,作為名人畫作,它也可以為實驗素材所用。

德國班貝格大學心理學教授克勞斯·克里斯丁·卡本(Claus-Christian Carbon)在探討人對於熟悉面孔的快速識別時,就採用了更改的“變型蒙娜麗莎肖像(如圖4a)”。他發現,在長時間注視後,被試在識別正常蒙娜麗莎肖像時會變得更加困難。這表明即便是非常熟悉的面孔,在經過特定改變後,人們對於更改後的面孔的快速識別能力也會受到限制。

蒙娜丽莎使出了嘲讽大招:我只有左半边脸在笑

圖4 a.變型蒙娜麗莎畫像 b.被試需要選擇哪一個是正常的蒙娜麗莎畫像 | 參考文獻1

隨著心理學與神經科學的發展,科學界開始有了新的能力和方法對那些曾經無法“量化”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索,而“視覺藝術(Visual Art)”與“藝術感知(Art Perception)”便成為了藝術與科學的交匯點。

作為藝術瑰寶,蒙娜麗莎受到全世界目光的注視,而那不對稱的微笑背後隱藏著達·芬奇諸多神秘信息,吸引著藝術屆和學術界不斷探索,以揭開那宛如暈塗法般層層的秘密。

參考文獻

1.Carbon, & Claus-Christian. (2006). The mona lisa effect: is 'our' lisa fame or fake?. Perception, 35(3), 411-414.

2.Chakravarty A . Mona Lisa’s smile: A hypothesis based on a new principle of art neuroscience[J]. Medical Hypotheses, 2010, 75(1):69-72.

3.Dequeker, J., Muls, E., & Leenders, K. (2004). Xanthelasma and lipoma in Leonardo da Vinci's Mona Lisa. Israel Medical Association of Journal, 6, 505e506.

4.Ekman, P. (1985). Telling lies. New York: Norton.

5.Ekman, P., Davidson, R. J., & Friesen, W. V. (1990). The Duchenne smile: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brain physiology: II.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 342e353

6.Ekman, P., Hager, J. C., & Friesen, W. V. (1981). The symmetry of emotional and deliberate facial actions. Psychophysiology, 18, 101e106.

7.Güntürkün, & Onur. (1991). The venus of milo and the dawn of facial asymmetry research. Brain and Cognition, 16(2), 147-150.

8.Hipp, D. . (2012). What makes mona lisa happy? estimating the content of developing perceptual biases guiding emotion recognition. 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

9.Kontsevich, L.L., & Tyler, C.W. (2004). What makes Mona Lisa smile? Vision Research, 44, 1493–1498.

10.Krumhuber, E. G., & Manstead, A. S. R. (2009). Can Duchenne smiles be feigned? New evidence on felt and false smiles. Emotion, 9, 807-820.

11.Livingstone, M.S. (2000). Is it warm? Is it real? Or just low spatial frequency? Science, 290, 1299

12.Pausch, N. C., & Kuhnt, C. (2017). Analysis of facial characteristics of female beauty and age of Mona Lisa using a pictorial composition. British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Medical Research, 22, 1-7.

13.Queirosconde, D. . (2004). The turbulent structure of sfumato within mona lisa. Leonardo, 37(3), 223-228.

14.Gombrich, E. H. (1995). The story of art. London: Phaidon Press.

一個AI

那麼這個究竟是“杜鄉”微笑還是“非杜鄉”微笑呢?(笑)

蒙娜丽莎使出了嘲讽大招:我只有左半边脸在笑蒙娜丽莎使出了嘲讽大招:我只有左半边脸在笑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蒙娜丽莎使出了嘲讽大招:我只有左半边脸在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