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在昆明的黑龍潭裡拍梅花,走到偏僻的地方,看到一叢梅花樹上有幾隻鳥兒在跳。就躡手躡腳的潛到梅花樹下,想拍到梅花與鳥的影像,鳥兒在花叢中歡快的跳來跳去,相機的焦距也不夠長,所以“打”不到“好鳥”。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卻想到了一些其它的事。錢鍾書在文章《貓》中有以下這樣的文字:

他最初回國到上海,頗想努力振作,把繪畫作為職業。誰知道上海這地方,什麼東西都愛洋貨,就是洋畫沒人過問。洋式佈置的屋子裡掛的還是中堂、條幅、橫披之類。他的大伯父是有名的國畫家,不懂透視,不會寫生;除掉“外國墳山”和自來水,也沒逛過名山秀水,只憑祖傳的收藏和日本的珂羅版《南畫集》,今天畫幅山水“仿大痴筆意”,明天畫幅樹石“曾見雲林有此”,生意忙得不可開交。這氣壞了有藝術良心的陳俠君。他伯父一天對他說:“我的好侄兒呀,你這條路走錯了!洋畫我不懂,可是總比不上我們古畫的氣韻,並且不像中國畫那樣用意微妙。譬如大前天一個銀行經理求我為他銀行裡會客室畫幅中堂,你們學洋畫的人試想該怎樣畫法,要切銀行,要口彩好,又不能俗氣露骨。”俠君想不出來,只好搖頭。他伯父呵呵大笑,攤開紙卷道:“瞧我畫的!”畫的是一棵荔枝樹,結滿了大大小小的荔枝,上面寫著:“一本萬利圖。臨羅兩峰本”俠君看了又氣又笑。他伯父又問“幸福圖”怎樣畫法,俠君真以為他向自己請教,源源本本告訴他在西洋神話裡,幸福女神是個眼蒙布帶、腳踏飛輪的女人。他伯父拈著鬍子微笑,又攤開一卷紙,畫著一株杏花、五隻蝙蝠,題字道:“杏蝠者,幸福諧音也;蝠數五,諧五福也。自我作古。”俠君只有佩服,雖然不很情願。他伯父還有許多女弟子,大半是富商財主的外室;這些財翁白天忙著賺錢,怕小公館裡的情婦長日無聊,要不安分,常常叫她們學點玩藝兒消遣。最理想的當然是中國畫,可以賣弄而不難學。拜門學畫的先生,不比旁的教師,必須有名兒的,這也很掙面子,而且中國畫的名家十九上了年紀,不會引誘女人,可以安心交託。俠君年紀輕,又是花天酒地的法國留學生,人家先防他三分;學洋畫聽說專畫模特兒,難保不也畫紅樓夢裡傻大姐所說的“妖精打架”,那就有傷風化了。俠君在上海受夠了冷落,搬到北平來住,有了一些說話投機的朋友,漸漸恢復自尊心,然而初回國時那股勁頭再也鼓不起來。因為他懶得什麼事都不幹,人家以為他上了勁什麼事都能幹。他也成了名流。他只有談話不懶,晚上睡著了還要說夢話。

錢鍾書在以上文字中還沒有說的是“喜上眉梢”:

古人以喜鵲作為喜的象徵。《開元天寶遺事》:“時人之家,聞鵲聲皆以為喜兆,故謂喜鵲報喜。”《禽經》:“靈鵲兆喜”。可見早在唐宋時代即有此風俗。當時的銅鏡、織錦、書畫等,已有很多喜鵲的題材。同時,很多中國文人以所喜愛的梅花諧音“眉”字,畫喜鵲站在梅花枝梢,即組成了“喜上眉(梅)梢”的吉祥圖案。近代常見用於剪紙和木雕等上面。

按照錢鍾書的說法,“傳統的中國畫”可歸納為以下幾個特徵:

一、不懂透視,不會寫生。

二、可以賣弄而不難學。

三、中國畫自以為用意微妙。

四、沒有藝術良心。

錢鍾書這“刁毒”的嘴雖然是在虛構的“小說”中代人物所想所說,我卻以為一語中的。

中國自古就有以詩詞歌詠梅花,以圖畫描摹梅花的嗜好。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宋 趙佶 《臘梅山禽圖》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宋 趙孟堅 《歲寒三友圖》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明 陳洪綬《梅花山鳥圖》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齊白石 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李可染《梅花牧牛圖》


徐悲鴻和吳冠中同為中國人,同到法國留學,卻在藝術觀點上大相徑庭。由他們對梵高的認可度可窺見一斑,吳冠中對梵高推崇備至,徐悲鴻對梵高卻嗤之以鼻,徐悲鴻也畫了很多“喜上梅梢”圖。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徐悲鴻喜上梅梢圖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徐悲鴻喜上梅梢圖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徐悲鴻喜上梅梢圖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徐悲鴻喜上梅梢圖

我比較愛看八大山人和吳冠中的繪畫,所以把他們的單獨列出來: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八大山人梅花圖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八大山人梅花圖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吳冠中梅花圖

我在百度中搜“外國畫家梅花圖”,搜出來的是這樣的圖片,幾乎全部都是“中國式”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浮世繪的《梅樹花開》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梵高臨摹的《梅樹花開》

梵高看了日本浮世繪的梅花後也臨摹過《梅樹花開》,但梵高無論如何都不會想到將“梅花”與“喜鵲”聯繫成“喜上眉梢”,儘管梵高精通荷蘭語、法語、英語、德語。也許只有在中文裡,才有“喜上眉梢”這樣的詞語,所以才會產生“喜上梅梢”這樣的圖畫,“一本萬荔”“杏蝠圖”大約也如此吧! 小鳥在白色的梅花間跳來跳去,始終沒有安靜的一刻,旁邊有紅色的梅花,它們也很少飛過去。梵高的《梅樹花開》,給我深刻的印象,不過,據說這旁邊臨摹的書法,是妓院的廣告,不知是梵高的“不知”想體現東方的特徵呢?還是“有意為之”,如是“有意為之”,那梵高的畫不也是很“扯淡”嗎?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昆明黑龍潭的鳥與梅花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大展宏圖

像《大展宏圖》這樣的圖片,即使用了很多金色,將“大展鴻圖”諧音成“大展宏圖”,也沒有絲毫的美感。梵高也創作了《盛開的杏花》,大約也不會將蝙蝠在上面畫五隻,雖然是杏花,我卻越看越像梅花,感覺美麗極了!

中國和外國畫家眼中的梅花

盛開的杏花

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也不論是繪畫還是攝影,我想它們應該是殊途同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