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蘇軾《評草書》: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草書雖是積學乃成,然要是出於欲速。古人云:“匆匆不及草書。”此語非是。若“匆匆不及”,乃是平時亦有意於學。此弊之極,遂至於周越、仲翼,無足怪者。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

蘇軾認為,寫草書的時候別總想著“我要寫好”,才能真正地寫好。比如他自己就常常喜歡放飛自我,在快速的草書書寫過程中創造出不同於古人的“新意”。

言辭間頗有些洋洋自得,說得人心裡癢癢。尤其是第一句“無意於佳乃佳”,好像等於你啥都不用做,只做最真的自己,就能把草書寫好。看起來性價比出奇地高啊!

尤其是剛剛接觸草書的人,很容易被這種簡單直接又效果明顯的方法論吸引。但墨墨經過一番思考,發現這不過是東坡先生給草書初學者們熬製的一碗“毒雞湯”。

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不信?我們先一起來看看“有意”與“無意”這兩種狀態,所寫出書法作品的差別。進而就有機會看清蘇軾所說的“無意於佳乃佳”背後的隱藏屬性。

四位書家的兩種狀態

1、蘇軾

蘇軾《書黃泥坂詞後》:餘在黃州,大醉中作此詞,小兒輩藏去稿,醒後不復見也。前夜與黃魯直、張文潛、晁無咎夜坐。三客翻倒几案,搜索篋笥,偶得之,字半不可讀,以意尋究,乃得其全。文潛喜甚,手錄一本遺餘,持一兀本去。明日得王晉卿書,雲:“吾日夕購子書不厭,近又以三縑博兩紙。子有近書,當稍以遺我,毋多費我絹也。”乃用澄心堂紙、李承晏墨書此遺之。

在黃州,東坡酒醉之餘寫了首《黃泥坂詞》,被家人收起來,過了一段時間才和朋友們翻箱倒櫃地找到這首詞的草稿,卻有一半字讀不出來,聯繫上下文好好思尋一番才能夠完整地將全詞復原。張文潛看了喜歡得很,抄了一份留給蘇軾,自己把原本帶走了。第二天王晉卿卻寫來一份“抗議信”:我這麼喜歡你的書法作品,前段時間又花了大價錢才買了兩小張,你有了新作品,就記得稍給我點,別讓我再多花錢了!蘇軾看了定是開懷大笑,於是特意用澄心堂紙和李承晏墨寫了一份送給王晉卿。

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蘇軾《黃泥坂詞》

《鬱孤臺法帖》中存有的這份《黃泥坂詞》刻本,字跡規整,毫無塗改痕跡,很可能就是以寫給王晉卿的那份作為底本刻成的。遺憾的是,張文潛拿走的那份“草稿”已不知所蹤,不過以“字半不可讀,以意尋究,乃得其全”的特點來看,可以用現存的一份詩稿來進行類似的想象:

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蘇軾《定慧院月夜偶出詩稿》

進行詩詞創作時的草稿,顯然符合了“無意”的標準。作者的心思都集中在文學藝術之上,筆墨只是用於記錄的輔助工具,筆跡隨著語句的調整而加減、轉移,形成了稍顯雜亂的面貌。

要說蘇軾的草稿寫得怎麼樣,劉克莊的這段話很有借鑑意義:

或疑此卷塗抹多而點畫拙,似非公書。夫六十老人詞頭,夜下攬衣呼燭,頃刻成章,豈暇求工於字畫乎?公固雲:“乞郡三章字半斜,廟堂傳笑眼昏花。”則此卷乃真跡無可疑也。

劉克莊在南宋後期號稱一代文宗,他在鑑別蘇軾的一張草稿時,認為正是因為“塗抹多而點畫拙”才是真跡無疑。我們再來細看蘇軾草稿中的用筆結字,所展現的氣韻、使轉的流暢、變化的多樣都打了些折扣,並沒有達到“佳作”的級別。

而縱觀蘇軾的傳世作品,我們不難留意到,被公認為經典的往往都是刻意用好紙好墨書寫出的詩文,而隨意寫出的草稿、手札則在藝術層面稍遜一籌,甚至因為點畫粗糙而被懷疑是否真跡。

2、任詢

元好問《跋龍巖書柳子厚獨覺一詩》:龍巖此卷大字,學東坡而稍有斂束,故步仍在。末後四行二十二字,如行雲流水,自有奇趣。唯其在有意無意之間,故如出兩手耳。

“龍巖”是金初書法家任詢的號,元好問在他的一幅大字作品之後評價:前半部分可以效仿蘇東坡,所以稍稍有些收斂,保持了前人的筆法狀態;而最後四行卻如行雲流水,有一番奇特的趣味前後兩部分由於“有意”和“無意”的差別,雖然在質量上沒有分出高下,但造成了“如出兩手”的效果。

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任詢《韓愈秋懷詩》局部

3、李煜

黃庭堅《跋李後主書》:觀江南李主手改表草,筆力不減柳誠懸,乃知今世石刻曾不得其彷彿。餘嘗見李主《與徐鉉書》數紙,自論其文章,筆法政如此,但歩驟太露,精神不及此數字筆意深穩。蓋刻意與率爾為之,工拙便相懸也。

黃庭堅看南唐後主李煜的批改奏摺時潦草的書法手跡,認為其筆法深沉穩健,不比柳公權差。但又看到他正兒八經跟徐鉉討論文章的幾張字跡,覺得太過刻意鑽營,反而失去了精神。

此番評價顯然是認為李後主“有意”所呈現出的作品要明顯劣於“無意”的書寫狀態所揮發出的精神氣度。

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李煜《入國知教帖》

4、虞世南

歐陽修《千文後虞世南書》:右虞世南所書,言不成文,乃信筆偶然爾。其字畫精妙,平生所書碑刻多矣,皆莫及也。豈矜持與不用意便有優劣也。

虞世南一個“信筆偶然”的手跡,其中字詞甚至連不成句子,卻在精妙程度上被歐陽修認為勝過了他所寫的眾多碑刻作品。說明虞世南在“不用意”之下所呈現的作品,更大程度上發揮出了自身對於書法的理解,而不是困於書寫碑文時對既成之法的矜持。

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無意於佳乃佳”的隱藏屬性

1、 一個條件:技巧成為本能

“想要寫好”與“隨便寫寫”的比拼,在以上幾位書家的嘗試中,各有勝負。這個結論來自歷史的大浪淘沙與無數後人的評說。也不難看出,評價一件書法作品“佳不佳”,看的還是我們熟悉的兩個維度:天然與工夫。

“無意”就是放大了天然的比重。但不管如何放大,從工夫中所獲取的技巧都是不可忽視的。也就是說,想要做到所謂的“無意於佳乃佳”,只有一個出路就是:使技巧成為本能。

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本能,就是不經過思考,在無意中釋放技巧,將盡可能多的“意”留給氣韻、留給意境、留給自由。

多麼使人嚮往的描述,可惜的是,又有幾人可以做到?

2、 一個悖論:忘記“白色鱷魚”

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顯然,在書寫的過程中執著於追求“無意”的人,做不到真正的“無意”。就像知道挖到寶藏的秘訣是不要想到“白色鱷魚”的人,已註定一無所獲。若是在學書之路上聽信了東坡的教導,追求“無意”的書寫狀態,反而忽略了技法的養成,結果也就是自己在書寫過程中尋個開心,卻無法有什麼長進,更無法得到他人的認可。

但這並不代表“無意”是一個無用的概念。

3、一個真相:最好用於讚譽,而非自我要求

既然很難要求自己“無意”,就不如拿它來看看別人。

“無意”代表了一種自由的狀態,說的不僅是創作過程,更是作品完成後所呈現出的藝術效果。上述四位書家的例子,無一不是通過他人的品評來體現出作品中“有意”與“無意”之差別的。

這是一個非常好用的概念,既通俗易懂又意涵深遠。“無意於佳乃佳”更適合用於作品完成後的品評,卻難以當做創作之前的自我要求。

初學草書“無意於佳乃佳”?試論蘇軾此句背後的隱藏屬性

墨墨小結:

不論是名垂青史的高名大家,還是初學草書的苦情小白,刻意書寫與日常隨筆都差距甚遠。

尤其是作為草書初學者,根本無法將技巧融匯成為“本能”,更無法心心念念於“無意於佳乃佳”的同時創作出“無意且佳”的作品,同時也難以用這個標準去評價別人的作品。

因此,對於草書初學者來說,“無意於佳乃佳”也就成為了一碗真正的毒雞湯,好看,好聽,卻很難喝。

關注 ,一起深入書法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