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导演: 顾长卫

编剧: 李樯

主演: 蒋雯丽 / 张瑶 / 李光洁 / 董璇 / 焦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时间: 2008-04-10(中国大陆)

片长:101分钟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 主播 简宁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与以往不同,这是个具有蒙难色彩的立春。

空气里充斥着恐慌、愤怒、迷茫……

但是好在,它终究是立春,就像电影《立春》里的那段台词:

“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有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得就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坚强的,用尽全力感动自我的人。加油,中国!每一个中国人,加油!

我常常都在想,是怎样的一个时代,让死亡,成了一个人成名的方式。

从《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林奕含,到《大象席地而坐》的胡波,无一不是通过自杀被公众认识。

后来“大象”在柏林电影节拿奖,有人说,胡波的在天之灵总算得到慰藉。

哪有什么慰藉,大多人们还仅仅只是谈论他的死,有多少人愿意用四小时长去看那部“大象”。

如果人有在天之灵,只怕会更加伤心。

你看,这个世界其实就是这样的,它浮躁,势力。

它没有耐心去检验真正的美,它对顺应他的人给予东风,对于反叛它的人杀伐决断。

可这个世界不是凌驾于人类之上,类似上帝的角色,它正是由我们每一个普通人组成的世界。

今天推荐的电影,《立春》就展现了这么一个世界。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立春》的正片由一段意大利歌剧开始,醇厚柔婉的女高音,在破败小镇的上空久久旋荡。

一位工人仰起头记下了广播中女声的名字。

“王彩玲。”

身材肥硕的工人周瑜,抓到一根尚未被生活的无聊所磨断的稻草,他想要拜这个声音的主人为师。

然而王彩玲站在操场上一回眸的瞬间,却抹杀了观众对歌喉主人的所有的想象。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你也见过偶像剧里女主角戴个眼镜就强行说丑,见过古装剧里侧脸上画上一块胎记就丑得遭万民唾弃的情况。都市剧顶多像《丑女无敌》,给一姑娘弄个龅牙,服装部门再努努力,把这个姑娘打扮到土得不能再土。

在更多的镜头下,丑女不过是一副青春靓丽的面孔添上点无伤大雅的缺陷。但是这里面的蒋雯丽,是真的丑。增肥三十斤,龅牙,暗黄色充满褐斑的皮肤。

丑,但是很高傲。

然而她在北京找人办户口时候,是低声下气而小心翼翼的。

她急于摆脱这个破败的小县城,认定只有在北京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她的高傲出于上天馈赠的礼物,一副美妙的歌喉。然而这份礼物到底是馈赠还是灾难?我想这也是立春讨论的重要问题之一。

我六岁时就逃过幼儿园,到处去玩,最后找不到路而四处彷徨。感觉六岁的悲伤也完全一样。这种悲伤痛切,从出生到死亡都不会发育,永远一成不变,我这样的倔强之人,估计这辈子都会把这种朴素的悲切留在心中,走完这一生。

——《石头的思念》坂口安吾

十八岁的时候,懵懵懂懂读到坂口安吾写下的这一段,一扫而过。后来是同情,突然理解了坂口安吾六岁到老都不会再发育的这种悲切。

艺术家的敏感,哀伤,自怜,天赐的礼物,笔在他们手中成了精细的刀具,用以切开生活的剖面。他们对生活的理解更加谨慎,也许会一生阴雨绵绵,快乐非常奢侈。

就像王彩玲说,你看过契诃夫的三姐妹没有?有三个姐妹,住在俄国的边远小城里,怎么都想去莫斯科,但是怎么都去不了。我忘了是三姐妹里的哪个了,她会说六国语言。可是她后来说,在这个地方,会说六国语言,也就跟长了第六根手指一样。像我们这种人,在这种小地方,都是六指儿。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有了天赋,却没有土壤,这是所有小镇六指青年的悲剧,也是天赋对芸芸众生的捉弄与伤害。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应该要过审美的人生,把人生当作艺术来欣赏。

但是艺术始终是饱腹后的产物。当人甚至要为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奔波时,只会离艺术越来越远。

尼采出身于一个牧师家庭,牧师父亲在世时,深得国王庇护。而尼采父亲和弟弟相继去世后作为家中唯一的男性,在各种母性的关怀下长大。尼采也就是中产之家,更多无数的作家、哲学家,甚至都出身于贵族家庭。

在这样的土壤下,他们能够越过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问题,直接追问、思考人类生命的意义、本质。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而对于出生于贫苦家庭的王彩玲,她的歌喉就是灾难。这种天赋让她不同于小镇上蒙昧的人们,但也让她苦闷而孤独。那些人只会听着意大利歌剧打哈欠,王彩玲完全找不到认同感。

假使文艺青年都会审时度势,王彩玲唱唱《好日子》,也许王彩玲的生活不会如此狼狈。

常常有人说,理性的人适应世界,不理性的人让这个世界适应自己。

王彩玲们的苦闷,究其根源其实是王彩玲对世界的不适应。

王彩玲的不适应有两点,第一是曲高和寡(相对),第二是她并不漂亮的面孔。

曲高和寡不适应的是环境,黄四宝画画,被认为不务正业。芭蕾舞者胡金泉受尽耻笑,被人觉得不男不女。

她一言难尽的长相也不适应这个浮躁的年代。

王彩玲如果漂亮,那立春就不复存在。故事也许会讲述一个漂亮女孩儿面对着各种各样的诱惑,而问题则变成了守身如玉,还是不择手段实现梦想。而黄四宝也会为这个既有才情,又有共同语言,关键还拥有美丽面孔的王彩玲深深折服。但是没有,黄四宝因醉酒和王彩玲一夜春霄而甚至感觉到自己“被强奸了”。但是没有,王彩玲甚至连被潜规则的资格都不具备。

世上有许许多多的王彩玲,有些人会坚持,也许通过牺牲与适应,终于修成正果,也许不过是在北京的地下室中昏暗愁闷的空气中浸泡着,然后等待着只存在传说中的”无数次机会”。

有些人“及时止损”,规规矩矩地找些事务性的工作,结婚生子,与理想的日子渐行渐远。在《立春》中,导演就用了三个人物来暗喻王彩玲们的结局。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最适宜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王彩玲,是那个以自己癌症作为噱头赢得大赛的光头女孩。她让我们想到选秀节目中,那些哭泣着售卖悲惨的的男男女女。她有一定的实力,但更她的成功更在于她懂得包装自己。

包装,也许远比实力甚至远比一切都重要。这样的王彩玲是能够被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然而更多的王彩玲找不到出路。

这个世界进步缓慢,是因为所有人都怕自己如果不跟随这个世界,只能被甩出世界之外。因为谁也不要指望意大利歌剧可以感动那些为了生活卑躬屈膝,手指都伸进泥土里的人们。

所以王彩玲们想要立足,就只能跟随,跟随大多数人的喜好。世界是属于大多数人的,河流是由大多数人所搅动的。重要的不是有天分,不是艺术价值,商品时代连人也成为商品。每个人,都要有卖点。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连卖点都没有的王彩玲们更是早就隐去了自己理想青年的面孔,活成了一个被生活摧残也摧残生活的模样。这种人就是黄四宝,明显天赋不高,但为梦想也坚持过几年,待在家里,没有任何任何收入,被家人嫌恶,不理解。

总有那么最后一次失败,将他击垮,这一垮,就再也站不起来。开了婚介所、坑蒙拐骗的黄四宝在街上遇到王彩玲,已不敢相认,他需要时间来遗忘和冷却自己曾经的热血。他甚至不敢面对过去的自己,因为他甚至弄不清楚,究竟是之前的自己愚蠢,还是现在的自己愚蠢呢?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最后一种是为艺术而生的人生,这种王彩玲几乎只存在于影视作品,精神病院,或者天堂里。这个王彩玲就是胡金泉。

小镇上的芭蕾舞者,首次出场的时候,投入地起舞,却被人当成了笑话。他优美而女性化的舞步,让他自己处于了一个极边缘的位置。他悲哀地说:“我一直以为,时间长了,这个城市会习惯我。但是我发现,我一直像一根鱼刺一样,扎在很多人的嗓子里。”

当他终于明白世界适应自己只是痴心妄想后,不惜以毁灭的姿态去释放自己,他假装强奸自己的女学员,以“证明”自己是个正常的男人。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他跳了很多年,愿意拿着艳俗的扇子去教习那些把他逼到边缘的人跳舞,也没有想过要收获任何荣誉,比一心要站到世界舞台去的王彩玲更加简单纯粹,无所求的人甚至不能偏安一隅,环境对人的摧残是避无可避的。

最后胡金泉能在监狱中起舞,已经是王彩玲最忠于自己的结局了。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无论是哪一种王彩玲,他们都想离开这个电影里虚构的北方城市“鹤阳”。

“鹤阳”是大多数人生活的环境,我们可以在这里市侩到底庸俗到底,但是理想之于人生,犹如立春之于四季。

影片的开头,镜头划过斑驳的包头。

王彩玲说:“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有什么春天的迹象,但风就真的不一样了,风好像在一夜之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自己是被自己感动了。”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如果你终将在鹤阳生老病死,请你记得你的老乡王彩玲,你和她也吹过同一阵风。

【本期话题】

你有逐梦的勇气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文艺青年“立春”蒙难记

本期插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