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澤東詩詞裡的新中國

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授、副院長)

毛澤東詩詞是“為時而著”“為事而作”的宏偉史詩,反映時代呼聲,順應時代潮流,描繪歷史風雲,紀錄偉大實踐。毛澤東詩詞的主題和內容,可以新中國誕生為界來劃分和把握。

一唱雄雞天下白

中華民族飽經滄桑,近代中國更是苦難深重。民生多艱,水深火熱。毛澤東所面對的舊中國,是“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民族危亡激發了毛澤東的救國熱情,他立志要“改造中國與世界”,毅然投身到爭取國家獨立、民族解放的偉大斗爭實踐中。《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堪稱是“槍桿子裡面出政權”的詩意總結,毛澤東縱情歡呼“天翻地覆慨而慷”“人間正道是滄桑”。

中華人民共和國橫空出世,開闢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1950年10月5日晚,新中國第一個國慶節期間,毛澤東欣然賦詩《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中國社會進入了各族人民團結一心、共同發展的新時代。1954年夏天,毛澤東在北戴河搏擊風浪時,遙想起曹操當年的文治武功,“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但內心卻情不自禁地讚美新中國,“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地動三河鐵臂搖

“中華兒女多奇志”“六億神州盡舜堯”。中國人民不僅勇於打破一箇舊世界,而且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毛澤東千方百計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改變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把中國建設成一個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國家。毛澤東詩詞也告別炮火硝煙,轉向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熱情謳歌人民群眾戰天鬥地的精神風貌。

1956年6月,毛澤東暢遊長江,揮毫寫下《水調歌頭·游泳》。他十分欣賞中國大地呈現的“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的大好局面,高度讚揚“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建設成果。耐人尋味的是,毛澤東“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願望是如此迫切,想象奇特地勾畫了“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發展前景。

解放前,血吸蟲病在我國南方地區長期橫行肆虐,危害極其嚴重,是舊中國遺留的歷史包袱之一。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發表特寫《第一面紅旗——記江西餘江縣根本消滅血吸蟲的經過》。毛澤東讀後,“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寫下《七律二首·送瘟神》。第一首詩寫瘟神猖獗,人民遭殃的悲慘景象。第二首詩反映新社會人民改天換地的壯舉和驅逐瘟神的盛況。“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毛澤東只用兩句話就高度概括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場面,已經當家作主的中國人民改天換地,洋溢著“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偉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進取意識。

1959年6月25日,毛澤東回到魂牽夢繞的韶山。他深入田間,走訪群眾,請鄉親們吃飯,可殘羹不剩的情景使他內心隱隱作痛。他百感交集,吟成《七律·到韶山》。“喜看稻菽千重浪”不是現實的場景體驗,與其說是詩人的一種浪漫筆調,不如說是人民領袖對未來美好前景的一種熱切期盼。

1965年5月,毛澤東“千里來尋故地”,重上井岡山。他撫今追昔,為井岡山的鉅變而歡欣鼓舞,接連寫下《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井岡山》。當年的流血犧牲和不懈探索,已經換來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蒸蒸日上。井岡山已經“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多了樓臺亭閣”“江山如畫”。恰恰是這種鉅變,使“千里來尋故地”的“尋”字顯得更具回味餘地,使“舊貌變新顏”的“變”字更具有稱心如意的意味。

高天滾滾寒流急

樹欲靜而風不止。1950年6月,開國大典才幾個月,中國人民剛剛投身於醫治戰爭創傷和恢復國民經濟之際,我國東臨的朝鮮半島又燃起了戰火。1950年11月《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妙香山上戰旗妍”的“戰旗”,是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的戰旗,也是維護世界和平和人間正義的戰旗。

二戰結束後,世界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國際社會出現了“大動盪、大分化、大改組”的局面:美蘇爭霸,西方勢力敵視中國,中蘇關係不斷惡化;而亞非拉國家的民族解放運動勢不可擋。面對“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峻挑戰,毛澤東氣定神閒,“冷眼向洋看世界”“亂雲飛渡仍從容”“梅花歡喜漫天雪”。他蔑視各種國際反動勢力,視其為“螞蟻”“蚍蜉”“蒼蠅”“蓬間雀”。“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他堅決反帝反霸反修,堅定支持各國人民的正義事業,“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毛澤東深知,“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毛澤東領導黨和人民又踏上“趕考”的漫漫征程。毛澤東十分注重培養“不愛紅裝愛武裝”的一代新人。“南京路上好八連”正是“趕考”路上湧現出來的一個英雄集體。1949年7月,八連進駐上海南京路執勤。敵人曾預言:上海是個大染缸,共產黨“紅”著進來,將“黑”著出去。而八連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心為民,永不變色。1963年8月1日,毛澤東為“好八連”賦詩《雜言詩·八連頌》,這是他唯一一次為一個部隊單位寫詩。“好八連,天下傳。為什麼?意志堅。為人民,幾十年。”“奇兒女,如松柏。上參天,傲霜雪。”這是對好八連的熱情禮讚,是對黨和軍隊的諄諄教導,也是對全國人民的殷切期望。“拒腐蝕,永不沾”“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成為八連精神的詩意表達,至今仍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

《光明日報》( 2019年05月17日15版)


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澤東詩詞裡的新中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