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你做企业必知的基本理论知识合集,建议收藏

【原创】:小博语录“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文化。”该语中所讲的“文化”,就是指企业文化。

一、企业文化是什么——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

1、企业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反映了企业管理的高层次追求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凸现企业经营管理个性,是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世界财经权威期刊——美国《财富》杂志评出的全球500强企业,都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全球500强企业的评委也总结出这些企业成功的关键是文化。

2、企业文化是一种最新的管理理论,是对企业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传统管理理论不断发展、自身缺陷得到不断克服的必然结果。传统管理理论强调理性化较多,重视科学标准和制度规范的作用;企业文化理论强调的是人性化,重视企业精神价值的开发和各种非正式规则以及群体意识的作用,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前总裁斯通创立的“情感管理”。

3、企业文化是一门年轻的边缘学科,是融理论性与实践性为一体、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新兴学科

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只有20多年,至今还没有形成严密的科学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化的发展,经济与文化的结合日益明显,给各国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课题。尤其在中国,目前正处于经济上升、体制转轨、管理变革时期,企业文化创新活动异常活跃,企业文化的理论探讨也面临方兴未艾、不断深化的局面。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来看,企业文化理论都处在发展过程中,它只是管理学中一门非常年轻的分支学科。


企业文化—你做企业必知的基本理论知识合集,建议收藏


二、企业文化有什么——企业文化的基本体系


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四个方面。

(一)企业精神文化 (核心层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方面的深层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企业哲学、企业道德等。

1、企业价值观

(1)企业价值观的涵义

企业价值观是人们对企业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产品(服务)、公众形象、社会声誉等的根本性看法,即企业群体对事物正误的判断标准。

(2)企业价值观的内容

产品(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高低,品种、花色、规格、价格如何,是否反映中国国情特点和消费水平,能否满足群众生活需要等方面。

企业行为价值(社会评价)。是不是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宗旨,是否提供优质产品或劳务,售后服务做得如何,以及企业群体人格的美丑、优劣、高低等。

企业资(本)信(誉)。企业的信誉和由信誉、拳头产品构成的品牌等。

企业社会声望。一个企业社会声望的高低,主要以产品价值、企业行为价值、企业自信为基础,同时还取决于企业参与社区、城市、国家和国际政治、文化、社会公益事业等的态度与行为如何。

企业形象。即企业在内外环境中形象的社会评价和认可程度。

(3)企业价值观的作用

张瑞敏在99《财富》论坛前夕对媒体记者透露海尔成功的秘诀时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由此可见,企业价值观对企业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


企业文化—你做企业必知的基本理论知识合集,建议收藏


激励员工发挥潜能,增强企业合力。企业的合力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以及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在力量。即合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外部压力。企业价值观好比一种理想的黏合剂,能以微妙的方式沟通员工的思想,把企业员工固定在同一信念目标上,从而创造一种共同协作的氛围,把企业内部各种力量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2、企业精神

(1)企业精神的涵义

企业精神是一个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基础上,经精心培育而逐渐形成,并为整个员工群体认同的正向心理定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

(2)企业精神的主要内容

参与精神。强调参与,是企业兼顾满足员工各种需求和企业效率、效益要求的基本理念。员工通过参与企业活动,发挥聪明才智,得到比较高的经济报酬,改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价值。而企业则通过员工的参与,改进工作,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协作精神(团队精神)。协作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基本要求,也是企业谋求创造整体放大效应的要求。协作不仅能放大整体价值,也能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因此,协作是现代企业精神的基本要素。


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与企业的社责任相联系的。它体现在企业运营中关心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社会多做贡献的境界。


(二)企业制度文化(中间层文化)

企业制度文化是企业为实现自身目标对员工的行为给予一定限制的文化,它具有共性和强有力的行为规范的要求。企业制度文化的规范性是一种来自员工自身以外的,带有强制性的约束,它规范着企业的每一个人,企业工艺操作规程、厂规厂纪、经济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都是企业制度文化的内容。


1、企业法规。企业法规是调整国家与企业,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或服务性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不同国家的企业法规,都是以国家的性质、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为基础制定的,对本国的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企业法规作为制度文化的法律形态,为企业确定了明确的行为规范,是依法管理企业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2、企业的经营制度。企业的经营制度是指通过划分生产权和经营权,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强化企业的经营责任,促进竞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责任制度,是企业制度文化的组织形态。

3、企业的管理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例,包括企业的人事制度、生产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规章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孙悟空当年在花果山上武艺高强,但他野性十足,不服管教,所以往西天取经的路上,必须给他带个金箍咒,金箍咒是什么东西?就是制度、规范。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善、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企业文化—你做企业必知的基本理论知识合集,建议收藏


(三)企业行为文化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成员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管理、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

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分为企业家行为、英雄模范行为和普通员工行为。

1、企业家行为。企业文化不仅是蕴藏在人们头脑中的一种意识、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从实践的角度讲,它也是一种行为方式、一种办事规范、一种工作作风、一种传统习惯、一种精神风貌。如果企业文化只停留在精神层面,不能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就没有任何价值。在企业文化由精神向行为以及物质转化的过程中,企业家是决定因素。因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员工往往不仅看领导是怎么说的,更看领导是怎么做的。尤其是当企业推行某种新文化或企业主流文化过弱的时候,更需要企业家在积极倡导、培育的同时,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用自己正确的言行、良好的作风和崭新的精神面貌影响企业员工的思想和行为,担负起引导企业文化方向的重任。

2、 英雄模范行为。英雄模范是企业价值观的化身,他们的行为是特定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在具有优

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中,最受人敬重的是那些集中体现了企业价值观的英雄模范人物,比如王顺友、尹静、伍攀明等。这些模范人物使企业的价值观“人格化”,他们是企业员工学习的榜样,他们的行为常常被企业员工作为仿效的行为规范。

3、普通员工行为。普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普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企业文明的程度。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普通员工是主要的实践者,正是靠全体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实践企业所倡导的优秀文化,以一种正确的行为方式和行为规范,一种优良的工作作风和传统习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爱岗敬业,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生产出好产品,推出优质服务,创造出最佳的经济效益,真正产生由精神变物质的积极效应。同时,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环境,反过来也能改造并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使员工得到全面发展。

(四)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 物质文化包括产品、服务、企业环境、、企业标识等。

1、产品。产品是企业文化的根本体现,也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基础。企业要塑造良好的形象,首先要研究市场的需要,突出产品的优异质量、卓越性能、独有特点和文化个性,以优秀的产品赢得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良好印象。例如,邮政开办的业务种类的业务功能、使用方法、便捷程度等,应当满足各阶层的使用需要,能否体现可靠性、准确性、安全性的要求,其名称含义明确,便于记忆,印象深刻。

2、服务。即企业及全体员工在营销服务过程中所表现的服务方式、服务功能、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是企业文化的集中反映。在“用户是上帝”的市场经济社会中,面对产品竞争越来越突出的现实,服务成为继产品后第二个竞争的焦点,以精湛周到的服务取胜,不失为激烈商战中塑造企业形象的关键一招,它既能弥补产品的不足,又能提升企业的信誉,是是企业形象的活力所在。

3、企业环境

企业环境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象征,它体现企业文化的个性特点。我们所说的企业环境一般包括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两个部分。 环境是影响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环境就如同一个人的仪容仪表,有貌无神,其形象就不会有个性和感染力。所以,企业环境应体现企业的精神理念、经济实力和管理特色,用健康、美感、创新的生产生活环境来展现企业内在文化的风采,对内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外吸引消费者和顾客,从而提升企业形象。例如,邮政局所要布局合理,设计配套,标志明显统一;营业厅、室环境要优雅,便民措施要方便、周到,使公众办理邮政业务有舒适感、亲切感。

4、企业标识


企业标识是企业文化的可视象征之一,是体现企业文化个性化的标识,它主要包括企业名称、企业标志(象征物)、标准色、标准字等方面的内容。良好的企业标识能把企业鲜明的个性风格,统一完整地传达给消费者和社会公众,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产生认同感。


三、企业文化做什么——企业文化的功能与作用


研究企业文化,其目的是利用企业文化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发挥作用。那么,企业文化到底有些什么功能和作用呢?

(一) 企业文化的功能

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体现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状态,体现了世界上流行管理方式的要求。世界上一度流行的三种管理方式——和拢式管理、走动式管理和抽屉式管理,和拢式管理是最重要的。企业文化像一根纽带,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像磁石一般,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体力量。这是实现和拢式管理最重要的途径。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内在凝聚力和感召力,能使每个员工产生深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这种凝聚功能在企业处于危难之际更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有人到德国西门子公司参观考察,恰逢周五,到下午4点,只见不少妇女儿童涌进厂来,经打听才知道是该厂惯例,每逢周五厂领导与职工、职工家属联欢聚餐。在这种文化氛围作用下,职工对本职工作有一种使命感,自豪感,不仅培育了“精神家园”使职工产生归属感,在意识深处产生一种对企业的向心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你做企业必知的基本理论知识合集,建议收藏


2、导向功能


  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并为他们所认定的发展目标去行动。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主要是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道德规范来实现。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内容之一。企业制度是企业内部的法规,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必须遵守和执行,从而形成约束力。道德规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来约束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行为。如果人们违背了道德规范的要求,就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心理上会感到内疚。

四、企业文化怎样做——企业文化的建设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加强企业管理,强化企业凝聚力、企业理念、企业精神为核心的文化,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既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又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应充分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投身到企业文化建设当中。

1、企业文化建设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加强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形态分析,软文化与精神文明都同属一个形态,都是以培育人的正确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个人准则为内涵,以促进与其相对应的硬文化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从这个角度讲,加强新形势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2、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维系和发展都需要两个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理念的纽带,就好比“硬件”和“软件”,两者互相支撑,缺一不可。从“软件”方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在实践中逐步树立、形成企业正确的价值观念、独特的企业精神、合理的经营之道、崇高的经营境界以及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并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企业“软件”搞好了,同时配以企业的“硬件”建设,才具有双重动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然会提高。

想要获得更多企业管理知识和创业迷惑解答,请持续关注我们【企业管理精选课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