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點思考丨自主招生時代終結 • 語言學習新轉折——中日高考改革


論點思考丨自主招生時代終結 • 語言學習新轉折——中日高考改革


“論點思考”是什麼?

本欄目由一系列5分鐘內絕對能讀完的簡單・有趣・精闢的學術性時事梗組成,為同學們的小論文、校內考、面試提供思路。

2020年才剛剛開了一個頭,全世界就經歷了一系列兵荒馬亂。

最強暖冬,新型肺炎……在一片混戰裡,本該是個“大新聞”的中國與日本雙雙進行高考改革的消息倒成了一對“小透明”。

今天,就讓我們把這對非常有梗可玩的“小透明”撈出來一看究竟。

1被標化束縛 vs. 自由奔放

國內情況:

根據教育部2020年年初最新下達的文件所示,由2003年開始生效的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從今年開始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取代自招的,是明顯更加側重標準化考試(即高考)的“

強基計劃”。

在強基計劃中,綜合成績 = 高考成績(不低於85%)+ 高校綜合考核結果 + 綜合素質評價。標準化考試成績所佔比與過去相比(如曾經的上海綜合評價體系要求高考成績佔比不低於60%)有了明顯的提升。

對於今後的考生,我們可以說:

自招綜評皆可拋,得高考者得天下!

此外,強基計劃對專業限制度也比較高。總體而言,國家對大學和考生自由度的限制加強不少。

論點思考丨自主招生時代終結 • 語言學習新轉折——中日高考改革


30秒細節分析:

從前,自招給了學霸群體極大的優勢。

以清華的“領軍計劃”為例,通過考試認定的優秀學生將享受高考最高降分60分的福利,特別優秀的學生還可享受最高降至一本線的錄取優惠以及最高加30分選專業的豪華禮包。

然而,自由度較高的自招卻催生了無數問題。

13年人大自主招生由於內部原因被迫暫停、自招補習班行業亂象叢生……內外部問題層出不窮,外界質疑也源源不斷,各種亂象嚴重影響自招公平性。因此,自招的叫停恐怕僅僅只是時間問題。由此,強基計劃應運而生。

而在強基計劃的專業限制性上,目前只重點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及歷史、哲學、古文字學等相關專業招生,充分表現了——國家想讓你去哪,你就得去哪,別亂跑——的基本論調。

日本情況:

根據文部科學省發佈的相關文件,長期以來被看做“日本高考”的センター試験被廢止,改為“大學入學共通テスト”。然而,其實除了分值和個別題型變化外,這一考試基本和センター試験一致,況且是否採用大學入學共通テスト也得看大學方面的制度安排,可以說在強硬的大學勢力面前,文科省的力量微乎其微。

另外,文科省也有討論徹底引入英語外部考試(如:託福、雅思)的聲音。儘管最終被中止,但無論有無這個計劃,許多大學實際早已採用了英語外部試驗成績(如早大、立教等),而且不採用該考試製度的大學仍舊全盤不予採用(如慶應),因此這樣的政策幾乎沒有大的影響,簡稱:政府要改高考,和我們大學有什麼關係。

關於此事的大瓜,大家可以去我們的舊文裡吃一吃:


論點思考丨自主招生時代終結 • 語言學習新轉折——中日高考改革


總體而言,日本高考的大部分決定權,依然在各所大學手裡牢牢握著

30秒細節分析:

在日本,每所大學都擁有各種五花八門的入試(如一般入試、AO入試、自由選拔入試等等),且即便是在最看標化成績的一般入試中,センター試験的成績也不過是一塊敲門磚,最終依然要參加各校的校內考,可以說大學方面擁有絕大部分的自由度和決定權。

因此這場鬧哄哄的改革,最終未能動搖日本各大學方面擁有超高選考自由度的根基。

2小語種崛起 vs. 英語稱霸

國內情況:

2019年年初印發的教育部文件指出,全國統考科目中的外語科目分英語、俄語、日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等6個語種,由考生任選其中一個語種參加考試。

到了2020年年初,教育部又附加了6個語種外語聽力考試的詳細安排,部分啟用高考綜合改革省份還將實施外語“一年兩考”。

小語種的政策走勢如此強勁,可見未來高考語種將更加多樣化,英語不再是唯一選項。


30秒細節分析:

儘管小語種高考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長期以來小語種一向缺乏存在感。報考大學專業時既存在諸多限制,又沒有明顯的利好政策導向,使得許多同學在選擇小語種上顧慮重重。

但經由本次國家錄取政策的大力支持,目前可以預測將有相當一部分因為各種原因(如英語基礎較弱等)轉而選擇參加小語種高考的考生湧現。

畢竟英語高考僧多粥少,而小語種報考人數少,競爭壓力要小上不少。此外,從需要掌握的單詞量來看,小語種難度相對較弱(日語、俄語專業詞彙量平均要求2000,比英語考試要求詞彙量少1000-2000)。

相對地,英語考試一直以來一家獨大的地位將面臨些許挑戰……

所以,大家懂我意思了嗎?

如果對英語實在沒啥興趣,又喜歡看動漫學日語的話……

小語種衝鴨!

日本情況:

儘管在一般入試中導入英語外部試驗的計劃由於“考試費用昂貴”、“各種外部試驗難度差異大”等各種理由擱淺,但日本各大高校對英語能力的“偏心”是毋庸置疑的。

早在數年之前,各大學就以“AO入試”,“自由選拔入試”等各種名義啟用了外部英語考試評價體系。例如,立教大則在錄取階段就實行全學部採用外部英語考試的方針。

此外,一個題外話是,日本將進行小學英語改革。

從前五六年級才可以進行“英語活動”(用英語唱歌等),不能作為正式教學科目,也不能進行考試,正式的英語課則要得到中學(中國同學紛紛吐槽:這學的也太晚了吧……)。2020年起,“英語活動”將提前至三年級,正式英語課提前至五年級(emmm,其實也不怎麼早)。

可以看出,日本方面打算把寬鬆教育一代缺失的英語補起來。

論點思考丨自主招生時代終結 • 語言學習新轉折——中日高考改革


30秒細節分析:

在大力發展“全球化”的日本各大學校眼中,英語教育的“全面開花”勢在必行。

根據東洋経済對MARCH大近期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報導,五大MARCH校都在拼命強調英語在學校未來發展道路上的重要地位。

例如,“國際日本學部”躍升為明治大學的新看板學部,用英語學習漫畫、能等國際性文化專業被視作該校打造國際品牌影響力的重要一環;青學コンミュニティ人間科學部打出「英語漬け」的旗號,並強調英米文學科將在課程設置中大力導入英語4技能的相關學習,且規定該學科4年中後半期的課程將由英語母語者老師擔當;中央大學則宣佈未來將允許部分專業學生用英語撰寫畢論,也推出了“國際情報”、“國際経営”等國際化氣息濃厚的新學部;法政大學的“経営學部”、“人間環境學部”則正在籌劃全部使用英文就可以畢業的相關program等等。

可以看出,英語在日本高等教育中正獲得越來越顯著的影響力。

論點思考丨自主招生時代終結 • 語言學習新轉折——中日高考改革


3思緒整理時間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發現了中日教育選考體制上的明顯差別。

一邊是強化標化考試,一邊是將決定權交給大學;一邊是政策偏向小語種,一邊是有意扶持英語“一枝獨秀”。

影響兩國教育政策的因素非常多,在現象的背後是錯綜複雜的國情、經濟、文化,以及社會因素,非常值得同學們思考。

希望本文所提供的例子與素材能夠拋磚引玉,讓你日常有所思,下筆如有神。

(名校志向塾 VAN/すずり)


論點思考丨自主招生時代終結 • 語言學習新轉折——中日高考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