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經總歌》考證:太極拳原本不“柔和”,而與《孫子兵法》相通


《拳經總歌》考證:太極拳原本不“柔和”,而與《孫子兵法》相通

太極拳的起源

眾所周知,太極拳是一種柔和的拳術,而它的初始形式是什麼樣子呢?關於這個問題,還得從太極拳的起源談起。

太極拳的起源問題,上世紀初曾有過激烈的爭論。以往的理論大部分託神附佛,有說是元代張三丰創始,也有說唐代的許宣平是祖師,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後來,著名的武術理論家唐豪先生做了大量的調查工作,雄辯地證明了太極拳起源於明末清初時期,發源地是河南省溫縣陳 家溝,創始人叫陳王庭。

《拳經總歌》考證:太極拳原本不“柔和”,而與《孫子兵法》相通

起源找到了,原始的太極拳是否也是象現在這樣的呢? 目前所見到的關於這方面的觀點,似乎都以為陳王庭開始造拳時就有這種柔和形式,並創造了“推手”。但是我們根據陳王庭親自著作的《拳經總歌》來分析,可以得知陳王庭當時造的拳並不是現在這樣的形式,充其量只具有某些“弧線”方法的萌芽。而當時的拳是剛勁快速的,訓練的目的完全是克敵制勝。在應用動作於實戰的戰略戰術上, 和《孫子兵法》有緊密聯繫。

《拳經總歌》考證:太極拳原本不“柔和”,而與《孫子兵法》相通


《拳經總歌》的全文(材料見於“陳溝陳氏兩儀堂本拳譜”,唐豪先生已經考訂,證實是陳王庭親手所著。)如下:

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繞我皆依;

劈打推壓得進步,搬撂橫採也難敵。

鉤掤逼攬人人曉,閃驚取巧有誰知;

佯輸詐敗誰雲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滾拴搭掃靈微妙,橫直劈砍奇更奇;

截進遮攔穿心肘,迎風接步紅炮捶。

二換掃壓掛麵腳,左右邊簪莊跟腿;

截前壓後無縫鎖,聲東擊西要熟識。

上籠下提君須記,進攻退閃莫遲遲;

藏頭蓋面天下有,攢心剁脅世間稀。

教師不知此中理,難將武藝論高低。

分析文章內容,一為所造拳術中的動作彙集,以術語的形式出現。二是應用技法的戰略戰術。

就術語部分看來,文中靠、纏、繞、劈、打、壓、搬、 撂、橫採、鉤、掤、逼攬、滾拴、搭掃、砍、截、攔、穿心肘、掛麵腳、籠、提等等技法都是陳王庭編造拳法中的基本要素,其中小部分的動作如纏、繞、逼攬、滾拴可認為是走“弧線”的擊法,其它則是走直線的動作。

由此可見,當初的太極拳是和少林拳等大部分武術拳種一樣,是以直進擊法為主的,而“弧線”動作只是處於萌芽狀態。 其次,就運動節奏來看,從文中的提法可以為是快進快退, 而沒有節奏柔和的要求,如“閃驚”、“退閃”、“莫遲遲”等。動作的用力特徵為“剛勁”,如“劈打推壓”、“截前壓後”、“攢心剁脅”等。也說明最初的太極拳是剛勁兇猛的拳法,而不是“柔和輕鬆”的形式。

《拳經總歌》考證:太極拳原本不“柔和”,而與《孫子兵法》相通


《拳經總歌》與《孫子兵法》

“既得藝、必試敵"。古人學拳主要是為了“打”,古典太極拳也不例外。故《拳經總歌》中有關打的戰略戰術,大都脫胎於“兵法”中擊敵原則。

我國的兵法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內容浩繁。《孫子》又是其中的精華。正如唐太宗所說的:“朕觀兵法,無出孫武”。陳王庭是明末的大將,不會不熟讀《孫子》,故拳經中充分體現出孫子兵法思想。

孫子說:“兵者,詭道也”。就是說用兵必須詭詐,想方設法欺騙對方,多方以誤之。而《拳經總歌》有關擊打對方的要求是基於這一原則之上的。下面我們從幾個方面來對照論證:

孫子說:“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就是說打人必須在對方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進行。《總歌》(即《拳經總歌》下同)說“縱放屈伸人莫知”。

孫子說:“紛紛紜紜,鬥亂而不可亂也”。就是說:以敗誘惑敵人,表面上呈現出慌亂無措的樣子,而內部卻做好嚴陣以待的準備。引敵進來,給予狠擊。《總歌》發揮為 “佯輸詐敗誰雲敗,引誘回沖致勝歸“。

孫子說:“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意思為用兵打仗要隨機應變,不能拘泥某一特定形式,根據敵人的情況作出及時的判斷,這樣就能置敵於死地,百戰百勝,象神一樣。《拳經》把該思想發揮為:“諸靠纏繞我皆依,劈打推壓得進步”,諸種靠纏動作都依順敵人之勢,然而“依順”是假,接著“劈打”是真。

孫子說:“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備,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指明打仗用武主要特徵是出兵神速,要狠要快,而且要乘敵人沒有防備的時機,攻擊其無設防的線路,打他沒有戒意的部位。《拳經》引申為“進攻退閃莫遲遲”、“閃驚取巧有誰知”。

孫子說:“凡戰,以正合,以奇勝”。意思是凡是打仗,都是以強大的實力來迎合敵人,這就是兵法中用“正兵”,即實力為勝敵的物質基礎。在取勝於敵的手段上,則必須要重視用詐,即用“奇兵”。《總歌》在正兵原則上的體現是重視各種技擊技巧和素質的訓練,彙集了大量的方法,在用奇的原則上則提出“聲東擊西”、“左右邊簪““截前壓後”、“上籠下提”等等。

孫子說:“進而不可御者,衝其虛也”。意思說進攻敵人使之不能抵抗,是因為我們以兇猛攻勢衝擊敵人的空虛部位,而這空虛部位也正是敵人的要害,所以敵人不可抵禦而敗。《總歌》中發揮為“藏頭蓋面天下有,攢心剁脅世間稀。”說明打鬥時藏頭蓋腦是一般常見的防守方法,而猛擊敵之要害,“攢心剁脅”才是致敵於死地的稀有方法,即為擊敵要狠擊其虛。

《拳經總歌》考證:太極拳原本不“柔和”,而與《孫子兵法》相通


綜上所說,我們認為陳王庭的《拳經總歌》是一篇很有價值的古典武術文獻。通過初步探討,可以得出三個結 論:

  1. 最初的太極拳形式是快速剛勁的。
  2. 最初的太極拳純粹是以技擊為內容,克敵制勝為目的的。
  3. 最初太極拳的戰略思想和古代軍旅戰爭中的指導理論——“兵法”是一脈相承的。

(袁鎮瀾)

《拳經總歌》考證:太極拳原本不“柔和”,而與《孫子兵法》相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