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與惡有什麼區別?

EMC旺小明


善惡本在一念之間。

動心起念,正念起時百善生,邪念起時萬惡動。

正見之時佛在堂,邪見之時魔附身。

善惡也,人性與天性。天性,動物之性,食色性,人之大欲,但有度。從天理。

人性本善,性隨心變,心由境造。時代大環境,自由,任性是惡魔。持戒自律修真佛。

貧困之時,人性之惡容易引發,所以致富是根本。古人云,人窮至極惡。倉廩實,知禮節,民不足可冶者,自古及今未嘗聞也。

當代社會,物質豐足,仁愛,大善隨處見,人性之惡常見聞!為什麼?刑法學西方太人性,沒有考慮到中國特色的人情社會,違法犯罪成本太低,就有人挺而走險。

中國古代死刑死法為什麼那麼多?看當今現實,終於明白。是為了扼制人性之惡。

立足當下,生活過日子,舉手投足常存善,茶餘飯後常積德。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量變質變,因果不可改。


隴右行思見聞錄


善與惡的區別,按傳統的一般標準,則有:|、真美為善,假醜為惡;2、有德為善,喪德為惡;3、有良心為善,喪良心為惡等等。若精準點說,則有:|、從法治視角說,守法為善,違法為惡;2、從利害觀分,益己益世為善,害他害世為惡;3、從行動看,掙為善,爭為惡。掙是萬善之根,爭是萬惡之源。4、從元素看,益命素(或說正能力、康樂力等)為善,害命毒(或說負能力、病苦力等)是惡;5、從情義說,真愛好合是善,恨是惡;6、從獨立自主講,獨立自主的普遍化,是善,把獨立自主少數人私有化、稱霸、強制己外的一切是惡;7、從善待性來看,和動物一樣安守本分一一不育不性(唯育才性)是善,育外玩性是惡。8、從誠信協掙的勞動關係說,誠信為善,失信為惡;協掙(即合作、幫助、服務)為善,不合作、不幫助、不服務為為惡。9、從團結講,團結為善,分裂為惡;10、從人責講,擔人責(可愛祖國和人宇)為善,不擔人責為惡;11、感恩報恩為善,不知恩報恩為惡。12、不沾毒品為善,吸毒為惡;13、珍惜、尊重、呵護生命為善,貶辱、傷害生命為惡…總之,認可地球人是相依為命的兄弟姐妹一家人為大善,反之生仇、記仇、相害、相殺為大惡。常言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這是符合《矛盾論》的正確觀點。因此,善與惡同時存在於我們的生命之中,好人以善為主,壞人以惡為主。所以,我先嚴我管好,抑惡揚善,或說升益化害,是我們一生中的責任,馬虎不得。


小益鳥康樂韌掙


兩千多年的孟子提出人的“性善論”,最後演變成三字經裡的“人之初,性本善”。這個“性本善”多數人的理解就是人的本質就是善良的,那麼所謂善良就是人剛出生時候那種懵懂的狀態,沒有好壞、沒有區別。《聖經·新約·馬太福音》裡耶穌講: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能進天國!能進天國固然是善的好的,那麼這跟“人之初,性本善”其實是一個道理。那麼我們認為這個“善”就是先天的,上天所設,我們人類任何矯揉造作都會破壞這個“善”,只能去模仿,去追求。這善在天就是“天理”,在人間就是“人倫”,這種“天理人倫”再形象一點就是秩序,道家也說要“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點評:這可以說是中國最傳統的善惡觀,這種善惡觀最大的好處是可以幫助肉食者控制黎民百姓。

很明顯,這世界上還是有很多天生的惡人惡事的。所以儒學發展到明朝,有一位大聖人王陽明突然悟到,人生來是不具備善惡的,“善惡”雖然依舊是天理,但是人卻可以去區別和選擇,造作出“善惡”來,所謂“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王聖人還提出一個“良知”說,人雖是“性本善”,但是有“良知”,至少能區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同時又將“格物致知”發揚到“知行合一”的高度,也就是說,既然知道了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那麼就做好的戒壞的,所謂“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點評:陽明心學把善惡的評判權由“天”那裡轉到了“人”這裡,也就是肯定和發揚了每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具有很大的進步意義了。

如果眼光再放高一點,善惡的問題就永遠不會那麼簡單。越是“1+1=2”的問題,其內在邏輯越是複雜到無法理解。題主問善惡的區別是什麼?有權威的回答,有大眾的回答,有多數的回答,也有個別的回答,而且它們絕對不會一致,甚至會有嚴重的衝突。《九陰真經》裡說的好:“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在有餘那裡是損是惡,在不足那裡就是補就是善。天道本來沒有善惡,只是因為有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角度,最根本的原因是有不同的人,才有了善惡。善惡本來也沒有區別,只是不同的人,有人認為是善,有人認為是惡。

點評:阿彌陀佛!


麻爪工學院首席瞌睡家


善,最早見於金。其本義是像羊一樣說話,有吉祥美好之義,《說文》:“善,吉也從言,從羊。此與義美同意。”從利他性上引申為友好、擅長、讚許、容易等義。

惡,是漢語詞彙,有多種讀音,如e表示壞的,不好的,如wu表示討厭,憎恨等多種意思。

善與惡,是一個相對存在,善是相比較於惡而言,而惡也是相對於善而言,所以說二者是相輔相成的。


生活需自律


善與惡本質是一樣的,用一組數字可以表示出來:

......-9,-8,-7,-6,-5,-4,-3,-2,-1,0,1,2,3,4,5,6,7,8,9......

其中負數為惡,數字代表惡的大小,正數為善, 可以看出,善惡是相互相成的。0才是真善美,為什麼0最大的善,因為0是人是不求回報的善,《圓覺經》“若有所求,別生愛憎,是故不能入清淨覺”,世俗的善是建立在回報的基礎,我為什麼要行善,為的是來世得好報,為的是上天堂(或天國)。《金剛經》說“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這裡相和想沒有大的差別,所謂行善作惡都是分別唸的想所生,強調不求回報,童真,自然美。


錒大


沒有區別。其實善、惡,好、丒,

優、屴、良、莠等等,都是假名安

立,無形無相,都是凡夫知見起的

分別,並無實體,體性都空。只有

認識諸法平等,諸法皆空,就不會再

起分別心了。


廣法居士


在有為世界,善和惡是對立。在無為角度講,善和惡是一心所生,是一不是二!在究竟上說,無有善惡!都是你的妄想,連你的妄想都是假的,都是虛妄的,哪裡有善惡?


無生無滅無相無為


善惡是相對的,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一般來說以損害傷害其他人或是其利益為主,就是惡,以幫助別人為目的就是善。但是有的時候,我們並不能明確的分清善惡,憑本心行事而已


三千瘋語


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

大德者必有位、祿、名、壽,但這四者的重點並非泛指世間數十年的富貴利祿,康寧福壽,而是在空間上不斷擴展,在時間上不斷的延長的。 生而為人,多做善事!


西江山水


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就是善與惡辯證哲理,就是說以為這點善良的言行太小而不去做。以為這點惡劣的言行太小而無所謂,就去做了。倒如,遇到外地人向你問路,你熟悉知道,並告訴對方不知道,就是善小而不為。倒如,對家裡父母和孩子,自己生氣時,破口大罵,言語粗俗,就是惡小而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