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有的學校實行的“推門聽課”,你贊成嗎?

司馬太師


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推門聽課是對自己職業負責的體現,但同時也表現出了對教育教學的陌生與對職員的不尊重等。個人覺得需要提前一段時間公佈會實施推門聽課制度(指多少天后開始實行,不是指會去聽某地某教師的課),聽課時必須在上課前幾分鐘進入教室……另外,聽完課了要與授課教師有交流……

現在,很多學校教室裡多安裝有監控,若是為了督促教師必須好好上課,精明的領導們完全可以通過監控裡的無聲表演看出些什麼,何必去推門呢?!


凡心體聖z凌峰翔鷹


對於有的學校實行的“推門聽課”,我是不贊成的。我擔任過多年的校長和區教研室主任,二十年來聽課超千節,我進課堂聽課從來都是提前向上課的老師打招呼,經老師同意後才進課堂聽課的。

為什麼我不贊成有的學校實行的“推門聽課”呢?主要理由有:

1.課堂是老師的神聖領地,除了學生外,領導、同事、家長等不經過上課老師的同意推門進入教室聽課,是對上課老師的不尊重,是對正常課程教學秩序的干擾和侵犯。

2.實行“推門聽課”,給老師造成了一種隨時都有被檢查的心理壓力,是對學校領導對教師教學工作的不信任,容易引發教師和學校領導的矛盾對立,增加學校的不和諧因素。

3.實行“推門聽課”,教師在備課時,除了要備學生外,還要備領導的推門聽課。一些老師為迎合學校學校領導的觀點和喜好,不能心無雜念地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特長。

4.每位老師不可能每天都處於身體和精神的最佳狀態,如果某位老師某天因為一些個人家庭原因或身體、精神狀態不佳,偶爾沒有精力精心備課,上課時被領導或同事”推門聽課”就會很尷尬。因為這節課不能代表這位老師正常狀態下的教學水平。

5.也許有人說,實行“推門聽課”,學校領導可以監督教師日常上課的質量,給個別有偷懶行為的教師增加壓力,對這種想法和行為我是要質疑其效果的,在學校,要相信絕大多數老師都是積極進取的,對個別有偷懶嫌疑的教師完全可以採用其他的方法手段進行批評教育,學校領導不要為了監督個別人而造成大多數人的反感和反對,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我認為,學校領導在教室外的走廊進行巡視,瞭解掌握全校各個班級上課的總體狀況是校長、主任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但未給老師打招呼,沒徵得老師同意的“推門聽課”,對於學校發展和教師獲得工作倖福感是弊多利少,吃力不討好的事,還是不實行為好。


周南旋


我的觀點是,贊成。但是要求是推門聽課必須在上課前進班,不允許上課後再進班。



從督導的角度來說,教學質量的監督是必然的,是質量管理得重要環節,課堂教學作為教學的主戰場,自然不能缺失監督。推門聽課只是其中的一種方式而已。

有的老師會說你們不信任老師,你們有辱斯文,這些話在以前我們打算給教室安裝監控的時候,就有些老教師站出來指責,好像我們侮辱了他們的人格。但是信息化社會,需要信息化的手段輔助教學,不能一成不變。我們信任上好課的老師,也相信大多數教師都能上好課,但是教師中也不乏有投機取巧者,不乏有偷懶者。任何事物發展,如果想往好的方向發展都需要監測和控制。

另外,實施推門聽課我覺得也不是光領導的特權,我一直想讓所有教師都實施這種方式,只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軟件,自行隨機分配當天申請聽課老師的對象。一方面,作為同行多聽聽不同類型的老師的課,開闊視野,大有裨益;另一方面,也給老師們增加壓力,經常會有同行在聽課。其實,也不需要打分什麼,要的就是給壓力。有壓力了,多數老師才能認真對待自己的課,才能認真備課。

真有不認真備課,隨隨便便就上講臺的麼?真有!所以,從督導的角度來說來說,推門聽課真的必須有。

有的同志表示,推門聽課沒什麼用,教學需要研課,光聽課有什麼用。我前面說了,推門聽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形成一種同行聽課的壓力氛圍,給老師們以壓力,督促老師們認真備課。真要研課,我們的做法是,教學督導團隊集體聽課,然後針對聽課對象,用兩三天時間帶著老師進行研課,分析講課中問題,哪裡改進會有更好的效果等等

所以說,看問題需要全面,不能只看一面就開始吐槽,甚至是為了吐槽而吐槽。教學質量監督包括巡課,領導聽課,教學團隊集體聽課,同行聽課,方式非常多,各有各的目的,不能一概而論。


教育我說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回饋您!


老穆有話說

老穆不贊同這樣的聽課方式,倘若改成“悄悄從後門進來聽課”,老穆則是支持的。

合理的教學監督,能夠激發老師們的上課熱情,有利於教育的積極發展。

相反,濫用職權,只會激起老師們的憤怒,不利於正常教學的開展。

試想一下,你正在上課,突然進來校領導,中斷課堂教學,你作何感想?學生怎麼想?能不生氣嗎?

(一)從老師角度來看

【1】推門聽課,影響老師上課心情;

【2】推門聽課,學生聽課狀態受到影響。

【3】影響課堂教學地正常開展;

當然,也能夠激發老師上課激情。

(二)從領導角度來看

領導突然推門進去聽課,既然檢查老師的上課狀態和備課情況,又能激發學生和老師的上課激情。

(三)優秀的老師,是不怕任何形式的聽課。

倘若你是一名優秀的老師,必定會嚴格要求自己,上課狀態一定很好,不會被學校抓到把柄。

相反,對自我要求不嚴的老師,必定會害怕這樣的檢查。

(四)學校採用突然推門聽課的方式,雖方式欠妥,但卻能有效杜絕不做教案或做假教案的不良行為。

推門聽課,能檢查老師的備課情況。也不排除有的老師會採用“掛羊頭賣狗肉”形式的教案。教案寫的是這個,課堂卻講的那個……

因此,學校領導只有這樣做,才能知道老師的教案真假與否。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對有的學校實行推門聽課的做法我個人不太贊成。

當然學校推行的推門聽課制度的初衷是好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若不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實行一刀切的推門聽課制度,同樣也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這是因為:

一、推門聽課制度會打亂老師的正常的教學進度。

為了保證聽課效果,教師就可能會打亂正常的教學時間,

原本一個課程能完成的,這樣就可能需要兩到三個課時才能完成。

二、

推門聽課制度有可能會加劇老師的緊張心理,不利於教師教學水平的超常發揮。

學校搞突然襲擊的聽課,可能會使

一些缺乏教學經驗的青年教師感到手足無措,從而影響授課效果。

三、

推門聽課制度有可能使部分老師陷入形式主義的授課模式,為聽課而授課,只求課堂皆大歡喜,讓聽課者滿意。

老師為滿意課堂而枕戈待旦,學生為滿意課堂而隨時應戰。恐一招不慎,全盤皆輸。流於形式,看起來轟轟烈烈,實際上花拳繡腿。

四、推門聽課制度就是搞突然襲擊。如果不慎重考慮,穩步推進,就有可能挫傷教師教學積極性,不利於學校教師的新鮮血液輸入,也不利於學校教師隊伍的穩定。

綜上所述,推行推門聽課制度,一定要因校制宜,穩妥推進,如果僅僅是臨淵羨魚照抄照搬,恐怕事與願違,出發點再好,個人認為也不宜提倡。


落霞孤鶩79674668


推門課其實是對教學教研常規的落實和敦促,特別是對於青年教師的成長來說,上好每節課是對自己專業素養和成長的最基本的要求。要想上好課,功夫在平常。一節常態課中反饋的信息很多:班級班風情況,課程的落實情況,教研組集體備課,教師課前復備等。一個對自己有要求的老師,肯定對推門課不會有牴觸的情緒。


兔媽媽1999


對於有的學校實行的推門聽課,大概就是不知流行了幾十年的一個所謂的創新沒有了市場,然後有些學校還把它拾起來用來整理老師,恐怕老師們不開心,背後說三道四的多的是。

首先說村民聽課對於被聽課的老師業務能力沒有任何幫助,只是那的大家不開心背後讓你不開心。

在這個世界上永遠記住一個觀點,那就是互相尊重才是第1位的。老師在講課的過程中都不可能先把學生提出來,讓孩子站起來再給孩子們一個問題。

怎麼換到領導對待老師的時候就變成了推門聽課呢,這簡直就是一個大笑話,這個笑話不是一般的大,而是整個教學規律中不允許出現的事情,卻允許出現的領導和老師之間。

我想對於聽課來講,大多數學校還是為了滿足每年兩次的聽課記錄本的檢查,雖然各個學校對於聽課記錄基本上都能夠完成,但是教研工作還是要開展,我們這邊的工作通常是選擇固定的時間,以年級為單位,各個年級自行完成,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這邊每一個年級就高達了12個班級,基本上本年級自行聽課就可以完成。

推門聽課並不能提升任何一個老師的講課技能,也不能提升村民聽課的領導的講課水平大概就是一種形式,並且這是一種噁心人的形式。

所以大多數老師應當都是旗幟鮮明地站在了反對一方。


宜城老師


對於推門聽課這一說法有好處,也有壞處。先說說它的好處吧。好的就是:這是一節沒有添加一點一滴人文色彩的課例。一句話,原汁原味。這樣能體現出這位教的文化水平和職業素養與職業道德。其實,很多事情都是在不經意中表現出來的。比如,你突然走進教室聽課,會驚擾學生課堂,他們會想,這個是誰?怎麼突然間走進我的教室……,一連串疑問。但是,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只要平時認真地,深入地去備好每一節課,不管領導也好,局長也罷,隨時推門聽課,也不會失彩於他人,你把他們看成,班中增加個學生就行了。不好的地方就是:未經過打招呼,突然闖進課堂,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作為上級領導注重的是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方能受人敬仰。所以,我認為,如果要聽課,就提前打個招呼,哪怕是提前半個小時,這樣既不驚擾學生,又不失大將風範。何樂而不為?



liangfeihong


推門聽課的出發點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瞭解一名教師的授課水平,應該是一種常態化的教學管理方式。不過“推門”這個詞用的不好,好像是隨便不打招呼、不經教師同意就進教室,那當然會讓人很不舒服,不過實際操作時大概都是在預備鈴前後告知任課教師,並在上課鈴前進入教室入座,所以我更喜歡用“隨機聽課”這種叫法。正常情況下,聽課人員課後與任課教師一起暢談本節課的得失,既有益也融洽;但對於有些不負責任、沒有認真備課的教師這就是一種壓力,當然也是一種促進。“開門聽課”是一個可用的工具,效果如何,就要看一所學校的教學氛圍以及操作者如何使用了。個人認為,“開門聽課”要體現權威性和平等性兩個特佂,權威性是指參與聽課人員要是行政和業務上的權威;平等性是指對課堂的評價要“專業”、要有互動。


ldyimi


九哥先表態,對有的學校實行的“推門聽課”,九哥持反對意見。

理由如下:

一,真正的聽課,其目的為何?

答曰:為研。聽課是教研活動之一,聽課的目的是為了教研。而有些學校實行的“推門聽課”,其實只是聽,沒有任何的研討活動。 而要搞好教研,也需要提前做準備的。

比如說,我們今天要聽某人的某節公開課,是不是提前將課題通知給大家,讓聽課的老師提前做好準備,對文本也做一些思考。這樣,更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

而有些學校的“推門聽課”只聽不研,不是真正的教研活動,也不符合聽課的初衷,故九哥不贊同。

二,推門聽課,其實何為?

上面說得還文明一些,其實,有些學校所謂的“推門聽課”,表面上是在聽課,其實是對老師的不放心,是對老師的變相監督。“推門聽課”的大多是領導,普通同事,誰喜歡這樣做呀?

大家想想,自己的上司,本就不信任自己,巧立名目來監督自己,你說,大家喜歡嗎?

三,推門聽課,極不客觀。

一個作家,是不是能寫好所有的體裁?非也。他有自己擅長的體裁和領域。同樣,一個老師也不可能上好每一節課,他也有自己擅長和拿手的課型。

推門聽課,易以偏概全,以偶爾的一節課來對一個老師形成一個固定的主觀印象,不利於對老師的客觀評價。

所以說,九哥極不贊成推門聽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