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前,醫者鍾南山在承德的寬城縣做什麼了?


五十年前,醫者鍾南山在承德的寬城縣做什麼了?

年輕時候的鐘南山

1.

早晨的時候,有人給我推過來一篇文章:《鍾南山,原來你是這樣的人》,

裡面有這樣一段話:

1969年,33歲的鐘南山終於不用再燒鍋爐,跟隨醫療隊到河北寬城下鄉。

在此期間,醫療隊每天的工作就是做文藝宣傳,真遇到病人時,卻因為條件有限,沒什麼作為,最多病人痛得很厲害的時候,給他打一針止痛藥。

這讓鍾南山很慚愧,很心痛,他想:這就是大家所信賴的醫生嗎?怎麼會這樣?

思來想去,他認為,自己作為醫學世家出身的醫學畢業生,應該在醫學領域裡實現自己最崇高的理想,於是決定離開北京,遠離紛爭漩渦,回南方去當醫生。

鍾南山,這個在當今中國最為人敬仰的名字,怎麼和寬城有了聯繫呢?

五十年前,醫者鍾南山在承德的寬城縣做什麼了?

鍾南山

2.

寬城,是我的故鄉,生於斯長於斯,提起這兩個字,無論在哪裡都倍感親切。

查閱相關的資料,鍾南山在寬城工作的經歷,主要多是採用《南方人物週刊》的文字:

北京大學新聞網刊載《南方人物週刊》:

《醫者鍾南山》

... ...

1964—1966年,鍾南山被派往山東乳山搞“四清運動”,與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文革”開始後,鍾南山家庭受到嚴重影響,母親因不堪大字報羞辱,在被紅衛兵揪鬥、批判後自殺。

1968年,鍾南山被學校革委會安排去燒鍋爐。一次上級號召獻血,他獻出400毫升,昏倒在爐門口。次年,他參加下鄉醫療隊,來到河北寬城縣,遇到病人卻束手無策,作為醫學院畢業生,他很自責。

1971年,鍾南山在妻子李少芬幫助下,通過部隊調令離開北京,到廣州第四人民醫院(後改為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成為一名醫生。

“我上大學時做師資,從事新專業,後來搞放射生物化學。一直都服從分配,從來都是標兵、先進。所以從1960年到1971年,整整11年我都沒做醫生。做醫生是我的願望,但不是我所能選擇的。挑到了這個醫院還是因為我愛人的身份,這也是她挑定的,因為它離我們家最近,用不著整天下鄉。”這時,他已經快36歲了。

... ...

五十年前,醫者鍾南山在承德的寬城縣做什麼了?

胡大一等人的合影

3.

寬城建縣比較晚,1962年10月27日,河北省人民委員會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建立寬城縣,隸屬於承德地區。

1969年的寬城縣,衛生條件非常落後,其他各方面也非常落後。

在我的記憶力,每個村都有一個山溝叫死孩子溝,農村的小孩兒出生後得病,幾乎沒有去醫院的,一方面是沒錢去不起,另一方面是交通太不方便。我的一個小妹妹就是出生七天後得病,眼睜睜的看著她死去的。

在《寬城縣誌》的記載中,鍾南山在寬城的1969年5月,縣裡組成了1200人的毛澤東思想宣傳隊,第三次進駐46個所謂的老大難大隊,繼續鬥批改。到1971年, 全縣鬥批改工作結束。

這就應該是文章開頭所說的“醫療隊每天的工作就是做文藝宣傳”。

抽調專業人才去組成各種工作隊,也是特色。

蒐集有關鍾南山的回憶文章,沒有看到有關的內容。

但是,在另外一位1969年在寬城和鍾南山一起下鄉的人的回憶文章裡,看到了鍾南山在寬城工作的內容。

五十年前,醫者鍾南山在承德的寬城縣做什麼了?

胡大一

寫這篇文章的人是胡大一。

胡大一(隨母姓),男,1946年7月出生,河南省內黃縣宋村鄉北溝村人,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專家津貼。著名心血管病專家、醫學教育家。

首都醫科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研所所長、心內科主任,北京同仁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北京心血管病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循證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臟起搏與電生理分會主任委員,及國內外重要學術團體委員,並擔任《中國醫藥導刊》主編,《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中國介入雜誌》等多種國內外雜誌副主編、編委,《極限會診》第一期嘉賓。


胡大一比鍾南山小十歲,來寬城時候,鍾南山是老師,胡大一還是學生。

五十年前,醫者鍾南山在承德的寬城縣做什麼了?

鍾南山:勇士逆行

4.

2014年5月,胡大一回到了曾經工作過的寬城,回北京後寫了一篇回憶文章:《回寬城》。

這篇文章發表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5年4期上,寫清了鍾南山等人來河北寬城的前前後後:


1968年是"文革"的第3個年頭,高校開始"復課鬧革命",要恢復上課學習了。當時的北京醫學院(簡稱北醫)作為一所醫學院校,一是要面臨落實"把醫療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並且農村正在推廣赤腳醫生與合作醫療制度;二是要貫徹"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指示。

因此,當時的工軍宣隊領導組織了師生共同參加"醫學教育革命探索隊"。參加的有在校的各年級醫療系、藥學系和衛生系學生,基礎、臨床和公共衛生的教員,地址選在河北省承德地區最貧困的2個山區縣––平泉和寬城。

我被分在寬城的"連隊",領隊的老師是內科的王海燕和當時在北醫基礎部101教研組任教的鐘南山

。同學中有比我高一年級的何權瀛等。我住在西鋪子大隊貧農張大娘家,大兒子叫春生。與農民(當時一定強調是貧下中農)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勞動。真是吃的是一鍋飯,點的是一燈油。我與張大娘的小兒子聾啞人二石住一起。

每早5點起床下地幹活,7點多收工回家吃早飯,之後去大隊合作醫療站。1年下來,肩挑手推獨輪車能力大幅提高,與年輕農民沒有差別。兩手從先起泡到磨出老繭,身上毛衣裡充滿了"革命蟲"(蝨子)。

作為醫學生,這一年是我學醫從醫第一次開始接觸臨床和患者。僅在大學一年級的1965年到1966年6月大約8個月裡上過基礎醫學課程,即高等數學、物理、有機化學、生物學和俄語。

當時批判傳統的醫學教育制度是"1年不沾醫學邊,3年不沾臨床邊,6年不沾工農邊"。北醫是六年制,前3年在基礎醫學系學習。

當時與赤腳醫生一起互相學習,邊學邊幹。下鄉的老師們也定期授課,但更多的是在醫療實踐中帶教。

我這一年當的是全科醫生,主要診治的疾病是膽道蛔蟲症、哮喘、慢性支氣管炎、肺心病、大葉肺炎(包括重症的休克型肺炎)、有機磷中毒、風溼性心臟病合併急性肺水腫、高血壓、潰瘍性穿孔、中毒性痢疾、急性闌尾炎、宮外孕等,沒見過冠心病和糖尿病。

當時的農村真是一無醫、二無藥。我與赤腳醫生一起跋山涉水採集中草藥,隨身帶著中草藥圖譜,更多的是向赤腳醫生請教。1年下來,認識了百餘種山裡的草藥,真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把草藥採回來,在大隊合作醫療站製成丸散膏丹,辦起了土藥房。

當時北大醫院中藥房的李老師手把手指導我們製藥,還指導我們背中藥湯頭,和赤腳醫生互相在自己身上找穴位,練習扎針灸。當地腸蛔蟲病和膽道蛔蟲病十分常見,而無驅蟲藥,我和同學們一起在自己身上摸索用敵百蟲驅蟲的安全有效劑量,一直用至出現瞳孔縮小、頭暈的輕度中毒症狀的劑量。

師生們在大隊合作醫療站辦起了簡易手術室,開展痔瘡、闌尾炎、疝氣、瘻、子宮脫垂、絕育手術等,赤腳醫生也上臺學習。當時有位叫謝蘭興的赤腳醫生,年齡比我們大,有一定臨床經驗,我們向他學習了不少東西。

山區沒有電話,老鄉家裡有了急危重症患者,都是家屬來敲醫生的門,無論白日黑夜,颳風下雨,背起診箱就跟家屬走崎嶇的山間小路,到患者家中出診。

西鋪子大隊離縣城遠,交通不便,儘量就地搶救。那時沒有輸液泵,一人出診,也不可能配備護士,遇到需靜脈點滴時,只有自己計每分鐘的滴數,16滴為1 ml;遇到敵敵畏中毒、中毒性痢疾或肺炎,常常通宵不眠,看守著靜脈輸液,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在那種艱苦簡陋條件下,我們搶救了許多生命垂危的患者,手術零感染,無醫療差錯事故,從未發生過醫患衝突。當時不僅僅參加臨床實踐,也參與改水改廁,調查地方病。

師生們積極探討醫學教育改革,討論的一些重要話題包括:

(1)如何實現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轉變;

(2)提倡討論式,避免"滿堂灌";

(3)注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打破三段制,從第一年就進入臨床,接觸實際;

(5)教材改革,打破基礎課間的界限,打破基礎與臨床脫節的傳統,按消化、呼吸、心血管等系統編寫教材。

那時的師生關係十分融洽。大家叫鍾南山為"神漢",王海燕為"巫婆",帶隊的軍宣隊張義超同志與工人周師傅都很平易近人,政策掌握得很好,對知識分子很理解,也很關心和愛護。

直到1970年畢業分配,我學醫的"最高學府"是寬城縣醫院。

回顧自己學醫從醫49年的經歷,參加醫療實踐、開始接觸患者的第一年在中國貧困山區農村最基層起步,真是最寶貴的經歷和財富。

我從當醫生開始,就深深瞭解中國農村、中國農民的醫療狀況和醫療保健服務需求,以全科醫療、防治一體的體驗開始自己的醫生職業生涯。

親眼看見、親自實踐了赤腳醫生和合作醫療制度的那次偉大創舉,使用很低的醫療成本,實現了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健服務、實現醫療保健服務公平可及的目標。這也是我為什麼一個生長在大城市的人有那麼多農村與農民情結,一生都惦記牽掛農村農民的醫療保健。

我們1年後離開寬城返校時,西鋪子大隊的全體社員停工1天,為我們送行。我相信這一點都不亞於當年鄉親們送紅軍的場面,令人激動,熱淚湧流。

... ...

五十年前,醫者鍾南山在承德的寬城縣做什麼了?

謝蘭興老人現在還在行醫

5.

胡大一所說的西鋪子正確的地名為西卜子,當時歸新甸子公社。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為引灤入津修建潘家口水庫,新甸子公社為淹沒區而被撤銷,西卜子村歸桲羅臺鎮。

但胡大一說的赤腳醫生謝蘭興現在住在孟子嶺鄉南天門村。

2016年的時候,老羊在南天門進行美麗鄉村建設下鄉,有幸和老人在一起聊天,可惜當時不知道他曾經和鍾南山在一起,沒有采訪這些內容,很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