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返工,在家陪小孩,除了玩手機看電視,有啥適合給孩子一起互動的活動嗎?

愛吃生煎包的小胖蛋


看看孩子多大,我家的5歲,我是早上八點起床,安排陪孩子讀繪本,算數。下午安排體育類,單腳跳,雙腳跳,抱頭深蹲……


蓄謀流浪


我家也是天天在家陪娃啊!

剛開始一家老老小小陪娃看動畫片,不然哄不住,非要下樓去玩!看久啦,對娃眼睛不好,而且大人真的是覺得白無聊奈啊!

後來,大家就開始想辦法在家裡找樂子陪娃玩!哈哈,幾個大人在家裡揹著娃做運動,比如揹著娃做俯臥撐啊,揹著娃做下蹲啊什麼的,帶著娃一起做,既鍛鍊了身體又帶娃一起玩了!

老公還找來話筒讓娃k歌,跟著電視一起唱兒歌,哈哈,藉著娃一起打發時間,總算是感覺時間過的快了些!

還有就是拿本故事書給她講故事啊,做手工啊什麼的,看看我今天帶她一起做的手工。

哈哈,我們一家就是這麼打發時間的,朋友們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拿出來大家一起分享啊!!


nancy1005


巧了,我也在家等待返工,我有兩個孩子,我現在家裡和老婆分工明確,她帶小的,我帶大的。小的是奶娃,吃飽就睡,大的上二年級了,我是這麼安排的:

現在假期,我和孩子睡一起,早上睡醒後,先讓孩子背古詩,比如今天早上背的《村居》。等孩子把古詩背完,起床吃飯。

吃完飯後就是孩子的線上上課時間,一般每節課40分鐘,上午一節語文,一節數學,待上完課,這時大約就是11點半左右,我會讓孩子休息,一般,就是和他互動一下,他現在最喜歡的就是和我打羽毛球,有時她也喜歡和我一起踢下足球,等孩子玩夠以後,這時就已經到了午飯時間。

待吃完午飯,這時,我會和孩子到田野邊,去給他講一下農民生活的艱辛,農作物的種植,生長,收割。也會給講一下野花野草,然後就是剩下的兩節課,等待上完課,我們依然會打打羽毛球,有時也會讓他想一下未來的自己。

一般晚飯後,就是孩子的時間,他可以玩下手機,打打遊戲!



創作者大盼


我們現在困在鄉下老家孩子也是每天只能在家看電視,看得太久了我也覺得不能這樣,玩具跟作業都留在城裡了,為了給孩子少看電視,我也是想各種好玩的給孩子玩。

大寶已經6歲了,最近在學習打羽毛球,就買了一副羽毛球給他練習打羽毛球,就單是發球都能讓他練一個早上了。

帶孩子在院子裡種菜,因為之前婆婆在院子裡挖了一塊菜地,她生病期間荒廢了,趁天氣好的時候就帶著孩子們把菜地翻新了,前天下雨了,就撒上了菜種。

摘洗碗用的“瓜刷”,農村最不欠的就是這些,剛好我家院子裡的圍牆上結了很多,我就帶著孩子去摘下來,有些綠色的孩子拿來玩,還給它們取名字“葫蘆娃”。

種地,孩子撿了好多種子,有些是那個水瓜的種子,有些是他吃水果留下來的種子,他們就在院子裡挖土埋下去,每天拿著水槍去澆水。

給一本畫本孩子,幫家裡的“寵物們”(狗、雞)畫畫。

在家裡只要能玩的都想出來陪孩子玩,儘量把家裡現有的東西運用起來陪孩子玩。


全職寶媽小包


可以一起做一些手工,繪畫,或者小遊戲。

昨天我和我家孩子一起用紙箱做了一個模型,我主要就是負責把孩子的想法做出來。前天我們一起製作的是一個類似打地鼠的遊戲棋盤,一個人當地鼠,一個人打。還有我們互相畫畫給對方塗色等等。

其實很多很多的,孩子更多的是在意參與的過程,是什麼真的也不重要,即便是他以前玩過的。

希望對你有幫助。


戲精守護


由於最近疫情影響,很多家庭都全家在家裡,這個時候和孩子一起做一些親子游戲,不僅能帶給孩子很多快樂,有效促進和孩子感情,小朋友也可以再遊戲中學習、成長,下面就給大家推薦一些適合室內的親子游戲。(囉嗦提示一下:特殊時期,儘量不要帶孩子外出)

室內親子游戲活動有哪些? 


1、踩高蹺

用吃完的鐵盒罐頭做個簡單的 diy,踩在這樣的道具上,和踩在地上有什麼不同?讓孩子們來告訴你吧!


2、找瓶蓋

家裡不用的小瓶子,小盒子一定很多吧,把它們的瓶蓋和瓶身分開, 讓孩子們自己去進行配對,很培養孩子的細心觀察能力。


3、套圈遊戲

一次性紙盤+衛生紙芯,自制的遊戲道具,一樣樂趣多多。

4、手指創意

實在不知道怎麼玩,就玩 玩 自己的手指吧,這可是發揮孩子們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好機會。


5、配對遊戲

經典的記憶配對遊戲,找一些廢舊的顏色鮮豔的盒子。選擇大約6個不同的純色,然後剪出2對顏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或圓形。將它們全部倒扣在地板上,讓孩子一個個翻開,尋找相同盒子上的圖案進行配對,很考驗小朋友的記憶力及觀察力。


6、貼鼻子

玩法:將家長的眼睛蒙上,原地轉三圈,請小朋友用語言指揮家長將鼻子貼到動物的準確位置即獲成功。

規則:家長要將眼睛蒙好不能偷看。幼兒只能用語言指揮。

 

7、踩氣球

準備:氣球若干

玩法:家長和幼兒共同參加,全家參與共同吹氣球,然後把氣球放在室內空曠處。家長和寶寶共同踩氣球,誰踩破的多誰贏。


8、小腳踩大腳

玩法:幼兒雙腳踩在家長的腳上,家長和幼兒手拉手,家長帶著幼兒向前跑,幼兒雙腳不能離開家長的腳,跑到預設的終點。

  

9、兩人三足

準備:繩子若干、

玩法:一家長與一幼兒將相鄰的兩條腿用繩子綁在一起,聽到口令後,兩人一齊向前跑,跑到預設的終點。

  

10、推小車(幼中)

玩法:家長抓住幼兒的兩條腿,幼兒雙手撐地,聽到口令後,幼兒雙手向前爬,到預設的終點。

  

11、可愛的袋鼠寶寶

玩法:讓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雙腿夾緊家長的腰,像小袋鼠一樣緊緊地掛在家長的胸前,家長彎下腰,雙手雙腳著地向前爬,到預設的終點。

  

12、俯臥撐

玩法:幼兒抱緊家長的脖子,雙腳夾緊家長的腰,背在家長的背上,家長雙手著地做俯臥撐,看能堅持多久。

  


麥芽兒幼兒


在孩子和家長放假在家期間,我們更要關注的寶貝體育運動,因為運動可以增強寶貝的抵抗力,寶貝除了在家裡進行拍球和跳繩這些運動外,還準備了一些親子游戲、體育遊戲和娛樂遊戲,做到動靜結合,避免寶貝整天沉迷網絡遊戲和電視。

下面是我和孩子約定幾項小任務:

1、鼓勵寶貝做爸爸媽媽的小幫手,可以幫助爸爸媽媽打雞蛋、摘菜、洗菜、分筷子勺子、曬衣服等等家務活。

2、讓寶貝動手整理玩具、整理自己的衣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3、家庭小運動,可以在家裡進行一些範圍較小的運動,比如立定跳遠膠帶劃分出不同距離,在原點起跳,看看能跳多遠等。

4、陪同寶貝玩遊戲例如紙杯接球互相投擲乒乓球並用手中的紙杯接住即可,比比看誰接住的次多。

在家陪孩子,家長一定要多跟孩子交流互動,家長如果不玩手機,孩子玩手機的概率自然就低了!


歆爸育兒


其實有很多親子互動遊戲可以參與的,只要你願意想辦法,其實完全可以不讓家庭陷入沉悶,孩子沉迷於電視中。

首先,可以做親子閱讀

雖然沒有返工,假期延長,但並不意味著,大家不用學習。不管孩子是否有沒上學,親子閱讀不僅僅可以增加知識,還可以加深親子間的關係。一本好的繪本,或一本科普書籍,你給孩子講解或與孩子討論時,無形中可以鍛鍊孩子的思維發展,而且一本好書還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

其次,可以和孩子做紙手工

紙手工是可以鍛鍊孩子的手腦並用能力的。最簡單的莫過於紙飛機。可不要小看它,它的疊法與玩法都是很多的,網上一搜一大把。另外,日本動態紙手工大師中村開已,開發了各種動態的紙模型。和傳統的紙手工不同的是,這些紙會動。比如,一隻企鵝疊好後,會動;一個南瓜一滾,就出來了個灰姑娘等等。真的是讓人耳目一新,感覺完全不同。

另外,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室內的體育活動

比如,大家一起做下運動操,活動活動筋骨;或和孩子一起跳跳繩,比比看誰跳得多、快且準,因為是一場比賽,孩子會很樂意一起參與,其它家庭成員可以幫忙一起數數,全家總動員,快樂健康行。

還可以和孩子下下棋,比如圍棋、五子棋、象棋,飛行棋等等,只要孩子願意玩,家長陪孩子一起,完全是沒有問題的。另外房間若足夠大的話,還可以打打羽毛球,有條件的,還可以玩玩乒乓球等等,都不錯。


教育新時論


你好,我來回答“還沒返工,在家陪小孩,除了玩手機看電視,有啥適合和孩子一起互動的遊戲嗎?”的問題。

這些天因為疫情大家肯定在家宅瘋了,於是很多人想出了各種各樣的花樣來填充無聊不能出門的日子。

來,看這裡我這些天總結的親子游戲。既可以刺激孩子的大小腦發育,還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

  1. 用筷子夾豆豆

讓孩子用筷子夾豆豆能很好的鍛鍊孩子的協調能力,促進左右腦的發育。在夾的過程中需要活動五指,胳膊和肘關節也要用力。大人也可以一起參與哦

2.樹葉畫

下樓買菜的時候順便就在小區或者路邊撿些各種樣子、各種顏色的樹葉,回家拿張A4紙、膠水,膠棒就能發揮想象創作了。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想象力,他們可以天馬行空創造出你想象不到的作品。

3.打保齡球

在家裡空地上擺幾個飲料瓶,拿個小球(一般孩子家裡都有各種球都可以的),就可以開始了。看誰打的準,倒地的多就是勝利。可以和孩子互動的一款遊戲。

4.紙箱子滾球

這個有些難度,要看爸爸的動手能力了。家裡過年都有些空的紙箱紙盒之類的,爸爸根據畫圖製作給孩子做出各種類型的玩具(可以在抖音搜哦)。

5.投擲遊戲

看這個遊戲怎樣,還是要爸爸來完成,當然媽媽動手能強也可以的。紙箱,一次性杯子,線繩,小球。親子游戲完美!

怎麼樣?關注我!一起打發不能出門的日子。戰勝疫情,中國完勝!


熙熙育兒說


學習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要教給孩子這次疫情的預防知識,儘量讓孩子能對病毒、傳染病的危險性建立認知。

確保孩子能正確佩戴口罩、正確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用手肘捂住口鼻,避免接觸野生動物,儘量減少到人員密集場所活動,這些事項一定不能放鬆。

現在,網絡上有熱心的作者已經創作了這次疫情相關題材的繪本、漫畫並且提供給所有家長免費下載,如果孩子年齡較小,可以參考利用。

增加親子活動,維持飽滿的精神狀態

最後,還有個小建議。

孩子們往往天性好動,好奇心強,連續多日宅在家裡實在很難熬,心情會出現波動,出現煩躁、逆反等情緒也正常,作為家長要充分理解。



但從另一面看,這也為很多家庭創造了難得的親子時光。

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做一些有創造性或者能活動身體的遊戲,比如一起跳舞、角色扮演、捉迷藏,或者共讀一本書、做手工等等。

既可緩解憋悶的情緒,起到鍛鍊作用,也能增進父母和子女之間的親密感。

雖然大家說是“宅在家裡不動,就是為社會做貢獻”。

但建議大家不要真的一動不動,生活依舊要繼續啊。

\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