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臭鱖魚:“鋒味大廚”謝霆鋒又愛又恨的美食

徽州臭鱖魚:“鋒味大廚”謝霆鋒又愛又恨的美食

說起徽州菜,便不得不提一道特色美食,它聞起來令人眩暈,但吃起來讓人上癮,對,就是名震美食江湖的——徽州臭鱖魚。

央視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曾經專門報道過徽州臭鱖魚,收穫了超高人氣;著名藝人謝霆鋒在美食節目中也這道菜深深折服。

徽州臭鱖魚:“鋒味大廚”謝霆鋒又愛又恨的美食

徽州臭鱖魚又稱臭桂魚、桶鮮魚、桶魚,醃鮮魚,作為徽菜中的傳統名菜,就是以“聞起來臭吃起來香”而出名。然而第一次接觸傳說中的“臭鱖魚”,還未品嚐到它的香,就已經被它的“臭”燻倒了。

就連見多識廣的“鋒味大廚”謝霆鋒都忍不住直呼:“我的媽呀,確實好臭。”

徽州臭鱖魚:“鋒味大廚”謝霆鋒又愛又恨的美食

相傳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帶的貴池、銅陵、大通等地魚販每年入冬時將長江名貴水產——鱖魚,用木桶裝運至徽州山區出售,途中為防止鮮魚變質,採用一層魚灑一層淡鹽水的辦法保存。

等到七八天抵達屯溪等地時,魚鰓仍紅,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洗淨後烹調非但不臭反而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餚,至今盛譽不衰。

如今烹製此菜,用新鮮的徽州自產桃花鱖鹽或濃鮮肉滷醃製,再用傳統烹調方法燒製,故稱“醃鮮鱖”。

唐朝詩人張志曾說道:“桃花流水鱖魚肥”。

徽州臭鱖魚:“鋒味大廚”謝霆鋒又愛又恨的美食

徽州臭鱖魚製法獨特,別有風味。它的誕生,還要追溯到上百年前。

話說一年,徽州府調來苗姓的酷吏當知府。此人嗜魚成性,且愛吃鮮魚,尤其是鱖魚,這可就難壞了手下們。

徽州境內重巒疊嶂水流湍急難產大魚,鱖魚都要從貴池、銅陵等地肩挑運進,往返要七天左右。

由於當時沒有保鮮設備,魚一腐爛只能丟棄,一些商人因此折本破產。

一次,經常給苗知府運送鱖魚的衙役王小二看天氣轉涼了,於是就僱了八個挑夫到江邊收購活鱖魚,然後趕緊往回趕。可上路後天氣熱了起來,鱖魚在桶裡開始翻白眼。

王小二隻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趕,途中王小二打開桶蓋一看,不少魚已經死了,還散發出一股臭味,這可怎麼辦?

徽州臭鱖魚:“鋒味大廚”謝霆鋒又愛又恨的美食

小二腦瓜子靈活,情急生智,忙叫挑夫將魚刮鱗剔腮,剖肚刷腸,然後在魚身上抹上一層食鹽殺臭味。為試鱖魚“醃鮮”味道,王小二拿出幾條大鱖魚煎燒,放了佐料紅燒後一嘗,卻別有一番風味。

王小二笑了,將“臭”鱖魚挑到徽州府。王小二的兄長王老大是府前街一家名餐館的廚師。王小二一到徽州府沒有忙著去衙門覆命,而是將16桶臭鱖魚全部交給了王老大。

王老大洗淨臭鱖魚,再配上姜、蒜、椒、醬、酒、筍等佐料精燒細制,又寫了一條“徽菜珍品風味鱖魚應市,本店免費品嚐”的橫幅拉出來,立即吸引了許多顧客應約而來品嚐“風味鱖魚”,大家吃過魚後都連連道好。

王小二從府前街端了一鍋“風味鱖魚”送到苗知府餐桌上,苗知府嘗道:風味鱖魚,名不虛傳!

原來這“風味鱖魚”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既保持了鱖魚的本味原汁,肉質又醇厚人味,同時骨刺與魚肉分離,肉成塊狀。臭鱖魚由此聲名遠揚,一躍而登上微菜譜。

徽州臭鱖魚:“鋒味大廚”謝霆鋒又愛又恨的美食

徽州臭鱖魚該如何烹飪?

首先準備新鮮鱖魚、肉片、筍片、醬油、紹酒、白糖、薑末、雞清湯、豬油、青蒜等輔料。

然後將新鮮鱖魚洗淨、去鱗,剪開魚肚,抹鹽,將其放在木桶裡面醃製。

需要注意的是最佳方式是木桶醃製,也有泡沫箱以及缸裡醃製等,但切勿直接抹鹽。也有無石頭壓的醃製方法,但魚肉不結實,水分不易排出,魚肉無法充分發酵,就達不到臭鱖魚“似臭非臭”的效果來,魚肉也不好吃。

最後將魚放在室溫25'C左右的環境中經六七天後,魚體便發出似臭非臭的氣味。

取出的臭鱖魚洗淨兩面各剞幾條斜刀花,晾乾後放入油鍋略煎,至兩面呈淡黃色時,倒入漏勺瀝油。

原鍋中留下少許油,下肉片、筍片略煸後,將魚放入加醬油,紹酒、白糖、薑末和雞清湯,用旺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燒四十分鐘左右,至湯汁快乾時,撤上青蒜段,用溼澱粉調稀勾薄芡,淋上熟豬油,起鍋即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