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健:人格的魅力——讀張克讓先生《滋蘭樹蕙錄》感言

1997年《滋蘭樹蕙錄——我和我的學生》出版以來,深受教育界和各行各業人士的歡迎,尤其是靖遠社會各界對該書的閱讀反響非常好。在此之前,張克讓校長刊登在靖遠縣文聯的雜誌《烏蘭》上的一篇文章《開學第一天》就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可惜現在刊登這篇文章的雜誌也找不到了。這篇文章以張校長明快的語言與節奏,表現了一個校長的開學第一天的情況,風趣幽默而又真實。


今天我們分享一下靳健教授的評價這本書的文章,對大家也是一個更好地閱讀分享。靳教授以前在會寧教過書,算是比較專業的語文教師出身,既講究教學技能也注重教學實際,主張因材施教。西北師範大學好像帶過研究生,聽語文課非常專業,尤其評課的時候,條理清晰,讓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他的這種基層教師經歷,對於他後來成為教授後能夠切合課堂實際,不惟理論的精神值得每一個從事教學的人學習。


靳健簡介


靳健:人格的魅力——讀張克讓先生《滋蘭樹蕙錄》感言

靳健(1949.9—)


靳健,男,1949年9月生,會寧人。曾經在定西中學從教十年,曾任西北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義務教育語文教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甘肅省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


正文


近讀張克讓先生的《滋蘭樹蕙錄——我和我的學生》 一書,深深地感受到他在工作、生活中對性格化的高尚人 格的嚮往與追求。38 年的教育、教學生涯,是張克讓先生 情感價值體系的涵養歷程,“餘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 百畝”,就是張先生人格魅力的自然延伸。


張先生人格魅力的表現之一是神聖的職業道德。在《滋 蘭樹蕙錄》中,張先生的職業道德首先是在教育過程中堅 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政治關心是最大的關心”,這是一個被分配到外交部的學生對老師發自肺腑的感謝,同時也是對先生師德的衷心肯定。其次是高尚的品格修養。作者在 書中把自己向學生認錯的情況歸納為四個方面 :一是因知識錯誤而認錯 ;二是因內容粗俗而認錯 ;三是因教法不當 而認錯 ;四是因“官僚主義”而認錯。對此學生們曾議論說 :“張校長作為一校之長竟能公開向學生認錯,真 是難能可貴!認錯本身,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很好的教 育。”再次是執著的職業情感,即張先生對所從事工作的迷戀和投入。


書中眾多感人的故事,反映出作者滿腔的熱情和純貞的愛心。為了治好學生的病,他曾跋山涉水,“探病 三上曹峴坪”;為了幫助殘疾生上大學,他四處奔波,找人求情,“特殊關照特殊生”;他堅信“沒媽的孩子也是寶”,動員全班熱情關懷;他耐心教育犯錯誤的學生,甚至敢於“迎 風頂浪收罪犯”,“尊重信賴促轉化”。即使學生畢了業,他 也經常關心他們的成長,他認為“這是教師職責的正常延 伸”。難怪有些學生家長說 :“張克讓老師關心學生,可真 算是完全徹底呀!”


張先生人格魅力的表現之二是嚴謹的治學態度。讀了 張克讓先生的《滋蘭樹蕙錄》,你就會清楚地知道,為了確 保教學內容的科學、正確和教學組織的嚴密、有效,他是 練就了一整套過硬的教學本領的。一是課前備課本領,二 是課堂施教本領,三是課外輔導本領。《打鐵先要本身硬》《親 身示範促教改 》《指導學生寫日記》《因材施教出“四情”》 《關心支持文學社》等故事充分而形象地說明張克讓先生的 確具有以上三種過硬本領。


張先生人格魅力的表現之三是民主的師生關係。張先 生可謂是實行教學民主的典範,書中反映出他的主要做法 是 :其一、一切從學生出發,努力研究學生的學習心理和 知識水平及接受能力,使教學適應學生的需要。其二、建 立互助統一的師生關係,既把學生當成朋友,同時又看作 是助手,通過他們的幫助,完成教學任務 , 提高教學水平。 其三、發展學生的人格與個性,努力發現學生心靈深處真、 善、美的成分,鼓勵他們從自己的特長出發,通過不同的 途徑提高自己的語文水平和學習成績。其四、決策過程民主。對於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及時和學生討論商量,在廣泛徵求學生意見的基礎上決定採取的措施。


在師生共同努力和集體討論的基礎上,提出了進行教改試驗的“十大原則”,即 :因文而異,佈置預習 ;以主帶次,以練代講 ;提倡爭辯,鼓勵求異 ;啟發誘導,質疑問難 ;各種學科,互 相滲透 ;一課一得,單元比較 ;宜多則多,宜少則少 ;舉 手發言,登臺講課 ;讀寫結合,範文引路 ;口頭作文,當 堂講評。由於這些原則來自學生,因而學生積極性很高 ; 由於師生配合默契,因而教學質量提高很快。


張先生人格魅力的表現之四是高雅的審美情趣。從《滋蘭樹蕙錄》中可以明顯地看出,張先生首先要求自己具有 較高的美學修養,他一方面強迫自己廣博地學習各種語文 知識,一方面到蘭州大學、西北師大等學校拜師學藝,掌 握了不少音樂、美術、書法、寫作、韻律、繪圖、說唱、 表演等多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講到漢字演變時,他隨手寫 出甲骨、鐘鼎、楷書、行書、草書、隸書、篆書等各種字體; 講到古典詩詞時,他用古讀法邊唱邊講 ;作文評講,他當 堂朗誦自己寫的“下水文章”。工作之餘,練習書法,陶冶 性情 ;文藝演出,粉墨登臺,與學生同樂,甚至自編自演, 寓教於樂。他的“十八般武藝”,讓學生經常徜徉在藝術的 海洋裡,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與實踐,直接培養了他們的 審美能力,使教育、教學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靳健:人格的魅力——讀張克讓先生《滋蘭樹蕙錄》感言

《滋蘭樹蕙錄——我和我的學生》封面


《滋蘭樹蕙錄》不僅有較高的思想性,而且具有很強的 藝術感染力。作者對教育教學思想和教育教學規律的揭示 並不是靠枯燥無味的說教來實現的,而是把它形象地體現 在 52 個情趣橫生的故事之中,以情動人,引人入勝。書中還引用了不少詩文、典故、日記、書信、笑話、快板,並 運用了大量的成語、方言、俗語、歇後語,從而大大增強 了作品的文學性和可讀性。


總之,《滋蘭樹蕙錄——我和我的學生》是一部進行素 質教育的好教材,是一部寓教於樂、寓教於事、寓教於一 切活動之中的好書。


(原載 1998 年 9 月 11 日《甘肅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