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越冬時“蓋被子”,花錢少,還能提早上市,每畝增收近1000元

現在很多農村都搞起了主題養殖、特色養殖。也就是在特定的區域內,專業種植一種農作物,一般是經濟作物,已達成連片化和聚產效益。像是山東的壽光,是專業的蔬菜之鄉,山東的安丘,是專業的大姜產地,而在山東金鄉,特色是大蒜,也被人稱為大蒜之鄉。

大蒜越冬時“蓋被子”,花錢少,還能提早上市,每畝增收近1000元

不僅僅只是金鄉,現在種蒜的熱情,已經讓整個冀魯豫交界地帶的農民點燃了,這一片地區幾乎村村種蒜,自然在豐收的時候,蒜販子們也會開著車在這裡成批的採購。

有些人對大蒜的味道著迷,吃點啥都喜歡來幾瓣蒜,甚至有人會覺得沒有了大蒜,飯菜都沒有了味道。可也有人覺得味道太重,還是不吃的好。

大蒜越冬時“蓋被子”,花錢少,還能提早上市,每畝增收近1000元

說到種蒜,其實不難,雖然看似蒜埋在土裡要8個月時間才會收穫,可這8個月裡基本都是賴在地裡就行了,很容易打理,有人也把種蒜叫做種“懶漢”。這種好伺候的農作物,大面積栽培是最好的選擇了。大蒜的成熟產品有兩種,一個是蒜薹,一個是蒜頭。

大蒜越冬時“蓋被子”,花錢少,還能提早上市,每畝增收近1000元

蒜薹人們都喜歡吃,隨著製冷技術的發展,現在市面上幾乎常年都能看到了,但是有些月份,是真貴啊,所以大蒜也有了“蒜你狠”的稱呼。在價格貴,市場缺蒜的時候,有一種方法,可以讓大蒜提早上市,我們瞭解下吧。

大蒜越冬時“蓋被子”,花錢少,還能提早上市,每畝增收近1000元

現在的大蒜種植還沒辦法做到溫室裡的常年栽培,常做的方法是露地或者覆蓋地膜。在北方還沒有地膜普及的時候,農民為了防止冬天過冷大蒜被凍死,會通過生物的方式為大蒜保暖,像是覆蓋牛馬糞等方法,讓大蒜的幼苗順利越冬。大蒜最適宜生長的溫度在12度到26度之間,幼苗期的溫度要求在12度到16度之間,當溫度低於5度的時候,蒜苗生長減緩,當溫度降至3度以下時候,蒜苗停止生長,當溫度降至-7度的時候,大蒜可以短期抗凍捱過去,若時間長了會被凍死。

大蒜越冬時“蓋被子”,花錢少,還能提早上市,每畝增收近1000元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地膜悄悄的改變了傳統的做法,一層不行,再加一層,薄地膜不行,還有厚的,這樣就能讓蒜苗安全過冬了。數據表明,地膜覆蓋之後,地表溫度會增加5度到7度,這樣,按照冀魯豫地區的冬季最低溫度提高5-7度,大蒜就能安全過冬了。除此外,覆蓋地膜之後,因為減少了田間的光照,雜草的生長搶奪土壤營養的事就少了許多,有些農民在使用地膜之前還會選擇先噴一下除草劑,這樣就更杜絕了雜草問題了。

大蒜越冬時“蓋被子”,花錢少,還能提早上市,每畝增收近1000元

為了讓大蒜的冬季也能得到生長,讓大蒜的秧苗更健壯,擁有更強的抗寒能力,農民一般會選擇這時候給蒜苗再蓋上一層被子。做法是先打凍水,之後為大蒜的幼苗覆蓋二層地膜。一般二層膜和打凍水的時間在12月中旬較為合適。打凍水不多說,單說二層地膜。這二層地膜做法不復雜,也不用專門做支架,就像睡覺時候蓋被子一樣,直接蓋住大蒜幼苗,地膜建議選擇0.015毫米~0.020毫米的,寬幅在2-3米,也可以跨過畦沿覆蓋二層膜,然後每單畦增加一層二層膜,這個可以憑自己經驗自由把握。覆蓋完成後,在二層膜的四周壓上土塊磚塊即可。有些農民會弄一些草蓆子,隔上幾行就壓一塊,這樣更加有利於蒜苗的冬季保暖。

大蒜越冬時“蓋被子”,花錢少,還能提早上市,每畝增收近1000元

春天回暖之後,尤其是驚蟄之後,二層膜要適時揭掉,這時候做好田間的雜草管理,以及及時澆上返青水,並提早追肥,保證返青後的蒜薹蒜頭有足夠的養分。

那麼為啥非要打凍水後再蓋二層膜呢?不蓋的話會減產嗎?

大蒜越冬時“蓋被子”,花錢少,還能提早上市,每畝增收近1000元

數據顯示,單層膜在冀魯豫交界地區,單位產量650公斤,如果覆蓋了二層膜,單位產量能達到850公斤,畝產量增加近200公斤,效益明顯,增產3成左右。按照去年的冷庫收購價格算,每畝就增加了收益1200元,減去每畝使用的二層膜成本大概220元,每畝增收近1000元。

除了產量的增加,地下的大蒜蒜頭也因溫度的原因,能夠提早收穫3-5天,個頭也比單層膜地裡明顯大了一些,增產1-2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