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遠程工作的時代竟然這麼到來了

沒想到,遠程工作的時代竟然這麼到來了



1


2020年的開局有些坑,一場新冠疫情鬧得大家都過不好年,大家取消了走親訪友,放棄了上街買年貨,自覺宅家隔離,過上了隱士的生活。


但是宅不能宅到地老天荒,隨著春假結束,很多公司不得不重新開始上班,各地的上班族硬著頭皮回到工作地點,開始了刺激的2020年。

沒辦法,日子還得要過的,開工還是要開工的,市場可不會等一切恢復正常才開始運轉。


尤其是你的競爭對手不會等你。


年前的很多項目都已經走了一半,根本停不下來。何況疫情帶來了大量的新需求,尤其是互聯網行業,比之前更要忙碌了。


再說,市場又不是一家獨佔,你休息了,你的競爭對手可不一定陪你鹹魚,真的等到一切過去再開工,恐怕公司都沒了。


這種情況下,一個另類的辦公模式被想起來。


那就是遠程協同辦公。


整個過年期間,我雖然人在家中坐,但還是天天遠程幹活,還得弄公眾號和B站,慘的不行,日夜顛倒。


組裝了一個簡易3屏,加上 Teambition 等工具,勉強夠用。


沒想到,遠程工作的時代竟然這麼到來了


2


在家裡悶了10天之後,我愈發覺得遠程辦公有可能在這段時間決定一些公司的發展速度。


遠程線上辦公這個想法並不新鮮,實際上很多大企業都用過。


“外包”就是一種典型的遠程辦公形式。


Google、Facebook、IBM,都有遠程辦公的通道,員工每年都有自己的Work at home時間,需要的時候只要申請就能在家辦公。


更有Automattic這樣不需要通勤,沒有KPI,沒有dress code的純遠程辦公公司。


這家公司的員工分佈在全世界62個國家,說80種語言,所有的工作和會議都在線上完成。


每個遠程辦公的員工還能領到“遠程補助”,讓他們去全世界任意的聯合辦公空間工作,如果員工選擇在星巴克或者其它咖啡廳工作,那麼飲品由公司買單。


這種事兒在國內還不流行,但卻已經有了雛形。頭部的大公司都在嘗試和世界接軌,一些還推出了自己的遠程協作辦公工具。


比如阿里的辦公套件釘釘+ Teambition,字節跳動的飛書,騰訊的企業版微信,都是大公司擁抱國際化的產物,遠程辦公很有前景,不試白不試。


但在更大範圍內,國內的遠程辦公一直髮展艱難——攤上國內這群看不到你加班就難受的老闆,怎麼可能放員工回家不知道擼貓還是擼工作?


連一些大公司的中層也不願意去研究遠程協作工具的用法,固執的認為辦公室模式更加權威,更“好管理”。


直到這次疫情,去辦公室工作反而成了一種高危行為,遠程協作辦公搖身一變成了互聯網公司的剛需,被傳統模式綁住了腦袋的領導們才集體投降。


1月25日起,各大頭部公司旗下的協同軟件開始支援協同辦公:阿里旗下的Teambition企業版宣佈免費開放到5月,當即就新增了 8000 家企業。


此外,阿里巴巴、字節跳動、騰訊這些巨頭本身也相繼宣佈啟用在家工作模式。


遠程辦公,已經到了不做也得做的時候。


這其實是個行業變革的機會。


3


遠程辦公的好處顯而易見。


第一,是節省了辦公室的辦公空間,一線城市 CBD 的租金居高不下,長年累月,開支驚人。採用遠程協同辦公後,總部辦公室的規模和地段都無需苛求,成本降低下來。把這些成本拿來給員工報銷咖啡錢,恐怕還能省下不少。


第二,是擴展了人才庫的選擇空間。


對傳統公司來說,一家總部在上海的公司,員工當然也要住在上海,最好是上海本地的,不會有特殊變動。如果從北京挖角一個大能,大能也必須到上海來工作。


這種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在遠程協作場景下獲得了突破。不管是在北京還是在美國,在一線還是在小鎮,只要有網絡的地方,就可以自由的參與工作。


員工不被侷限於一線城市,可以降低生活成本,還能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第三是管理制度上的優化。


遠程協同辦公對執行力的要求很高,在海外,遠程辦公有配套的管理制度作為支撐。這一套體制不僅在遠程場景下有用,在普通的工作中也能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而通過遠程協同節省下來的出行時間、協調時間,都將轉換為有效的工作時間、休息時間。對程序員、文創工作者來說,沒有人打擾的,熟悉的工作環境,更是提高創作效率的有效手段。


但是,雖然有很多好處,遠程辦公在國內的發展還是伴隨著顧慮。


首先,就是“溝通不便”。


遠程工作中有時不能及時得到溝通對象的反饋,拖延工作效率。隨時打電話又會增加溝通成本,一些交流因為文字表達的不準確,會產生誤解和分歧,甚至可能導致努力的方向錯誤。


第二個缺點,是不好管理。


即便在海外,在家辦公模式已經比較成熟,管理者依然會心有疑慮。


雅虎曾宣佈雅虎員工不能繼續遠程辦公,CEO坦言:“老闆最大的擔心就是,員工在家辦公的生產力是否和他在辦公室一樣?”


之前IBM出現過長期在家工作的員工失聯的案例,因為組織結構比較臃腫,等發現這個員工已經不見了的時候,他已經消失了幾個月。


公司要想確保員工在家像在公司一樣拿出足夠的產出,就必須制定嚴格的制度,把“早請示,晚彙報”從一個段子變成實際的行為。


而不巧,國內最缺的就是科學的制度。


畢竟連傳統工作模式的制度都純靠領導拍腦門,就別提遠程協同辦公場景了。


第三,工作和生活分不開。


大部分有過遠程工作經歷的人,都有過相同的感受:每天不知道什麼時候是工作開始,什麼時候是工作結束,二十四小時等待微信響起,時刻精神緊繃。


感覺完全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每分鐘都在準備工作。


而他們想認真工作的時候,家人、朋友、快遞,都會成為打斷工作狀態的噪音,讓你無法專心完成工作。


最後,工作和生活混在一起,傻傻分不清楚,一邊工作一邊刷起了微博,一邊玩遊戲,一邊警惕的盯著工作群。


問題很多,也確實致命,但這所有的問題,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沒有制度。


4


唯技術論者總是認為,“只要有了先進的工具,效率自然而然的就會提高上去”,卻總是忽略制度和工具的配套作用。


不管在國外還是國內,遠程辦公的硬件條件都已經非常完善,但為何國外能發展起來而國內一直髮展不起來?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運用模式的問題!


世界歷史上經常有工具與運用模式不匹配導致效率反而降低的例子:


膛線步槍發明後,歐洲列強還是按照過去線列步兵的打法排隊槍斃,到一戰實在死不起人了,才弄出了壕塹戰這個過渡戰術,打到二戰才搞懂怎麼用散兵。


英國弄出了坦克這種劃時代武器,卻用這種東西正面衝機槍鐵絲網,到二戰被德國的裝甲軍團打的滿地打滾。


工具夠了,配套的模式也得跟上。


我經常聽到在外企工作過的人抱怨說:“在國內沒有會發郵件的人”。


這當然是冤枉,BAT內部都有自己的郵件制度,在大公司混,善用郵件是必修課。


郵件撕逼最好玩了,抄送和措辭更是一門藝術。


郵件,就是遠程協同的雛形,為什麼郵件獲得認可了,而其它協同工具還不行?


很簡單,因為不會用!


像是最基礎的即時通訊軟件,其實微信有出專門服務於企業的企業微信,整合了工作臺,還有文檔、微盤的功能,已經算是一款很不錯的協同軟件,但大部分領導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東西,嗨沉迷於在微信里拉群開會。


進階一些的軟件,如釘釘,也有任務和日程的功能,但大多數領導即使用釘釘也只是用來拉語音會議,唯一比微信多點的就是帶錄音,至於應用中心裡的行業細分解決方案,點都不會點開。


以 Teambition為代表的項目協作工具更高級,不專業的管理者根本理解不了任務可視化、流程共享的重要性,更別提用Teambition 建立個任務面板。


郵件能被接受,是因為早期的大公司專門為郵件建立了一整套流程和標準,這一套標準流程讓信息傳播中的無效內耗降低了,就顯得郵件很好用。


不是郵件好,是隻有郵件有SOP。


不建立和工具配套的標準流程,就跟拎著巴雷特砸人一樣,不管砸不砸得死,看起來都很蠢。


Work at home的場景中,因為個體的自由度提高了,對管理的要求也相應提高。


可以說,遠程協同辦公,最終考驗的是管理者的能力和眼界。


對於站在國際視野上的巨頭來說,遠程工作的時代一定會到來, Teambition這樣的可視化項目任務軟件一定會發揮大用,阿里收購Teambition 就是因為他們很清楚:只要有了合適的制度,遠程協同的效率必然會爆發。


5


現在的問題在於,工具有了,大家卻普遍不願研究工具的用法。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所謂的遠程協同工作,就是臨時拽一個微信群,開個語音會議。


微信擁有在手機端的絕對統治地位,但是有一說一,微信本身適合交流,但不適合工作。


短期的工作可以用簡陋的流程解決,一旦拖入長線,就必然會遇到“拉了群找不到”、“文件莫名過了保存時間而消失”、“開會還得臨時準備錄音軟件”之類的麻煩。


更別說在多平臺協同的情況下,微信的神秘同步規則簡直能把人氣死。


這不是微信的問題,因為微信的定位就不是工作協同。



但之所以更多人習慣微信,是因為思想懶惰。


技術可以快速迭代跟上,但是思想上的落後,會束縛企業的發展空間。


對於國際化的大企業來說,不同國家的分部之間難免會有工作上的聯繫,老闆更不知道哪一天在哪一個分部出現。這倒逼跨國公司適應遠程協同辦公,被動的去追求效率提升。


而國內的公司,哪怕是BAT這樣的巨頭,依然有很強的鄉土味,固執的要回本部開會。


有一說一,大多數面對面的會議,只要人一多,也是大家一臉嚴肅的玩手機。


現在疫情製造了一個強制的遠程工作場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必然會形成一波淘汰。


那些能夠借用這個場景,適應遠程協同辦公,建立起自己的工作模式的公司會留下。而固守傳統的公司,即使一時沒有被淘汰,也終將落後於時代。


要知道,更新工作模式帶來的效率提升不會隨著疫情過去而消失。從遠程協同辦公中建立起來的,更完善、更高效的模式會一直留下來,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中國的互聯網商界已經轉向存量市場,之前大家圈地的時候,可以粗豪的砸錢了事,不用太追求效率,但進入存量市場的遊戲中,效率的高低就將分出高下。


你比別人快一點,可能就比別人贏一大步。


6


關於建立遠程協同的制度,有幾個關鍵點:


第一是儀式感。


Work at home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建立儀式感。


在家並不是完全的自由,因為個人雖然從工位上解放出來了,整個團隊的時間軸卻必須同調。不可能說你喜歡做一個夜貓子晚上工作白天睡覺,別人就要配合你,白天發呆,晚上再問進度。


在辦公室怎麼工作,在家也要一樣工作,在早上上班和晚上下班的時間拉固定會議,分配工作,總結工作,確定每一個人都在工作崗位上,給每一天的工作定調。


一方面,這是一個儀式,讓員工能夠確定何時開始工作,何時工作結束。這樣可以減輕員工在生活場景工作產生的懈怠和焦慮,也能讓員工作息規律,保證健康。


另一方面則是給所有員工定下了一個溝通的時間段,在這個時間裡集中精神,保證交流的及時和順暢,在這個時間外放鬆精神,不至於變成24小時待命的緊張怪。


第二是任務的模塊化。


類似Teambition這樣的工具,最大的作用就是能夠把工作細分成模塊,並把每一個模塊之間的關係連起來。


我自己最常用的就是Teambition,因為可以讓我快速掌握項目的進度。


不管是工作,還是寫作,都非常好使,主要是我經常事情太多腦子會不好使。


沒想到,遠程工作的時代竟然這麼到來了


某種程度上,這個工作表正是遠程協作辦公最重要的核心,因為遠程協作對進度掌控的精細度要求非常高,原本幾天一驗收的工作,必須達到一天一驗收,甚至半天一驗收才能保證效率。


而這樣的驗收頻率,就決定在工作任務的分割上更加精細、準確,整個工作的時間安排需要管理者擁有對工作內容有充分的瞭解才能做到。


Teambition自帶很多這樣的模板,這種模塊化管理是提升效率的利器,即使在辦公室場合也能用上,但在遠程協同中效果會變得更突出。


第三是進度的可視化。


僅僅是驗收還不夠,遠程協作的另一個要點,就是進度的可視化,也就是整個流程的透明。


當你永遠能刷新網頁看到上一個環節現在的工作進度的時候,你,還有管理者,才能適當的調整自己的工作節奏。


機關單位總說要經常和領導彙報工作,其實是一個道理,領導對現在工作的進度不瞭解,就沒法及時調整。如果每一個環節都在列表上,現在進行到哪一步都一目瞭然,整體的效率當然就飛起來了。


這種展示個人工作狀態的工作臺很多軟件都有,比如說Teambition(這個傢伙搞綜合,什麼都會一點),微信企業版,釘釘。


第四,統一標準!


不管是執著的用微信拉會議,還是嘗試擁抱Teambition的任務看板,最重要的事永遠是制定一個統一的標準。


因為遠程協作辦公大部分員工處於分散狀態,各自對工作的理解都有差別,又不可能在即時通訊軟件裡仔細溝通,事前的約定就尤為重要。


標準制定好了,一切按部就班的往下跑就行。標準沒搞好,下面的人做完了事連找誰對接都不知道,不涼涼才有鬼。


7


這一次特殊情況逼迫中國公司開始適應遠程協作的工作模式,是一次工作模式上的升級。


不要求能夠像Automattic那樣,鼓勵遠程工作還給報銷咖啡錢,起碼也要像Google、Facebook那樣,建立一套遠程工作的福利制度,讓員工能夠在遇到陰天下雨,汽車爆胎之類倒黴事的時候,能夠選擇在家裡完成工作。


現在為了響應對抗疫情的號召,Teambition企業版從2月1日開始免費,一直免費到5月,是一個嘗試work at home的好機會。


作為一個綜合性工作軟件,Teambition很適合遠程協同的初步入門。尤其是Teambition還專門弄了一個「遠程協同指南」(點擊藍色字體,即可直接跳轉了解詳情)知識庫,這個知識庫,是非常適合學習遠程協同的流程目錄,包含一些主要的遠程協同辦公會遇到的問題,目前可以免費閱讀所有內容。參照來看,可以很方便的建立自己的遠程協同體系。


沒想到,遠程工作的時代竟然這麼到來了


這樣的模式優化並不僅僅針對遠程協作辦公,經過遠程協同辦公模式優化的公司,在疫情結束後也能佔據更大優勢,因為提升上去的效率不會再跌下來,遠程和辦公室的結合能夠進一步釋放生產力。


就如同當年豐田用“精益生產”改變了工廠一樣,遠程協同辦公的引入,可能改變互聯網公司的工作模式。


依然固守著舊的工作模式而不懂得變革的公司,在這次淘汰裡統統都要被甩飛。


協同工作打破了物理上的隔閡,讓辦公室變得不再必要,未來,在家工作也許才是絕對的主流。大城市的集中效應也會被緩釋,各地的小夥伴無需再抱怨老家沒有工作。


因為只要制度跟得上,不管是在什麼地方,都能像聚在一起一樣高效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