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戏曲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剧目

闲谈戏曲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剧目

戏曲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嬗变,经过数代艺人的积累传承,日趋完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戏曲所表现的程式之美,唱腔韵律之美,服饰妆容之美,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兼收并蓄,互相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表演风格。

闲谈戏曲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剧目

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戏曲也是如此。戏曲的行头在明代已然定型,其中也包括唐代、宋代、元代、明代的服饰和穿戴风貌,到清代变化不大,一直沿用明代定型的戏装服饰。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民国时期差不多,头戴较为简约,服饰种类也不是太多。在山西戏曲的衣箱有“八蟒八靠”之说,便可开所有的大戏,比如《打金枝》、《杨门女将》等用人较多的大戏,所用行头,蟒靠和饰物。老人们所说的一副戏箱,便可包括。其中舞台所用器具一应俱全,包括“刀枪剑戟”以及龙套所用之物。

闲谈戏曲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剧目

新中国成立后的是古装电影,大多是戏曲行头饰物。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港台古装剧的兴起,内地通过古代人物画描述,放弃戏曲服装,尝试还原各个历史时期人物服饰风格。时代进步了,观众对戏曲人物和故事情节认知发生了变化。需要新的创作和改编移植新的剧目,适应观众不同的看点。

闲谈戏曲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剧目

在以往的戏曲改编移植剧目,除了唱腔音乐进行改革外,程式唱词不做大的改动。新的历史时期,有新的观念和认识,导演、编剧力求出新意,与众不同。往往在表演方式和服装、舞美、灯光等方面加大力度。其实戏曲一直在改革与时代接轨,从梅兰芳舞蹈化戏曲表演,到电打布景运用,近些年大量舞台道具打造,戏曲进行华丽转身。

闲谈戏曲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剧目

新编戏曲历史剧随着各大奖项硬性规定,导演、编剧、灯光舞美成为一条龙。这一时期新编历史剧和传统剧目有了明显的不同。

一,新编历史剧在剧本创作和传统剧目有所不同。传统剧目在叙事情节和唱词规范(十字句和七字句),除了创作移植初体,老艺人也会集体创作,为了丰富各种角色,适当安排唱腔和表演。新编历史剧基本为主演服务,故事情节多围绕主题。唱词也不局限于七字十字,根据编剧创作的需求,人物的抒情方式加词减字。为了帮助观众了解剧情,在剧中加一个局外人(也可是人或者神仙鬼怪),通过旁白把故事情节串连起来,达到导引作用。

闲谈戏曲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剧目

二,导演寻求新颖的表现手法,在舞台道具的利用发挥,力求贴近现实生活。传统剧目表演手法,多少虚拟性,“一桌两椅一马鞭”,是利用频率最多的道具。其他基本靠演员程式化动作完成。新编历史剧导演基本要求与生活中的用具相仿。传统剧目的程式表演基本是由有经验的老演员和表演者,自己设计创作或者借鉴套用其他剧目的表演方式。

1,新编剧目有共同特点,不拉二幕检场,舞台上灯光全暗,演员和工作人员把道具来回搬动。传统剧目为了加快检场时间,需要表演的演员退到二幕以外,工作人员在里面摆道具器物。外面的演员表达情形多为行进在路上,对话,定计或商量对策等情境。

2,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及话剧,演员上场方式多种多样,有上场门上,下场门和后台道具后出场,观众席上场。新编戏的道具早已设计好,大多比较庞大,只能在大剧院演出,下乡演出道具基本无法搬用。传统剧目的道具即使戏箱中没有,剧团舞美和本团工作人员也可自己制作,节约开支。

新编戏的大型道具有山坡、有窑洞、大院、有台阶等许多仿现实生活中的场景,由于道具比较大,不好拆分。这个“庞然大物”从开戏到落幕都在舞台上,在表现不同场景时,改编主体方向或进行“舞台伪装”,让它变成另一种场景。演员可以从道具后方直接走向台中。戏曲上下场也变得自由起来。

3,新编戏的服装头戴,主要演员都要服装设计定做。传统戏的剧目行头也在不断改革,变化不太明显,如越剧、黄梅戏较为新颖,但多与传统戏的行头风格区别不大。

传统戏衣箱中,清代服饰也不多,除主要官员和番邦外族有这种装扮,其他演员沿用传统戏装服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戏曲服装多采用苏杭丝绸,花色线条都是真金白银,内行都说这种行头不会变色,面料成色都是上乘。

新编戏采用拍影视作品服装方法,几乎每排一出戏,都要定做服装,其他剧目中利用率不大。

闲谈戏曲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剧目

三,传统剧目的音乐和唱腔,基本按照传统板式安排。由老艺人和乐队共同完成,老艺人把唱腔设计称为“分乱弹”。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唱词的多少,那一段用什么板式,在哪里进行转板,丰富演员表现力。乐队文武场帮助演员完成唱腔,还要安排曲牌和唱腔衔接,以及程式表演的锣鼓点配合。

以前一出戏的唱腔音乐设计基本由本团人员完成,偶尔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请一些技艺高超师傅帮助完成。如今戏曲作曲音乐设计,会请一些作曲配器经验丰富专家完成。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把一些古老曲牌换成现代音乐或者其他古典乐器搭配。为了音乐气势恢宏,加入交响乐,由于乐队要求严格,小的剧团不具备交响乐的演奏水平,就由本团和交响乐乐队共同合成录音,在演出中全场录音伴奏。

经常演出的演员都明白,现场乐队起到拖腔保调的作用。演出中表演动作可长可短,有时演员唱段也有快有慢,文武场看演员随机应变,临场发挥。用录音伴奏无形限制了演员的表演和唱段,但是参加外地演出比赛,这样可以节约人员和开支。

如今剧团和当年电打布景时髦一样,都用上了电子屏,电子屏便于操作,增加背景效果。由于电子屏过于耀眼,対演员来说有点喧宾夺主,几乎看不清演员的表演。在分辨率较高摄影和单反相机面前,电子屏就成了细小碎屏,影响背景和演员的融合。

时至今日大多数观众,一看便知传统戏和新编历史剧的套路。有许多老年人看不惯新戏,还是那句话“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传统戏是经过舞台实践和千锤百炼而成,也是在多少次的演出中不断进行的修改。

闲谈戏曲新编历史剧与传统剧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