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為什麼對陳玉成勸降,卻把投降的李秀成殺掉?

浮生若夢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要掰扯題主說的這兩位,咱就不得不提一下這太平天國運動。所以咱把太平天國運動當做這題的一個背景先聊聊。

太平天國

1836年,摳門皇帝道光還在為鴉片的事上瞎琢磨是該禁還是該放,做選擇題燒腦的時候,就撞上一個腦殼上長犄角的洪秀全。這人靠著一本脫胎於《聖經》的《勸世良言》,玩鬧似的就整了一個拜上帝教出來。

捎帶著還在自己腦殼上刻了一標籤——上帝的二兒子,耶穌的親弟弟,出來忽悠人。

這教派就整到1850年的時候,乘著道光崩了的熱乎勁,洪秀全這就開始加緊為掀翻滿清做準備。

而道光崩剛一崩,這瘸腿皇帝咸豐就開始在咱大華夏的地頭上戲弄人間。

洪秀全就選了這時間點上,弄了個金田起義,一大腳丫子就狠狠的踹在了咸豐的屁股蛋上了。好懸沒把咸豐老腰給踹折了,要老梁說這個時候的滿清一窩子的廢物點心,尤其回事被滿清當寶貝圈養的八旗大兵,讓洪秀全按在地上搞摩擦,一口氣就全整到地獄裡找皇太極和努爾哈赤聊天去了。

滿清的八旗制度算是徹底的被扔進了垃圾堆,漢人的地方武裝就此崛起,從此漢人開始在滿清的朝堂上有了實際意義上的發言權。

所以到了太平天國的後期,基本上就是漢人的地方武裝在和太平天國懟,而所謂的八旗大兵只是做個陪襯蹲在戰場的邊上撈點殘羹剩飯吃吃而已。

聊到這裡,咱回頭再說這咸豐,這輩子就沒安生過,前邊有太平天國懟,中間有鴉片戰爭糊著大耳瓜子打臉,後邊還英法聯軍攆著他的屁股跑。

一窩子一窩子糟心事前後腳的襲擊,讓他成為了第一個滿清還沒有滅,就把帝都扔掉跑路的皇帝,捎帶著讓人家把個圓明園給燒了。

您要說咸豐不恨這太平天國,老梁都不信!有了這背景,咱在聊題主的事。

先說陳玉成

這人是廣西藤縣客家人,這人長相奇特,兩眼珠子下邊各有一顆痣,您要是和他對望,就感覺有四隻眼睛在同時的瞅你。

而且這人也對得起這相貌,那武力值槓槓的,但可惜的很,當他出現的時候,太平天國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洪秀全一幫子高層,蹲在南京的地頭上,抵禦滿清的攻擊一年不如一年,但自己人搞個內訌那是手拿把掐的。

就是在這種情況之下,陳玉成利用自己的才能多次力挽狂瀾,但依然解不了太平天國的危局。

到了安慶陷落的時候,退守廬州。這個時候的陳玉成面臨倆個難題,外有滿清的大頭兵近逼,內有洪秀全的革職處分。

這好不易容從廬州退了出來,結果就趕上了叛徒出賣,就被滿清給抓了。

那姓苗的叛徒,高高興興的把這陳玉成給帶到了滿清勝保的大營裡。

“跪下!”勝保大帳裡一幫子大大小小的武官,就差拿著衙門口的水火棍整個威武出來。

“哈哈!”陳玉成一瞅這架勢,反而樂了。“一幫子娘炮外加小屁孩,你們也配!爺們是天國的開國元勳,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就你們這幫癟犢子見了爺們就跑。白雲山一戰,二十五個營,被爺們吭哧吭哧吃了精光,勝保你就帶著十幾匹馬跑了,你也不瞅瞅你自己,不自重的物件!大丈夫死就死了,你也別廢那勁!痛快點,給爺們來一刀!”

這一頓夾槍帶棒的,把個勝保臊的大臉蛋子都紅了。

按照勝保以往的慣例,就喜歡搞勸降一說,結果整了這麼一出。這降是不用勸了,但勝保還是想撈點功勞,就想著把陳玉成獻到京城裡,讓同治皇帝瞅瞅(此刻的咸豐已經崩了一年了),弄不好還能升上一級,畢竟陳玉成那也是個大官不是。

結果同治和倆老女人一聊,這事不成,這路上要是來個劫獄咋整,所以讓勝保就地處決。陳玉成死的時候,也僅僅是二十五歲。

咱在說這李秀成。

李秀成的崛起也同樣是在太平天國的後期,他的主要表現是進攻外國人。

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滿清這收破爛的政府,和信奉強盜思想的列強簽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這以後列強對滿清的態度表示滿意,願意收留這條被孽的不要不要的玩意,所以開始打擊態度變成了拉攏態度,到了最後幫助滿清捅太平天國的屁股。

整個過程俺就不詳細的說了,把這幫子被滿清奉為天王老子的列強打的一敗塗地,您就別管是陸戰,還是海戰,整到最後這幫子滿清眼中的洋大人,都不敢和李秀成見仗了。

可這個時候,正趕上曾國荃的部隊,一路攻擊到了南京的城門口,嚇的洪秀全一天三道旨意,非要把洪秀全給拉回來。

結果李秀成回來了,您洪秀全到是聽個建議啥的,咱一起搞滿清好不啦!結果這洪秀全還搞內訌,聽了他倆親兄弟的建議,把李秀成的手下全分了王,就是想要分一份李秀成的權利。

結果李秀成到了南京的地頭上,對部下指揮不動了,洪秀全高興的屁顛屁顛的。結果李秀成為了讓洪秀全放心,把蘇州和浙江都交給了這些部下,還捎帶著把家眷一股腦弄到了南京。

最後打來打去,這太平天國的內耗就把這戰局的優勢也給耗沒了。李秀成出主意,咱棄城逃跑吧。

“俺不是那咸豐,遇到事就跑路!”洪秀全感覺自己的腰桿子硬,就是不同意。

這回好,李秀成陪著洪秀全守城,結果還沒守到底,洪秀全自己個先掛了。李秀成為了保護洪秀全的兒子,親自斷後,率領一百多人和辮子兵玩了個硬碰硬,這就和大部隊走散了,被當地老百姓藏起來,結果遇到個村董,著急忙慌報給了清兵,這才被抓。

而曾國荃(曾國藩的親弟弟)因為李秀成死守南京,讓他損兵折將,尤其是親兄弟曾國華也死在了李秀成的手裡,所以他恨急了李秀成。抓到之後,曾國荃這就先上了刑,用小刀子割李秀成屁股和胳膊上的肉。這李秀成到也硬氣,一聲沒吭。

這就把曾國荃給惹惱了,拿錐子親自去捅,當時鮮血就流了一地。此後李秀成在大牢裡每天寫七千字,寫自述,總結自己的一生和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

後來李秀成就被曾國藩給處死了,年僅四十二歲,臨死的時候還寫了十句絕命詩。

說道這裡,估計就有人要問了:“老梁不是說李秀成玩了個投降嗎?咱沒看出來呀!”

其實這個問題,史學家都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沒有,另一種說是有。

這說有的,證據就是李秀成寫的這個自述中有一部分是對曾氏兄弟的吹捧。但是這兩波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承認李秀成沒有出像陳玉成那樣臨死不屈的場面。

不過在老梁看來,這部分的自述中的吹捧也可以看做李秀成想要套路曾國藩,這曾國藩如果不殺李秀成,那麼曾國藩就會受到滿清朝廷的懷疑。

所以曾國藩在事情平定之後,並沒有把李秀成送往北京連個消息都沒打,而是選擇了殺人滅口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曾國藩看了李秀成的自述之後,也誇獎李秀成是個英雄人物。

所以題主說的李秀成投降還真的有待琢磨琢磨。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陳玉成被俘後,大清招降,遭陳玉成痛斥;李秀成被俘後,卑躬求饒,依然被殺。

這兩個鏡頭長久地印刻在國人心中。

遺憾的是:或許並非如此

陳玉成痛斥勝保是真,但勝保招降存疑

陳玉成被俘後,勝保招降:“你若投降,可保你榮華富貴。”陳玉成義正嚴辭:“大丈夫死則死爾,何饒舌也!”大義凌然,英勇就義。


勝保成了各路好漢英雄氣概的背景板。

這則消息,出自民國小說《陳玉成被擒記》。

很多朋友說這則來自清人的《被擄紀略》(一本可信度較高的書),但事實並非如此。

《被擄紀略》中,是另一個版本。

陳玉成進入壽州後,並沒有立刻被俘。苗沛霖讓人安排陳玉成一行在城中住下。而且,陳玉成居住的宮殿非常華麗,儼然以領導招待。

第二日吃飯時,吃到一半,苗沛霖的侄子苗天慶穿著大清官服出現。對陳玉成說:“我叔叔看大清氣數未盡,洪福齊天,想邀請英王一起享洪福”。陳玉成大怒,指著天慶罵道:“你叔叔真是個無賴小人!風吹兩邊倒!誰得意就幫誰!將來一定死無葬身之地!事已至此,你們看著辦吧!”陳玉成身邊的兄弟都拔刀準備動手。陳玉成說:“可以不必”!

第三天,陳玉成被押解到了勝保大營。勝保威風凜凜地坐在中軍帳,軍伍森嚴,叫陳玉成上來。陳玉成上去後,左右都讓陳玉成跪下。陳玉成大罵:“你勝保小孩,真是你們清妖第一誤國庸臣!本總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你一大漲就跑。當初在白石山,老子一口子幹掉你25營!你全軍覆沒,只帶了10餘騎抱頭而逃。我叫人放你條性命。你這個好不自重的東西,也配讓我跪?”罵完以後鋪了個墊子坐下。

這就是陳玉成的口供單。

這份口供單傳到多隆阿手裡時,多說:“勝保也是個不講究的人,白白讓人罵了。以禮相待,好好養著,等朝廷的聖旨再處置就得了!

這就是《被擄紀略》對陳玉成被俘的記載。

其中,陳玉成痛斥勝保是真,但勝保繪聲繪色招降陳玉成,陳玉成那句“死則死爾”是不存在的。而苗天慶“想邀英王同享富貴”顯然是出賣陳玉成的委婉說法。

勝保無權擅自招降被俘“賊酋”

只有朝廷才有權力處置被俘“賊酋”。

陳玉成和韋俊不一樣,按照今天的說法,韋俊在尚有實力時,與大清談好條件後投降。屬於主動“棄暗投明”。


用今天的說法,韋俊投降的性質叫“起義”。

陳玉成和郜永寬也不一樣,他們是在與李鴻章完成談判後,“有條件投降”。

而縱觀整個清朝歷史。陳玉成這種級別的“賊酋”俘虜是必死無疑的。所謂請示朝廷,無非是看是“押解京師”還是“就地處決”。

以富貴相許的事情,勝保可以做,但是隻能對太平軍中的中下級俘虜使用。陳玉成被俘後,勝保就對他下面的捻軍等部眾“招降”。

到了陳玉成這個級別的人物,勝保擅自以“富貴相許”是越權的!他最多隻能說“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別的承諾他不能給,也沒權力給。

同樣,勝保也不可能上聖旨請饒陳玉成。這等於是給陳玉成“作保”。一旦陳玉成尋得機會重新迴歸太平軍,那是要被問責的。

招降陳玉成並不划算

很多朋友說,招降陳玉成是為瓦解太平軍的抵抗意志。這個說法也是不合理。



如果此時陳玉成實力尚存,招降陳玉成確實可以瓦解太平軍鬥志。可是,在陳玉成被俘後,如果還招降,就只能起反作用了。那是告訴太平軍:你們可以放手抵抗,等你們被俘了再投降也不遲!

李秀成的“卑躬屈膝”

既然“賊酋”都不可能被寬恕,李秀成又為何求饒呢?

儘管目前史學界對《李秀成自述》的真偽尚無定論,而且雙方都能拿出有力的觀點來駁斥對方。但是,即便《李秀成自述》系李秀成本人原原本本的版本,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緣故。

1、勸曾國藩反清

1979年,曾國藩的曾外孫女俞大縝女士,在已中風並患白內障的情況下,提到,她的母親(曾國藩孫女曾廣珊)曾告訴她:“李秀成勸曾文正造反,曾文正公不肯”。

雖然嚴格來說,這是“孤證”,但卻是符合邏輯的。曾國藩既不可能有權限寬恕李秀成,也不可能在當時微妙的形勢下要朝廷放過李秀成!

擁兵受疑,還要施恩賊寇?

精明如李秀成應該知道:曾國藩不反,他的生死,曾國藩說了不算,也不會為他說話!

2、保全餘部性命

讓我們翻看李秀成的“汙點”《李秀成自述》。

他在文中多次提到希望寬恕部下,尤其兩廣老兄弟的姓名,允許他們回老家。在這樣的前後文環境中,提到“願意招降餘部”。

作為常年統兵的李秀成自然不會相信“天朝雖傾蕩,他日必復生”(洪仁玕絕命詩),太平軍餘部的抵抗毫無意義。

3、李秀成非貪生怕死之徒

在李秀成被押期間,英國政府翻譯官阿拉伯德斯曾在監獄見過李秀成。


在他的記載中,李秀成說自己是一個已經死去的人,他為還有時間講述起義的歷史而高興。同時,李秀成非常平靜和鎮定,保持著尊嚴。

假如見過待宣判的死刑犯的人,應該都能確定,這絕非一個貪生怕死,正祈求活命而不知是否可得之人的表現。

儘管陳玉成收到勝保勸降的說法存疑,但陳玉成依然表現出了大義凜然的氣概,不失豪傑;

儘管李秀成祈求活命的“汙點”尚無法從根本上排除,但李秀成絕非貪生怕死之徒。

只是,對我們後人來說,讀歷史的目的是為了明智。若是人云亦云,不細看史料來源及史料前後文,又如何能從真實的歷史中提取真實的經驗和教訓呢?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自古以來,歷代王朝對於造反這種事情,只要還在自己能控制的範圍內,那毫無例外都是零容忍,而且基本都是採用的最殘酷的刑罰處死,比如凌遲處死、五馬分屍等。

對於陳玉成和李秀成二人,清政府實際上都是恨之入骨,必要時都是殺之而後快,但因為兩人被俘虜時的時代背景不同,以及俘虜他們倆的統帥身份和地位不同,所以也導致清政府對他倆的態度天差地別。

陳玉成是在1862年被俘虜的,當時太平天國雖說失去了安慶要地,但在江浙一帶卻連連獲勝,東南之財富盡入囊中,並沒有顯示出失敗的跡象,在這種背景下,作為清軍統帥的勝保便想通過招降陳玉成來瓦解太平天國的鬥志,並利用陳玉成的影響力來吸引更多的太平軍投誠,這樣勝保的戰功自然會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勝保之所以敢招降陳玉成,主要也是由於他旗人將領的身份,一方面他是滿洲鑲白旗人,是清朝末年為數不多還能打仗的旗人將領之一,所以深得清政府統治者的倚重;另一方面,勝保又曾全力支持慈禧、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並在政變中立下大功,所以深得慈禧的信任。



在這種背景下,勝保招降敵將,一般不會引起清廷過多的懷疑,甚至而言,很多時候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也正因為此,勝保漸漸養成了招降敵將的習慣。當然,他也親自招降了不少敵將,比如李昭壽、張元龍、薛之元、苗沛霖、宋景詩等一大票捻首,都是他親自招降的。

對於勝保來說,他招降敵將,一方面可以彰顯自己的戰功,另一方面也是可以壯大他的勢力,藉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所以,當陳玉成被俘虜之後,他自然是習慣性的第一時間招降,畢竟這是他和太平軍作戰以來,所抓捕的最高級別的太平軍將領,如果能夠把他成功招降,足夠勝保吹噓一輩子。

但是,面對勝保的招降,陳玉成絲毫不為所動,最後勝保想著如果這樣簡單的殺掉陳玉成,就無法彰顯出自己的赫赫戰功,於是他就搞出了一個“獻俘大典”,準備把陳玉成敲鑼打鼓的送到北京城邀功,但清廷怕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便直接把勝保痛批一頓,要求他立刻將陳玉成凌遲處死。最終,陳玉成的囚車在抵達河南延津時被攔下來,然後被凌遲處死,時年二十六歲。



等到李秀成被俘虜的時候,天平天國已經滅亡,李秀成對於清廷而言,已經沒有任何利用價值,相反,如果將他處死,反而可以對其他蠢蠢欲動的造反勢力形成震懾,讓他們知道造反最終是不會有好下場的,總而言之,別看你現在鬧騰得歡,總有一天會被清算,所以還不如及早回頭是岸。

與此同時,俘虜李秀成的將領,是曾國藩。本來,攻陷天京後,曾國藩的權勢,就已經達到了人臣的巔峰,此時不管是慈禧,還是清廷各皇室貴族,都對曾國藩充滿了忌憚和懷疑,如果這時候曾國藩再招降李秀成,這隻會讓清廷更加懷疑。

因為,現在仗已經打完,你曾國藩還想著招降這個敵方猛將,是想幹什麼?你還準備和誰打仗?

當時曾國藩的集團內部,已經有很多人勸諫他稱帝,但曾國藩都一一拒絕,而他經過深思熟慮,已經決定退一步海闊天空,決定主動放棄自己的兵權,這個時候,他就更不可能在留著李秀成,因為這隻會讓他懷璧其罪,所以,面對李秀成的百般請降,曾國藩仍然毫不猶豫的將其凌遲處死。


我是趙帥鍋


在封建社會,皇權至高無上。因此,針對挑戰皇權的罪行——造反,懲罰力度也最大。一般來說,造反者不但本人會被處死,祖先和後代都會被嚴懲。比如太平天國之戰初期,咸豐皇帝曾經親自下旨,要求兩廣地方官挖掘洪秀全、韋昌輝等人的祖墳。又比如石達開未成年的兒子雖然按照大清律沒有被處死,卻也難逃成年後被閹割的命運。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法律出臺,自然是因為統治者想讓臣民們懂的,造反將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所以說,陳玉成兢兢業業從事造反行業十幾年,殺死清軍大員無數,一旦被俘,竟然會受到勸降的優待,這是在鼓勵廣大清朝人民造反,還是在鼓勵廣大清朝人民造反?

所謂陳玉成被勸降,最早出自民國期間無名氏所寫的小故事《陳玉成被擒記》。之後,無數文學家頗為喜歡這個梗,便在很多小說、戲劇、小人書中反覆使用。所謂謊言重複一千次就是真理,陳玉成被勸降也就讓很多人都深信不疑了。

說實話,小編要寫以陳玉成為主角的小說,也對這個梗愛不釋手。我太平天國英勇無敵的陳玉成大義凜然,怒斥敵人,那英雄形象讓勝保等清朝抖m大員目醉神迷。於是跪舔著勸降,當然,視死如歸的陳玉成必然擲地有聲的拒絕,讓勝保等白鼻子小丑碰一鼻子灰。那才富有戲劇性嘛!然而,歷史是歷史,不能因為戲劇性強就採信。

苗沛霖俘獲陳玉成後,把他送到了勝保的大營。勝保一向喜歡招降納叛,然而,即便是勝保,腦袋裡也絲毫沒有飄過一絲勸降陳玉成的念頭。勝保滿心打算的,是大張旗鼓把陳玉成送到北京,彰顯一下自己的功勞。

然而,朝廷一則怕夜長夢多,二則陳玉成自安慶保衛戰之後屢經失敗,在太平天國地位下降,已經失去了獻俘的價值,所以朝廷命勝保就地處決陳玉成,並把他的人頭送到湘軍大營。當時,恭親王弈訢主政,他對勝保頗有保全之意,特地在一封600里加急密諭中向勝保解釋了這樣的做的目的。

原來,安慶保衛戰之後,湘系大將李續宜成為安徽巡撫,李續宜的哥哥李續賓在三河之戰中死在陳玉成之手。恭親王希望勝保把人頭送給李續宜,藉此與湘系搞好關係。

所以說,陳玉成被俘後,圍繞他的處置,只有獻俘和就近處決兩種爭議,勸降是不存在的。

因此,李秀成被俘後,才會借寫自述的機會,曲折的勸曾國藩造反。因為他知道,只要曾國藩是清朝的臣子,自己無論投降還是大義凜然,都難逃一死,只有勸對方造反,自己對於曾國藩來說才有利用價值,自然也就不用死了。


雁小驢


這是滿清政府卑鄙無恥的手法,沒有利用價值的,只有殺掉。

滿清政府對待國家內暴動的異己分子,歷來採取殘忍酷刑,想以此震懾底層民眾,杜絕他們反抗的念頭。而為當局服務的那些“狗奴才”,為了表達對主子的忠心,就兇殘對待底層民眾,用盡各種酷刑,毫無人性可言。

太平天國後期,經過內訌後的領導層,多已經失卻民心,變成帶有匪性而又貪腐的軍閥。因而,很多人才都紛紛流失,太平天國覆滅已成定局。

對於青年優秀將領陳玉成與李秀成,都是天京淪陷後投降或被俘。投降後的李秀成,已經毫無價值,被湘兵將領曾國荃(曾國藩族弟)用矛凌遲。而被俘的陳玉成,因為還有餘部在外抵抗,勸降他,可以動搖餘部抵抗意志。因而勸降辦法。自然,陳玉成知道,不投降是死,投降也是死,因而“拒絕投降,英勇就義”。

滿清政府對義軍態度義行不一,極端殘酷的方式,也使英、法、美、俄等洋人震驚。當然,雖然有不滿,那是清國之事。


憤怒野虎


1856年天京事變後,很多人以為,太平天國失去了這幾位重要人物,尤其是石達開的出走,將從此一蹶不振,用不了多久就會被清軍徹底擊垮。

但是,以李秀成、陳玉成為首的一批年輕將領,卻有著令人出乎意料的軍事才能。他們接連攻陷清軍的江南、江北大營,使得戰局又重新變得撲朔迷離了起來。

然而,李秀成和陳玉成之輩,能在戰術上延續太平天國的命運,卻無法在戰略上力挽狂瀾,最終還是難以避免地走向滅亡。

1862年,陳玉成在安慶兵敗,因錯信練軍首領苗沛霖,被出賣給清軍。

根據《勝保事類記》的記載,陳玉成臨死前,沒有流露出絲毫畏死之態,最終就義。但其實,就算他乞降,清廷也未必會答應,畢竟他們可是造反的主要人物,即便現在還有用處,等將來,肯定是要清算的。

1864年,天京城破後,李秀成也被清軍俘獲,成了湘軍統帥曾國藩的階下囚。李秀成並未表現出陳玉成那樣寧死不屈的態度,他向曾國藩乞降。

但是,曾國藩本意是想殺掉李秀成,不接受他的投降的。一向做事謹慎的曾國藩,最後選擇殺掉李秀成。


平沙趣說歷史


天京事變,一場改變太平天國運勢的內鬥。這場內鬥,不單單是血流成河,諸如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這些太平天國早期的大將,也都因此而亡。太平天國大將頓失,清軍趁機捲土重來,重建了江南、江北大營。太平天國可謂命懸一線。

受命於危難之際,陳玉成和李秀成兩位後起之秀成為了起義軍的大將。在陳玉成和李秀成的指揮下,太平天國大有中興之勢。 三河鎮大捷,二破清軍江北、江南大營, 太平天國運動再次煥發出了生機,陳玉成和李秀成也因戰功成為了赫赫有名的英王與忠王。

但是,隨著1861年安慶的陷落, 太平天國的形勢又變的不容樂觀了。李秀成不得不放棄東征的大好戰局,回師天京。而陳玉成,因為救援安慶失敗,被洪秀全革爵留用。陳玉成整兵廬州(今安徽合肥),又派大將西征西北,試圖在西北招兵買馬,挽回頹勢。西征軍撤走後,廬州城兵微將寡,糧草不足,清軍趁勢大舉圍攻。駐守壽州的奏王苗沛霖心懷不軌,邀陳玉成前往壽州,陳玉成 沒能聽從部下勸告,中計被捕。苗沛霖將陳玉成獻給了清軍統帥勝保。勝保有意招降這位英勇善戰的英王。沒想到陳玉成面對清軍的屠刀,絲毫不懼。陳玉成先是痛罵勝保一番,又慷慨言道:

“大丈夫死則死矣,何饒舌也”。勝保見陳玉成意志堅定,勸降無用,於1862年6月將陳玉成殺害了。

陳玉成不失為真漢子,不愧為真英雄。相比之下,李秀成的結局反倒有點令人猜不透。

隨著陳玉成的身死,天京外圍的城池相繼失陷。1864年,天京被合圍,天王洪秀全也魂歸九天。湘軍依靠猛烈的炮火,挖掘地道攻破了天京城防。李秀成拼死力戰,殺敵無數,但還是無力迴天。李秀成將自己的戰馬讓給了洪秀全之子洪天貴福, 伺機突圍,結果,新找的馬兒力不能行,李秀成終被清軍所俘。

李秀成被俘後,寫了長達萬言的供述,後世稱之為《李秀成自述》,清廷則稱之為投降書。後來,洪秀全之弟洪仁玕在獄中見到此書,憤怒至極,還進行了逐條批駁。李秀成寫完自述後,曾國藩仍舊沒放過他,很快,便將李秀成處決了。

陳玉成不肯投降,作為犯上作亂,大逆不道之人,清廷自然不會放過,陳玉成的死合乎常理。而李秀成既然寫了自供狀,卻為何還是難逃一死呢。

李秀成的死,的確有點讓人捉摸不透,有這樣一種說法,李秀成原本想效仿蜀漢姜維,行詐降之計,勸說曾國藩兄弟另起爐灶,與清廷抗爭。曾國藩未能所動,為了掩人耳目,消除禍端,於是很快便將李秀成處死了。這種說法還是有一定可信度的,畢竟李秀成要是真心投降,曾國藩也是愛才之人,是不會將其匆匆處決的。但從另一方面看,就算李秀成真的投降了,清廷也未必會善待他,畢竟李秀成是太平軍的大將,他領導的大軍,曾打的清軍抱頭鼠竄,狼狽不堪,這樣的反賊,對清廷來說,也是斷然不會留用的。


風雪夢不逝


其實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陳玉成被俘虜的時候,太平天國還沒有完全滅亡,所以需要招降陳玉成去瓦解太平天國。李秀成被俘的時候,天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城(南京)已經被攻破。

太平天國後期,因為洪秀全領導的失誤,也因為石達開帶領大部隊出走,太平天國急需新的有生力量。為了拉攏一些地方武裝組織,就開始大肆封王。苗沛霖和李昭壽就是當時捻軍部隊中的一部。

  • 陳玉成被叛徒所害

1862年,陳玉成的部隊與曾國藩的部隊作戰,屢次失敗。曾國藩的部下鮑超多次挫陳玉成的銳氣。苗沛霖見太平天國大勢已去,安徽失守,就主動投降勝保,並設下圈套命陳玉成就範。

苗沛霖建議陳玉成與他一起攻打壽州,苗沛霖說,打下壽州,陳玉成就不必固守廬州,可以互為犄角之勢。陳玉成不明就裡,答應了苗沛霖的建議。結果,陳玉成剛進入壽州,苗沛霖的侄子苗天慶就穿著清朝的官服出來,讓英王陳玉成降清。

陳玉成大怒,指著苗天慶的鼻子說,你就是無賴小人,牆頭草。隨後,陳玉成就被清軍俘虜。勝保本打算招降陳玉成,但是陳玉成說,你勝保是我手下敗將,幾次險些喪命,還有一次穿著女人的衣服出逃,你為何讓我投降。


勝保羞愧難當,最後上報清廷,在河南延津縣英勇就義。(以上故事參考《被擄紀略》)。

  • 李鴻章殺降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插曲。後來,李鴻章等人利用太平天國叛徒殺害慕王譚紹光,進入蘇州,郜永寬、汪安鈞等八王出迎。結果,這些人因為賣主求榮而被李鴻章殺掉。當時有人就勸李鴻章,說你的老師曾國藩對太平天國的俘虜都是友好款待,招降他們,目的是讓更多太平天國將領投降。你為何要殺掉他們?

李鴻章說,這些人沒有氣節,因此要殺掉。從這個故事裡面,也可以看出當時清軍為何要招降陳玉成。

  • 李秀成戳到了曾國藩的痛點

至於李秀成被俘,是在天京城坡之後。據說,李秀成被俘之後,說只要不殺自己,可以招降舊部。後來,李秀成還寫了一個《自述》,在《自述》中,李秀成詳細說了當年打仗的經過。其中,有很多不利於曾國藩的地方(曾國藩在天京城坡之後,為了獲得財物,曾將天京付之一炬),因此,親自動手修改了《自述》,並匆匆殺掉了李秀成。


兮兮說事兒


英王陳玉成和忠王李秀成,是兩位後起之秀,也是太平天國經歷天京事變,翼王石達開出走之後,太平天國後期的兩位重要年輕將領。若非有此二人勉力支撐,太平天國的壽命,可能還要短上幾年。

在太平天國定都天京時,天國的高層已經開始腐化,失去了繼續與清廷對抗的銳氣,轉而一直在內耗和權力鬥爭。在這種腐朽的環境之中,陳、李二人即便個人能力再出眾,最終也還是難逃兵敗被俘的結局。

陳玉成和李秀成被俘後,不同的態度,同樣的結局,值得玩味。

一、

太平天國將領被俘後的命運,和當事的清軍主帥有很大關係。

英王陳玉成,是在安慶被曾國荃所敗後,轉投苗沛霖,結果被苗沛霖出賣給勝保的。

勝保是什麼人呢?此人是晚清著名的旗人將領,在支持慈禧垂簾聽政中出過大力的。這人打仗一般般,但特別會招降敵將。其中李昭壽、張元龍、薛之元、苗沛霖、宋景詩等一大票捻首,都是勝保招降的,而其目的,也無非養寇自重,自抬身價。他招降的這些人,大多數後來也降而復叛了。

對陳玉成這樣一條大魚,勝保自然是不會放過的,但沒有招降成功,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陳玉成忠於太平天國,寧死不降;二是朝廷下發了諭旨,要求勝保將陳玉成凌遲處死,而非招降他。

結果勝保還不死心,想搞個“獻俘大典”,把陳玉成送到北京邀功,結果被痛批了一頓。朝廷再次申斥勝保,立刻將陳玉成凌遲處死,最終陳玉成的囚車在進京途中被攔下,處死於河南延津。

二、

而忠王李秀成,和陳玉成的境況又完全不一樣,俘虜他的人,是湘軍的主帥曾國藩。

曾國藩做事,比勝保要細密得多。復活李秀成後,曾國藩就讓他待在牢房裡寫思想彙報,寫了好幾萬字,曾國藩自己改了一些、刪了一些,把供詞上交給朝廷後,馬上就把李秀成處死了。

面對李秀成不知真心還是假意的投降,曾國藩拒絕接納,主要有幾個原因。

第一,捕獲李秀成時,洪秀全已死,天京已破,太平天國宣告了滅亡,李秀成作為敗軍之將,招降他對清廷而言沒有太大價值。

第二,雖然李秀成聲稱,願意為清廷收服太平軍數十萬遊勇,但在曾國藩看來,用這個人的不確定性太大,萬一他招納遊離各處的太平軍後,太平天國死灰復燃,曾國藩將得不償失。風險大於收益的事情,曾國藩不幹。

第三,因為湘軍聲稱在天京城中未發現天王寶庫一事,曾國藩遭到很多猜忌,有人以為他是想偷偷留著寶藏,藉機舉旗反清。如果再招納李秀成這樣一個敏感人物在手下,將會有更多的猜疑。曾國藩既無心也無力反清,所以也就不必留李秀成在身邊,自找麻煩了。


搞哥讀史


對於太平天國運動,咸豐皇帝可以說是恨之入骨,因為他覺得這是在挑戰他皇帝的威嚴,因此他親自下旨要讓兩廣地區的官員去挖掘韋昌輝和洪秀全的祖墳,陳玉成被抓到的時候,太平天國還沒完全失敗,所以清朝就想拉攏陳玉成去內部瓦解太平天國。而李秀成被抓的時候,南京都已經淪陷了。因此在運動後期,石達開負氣出走,洪秀全指揮不當,天國搖搖欲墜。為了注入新生力量,就開始拉攏地方的武裝力量,大肆分封。

多次內訌的王們早已經看不清局勢,變得貪婪又野性,人民開始不信任他們,他們也沉醉在紙醉金迷的權勢裡面。很多人才紛紛流失,對於被抓獲的陳玉成和李秀成,都是在天京淪陷之後。投降的李秀成價值全無,被曾國藩的族弟用矛給凌遲處死。而被俘虜的陳玉成還在垂死掙扎,而他心裡清楚的知道自己投降也是死路一條,還不如堂堂正正的死去

而李秀成為了引起清朝的關注,號稱可以幫助他們收服太平軍數十萬,在成熟穩重的曾國藩看來,這人太油嘴滑舌,不值得相信,萬一他把這些散兵都收歸己有,繼續帶頭作亂,豈不是給別人做嫁衣了?而且當時湘軍並沒有在天京發現寶藏,因此人心有些渙散,有人猜忌說可能是曾國藩自己想獨吞,此時在招納李秀成,更會有人說他是想聯和李秀成,再有人給他弄個不好的罪名,他可就是真的洗不清了。因此他也就是默認了要把李秀成給殺了。

等到苗沛霖把陳玉成給俘虜了之後,就立馬把他送到了勝保的手裡,勝保的規矩一向是要勸到他們投降為止的。可是面對手裡的陳玉成,他卻絲毫沒有想勸他的意思。一心一意想要把他送到北京去,最好是讓所有人都知道是我勝保抓了他。然而,朝廷擔心事出有異,再者,陳玉成在安慶保衛戰之後就屢次戰敗,在太平天國的地位也降了許多,因此朝廷命令勝保把他處決掉。

隨後,恭親王奕訫覺得他是個有用的人,排除眾難也要把他保下,特意修書一封讓勝保留下他。在安慶保衛戰之後,陳玉成並非一事無成,而是殺了湘軍的幾名大將,因此他想把這顆人頭送給湘系的首領,換個人情。所以對陳玉成勸降是不存在的。因此李秀成在自述裡面也說過,他曾經勸曾國藩去造反,只有這樣他才能夠活下來。

兩個人的價值不同,因此他們的地位也不一樣,所以結果也截然不同。但是清朝並沒有對陳玉成進行勸降,留給他的只是就地處決和獻俘而已。至於李秀成對清朝的價值已經沒有了,也沒有必要留著他了,這是當時清朝的想法。

所以說也不是陳玉成軍事能力有多強,或者有什麼過人的本領,而是他是清朝用來換取利益的一個砝碼罷了。清朝對於造反的人可以深惡痛絕,石達開的兒子在成年之後都要受割刑,至於挖祖墳之類的事情更是不用說了。綜上所述,李玉成是有些實力的,但是還遠遠不到能夠讓清朝政府放棄原則去勸降,種種因素下他們還是不夠格。

當年安慶保衛戰裡面,陳玉成雖然失敗了,可是也讓人覺得他在走下坡路,至於想要堂堂正正的死,也可能只是一個託詞。因為他不得不死,所以想死的偉大一點,卻沒有如願。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李秀成主動投降的做法讓人覺得真是很無奈了,畢竟明白事理的人都知道叛徒向來遭人唾棄,而他還去不斷討好曾國藩,來換去活命的機會。幸好曾國藩不是昏庸無能的人,一眼就識破了他的本性,不能輕易相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