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為什麼不把李秀成獻俘京師,而要把他就地斬首呢?對此你怎麼看?

何事男兒不讀書


時至今日,我一直覺得還是魯迅先生一句話鞭辟入裡,他說:“蓋如劉備長厚則近偽,狀諸葛多智則近妖”。說的不是別人,正是晚清四大中興名臣中的曾國藩與左宗棠。魯迅的意思是說,譬如曾國藩,做人做得像劉備那樣憨厚過度則顯得虛偽了。又譬如左宗棠,像諸葛亮那樣多智則又顯得大智近妖了。



魯迅的言外之意既:曾國藩是個虛偽的人。

確實,曾國藩這個人還是比較值得玩味的。他在彼時的官場與民間的口碑是有兩面性的。一方面王侯將相皆尊其一聲:“曾文正公!”

而平民百姓,特別是越靠近南京城的平民百姓都對其恨得牙癢癢,怒罵其為:“曾剃頭!”

“曾剃頭!”這可不是個溢美之詞,你可以理解為它和“劊子手”別無二致。

那麼曾國藩是如何擁有這反差如此之大的兩面性的評價的呢?我們解答這個問題的同時恰好可以同時解答他當初為什麼不直接把李秀成獻俘京師而是選擇先斬後奏。

1864年7月19日,曾國藩坐鎮安慶千里之行遙控自己的九弟曾國荃率領湘軍進攻太平天國天京(南京)城。


(曾國荃)

在發起總攻之前,曾國藩已對天京城進行了幾個月的圍城斷糧策略,只待一個城中人餓馬乏吹彈即破的局面。

曾國荃嗜殺,入城不分青紅皂白屠盡南京城內漢人。這一點,既有曾國藩的默認,又可公報私仇。曾家兄弟自組建湘軍以來,早期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可謂是屢戰屢敗,屢逼得曾國藩上吊跳河,因此對太平軍可謂是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挫其灰。但凡是和太平軍沾染上半點關係,抱得都是寧可殺錯不放過的心態。

南京城二十萬漢人百姓,無一倖免!


(湘軍破天京城)

這是後來百姓喚曾國藩作“曾剃頭”的主要原因,且離南京城越近而民怨越甚。

曾國荃破城,天王洪秀全早已於月前病死埋於天王府後院。據曾國荃拷問天王生前奴婢說,因為湘軍圍城斷糧,天王在月餘前帶頭野炊,蒐集野菜、苔蘚,和著瓦灰、硝石、硫磺煉就仙丹,說是一顆可御百病,充飢三日。結果眾人不信,天王第一個服下了,不多久便口吐白沫,一命嗚呼了。

天王死後,忠王李秀成便扶幼主洪天貴福上位。城破時,李秀成帶著幼主本打算趁亂逃出,卻被亂軍亂民給逼散了彼此,李秀成時運不濟又讓幾個亂民給發現逮了回來。幼主洪天貴福卻是不知蹤跡。


(湘軍破天京城)

曾國荃將其在天京城所見所聞所行書信曾國藩,曾國藩接信,自知其中有隱禍將上身,火速趕往天京主持大局。

到了天京,兄弟倆又秘密提審了李秀成。態度婉和,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具體說了什麼,卻是不為人知。後人猜測有三。一是打聽太平軍寶藏下落。二是打聽幼主洪天貴福的下落。三是誘其投誠招降其它太平軍。

同時,京中有好事者密奏慈禧天京城時局。慈禧下令曾國藩。一、對洪秀全死要見屍,活要見人。當眾將其挫骨揚灰。二、將幼主洪天貴福與忠王李秀成押赴京城發落。

然而,曾國藩在審訊完李秀成之後,馬上就趕在慈禧懿旨未到之前,斬殺了李秀成,然後,又在大庭廣眾之下將洪秀全屍體挖出火燒,得其灰和火藥與大炮齊轟上天,挫骨揚灰。

曾國藩的想法十分隱晦。所謂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他怕的就是有人在慈禧面前嚼舌根子,絕不可能給李秀成在慈禧面前說半點不利於他的話的機會。畢竟反不反是其次,有能力反才是正的。其次,類似於洪秀全,不是死了埋了就算了的。必須得在大庭廣眾之下扒出來挫骨揚灰才行。不然口說無憑,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死沒死。倘若有人說自己夥同洪秀全,打算共分太平軍寶藏,傾覆天下,慈禧怕是要信的。

原因很簡單,曾國藩兄弟既有造反的兵,又有可能從太平軍處搜刮到了造反需要的寶藏,這讓人不得不防。

於是,曾國藩為了消主忌,在戰勝太平軍後便火速解散了湘軍,以儘自己忠君之義。


不書


曾國藩冒著違抗朝廷旨意的風險,來了個先斬後奏,將李秀成給殺了,其主要目的還是為了維護他忠於朝廷、忠君愛國的正面形象。

那麼,在處理李秀成的問題上,他違抗朝廷旨意,與忠心不是自相矛盾嗎?不就是不忠心的表現嗎?

在這個問題上,曾國藩有著難以的苦衷。

1864年7月22日,護送著幼天王從南京出逃成功的李秀成與大部隊失散,最終被曾國荃的部隊在南京郊外抓獲。

李秀成落到曾國荃手裡後,自然少不了一番酷刑。

但曾國藩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對李秀成進行了一番安撫與“勸降”,一面表達自己對李秀成的欣賞,一面還表示只要條件足夠還可以上報朝廷留他一命。

在求生欲面前,李秀成妥協了,並洋洋灑灑地寫了一份供詞,內容涉及過去的人生經歷,對自己過去的行為悔悟,並表示自己可以號召那些尚在抵抗的部隊放下武器接受清朝政府的招安。

<strong>

李秀成誠意滿滿地寫了9天的供詞,每天寫下大約七千字。但最終卻被曾國藩出爾反爾地給先斬後奏了。

李秀成寫了大約7萬字的供詞,最後被上報朝廷的不過兩萬字,且刪改痕跡明顯。

實際上,正是這份直抒胸臆的供詞給李秀成招來了殺身之禍。

在這份供詞中,李秀成袒暴露了太多的機密,比如太平天國的鉅額財富,守軍的情況,湘軍將士燒殺搶掠的情況,這些都是曾國藩極其忌諱的細節。

曾國藩一生,治軍嚴謹,燒殺搶掠是一條紅線,但湘軍在攻下南京時卻肆無忌憚地違反了這一規矩。

而且,曾國荃的部隊搶奪的財寶據說用船隻裝載,連續往湖南運送送了數月之久,連綿不絕。

工於心計的曾國藩,用誘降的辦法試探出了李秀成幼稚的一面,即便是寫供詞,那些能寫,那些不能寫,李秀成沒有自己的判斷,缺乏起碼的官場生存常識。

一份可有可無的供詞,在爾虞我詐官場上,一個文臣,一個武將,很快高下立判。

曾國藩違抗將李秀成押送進京的上意,在朝廷文件達到之前就把李秀成給殺了,正是為了掩蓋湘軍攻下南京城的諸多秘密,李秀成一死,很多機密信息就煙消雲散了。

這樣一來,曾國藩對朝廷的忠誠,還是成色十足的。

<strong><strong>


布穀公社


在處理李秀成的問題上,曾國藩是正反兩個方向從大局出發。曾國藩也是不得以而為之。
第一,要了解李秀成這個人物。
李秀成出生在農村家庭,由於家中貧窮只讀了兩年私塾,就回到家裡幫工。後來在舅父的幫助下,李秀成獲得了在村塾幫工的機會,在這裡一邊幫工、一邊自學。在李秀成一生裡面,有一個突出的性格,人們稱他為“外柔內剛”,柔是委婉從順,剛是堅強果斷。“外柔”是外在,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內剛”才是本質,既是百鍊鋼那般剛強,又是繞指柔似的韌性。而正式這段“幫工各塾”的經歷,磨練出了李秀成“外柔內剛”的性格。


後來參加太平天國,從一個“聖兵”開始,逐漸成長為太平天國的忠王。李秀成隨石達開赴安慶撫民,他“勤勞學練,生性秉直,不辭勞苦”“逢輕重苦難不辭”,“修營作寨,無不盡心”。在後來奇兵制敵大破清軍,取得三河大捷,克復蘇浙,在他的治理下減賦稅,修改農田制度,鼓勵發展工商業。同時他上書請求洪秀全“擇才而用,定製恤民,申嚴法令,肅正朝綱,明正賞罰,依古制而惠四方“”禮而恤下,寬刑以待萬方,輕世人糧稅。他比較能關心平民疾苦的,他甚至把“利人”看得比“名節”還重。他曾對人講過:“為民父母,當以全身利人為要,若僅沽名殉節,不顧禍遍蒼生,亦豈志士仁人之所忍為”。由於他平日能夠“用命散財,肯救窮人”,所以能深“得軍民之心”。另外他對西方的先進科技感興趣,對外可以和外國人做生意,但是不能販賣鴉片,同時還攻打外國的侵略者。

李秀成在太平天國成王后,他不忘記孝順自己的父母,而在天京禍亂後,保護幼天王,與母親離別,保護幼王逃跑。忠孝兩全。李秀成在死守天京時,也讓曾國荃受到了不少苦頭。曾國荃俘虜到李秀成時“置刀錐於前,欲細割之”又“叱勇割其臂股”,而李秀成“殊不動”,惱羞成怒的曾國荃親自動手,“短衣握錐,獨身走出”“遍刺以錐,血流如注”。儘管他受到了殘酷的虐待,但他仍然顯得平靜和鎮定,保持著尊嚴。連審問的曾國荃都知道自己輸了。如果不是曾國藩的幕僚及時勸阻,曾國荃可能當時就把李秀成給殺了。

綜上所述李秀成絕對是在曾國藩的幕僚之中在他們之上的人才,忠孝兩全,忍辱負重,他堅忍卓絕的毅力、有著拔山吞海的氣魄。
第二、從正面:
曾國藩審問李秀成,有讓他有投降的想法,因為李秀成是難得的人才。另外就是當曾國藩看到李秀成的自述後,發現他記憶力超群,受刑時又有超人一樣的意志力和堅忍力。而李秀成只想讓他們太平軍的殘軍投降後不被殺。當曾國藩看到他的舊部還是對他忠心耿耿,曾國藩還是起了殺念。如果押解進京,太平軍殘餘部隊還有很多。他們對李秀成忠心耿耿,路上有什麼變故,成功救走李秀成。那就是對於湘軍來說就是禍害。為了打擊太平軍殘餘,還是提前殺掉他。避免其他變故。

第三、從側面

當年曾國荃在攻打天京也是疑點重重,首先趙烈文告訴他李秀成逃跑,而曾國荃全然不為所動,這就是一個疑點。另外抓住李秀成後,為什麼曾國荃作為一個將領為什麼親自用刑,這也是一個疑點。從兩個方面進行推斷,第一曾國荃和李秀成已經達成一種約定了,天京城有李秀成死守一時半會兒也打不進去,而天京城內長久耗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依據李秀成的才能應該分析出他處在的壞境,而曾國荃也是不能等太長時間了,其他的官員已經引起非議了,其他部隊那邊如果取得勝利一起攻打天京城,到時候曾國荃提前把天京城包圍的財力、物力全都付之東流。所以可能曾國荃和李秀成早已達成協議,讓他活著,同時李秀成讓其進入打進天京城。秘密放走李秀成,而沒想到讓別人給舉報又捉到李秀成,在用狸貓換太子的方式,讓其他已死之人代替他。所以無論從正面,還是側面都要提前殺了他,都不能押解進京面聖。


曾國藩語錄


這是曾國藩為了掩蓋當時湘軍罪行和湘軍軍事失誤所做出的的選擇。李秀成是天京(南京)之戰的倖存者,對於湘軍在當時的南京做了什麼,一清二楚,一旦把李秀成送到北京,那麼朝廷就會知道湘軍當時在南京城的所做作為。

當時的湘軍你攻克南京後,大肆搶奪當時太平軍囤積在天京的財富,而這筆錢也是當時清朝朝廷所需要的一筆鉅款。洪秀全等太平軍高級將領在南京城中享福,囤積很多財富,另外太平軍還有公共的“聖庫”,這裡面儲存的太平軍的財富,湘軍攻入南京後大肆掠奪財富,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在《日記》中寫下:城內“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窖可挖者,盡遭殺死……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砍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對這種殺戮的慘狀,他在《日記》有這樣的總結:“自湘軍平賊以來,南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熱。” 為什麼湘軍要這麼做,為的就是搶掠財富之後,毀滅罪行。當時曾國荃一個人掠奪的財富就用了兩百條船運往湖南老家,可見湘軍上上下下掠奪了多少財富。

其次就是掩蓋軍事上的失誤,當時的湘軍已經全面包圍了南京城,但是攻破南京城後,湘軍上上下下全部都在掠奪財富,導致李秀成和幼天王從南京城中逃脫,如果不是在路途上被一夥村民抓住李秀成,說不定李秀成就成功逃走了。幼天王洪天貴福則是逃到了江西才被抓住。如此重大的軍事失誤,使得曾國藩不得已處死李秀成,以掩蓋自己的失誤。


人者仁義也


忠王李秀成被俘以後,圍繞在他身上出現了很多懸案。比如忠王李秀成被俘以後,在監獄中寫下了數萬字的供詞,到底他是真投降,還是另有打算。

當然了,還有一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 那就是曾國藩為什麼要匆匆殺掉李秀成,這到底是為什麼?

李秀成從被俘到被殺,前後不到十六天的時間。在此期間,清廷的意思是讓曾國藩押解李秀成到北京,而曾國藩居然先斬後奏,擅殺了李秀成。

針對曾國藩擅自殺害李秀成,其背後的原因主要如下:

第一、因為曾國藩對太平天國的仇恨和自身瞞報軍功。

曾國藩的湘軍和太平軍廝殺多年,雙方積怨是非常深的,所以曾國藩仇視李秀成等人毫不意外。當然了,仇恨歸仇恨,現實的利害關係才是最重要的。曾國藩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湘軍已經成了那個時候清朝的中堅力量。雖然現在很多人把曾國藩作為聖人,並且曾國藩對清朝非常忠誠,但是那個時候實際上曾國藩在一些具體事情的處理上,他還是揹著清政府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情。

李秀成作為太平天國晚期的重要領導人,一旦落到清政府的手中,曾國藩的很多事情就會被朝廷所知道。例如經歷多年戰爭,曾國藩及其屬下的奏報必然有一些不實之處,清廷通過比對李秀成供詞,就可看出破綻。對於曾國藩來說,肯定是不想有把柄落入朝廷手中,所以頂著朝廷的壓力,殺掉了李秀成。

第二、金銀財寶說。

我們知道曾國藩的湘軍攻破了太平天國的首都南京,然後將南京的財富劫掠一空。當時的南京作為太平天國的首都,積累了大量的金銀珠寶。


曾國藩殺李秀成是害怕李秀成交代太平天國的財富問題,因而只能殺之以絕後患。

對此,清廷也只能無可奈何,不過朝廷依然不死心,希望得到李秀成的供詞以便軍機處備查。不用想就知道,曾國藩呈上去的供詞肯定也會被其篡改。

為此,兩宮太后都看出來這供詞是刪減本,甚至還指出來了這一點:

言招降事宜有十要,言洪逆有十誤,均歸刪節。

同時她們還要求曾國藩把沒有刪減的供詞送到軍機處。


歷史是什麼


曾國藩是清朝晚期名臣、湘軍統帥,李秀成則是太平天國忠王,也是太平天國後期最重要的大臣,兩人實際上是各自陣營的核心人物。


曾國藩一生的功業,奠定在對太平天國的對抗上,李秀成讓他吃了不少苦頭,這也是事實,但悅史君認為,曾國藩急著斬殺李秀成,原因當然不是公報私仇這麼簡單。

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湘軍攻陷太平天國都城天京,長達十幾年的對抗,讓他們徹底瘋狂了,天京的男女和財富,成了他們爭奪的戰利品,而這是清朝統治者不允許的。

李秀成對天京城內的一切非常熟悉,他被俘後曾國藩立即將他押到自己的駐地,軟的有硬得來,希望從他口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李秀成可能是對洪秀全父子失望了,也可能是自己想放下了,他不僅寫下了數萬言自述,還曾勸曾國藩跟自己聯手,一起對抗清朝。


朝廷知道李秀成被抓後,一直要求曾國藩儘快將他押送京師,很多大臣也開始彈劾湘軍的種種不法行為,開始秋後算賬。

曾國藩不能也不敢放李秀成去京師,在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后,他命人將李秀成就地處死。

悅史君認為,這裡有兩個主要原因,是曾國藩不顧朝廷命令,非要私自處理李秀成。

一是李秀成知道太多關於太平天國的秘密,要是讓朝廷知道了,他本人和湘軍上下,都可能會受到牽連。


二是李秀成知道很多關於湘軍的問題,現在太平天國結束,朝廷就是在對付湘軍,李秀成再加一把火,湘軍情況更加危險。

因此,曾國藩沒有放過李秀成,歷史的悲劇就是如此尷尬。


歷史這樣說


這件事情是爭議比較大的,對忠王李秀成的“忠誠度”也是比較大的。

李秀成自小出身貧苦,參加太平天國後屢立戰功,被多人賞識,也被封為太平天國主將,多次擊敗清軍,但是到了太平天國後期,,清軍圍困天京,李秀成屢戰屢敗,幾乎彈盡糧絕,洪秀全仍舊執迷不悟,認為他的太平天國堅如堡壘,這個自稱上帝食物兒子的洪秀全也在1864年6月1日死於天王府,而僅僅在一個月以後,曾國荃帶領湘軍攻破天京,李秀成也拋下自己的家人,保護幼天王逃走,自己護送幼天王,自己和大部隊走散,被當地農民高發,李秀成被抓,在這裡看來,李秀成對太平天國的忠誠是天地可鑑的。

再來看看李秀成被殺的事情,李秀成從被俘到被曾國藩斬首,僅僅前後有十六天的時間,在這十六天的時間裡,曾國藩對其軟硬兼施,既對他施加以酷刑又對他展開心理戰,終於心理戰奏效,他認真總結了太平天國的興亡始末,李秀成也曾花費了好多天寫下了洋洋灑灑的《自述》,表現出了他對於太平天國內部的絕望,也有意在供詞中寫出自己想要投降並且自願幫曾國藩招降太平天國餘部的意思,這可能就是曾國藩的攻心戰術奏效,使得李秀成對於清廷還是抱有幻想的,當然這可能是他在自知必死無疑的情況下,而流露出人本能的生存慾望,當然在這個極其絕望的情況下,曾國藩抓住了人性的弱點,希望李秀成可以為他所用,總之李秀成上當了。

而清廷得知曾國藩抓住李秀成之後,多次命令曾國藩將他押回京師,審問之後依法處置,一般就會凌遲處死了,可是結果卻是曾國藩“抗旨不遵”在李秀成剛剛寫完自述的時候,怎過飯便下令斬首,屍體用棺材裝起來埋掉了,而在曾國藩對清廷的回覆是這樣的“:“李秀成既入囚籠,次日又擒偽松王陳德風到營,一見李逆,即長跪請安。臣聞此端,惡其民心之未去,黨羽之尚堅。即決議就地正法,厥後訊累日,觀者極眾。營中文武各員,始則紛紛請解京師。繼則因李秀成言能收降江西、湖州各股,又紛紛請貸其一死,留為雉媒,以招餘黨。臣則力主速殺,免致疏虞,以殆後患。遂於初六日正法,初七日錄供具。奏。……欽此”而清廷卻沒有問責曾國藩,相反卻為曾國藩開脫。

關於曾國藩擅殺李秀成的事情就成為古今爭論比較久的一個話題,可能的猜測就是李秀成知道了一些關於他欺瞞朝廷的事情,如果李秀成被押到北京,那麼必將有一些事情(曾氏兄弟欺瞞朝廷的事情)要暴露,那樣對於他們是不利的,唯一的辦法就是先斬後奏。據專家學者考證,李秀成的自述內容進行過大量的修改,那修改的內容是什麼,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有人猜測是李秀成在他的自述中勸曾國藩起兵造反,但是這也只是猜測罷了。甚至還有人認為是曾國藩從李秀成那裡套出了太平天國的寶藏所在,而曾國藩為了將其據為己有,而改掉了自述,殺掉了李秀成。曾國藩殺死李秀成原因的種種猜測表明,李秀成肯定是知道曾國藩兄弟不想讓朝廷知道的一些事情,害怕李秀成洩露出去,所以他才急於殺人滅口。總之,李秀成無論是投降還是招了什麼話,即使被押解京師,他也免不了死路一條。


木劍溫不勝


李秀成想學姜維勸鍾會,勸曾國藩當皇帝,然後趁機渾水摸魚,以圖恢復天國往日的榮耀。

但是曾國藩膽子小,不敢做鍾士季。



曾國藩立志做聖人不想做開國之君,所以和李秀成一番深談後,還是下令處死了李秀成。

不過,大約曾國藩對李秀成也有惺惺相惜的之情,所以下令李秀成免於凌遲就地斬首。

這也是對李秀成莫大恩惠了。

所以李秀成才會說:

中堂厚德,銘刻不忘,

今世已誤,來生圖報。

在李秀成三萬多字的供述中,有些話明顯是沒有說完的,太平天國研究專家羅爾綱先生考證,這份自述稿大約有五六萬字,有兩萬多字大約涉及的到大逆不道的悖逆之言,被曾國藩給毀了。

李秀成不是貪生怕死的人,被捕後,曾國荃對他用了很重的刑罰,甚至讓人把他臀股上的肉割下來,但是李秀成一直神色自若,一個字沒說過。



後來曾國藩出場,和李秀成一番深談,然後李秀成就寫了一篇自述,自述中對曾國藩對清庭有阿諛之言。

有人說這是李秀成對太平天國信仰的崩塌。

不過更可能的原因是李秀成故意為之,為的就是討好曾國藩,勸他黃袍加身,這樣李秀成不但可以不死,還有恢復太平天國的希望。

羅爾綱曾經記述過曾國藩的孫女曾廣珍的話,她說,李秀成勸文正公當皇帝,文正公不敢。

曾國藩斷不會把李秀成壓到北京,讓慈禧太后審理的,他既然不想當皇帝,那就要給大清當個純臣,但是他打太平天國這些年來有太多的秘密,他不能讓慈禧抓住他的任何把柄。

李秀成押到京城,誰知道他會吐什麼象牙,到時候說出不利於自己的言論,那等於在慈禧心中種下了釘子,誰敢保證老太后不會拿李秀成的言論找自己秋後算賬?

李秀成讀書不多,《三國演義》多半也是聽評書先生講的,很多半路出家的軍事將領,都把《三國演義》當成軍事讀物來看,這書有故事有情節,比單純的軍事讀物要好看好懂的多。

姜維投降鍾會,挑撥鍾會和鄧艾的關係,導致後來鄧艾被殺,在姜維的鼓動下鍾會起兵反抗司馬昭,雖然最後事敗被殺,但是姜維這招兩桃殺三士的計策,有點毒。

太平天國的形勢其實和鍾會伐蜀有點像,曾國藩的勢力比當年的鐘會要大的多,大清國能打的部隊鬥在曾國藩手中,只要他想當皇帝這事兒有九成把握能成。

如果李秀成的計劃成功,曾國藩被他說動,大約太平天國還有一絲復活的希望。



曾國藩雖然不想當皇帝,利益好處是絕對要抓在自己手中的,天京被打破後,太平天國集聚的珍玩寶物,源源不斷的運回他的老家。

他手下的湘勇跟著他打仗真的是為了忠君愛國?

笑話。

大家把腦袋別到褲腰帶,還不是為了升官發財嗎。

這種事曾國藩知道,睜隻眼閉隻眼,到了朝廷正式接收天京的時候,太平天國經營十餘年的京城已經滿目狼藉了,留給朝廷的油水已經沒多少了。

李秀成等太平軍將領肯定知道天國的財富情況,曾國藩殺李秀成的另外一個原因,大約也是斷了朝庭通過李秀成追查太平軍財富下落的線索。

曾國藩近年來好像成了勵志的典範。

但是嚴格意義上他算不得好人,他在維持湖南治安時被送了曾剃頭的外號,辦過很多冤假錯案。打太平軍時他會殺降,他會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所以殺李秀成這事兒,也是曾國藩深思熟慮的結果,不一定是為大清著想,但一定是為了自己安全考慮。


文:薛白袍


薛白袍


曾國藩為人,絕大部分時候都是光明磊落的,但是在李秀成這事兒上,還真是有點不地道,這也是曾國藩少有的顯示自己老奸巨猾的一面。那麼到底怎麼回事兒呢?

李秀成在被俘之後,曾國藩對他採取攻心戰。雖然談不上什麼解衣推食,但是還是頗為優待的。至少在作為階下囚的李秀成看來是這樣的。

曾國藩對李秀成有過暗示,表現好的話,自己還是可以替他向朝廷請求化外之恩的,而且在對李秀成的審訊過程中,曾國藩態度溫和,多次對李秀成的能力和才華表示讚賞,對李秀成誤入歧途參加太平天國表示惋惜。

這一系列行為讓李秀成的心理防線產生了動搖,雖然他未必相信自己可以免逃一死,但是大事既然去矣,這時候也談不上出賣誰不出賣誰,寫點認罪書也不是不可以,就當回憶自己這一生了。

所以,才有了李秀成那洋洋數萬言的自述書。

本來,李秀成這樣的高級俘虜,是應該獻俘北京交給朝廷處置的。但是曾國藩在拿到李秀成的自述書後就決定提早在南京殺了李秀成。

說來原因也簡單,其實就是不想讓北京方面再審一次李秀成,因為一旦北京將李秀成獻俘到了京師,關於最後天京之戰的很多秘密就保不住了。

比如洪秀全之死,比如李秀成之俘,其實洪秀全是自己病死的,李秀成是被幾個鄉民俘虜的。但是曾國藩寫給朝廷的報捷書說洪秀全是因為死於曾國荃的軍事壓力之下,李秀成是被湘軍將士捉到的,這樣寫才能突出湘軍將士功勞之大。

說點題外話,曾國藩雖然欺騙了李秀成,但李秀成其實本來也沒抱多大指望,而且在處死李秀成的時候手段很溫和,面子給夠了。所以李秀成走得很從容,死之前還挺感激曾國藩的。這也是曾國藩會做人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