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影響深遠


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曹衝稱象故事


東漢末年,群雄紛爭,三國鼎立,曹操、孫權、劉備幾位大咖,不僅崇尚勇武而且擅長“鬥智”,於是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筆下,就有了家喻戶曉、舒緩緊張神經的戰爭小插曲——“曹衝稱象”故事。

說的是1800年前一天,腦洞大開的孫權給曹操送來一頭需要仰視的壯碩大象,小編以為送大象禮物卻不告訴重量,這似乎在考驗魏國有無人才,如何巧妙稱出大象重量?!

哪知這根本難不倒少年聰慧的曹操小兒子曹衝,曹衝用船載象標好刻度,然後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很快解決了難題,此舉也讓自己“神童”美名四海傳揚。

儘管“曹衝稱象”故事出自正史《二十四史》中的《三國志》,可是經過季羨林、陳寅格等學貫中西的國學大師嚴謹考證,卻是《三國志》作者陳壽“借鑑”、抑或是照搬印度佛經。

1. “曹衝稱象”在陳壽《三國志·鄧哀王傳》中的“中國版本”:

衝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2. “曹衝稱象”在更早的佛經《雜寶藏經》載“棄老國祿”中的“印度版本”:

“天神又問:此大白象有幾斤?而群臣共議,無能知者,而後大臣問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沒齊畫,則知斤兩,即以此智以答天神。”

無獨有偶,在之後的不少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人們很容易找到佛教故事的“原創”身影。

三國時期魏人邯鄲淳的《笑林》中有一則令人捧腹的故事:

平原人有善治傴者,自雲:“不善,人百一人耳。”有人曲度八尺,直度六尺,乃厚貨求治。曰:“君且臥。”欲上背踏之。傴者曰:“將殺我。”曰:“趣令君直,焉知死事。”

這個既幽默又不乏哲理的寓言兼笑話,流傳頗廣,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然而,揪其最早出處,卻是從一則佛經“治駝背”的故事演變來的。

“有人卒患背傴,請醫療治。醫以酥塗,上下著板,用力痛壓。不覺雙目一時並出。”(《百喻經》)

由此人們不難看出,自東漢明帝(公元68年)佛教從印度正式傳入中國之後,不論是創作技巧、還是創作內容,佛教故事對中國古代小說創作發展,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


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洛陽白馬寺是中國古代第一座官辦寺院


佛教故事的由來

印度佛教故事基本來源於古代印度的民間故事,經過佛教徒的藝術加工,吸收到了佛教經典裡。

譬如,在佛典故事裡有一部分敘述佛祖釋迦牟尼生平故事的作品,不僅情節生動,而且用了許多文學技巧,具有很高的文學藝術造詣,比較突出的是公元一世紀左右馬明寫的《佛所行贊》。

《佛所行贊》是長篇敘事詩,文字優美,堪稱是印度古典梵語詩作的一個典範。

此外,佛經中還有一類作品叫做本身故事。講的是釋迦牟尼前生若干世一次次轉生的故事,也具有很強的文學性,如《佛本生經》就收集500多個故事。

流傳至今的佛經中還有一大批如《百喻經》等寓言故事,它們極富哲理和機智幽默感,甚至得到了大文豪魯迅的高度評價。

“嘗聞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國藝文,往往蒙其影響。”(魯迅《題記》)

佛經中第三種故事被稱為因緣故事(佛教大師說法時信手粘來的例證),同樣具有文學上的鑑賞價值和生活中的教育意義,集中保存因緣故事的佛經有《雜寶藏經》和《賢愚經》。


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玄奘大師翻譯印度佛教經典的西安大雁塔


佛教故事對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影響

中國的小說發端較早,然而受到儒家傳統禮教思想約束,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小說問世。按照魯迅的說法,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小說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叫志怪小說,一類叫志人小說,志怪小說記錄的是一些神靈鬼怪、天堂地獄、因果報應等內容的故事;志人小說記載的是歷史人物,尤其是名人的逸聞趣事。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在皇帝的倡領下風靡朝野,成為一種流行時尚。許多西域僧人來華傳教,不少中國僧人去印度取經,大量佛經被翻譯過來,在中國廣泛流傳,影響極大,導致志怪小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蓬勃興起。

之一,純粹照搬佛經故事

在劉義慶的《宣驗記》中有一個“鸚鵡救火”的故事,就是把印度佛經故事完全抄錄下來,甚至情節人物和發生地點一點沒有改變。

有鸚鵡飛集他山,山中禽獸輒相愛。鸚鵡自念雖樂,此山雖樂,然非吾久居之地,遂去,禽獸依依不捨後數月,山中大火。鸚鵡遙見,心急如焚,遂入水沾羽,飛而灑之。天神言:“汝雖有好意,然何足道也?”對曰:“雖知區區水滴不能救,然吾嘗僑居是山,禽獸善待,皆為兄弟,吾不忍見其毀於火也!”天神嘉其義,即為之滅火。

其實,在佛教《舊雜譬喻經》中也有這個故事。

昔有鸚鵡,飛集他山中。山中百鳥畜獸,轉相重愛,不相殘害。鸚鵡自念:“雖爾,不可久也,當歸耳便去。”卻後數月,大山失火,四面皆然。鸚鵡遙見,便入水以羽翅取水,飛上空中,以衣毛間水灑之,欲滅大火。如是往來往來。天神言:“咄,鸚鵡!汝何以痴?千里之火,寧為汝兩翅永滅乎?”鸚鵡曰:“我由知而不滅也。我曾客是山中,山中百鳥畜獸皆仁善,悉為兄弟,我不忍見之耳!”天神感其至意,則雨滅火也。

之二,模仿、洗稿佛經故事。

譬如家喻戶曉的“曹衝稱象”故事。通過將《三國志》中的曹衝稱象與印度佛經中的“稱象”故事兩相對比,大夥不難發現,一是印度佛經《雜寶藏經》中“稱象”的故事更早;二是情節、結構高度雷同;不同的是“中國版本”中“天神”換成了“曹操”、“臣父”變成了“曹衝”。

之三,促進中國小說中大量出現新人物和新地點。

魏晉南北朝小說中有一部分故事在模彷彿經故事中進行了改頭換面再加工,以使讀者相信,那就是在中國發生的故事。但是佛教的廣泛傳播,仍然使魏晉南北朝小說中的人物和故事發生地受到了深刻影響。

譬如魏晉南北朝小說中的主人公不少是僧人、居士、沙門;也有許多是佛教神明(佛、菩薩、羅剎)為主人公;還有以天竺胡人(梵志、婆羅門)為主人公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佛教的傳入和影響下,人們相信萬物有靈,輪迴轉世;人和動物可以互相轉化(人可以轉生為動物,動物也可以轉生為人),因此在魏晉南北朝中國小說中,動物為主角的故事逐漸增多。


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佛教故事對唐代傳奇和志怪小說影響

到了唐代,中國文學進入一個空前輝煌的階段,在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的基礎上,在佛教故事和佛經文學的影響之下,唐代傳奇小說異軍突起,蔚為大觀。

“小說到了唐時,卻起了一個大變遷。……六朝時之志怪與志人底文章,都很簡短,而且當作記事實;及到唐時,則為有意識的作小說,這在小說史上可算是一大進步。”(《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

唐代文人有意識創作小說的直接結果,便是唐傳奇的產生。

唐傳奇,一方面繼承了前時代的傳統,另一方面又有所創新,達到了一個全新的境界。

它不僅帶有志人志怪小說的某些特點,還加強了描寫和虛構,使故事更加曲折生動,人物更加真實傳神,對讀者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唐代傳奇小說志怪類如《古鏡記》、《三夢記》;出世類如《裴航遇仙》、《南柯太守傳》;諷刺類如《周秦行記》、《訂婚店》;愛情類如《霍小玉傳》、《李娃傳》;豪俠類有《聶隱娘》、《虯髯客》等。

在唐代傳奇中,佛教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季羨林認為佛教對唐代傳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在形式上,一在內容上。

“在形式方面的影響可以以王度的《古鏡記》為例加以說明,這一篇傳奇文結構形式特別,它以一面古鏡為線索為中心,敘述了幾個毫不相干的小故事,用古鏡貫穿起來,這種結構形式在印度古典文學頗為流行,比如流傳全世界的《五卷書》就是如此。漢譯的《六度集經》之類的書在結構方面,也表現出了這個特點。”(季羨林《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

季羨林又從內容方面列舉了七點,1《枕中記》之類故事;2《南柯太守傳》等篇;3靈魂出竅的故事;4借屍還魂的故事;5幽婚故事;6龍女故事;7杜子春的故事。也就是說,唐傳奇在思想觀念、時空觀、想象力、故事情節、故事主人公等方面,都深受佛教故事影響。


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唐代傳奇小說中的聶隱娘


佛教故事對宋代傳奇和志怪小說影響

到了封建社會空前繁榮的宋代,佛教傳入中國已經上千年,佛教在中國已經牢牢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因此,宋代小說裡,佛教故事、思想的影響已經比比皆是,充斥其中。

南宋著名小說家洪邁所著的《夷堅志》,被譽為中國小說史上最大的一部文言小說集,收錄小說2700餘篇。

這其中大部分作品是洪邁根據各種民間傳聞寫作而成的,其中可以明顯看到佛教對其創作的影響。

以《夷堅志》一、二卷為例:第一卷有故事22則,其中有8則故事可以明顯看出與佛教影響有關,第二卷有故事28則,其中有9則與佛教影響有關,在這些與佛教影響相關的故事中,有的是寫僧人的故事,有的是寫塔寺的靈異,有的寫菩薩、金剛、閻羅、夜叉、龍女等,有的則寫善惡報應、輪迴轉生等。


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佛祖釋迦侔尼


總結

自東漢初年,印度佛教正式傳入到中國,無意間使許多佛教故事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天長日久,這些古代印度佛教故事便逐漸本土化、中國化,成為中國小說的鏡鑑和濫觴。

一、開闊了古代中國人的視野。漢朝以來,由於深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志怪小說創作中想象力的發揮。而佛教故事的傳入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這一狀況,尤其是其帶來了一些新的時空觀念,新的思維方式,新的神怪人物,新的理念境界,大大啟發了國人的思維,激發了國人的想象力,開闊了彼時國人創作的國際視野。

二、豐富了中華古代文學寶庫。佛教傳入中國,佛教思想、佛教故事大行其道,鬼神奇異之談雜出,間接促進了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和唐宋傳奇小說的蓬勃興起,它們和漢賦唐詩宋詞一道極大地豐富了中華古代文學寶庫。

三、傳播了真善美,影響到了古代社會公序良俗各個層面。佛教故事大多數都是歌頌和讚揚善良、美好、勤勞、智慧、團結、友愛的,極富哲理和教育意義。它在中國的傳播和小說演義中,無形傳播了真善美,抨擊了假惡醜,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公序良俗和道德觀念,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現實意義。

參考書籍:《中國小說史略》、《佛教與中印文化交流》、《三國志》等


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魯迅故里


婦孺皆知的“曹衝稱象”,原來竟是《三國志》作者借鑑佛教故事

佛教故事雕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