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三國志》中都有哪些人物,來自膠東半島地區?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終分三國。正所謂“亂世出英雄”,在這段亂世當中,湧現出不少文臣武將。在帶有虛構成分的《三國演義》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估計上千;在作為正史的《三國志》中,記載的人物也有數百。


就籍貫而言,三國時期的人物,以中原居多。而當時的膠東半島地處海隅,不是經濟文化核心區域,因此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人登上了這一時期的歷史舞臺。本文就根據史料的記載,簡要盤點一下《三國志》中的“膠東人”。

盤點:《三國志》中都有哪些人物,來自膠東半島地區?

在這裡首先明確一下“膠東”的概念。在東漢時期,膠萊河以東的主體區域是東萊郡,此外,北海郡也管轄一部分。當時,西漢時期的膠東國已經廢除,剩下一個膠東縣(即墨故城,現在的平度境內),屬於北海郡管轄。本文所說的“膠東人”,包括當時的東萊郡人,以及可以明確的北海郡膠東縣人。
就地理位置而言,膠東半島屬於三國當中魏國的地盤。因此,《三國志•魏書》中就可以找到膠東人物,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基。

盤點:《三國志》中都有哪些人物,來自膠東半島地區?

(招遠西曲城村,圖片作者曹景廣)

王基屬於在三國時期登場較晚的人物,志載:“王基字伯輿,東萊曲城人也。”東漢時期的東萊郡曲成縣城,就位於現在的招遠市蠶莊鎮西曲城村附近。王基從小孤苦,在此長大,雖然很早就有名聲,但多次婉拒徵召。一直到魏明帝時期才入朝為官。
他此後的事蹟,與司馬懿父子交集較多,長期在江淮一帶任職,曾為荊州刺史,是魏國後期的重臣。

盤點:《三國志》中都有哪些人物,來自膠東半島地區?

(龍口市的羊溝營村現在還有太史姓)

膠東雖然屬於魏國轄區,但在東漢末年,不少人物南下,因此在吳書當中,也有膠東人物的記載。最有名的,莫過於東萊太史慈。

盤點:《三國志》中都有哪些人物,來自膠東半島地區?

(《三國志》中關於太史慈籍貫的記載)

太史慈,字子義,東萊郡黃縣人(現在黃縣境內仍有太史姓)。他早年在郡內任職,後來因得罪上峰,一度在遼東避亂。回到膠東之後,幫助孔融解北海之圍,名聲大噪。後因同郡老鄉劉繇任揚州刺史,他南下投奔。恰逢孫策擊走劉繇,太史慈歸於孫策,成為東吳前期的名將。他的兒子太史享也在東吳為官。

盤點:《三國志》中都有哪些人物,來自膠東半島地區?

(龍口市羊溝營村志)

剛才提及的劉繇,嚴格說應該算是東漢末年人,不過《三國志》中也把他收錄在內。劉繇是東萊郡牟平(後來的福山縣一帶)人,也是一位從膠東半島走出的人物。他的家系,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齊王一支的牟平侯。劉繇作為漢室宗親,仕途相對比較順利,在東漢末年成為揚州刺史。倘若不是孫策的崛起,劉繇或許會成為荊州劉表一樣的地方割據勢力,但生不逢時,劉繇被孫策擊敗,讓出江東,不久後去世。不過,他的兒子劉基後來到時也在東吳任職。


除了劉繇之外,他的兄長劉岱(也是東萊牟平人)也算是三國時的一位膠東人物。在討伐董卓的十八路諸侯當中,劉岱就以兗州刺史的身份登場。而當時的曹操,還只是一個校尉。但到了後來,劉岱就變成了漢相曹操的下屬。劉岱去世較早,事蹟在《三國志》中記載很簡略,《三國演義》當中有一些戲份。
魏國和吳國都有膠東人物,只有蜀國因為距離比較遠,以荊州和益州人士為主,沒有見到相關記載。
上述的劉繇(劉岱)、太史慈和王基,都在《三國志》中有單獨傳記,算是比較大的人物。而還有一部分小人物,只在書上有寥寥幾筆。
比如《何夔傳》中提到的長廣縣(古城在萊西)人管承,他有數千人馬,形同割據,曹操曾專門派人前來討伐。與他同時出現的還有東牟人王營及牟平人“從錢”,都是一筆帶過。
此外,在《王脩傳》還提到的“膠東人”公沙盧(膠東縣,在今平度境內),也是地方豪強,後來被王脩殺掉。
這些小人物放在天下的範圍內,自然不能與曹、劉、孫相提並論,但如果只在膠東範圍內看,也算是一度“叱吒風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