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加裝電梯,一樓就會貶值?

生活中的路飛


以前年輕時購房側重於經濟條件的影響,樓層高一些相對便宜,所以不太會過多的考慮未來老了怎麼辦,但現在隨著年齡的增加,這個問題越來越突出。可以預見,隨著老齡化步伐不斷加快,多層住宅加裝電梯的現象將會變的越來越普遍。

在我所居住的城市,近幾年也開始在多層小區推廣外置電梯,但也僅僅是流於推廣,真正安裝的鳳毛麟角,主要的阻力就在於取得樓層業主們的諒解和共同支持,以及後續管理和使用費用的收繳問題。錢的事情其實還是小事,因為安裝電梯之後,整個樓房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增值,特別是居住樓層高的,一般是比較積極的。

但對於樓層低,特別是一樓的業主來講,外置電梯安裝對他們可以說沒有任何好處,不但不會增值,相反可能會貶值。以前購房一樓和頂樓是最便宜的,但近些年來這個觀念慢慢在改變,一樓開始受到二手房市場的青睞,因為在住過多年高樓層之後,很多人已經充分認識到了一層的優勢,所以在置換房子時,更喜歡買一樓。

為什麼說安裝電梯對一樓無任何好處呢?原因有很多,首先它會影響到一樓的採光,一樓的採光本身就是劣勢,而電梯又是外置,採光必然會受很大幹擾。還有就是躁音的問題。當然,最關鍵最核心的問題是,安裝電梯後,高樓層的房價潛在升值了,但一樓自然會貶值,這才是一樓業主不同意安裝的最根本原因。


元芳有看法


我是個電梯從業者,對關於電梯的事兒多少知道點,這幾年電梯行業的一個熱點是老樓加裝。老樓加裝電梯最大的難點是業主之間的協調問題,加裝之後一樓一定程度的貶值是爭論的一個重點。

先說說老樓一樓為啥貴吧,樓房一樓貴是這幾年的事兒。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電梯房還很少,能住進樓房就是很不錯了。那時候講“金三銀四”,就是說六層的小磚樓三層最好,四層其次,一樓並不吃香,好不容易住樓房還是一樓那還不待在平房呢!

最近十年,尤其是一二線城市,一層十分搶手,單價高出其它樓層很多。一樓和其它樓層一個顯著差別幾乎是它臺階最少。臺階是什麼,臺階就是障礙,現在建築的設計的無障礙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就是消滅臺階。

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臺階這個障礙就越發的凸顯,老人腿腳不靈便,爬樓費勁,要是家裡有個坐輪椅的老人,不住一樓基本上是不用想出門了。每個單元就一個一樓,一樓就成了稀缺資源,稀缺的自然價格就高了。


如果加裝了電梯,臺階這一障礙就消失了,一樓的稀缺性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相對其它樓層的價格優勢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是相對貶值了。


最後補充一點,因為老樓的結構限制,加之目前的消防要求,老樓加裝電梯大多隻能採用半層入戶的方式,也就是有了電梯還要走半層樓梯,還是比住一樓走的臺階多。


知識與見聞


大家好,我是財富精算師,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我。

老樓加裝電梯是國家改造老舊小區的政策安排,普通老百姓舉雙手贊成支持!

目前,改裝電梯的僅僅是少數小區,但是引起了巨大爭議,究竟是為何?l


前段時間有個視頻特別火,一樓居民阻止安裝電梯,居然犯了病,倒在了施工現場。


廣州一個老式小區的住戶為了方便想要安裝電梯,也得到了施工許可,結果遭到了一樓住戶的反對,稱影響採光要求一個窗戶賠償其10萬元,共20萬元。在協商未果的情況下,施工隊趕來施工,一樓住戶出來阻撓,企圖推倒施工架子,結果由於自身原因突發心臟病猝死。

還有個視頻,一樓住戶大鬧施工現場,要求補償30萬的。

熙熙攘攘,皆為利往!

老舊小區大多三四十年曆史,比我們年齡還大。受制於當時技術限制,樓層不高,六七層為主,沒有電梯。一樓生活上最為方便,適合老人,但又採光不好。

黃金樓層是中間,最差的是頂樓,老人腿腳不好,每天爬一次就夠嗆。

國家為了改造老舊小區,有償提供電梯,情況就改變了。

對於住的樓層高的人來說,這是一件好事,以後出行就更加方便了,像家裡有老人的也可以隨時隨地出去活動聊天了!每天爬樓梯對於腿腳不好的老人來說,還是很痛苦的,很多老人乾脆天天待在家裡面。

但是對於住在一樓二樓的居民來說,肯定對此表示強烈反對,且不說採光會不會影響,每天電梯在運行的時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噪音汙染!老樓沒有隔音的措施。

最關鍵的是,由於電梯的安裝,導致一樓房屋使用不再便利,一樓的價格可能下降,而高層房子可能價格出現大漲。很多一樓的心態已經失衡了。

小財認為:

1、安裝電梯是好事,符合多數居民的利益,對於中高層來說,需要安裝樓層、使用頻率付費,並且承擔家裝電梯的費用;

2、對於一樓來說,應該有所補償,但是補償應該合理,不能獅子大開口。

老舊小區改造是未來的趨勢,國家政策的方向,大趨勢是改不了的。

小財搜到一個案例,供大家參考:

業主商量後決定加裝電梯的費用由本單元6~3層業主承擔。預付費人民幣分別為六樓各6萬元、五樓各5萬元、四樓各4萬元、三樓各3萬元。”
通過這樣的分攤,他們合計籌到36萬元。一次性增設工程結束核算後,如有結餘,留作後續運行經費,如不足乃至今後所需費用仍按原比例分攤。

你覺得這樣的分攤方案如何?


財富精算師


老樓加裝電梯後,一層其實也並沒有貶值太多,而是其他樓層缺點變成了優點升值了,對比起來,一樓就沒有原來的優勢了而已。


我從我住了幾十年一層老樓的經驗,來分析一下。老樓房的一層本來缺點就非常明顯:

  1. 潮溼、通風不好。我們的老樓沒有地下室,所以夏天非常潮。
  2. 採光差。老小區樓間距近,一到冬天,陽光就會被南邊的樓房擋上。而且,小區裡的綠樹也會影響室內採光。

  3. 吵。每一戶上樓下樓都要經過門口。裝了單元門禁以後家裡沒人又沒帶門禁卡,就讓我家給開門。
  4. 下水管容易堵。樓上一旦排的水有什麼問題,廚房下水管道那裡就咕嘟咕嘟直響。我生怕發生什麼問題。
  5. 夏天蚊子多,冬天冷。我家老房子暖氣是從上往下走的,一層最涼。

以前一層雖然有這麼多缺點,但是它至少有一個優點,不用爬樓,所以買房子的人家裡要是有老人小孩,都願意買一層。

現在一裝電梯可好,唯一的優點也沒有了,剩下的全是缺點,本來採光就不好,外凸的天梯井還會再遮擋一部分採光。


所以,一層二層不願意掏錢,甚至旗幟鮮明反對裝電梯我是可以理解的。


旅行攝影小達人


近年來,為了方便市民出行,一些老房子都紛紛加裝電梯。不過,也有市民反映,電梯加裝之後,一樓就會貶值(或是賣不出去)。對此,還有專家指出:層數較高的樓房,沒有裝電梯的話三層以上沒人願意去買,但是加裝了電梯後三層以下就沒人願意買了。

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電梯房還很少見,能住進樓房就很不錯了。那時候講“金三銀四”,也就是說,凡是六層這樣的小樓房,三層是最好的,四層其次,一樓並不吃香,很多人覺得住一樓還不如去住平房。當時,單位若是給你分房在一樓,通常人們要吵著要換更高層的房屋。

但是隨著時光流逝,當年的六層樓新房現在也變成了老房子,各層樓都住著很多退休老人。在這種情況下,臺階這個障礙就越發明顯了,一樓和其他樓層相比一個明顯的特點是它的臺階最少,障礙最小。而住在高層的老人因腿腳不靈便,爬樓很費勁,往往喜歡住在一樓,但是每個單元又只有一個一樓,一樓就成為了稀缺資源。

如果加裝了電梯,臺階這一障礙馬上就拿掉了,一樓的稀缺性就不存在了,因此相對於其它樓層的價格優勢也就不存在了,也就是相對貶值了。更要命的是,一樓臺階這一優勢消失後,其原來明顯的缺陷都暴露出來了。比如,一樓的採光、安全、噪音和潮氣等問題。特別是住在一樓潮溼問題是很嚴重的,安全問題也比較突出。

更糟糕的是,一些老小區樓間距會更小,這樣一樓的採光也是最大問題,一天當中可以見到陽光的時間不超過四個小時,而且噪音也是比較大,相比於現在的新小區來說,在當時建房對於一樓的防潮處理是不到位的,所以我們居住一樓的時候潮溼問題比較嚴重。這意味著,在加裝了電梯之後,一樓原來的優勢已失去,而一樓一些缺陷就更加暴露出來。在缺陷暴露的情況下,一樓老小區在加裝電梯後出現貶值是在所難免。


不執著財經


大家好,我是裝修第一站的站長,專業解決家居知識問題,裝修水深,願帶你乘風破浪!

為什麼加裝電梯,一樓就會貶值?這個問題其實並不難回答,站長今天就給大家解釋一下,看完後相信大家都會明白了!

舊房子加裝電梯,對一樓的業主來說,是“多此一舉”的,為什麼?

不用想都知道,因為一樓的業主不需要用電梯,他家就在一樓,難道他每天回家前會坐電梯上頂樓,然後再下來?

但是,對高樓層業主來說,卻是“喜從天降”,為什麼?

以前沒有電梯,每次回家就像爬山,上去一趟,下來一趟,滿身大汗,腰痠背疼腿麻。有了電梯後,再也不用爬樓梯,上下樓方便了不少。

一樓沒有像高樓層那樣獲得利益,但看著也沒有任何損失,對吧?

但事實證明,即使不收一樓業主裝電梯的費用,電梯管理費、公攤費等等,他們還是會反對、阻撓電梯的家裝,為什麼呢?

那是因為,裝了電梯,一樓就貶值了。

如今的開發商推出的電梯新房,低樓層毫無疑問是最便宜的,越往上的樓層就越貴,黃金樓層最貴。這也證明了一點,人們不喜歡低樓層,低樓層不好住,住得不舒服,能理解吧?不同樓層的房價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

但是,在以前可不是這樣,以前,一棟沒有電梯的房子裡,樓層越往上,房價反而越便宜,像8層,11層,買這種樓層意味著每天要爬樓梯,腰痠背疼腿軟,誰能頂得住啊?

所以底層的價格更貴,人們更喜歡購買。正因為這樣,如果將來要賣房子的時候,底層更搶手,轉手週期更短,也更值錢。

結果呢,現在加裝了電梯,底層就毫無優勢了,二手出售時,同一棟樓一起賣,肯定沒人願意買底層,更傾向高層(採光好、通風足、觀景好),最終底層只能降價拋售,那你說貶值了沒有?

謝謝大家的觀看啦,認同站長的可以點個贊哦~

我是裝修第一站的站長超哥,裝修水深,願帶你乘風破浪~


裝修第一站


很明顯啊,加裝電梯了,一樓就沒有優勢,而且多了麻煩,公用面積變小,活動空間縮水,還要公攤小區電費等,當然貶值了。所以現在改造舊小區,一樓用戶基本上是反對的。

先說使用權。

一樓用戶住在一棟樓房的最底層,不需要使用掉體就很方便。所以沒有電梯對一樓用戶來說,沒有一點兒影響。加裝了電梯,也帶不來好處。這是第一點。

再說活動空間。

暗轉電梯是需要佔領一定空間的。原來住在一樓,相對來說戶外面積比較寬裕,活動場景比較好,但加裝了電梯,電梯要佔用公共空間,對一樓用戶來說,絕對是純粹的做貢獻。空間縮水,當然對住戶體驗是有影響的,說白了就是住的沒有以前那麼舒服了。

而且有了電梯之後,電梯是經常,帶來的一定的噪音,以及一定程度等電梯時候的“擁堵”或者其他,也是讓人不習慣的。

然後看看電費等。

小區公用設施的水電費用,都是公攤的。電梯使用的電費也是納入公攤範圍的,也就是一樓用戶以後每個月還要為高層住戶貢獻一些電費。雖然數字不大,但心理也是不舒服的。而且長年累月,也不少。

再說,一樓住戶原來住的好好的,突然加裝電梯,可以對房子結構產生一定影響。比如房子承重增加等,有可能造成容易漏水等現象,這也是及其不利的行為。

最後,在加裝電梯之後,高層房子因為有了電梯明顯升值,相對來說,一樓住戶最沒有受益,反而貶值,這種對比帶來的傷害就更嚴重了。

改造老舊小區是國家政策鼓勵的。但在改造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到不需要加裝電梯的一樓房主的利益,只有平衡了各方利益,那麼改造工程才會比較順利推進,大家皆大歡喜。


波士財經


老小區裝電梯就是個坑,有的九十年代老小區樓距才十幾米再裝個幾米寬的電梯嚴重影響後面樓的採光,而且裝的費用就要60萬左右,後期的維護費用更是無底洞,高層電梯一般是幾十戶均攤,你這個只有幾戶均攤。想想電梯五年後十年後的情況,本來老小區戶子結構就差,說裝了電梯房子會升值的更是無知,升值的只有頂樓,想想一共五層的二手房買個二樓三樓要這個電梯有什麼好處


用戶7868544671350


這個我真的等一會就準備相信了。加裝電梯,都是9層以下的,因為有規定,10樓及以上,是在設計時早就是電梯房的了。

1、20年前,我這裡的房子是賣不出去的,均價也就1000元/平方吧。好了,現裝了電梯,一樓的房價竟然貶值了,貶值到30000元/平方。看看吧,貶值幅度多大?

2、我這裡裝電梯,是避開一梯門口而專門在公共樓梯邊加裝的,對一樓沒任何通風采光的影響。但一樓死活都不同意哦,後來真的裝了電梯,他們常常有事無事的都來按電梯按鈕,而且都是全部按鈕都要按上,生怕電梯使用量比別人少,而實際上,裝電梯後,他們特喜歡上樓頂散步,電梯使用量比誰都多。

3、相反,咱們高層的,當初買的時候已準備一輩子不坐電梯的了,都習慣了爬樓梯,而且由於上班久坐,沒時間鍛鍊,所以,即使有電梯,也是喜歡爬一下樓梯,免得抽時間去跑步……

4、裝電梯時,高層的為了哀求低層的同意,不得不給低層補貼,一般開支也要近10萬元。

5、好了,現電梯裝好了,高層的很少用,甚至有電梯也都完全不用而走樓梯。這等於花錢求低層的同意,並請他們每天都有事無事的乘一下電梯,併為他們支付電梯的運行維護費用……

6、所以說,一樓或低層,如果沒電梯,他們這輩子都可能沒機會到樓頂看一下風景的。一樓(或低層)貶值,真是無天理!

一樓或低層之所以這樣,原因僅是眼紅別人的受益比自己多,而非自己的房產貶值!其實質是想在極力損人,卻不能利己。


皇家師爺


加裝電梯的多是老樓房,七層以及低於七層的。

沒裝電梯之前,樓價一般是隨著樓層的增高而降低,一樓由於不需要爬樓,適合家中腿腳不便的老人居住。樓層越高,上下越不方便,尤其是最高層,基本上就不適合家中有老人的家庭居住。

現在有很多老小區改造,高層住戶呼籲加裝電梯,一層的住戶對此多反對。因為加裝電梯對每一樓層的利好是不同的,高層獲利最大,一樓反而得不到任何好處。

住在一樓,一是用不到電梯,二是裝電梯可能侵佔一樓的部分空間,三是運行電梯造成的噪音可能對一樓住戶產生影響。安裝電梯不僅不會對房價有所提升,反而可能會使房價貶值。

所以加裝電梯,頂樓多掏錢,中間樓層少掏錢,一樓要補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