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沙棘果帶來脫貧大“錢”景

“摘沙棘,講技巧,夏天黃,冬天紅……”進入冬季以來,清水河縣北堡鄉老牛坡村64歲的農民郭潤虎一邊默唸口訣,一邊揮舞著手中的小木棍有節奏地輕敲沙棘枝條,一顆顆圓潤的小紅果兒落在沙棘樹下的篷布上,不一會兒,篷布上就堆起了果實。

很快,這批帶著冰凌花的小紅果兒,將被送往設在當地的加工廠。通過加工,變成酸甜可口的沙棘汁,銷往全國各地。

沙棘是在清水河縣分佈很廣的防沙治沙樹種之一,也是清水河縣綠化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近年來,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沙棘果的營養價值也逐漸被人們熟知和認可,沙棘果已經讓清水河縣越來越多的農戶實現了增收,郭潤虎就是受益者之一。如今,靠這小小的沙棘果,他和老伴兒兩個多月就能收入2萬到3萬元。

過去因交通、採摘、儲運等條件限制,大部分沙棘一直深藏在清水河的大山深溝裡,村民採摘時也相對隨意,破壞性採摘時有發生。為了改變這樣的情況,2018年螞蟻森林在清水河縣實施沙棘基地保護建設項目。

郭潤虎告訴記者:“以前我們不懂怎麼科學採摘沙棘,往往把主枝都剪壞了,這樣就影響了第二年的產果。螞蟻森林的技術人員來了以後,給我們講解了科學的採摘方法,不要採主枝,要採岔枝,這樣來年也有沙棘果可以採了。”郭潤虎找到了致富的法寶。

現在,附近的村民通過了培訓,他們把科學採摘下的沙棘都賣到了內蒙古清川生態建設有限公司的北堡鄉收購站。在收購站裡,每天採摘下的沙棘源源不斷送到。

內蒙古清川生態建設有限公司北堡鄉收購站負責人梁俊平告訴記者:“周邊有40多個村,每個村大概有四五個農戶給我們提供貨源,收帶枝條的是每斤一塊錢,收毛果是每斤兩塊錢,我們加工出成品,每斤售價能達到3塊5左右,我們明年準備把冷庫擴大規模進一步提高生產加工能力。”

2018年底,螞蟻森林參與到了清水河縣沙棘林種植和生態扶貧當中,開展了沙棘基地保護建設項目,吸納聘用項目區周邊貧困農戶39戶52人,累計收入85.9萬元,聘用9戶15名貧困農戶,對沙棘保護地進行疏密、巡護、撫育及通道建設等工作,累計投入16.1萬元。

內蒙古清川生態建設有限公司還與內蒙古宇航人公司簽訂了沙棘果訂單收購協議,鼓勵林區農戶尤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科學採摘沙棘果,通過收購沙棘果已鏈接貧困農戶12戶。

“我縣計劃在今年春季,與清川生態建設有限公司完成200萬株的沙棘造林公益項目,方案已於去年底通過中國綠化基金會專家評審,項目正在持續推進中。”清水河縣林業局林業工作站副站長喬宏龍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近年來,清水河縣通過政府+企業+農戶共同打造的沙棘生態脫貧模式,讓村民們看到了沙棘產業帶給清水河縣的變化以及給他們帶來的脫貧致富的成果。

(呼和浩特日報記者 楊彩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