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0年前登月,但是據說月球早晚溫差幾百度,宇航員怎麼耐受月球的高溫?

德哥在此


月球早晚溫差的確高達數百度,但月球的一個白天和一個夜晚的時間和地球相差甚遠,而宇航員從不曾呆夠一個月球的白天和夜晚。

圖示:月球上的溫度完全取決於陽光的照射,凡是陽光照射不到的地方總是處於零下一百多度


因為月球的自轉速度等於其公轉速度,即大約每28天才自轉一圈,因此簡單來說,月球上的一個白天相當於地球上的14天,月球上的一個夜晚也相當於地球上的14天。在白天最熱的時候,月球表面溫度可以高達正200攝氏度,在夜晚最冷的時候月球表面溫度則會低到負兩百攝氏度。但要達到最冷和最熱都是需要來升溫和降溫的,而通過精心設計的登月的時間,可以讓宇航員在月球相對沒那麼熱和冷的時候登月,做短暫的停留,然後返回。美國宇航員並沒有在月球上完整渡過28個地球日,實際上每次登月,宇航員停留在月球上的時間並不長。

圖示: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首次帶人登上月球,兩位宇航員在月面上共計停留21小時18分鐘。


除了精心選擇登月的時間外,我們還需要知道一件事,熱是如何傳遞的?

圖示:熱的三種傳遞方式

在地球上,熱可以通過三種方式傳導:

1、對流

2、熱輻射

3、熱傳導

地球上的春夏秋冬的變化,是大氣的溫度波動對人造成影響,但是在月球上沒有空氣,因此月球的溫度並非月球上空氣的溫度,僅僅是月球表面的溫度。在月球上熱只能通過兩種方式傳遞,一是熱輻射二是熱傳導。

圖示:2008年9月27號,神舟七號指令長翟志剛成為中國宇航員太空行走第一人。


月球上的熱輻射有兩個來源,一是來自太陽的熱輻射,這是主要來源,其次則是高溫的月球土壤產生的熱輻射。但這些熱輻射本質上都是光波,從可見光到紅外線。而宇航員所穿的宇航服,其反光率高達90%,因此能有效隔絕來自月球和太陽的熱輻射。實際上,隔絕熱輻射,是宇航服的基本要求,這不僅是登月要考慮的因素,當宇航員在太空中出艙,進行太空行走時就必須要考慮如何防止宇航員被太陽光烤焦這樣的問題。沒有合格的宇航服,宇航員甚至在地球的太空軌道上也是無法出艙的。看看上圖中中國宇航員的太空服,為什麼那麼白?就是要儘可能的反光!

圖示:耐650攝氏度高溫的隔熱手套


一旦解決了熱輻射問題,剩下的問題則是宇航員的腳與月球表面塵埃接觸的地方存在的熱傳導問題,這個問題並不難,即便在地球上也有許多工作需要和幾十度乃至上百度的物體接觸,如何解決熱傳導的問題,是一個古老的問題,相應的技術積累用在宇航服上並不困難。


裸猿的故事


美國當年登月從未在月球度過1個月球日,也就是14個地球日,在月球上停留時間最長的是阿波羅17號,待了72小時,沒機會體驗月球的“早晚溫差”。

月球由於沒有大氣沒有磁場,日光沒有經過“過濾”,太陽風和紫外線等更加強烈,白天和黑夜的溫差是十分劇烈的,白天可以達到100℃以上,夜晚-170℃左右,一天之內溫度也是在不斷地變化,就像地球上有早上、中午、傍晚一樣,月球上日光直射角度的變化,也會帶來近地表溫度的變化。所以對人造設備來說,確實有可能受到劇烈溫差變化的影響,而美國6次登月任務時間是包括去往月球和回來的飛行時間以及在月球上的工作及休息時間。

登月都會考慮月球環境的複雜變化,設備在地面也回接受嚴密的測試,登月飛船上也蒙了一層反光隔熱的材料,可以保護設備的安全。但阿波羅登月與嫦娥四號相比還有一點不同,美國登月最初就是2名宇航員在月球上活動,放了一些設備,宇航服可以耐高溫,他們後來即便有了月球車也不是太陽能動力,而是蓄電池。玉兔二號採用太陽能動力,在日光強烈的時候對電路可能是有威脅的,它還能工,只是保險起見,保留部分分系統的開放繼續工作,關閉了月面行走等功能。

太空中的高溫和嚴寒對宇航員的活動影響是有的,但未必見得有多大,在美國登月前,美國和前蘇聯都已經在地球軌道上開展過艙外行走,宇航服是可以承受太空的環境的。


來看世界呀


答:月球晝夜週期大約是29.5天,阿波羅載人登月停留時間不長,沒機會體驗晝夜溫差;反而是挑太陽直射面,和背陽面的交界處登月,環境溫度沒有那麼極端。


月球晝夜週期為29.5天,也就是一個農曆月的平均天數,在月球上白天時,溫度可達100℃以上,夜間降至-170℃,為了避免高溫和低溫,阿波羅登月的時間都是精心挑選的:

(1)阿波羅11號,1969年7月20日,是農曆六月初八;月面停留21小時;

(2)阿波羅12號,1969年11月19日,是農曆十月除十,月面停留31小時;

(3)阿波羅14號,1971年2月5日,是農曆一月初十,月面停留33小時;

(4)阿波羅15號,1971年7月30日,是農曆六月初九;月面停留67小時;

(5)阿波羅16號,1972年4月21日,是農曆三月初八;月面停留71小時;

(6)阿波羅17號,1972年12月11日,是農曆冬月初六;月面停留75小時;

如果只看公曆,登月時間沒有規律,但是心細的人肯定會注意了,阿波羅登月的時間,均在農曆中的初六至初十之間,最晚離開月面的時間大約是農曆12號。


這並不是偶然,因為農曆的月份,就是按照月相變化規律制定的,六次載人登月都是在月球正面著陸;每個月的滿月時,太陽直射月球正面;新月時,月球正面正好是黑夜。

所以農曆除六到十二之間,正好是月球正面白天向黑夜變化的時期,此時太陽射到的登月地點,存在較大的太陽高度角。


如果月球表面白天最高溫度可達100℃以上,夜間降至-170℃,那麼在阿波羅登月的時間段內,基本就處於兩個溫度之間,為了減輕宇航服溫控系統的壓力,NASA自然會選在溫度最適合的時候登陸。

當然,宇航服也有一定承受高溫和低溫的能力,加上月球上沒有空氣,熱量散失只能依靠熱輻射,而熱輻射的熱交換效率又是很低的。所以,阿波羅登月時的月面溫度,並沒有大家想象得那麼極端,可能就處於0~60℃之間。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固異特對同行非常厚道,要是拿出五十年前能夠在溫差幾百度的月球上使用的防爆輪胎,那其他廠家還有活路?固異特對國家又非常不厚道,這麼逆天的輪胎居然藏著掖著不讓國家使用,以至火星車居然退步到使用笨重的合金輪子,一下子把美國的檔次拉低了。美國巨無霸的月球車載著兩名宇航員在月球上飆車,而月兔2號為了避免輪子陷入鬆軟的月壤而使用了篩網做成的輪子,中美登陸的果然不是同一個月球。時至今日的蓄電池在月球上使用仍電力有限,五十年前美國逆天的蓄電池居然能讓巨無霸的月球車載著兩名宇航員在月球上狂飆,美國太不厚道了,這麼逆天的電池怎麼不拿出來讓全人類共享,那還有比亞迪和松下什麼事?所以美國的載人登月真的是一道智商測試題。

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人看到一個小販在造假,他說你為什麼往牛奶里加水,小販回答他,我們造假已經非常不好了,不應該再說謊,這不是往牛奶里加水,而是往水裡加點牛奶。登月裡的漏洞如同往水裡加牛奶數不勝數,只要對比一下其當年的成就和今日的成就就可以看出漏洞百出,根本無需去理會那些老掉牙的所謂質疑,那更象是圓謊。


風清揚72


拿阿波羅11號登月任務來說,2位宇航員在月表上停留的時間超過21個小時,但是,不要忽視的一點是,全是白天。

有的人有疑問,21小時都是白天?

是的,在月球上,14天全是白天,14天全是黑天,也就是在月球上待一個“月球天”,便是差不多一個月了。

所以,這2位宇航員經歷的只有白天,沒有黑夜,巨大的溫差是經歷不到的。

有的人還有疑問,月表上白天溫度可高達120℃以上,宇航服能扛得住嗎?

顯然沒有問題的,宇航服設有真空隔熱層,它是由多層鍍鋁的聚酰亞胺薄膜製成,並且在各層之中以網絡物隔開,這樣的結構可有效隔熱以及隔離有害輻射。注意,這還不是最外的一層,最外的一層是防護層,主要是由鍍鋁織物做成,並且宇航服的顏色一般都是白色,隔熱性能很好。

宇航服內部都是比較舒適的溫度,在太空中作業的宇航員其宇航服頭盔側邊還有500毫升的飲料以及航天食品呢,嘴一歪就可以吃到,為了適應長時間的艙外作業而設計的。

未來的宇航服將更顯得精巧,脫離現在的笨重感。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學船塢


美國50年前登月,但是據說月球早晚溫差幾百度,宇航員怎麼耐受月球的高溫?

月球的晝夜溫差巨大的原因主要還是沒有大氣層的原因,赤裸裸的月面沒有任何遮擋,就這麼在陽光的暴曬下,一天二十四小時,連續暴曬將近15天,溫度最高達127攝氏度,然後再就是黑夜,持續將近15天的黑夜,最低可達-173攝氏度,沒有大氣保溫層的遮蔽與保溫,因此一樣一出來氣溫飆升,太陽一下山則溫度直線下降!這導致在月面執行任務的設備既要耐高溫,還要耐低溫!

但宇航員的裝備卻僅僅只需要耐高溫就可以了,因為NASA從來都沒想過要在月球上呆一晝夜(29.5天),都是白天去白天回的哦,因為相對於黑夜,NASA更喜歡白天,至少白天有陽光,太陽能電池都可以使用,而且下降段目視檢查地面也非常方便,否則夜間不但超低溫還黑咕隆咚的,難不成帶個大探照燈照射地面?這就額外增加了重量!

登月任務都很雷同,都是白天登陸,載人登月白天來回,而無人探測器則在月夜休眠,比如嫦娥四號就帶了一塊核電池以求熬過這寒冷的月夜!而玉兔二號現在正在休眠中,是因為月球中午高溫休眠,預計將在1月10日醒來繼續漫步月球!機器都吃不消,何況人呢!那麼阿波羅登月任務的宇航員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阿波羅11號登陸地點是在靜海,正面偏月球北極地區一些,如下圖:

那麼阿波羅登月時間呢?我們來查一下是:1969年7月20日世界時20:17:43

那個這個時間是什麼時候呢?請看萬年曆:

農曆初七的時候,大概能看到一輪彎月,那麼對應的靜海地區太陽高度大概也就早上8-9點的樣子!

那麼阿波羅11的宇航員在月面呆了多久呢?總共時間是:21小時36分鐘20秒!

也就是一天不到,大約相對於月面太陽角度變化約45分鐘左右!簡單的說就是太陽昇起沒多久就降落了,然後到太陽還沒升到很高的時候其飛離月球了!

避開了月球正面靜海地區最高溫時的農曆十三-十五之間!因此宇航員在月面承受的高溫並非是傳說中的127攝氏度,目測估計70-80攝氏度左右,或者高一些,但這並非最主要的因素,因為宇航員還有其他的保護措施:

一、宇航服 整體結構設計中已經包含月面使用的各種問題,比如高溫有在內部做冷卻循環系統,將表面的巨大熱量帶走,並且宇航服厚厚的本身就是一個隔離熱源的良好結構!

二、頭盔玻璃直接曬到陽光的表面則鍍金,防止過強的陽光以及紫外線等照射,將宇航員處在合適的光照範圍,另外還有遮光板,甚至可以隔離超強光等!

艙外宇航服和登月宇航服在結構上有些差別,但本質上都沒有區別,因為兩者使用條件類似,只是維生系統支撐時間以及月面工作防塵等技術上會有差異!

因此從技術層面和時機選擇上,都完美的解決了阿波羅登月的月面高溫問題,未來中國載人登月一樣會碰到這個攔路虎,但相信我們一樣可以順利解決!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月球上由於沒有大氣層,當月晝太陽直射時最高溫度可達120℃,當月夜來臨溫度最低可降到-183℃,月球上的溫差最大是303℃,無論是最高溫還是最低溫正常情況下人類都無法忍受。

50年前也就是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11號飛船載人登月,登陸在月球正面區域。此次是人類第一次載人登月,兩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只在月球表面上待了大約兩個半小時。

兩位宇航員的航天服是最重要的保障裝備,不僅可以提供宇航員需要的大氣壓強,表面上還進行過特殊處理耐高溫,由於月球沒有大氣層,陽光直接照射到月球表面上輻射爆棚。航天服又可以防輻射,畢竟是幾百萬的“衣服”,性能還是很好的。

阿波羅載人登月在月球表面停留最長的就是最後一次登月,阿波羅17號飛船。兩位宇航員在月面上待了74個小時。由於月球的自轉週期大約28天,所以月面上大約會有14天的月晝。即使是白天也並非溫度持續超過100攝氏度,這是個小時航天服還是可以應對的。並且兩位宇航員會按時回艙休息,在月面上暴露的時間就會更短,所以不用擔心月面上的高溫。



科學黑洞


宇航服是保溫恆壓的,他們的面罩也是特殊工藝用於反射高溫和高亮以及低溫的透明材質,所以透明能適應月球的氣候。


預知昊海


穿著宇航服呢😄


微微一笑85724


月球的自然環境跟地球不一樣,看不到的月球背面,朝著太陽的一面灼烤半個月,沒有大氣做保護,天空不是藍色的,而是黑色的天空背景,月球地表溫度在100℃以上,背對太陽的另一半是半個月的降溫,又是零下100多度,月球晝夜溫度的的巨大落差,也只有月球自己承受得了,任何生命是接受不了的。美國宇航員穿的是一種特製的防輻射的恆溫宇航服,既保暖又能降溫,可自由調節控制內層體溫,保證生命安全執行登月任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