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親子,八賢王趙德芳爲何不繼承皇位?

陳瑭


老趙家有太多的秘密,比如“金匱之盟”的立儲秘密;比如“燭影斧聲”的死亡疑雲;還有趙匡胤兩子趙德昭和趙德芳的英年早逝。

關於趙德芳為什麼不繼承皇位的問題其實不算是個問題,因為他成為繼承人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只是趙匡胤的庶子,其實皇位的繼承人爭議問題應該出現在趙匡胤嫡子趙德昭和弟弟晉王趙光義兩人身上。趙光義當年隨著趙匡胤南征北戰,又在北周世宗柴榮去世後,發動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趙光義一直是趙匡胤最大的支持者。趙匡胤建國後不久,母親杜太后病重,趙匡胤一直侍奉在母親床前,看起來母慈子孝,然後杜太后卻提出來一個要求,讓趙匡胤百年之後,由弟弟趙光義繼承皇位(然後四弟趙延美,後趙德昭)。杜太后的理由就是柴榮去世後,年幼的柴宗訓繼位導致國滅,所以為了防止趙匡胤去世後也出現這種情況,不如直接傳給壯年的弟弟。趙匡胤答應後,杜太后又讓趙普做了一個見證,記錄下來,存在了金匱之中,史稱“金匱之盟”。

“金匱之盟”是否真的存在還是個疑問,倘若真的存在,也是細思極恐,杜太后為什麼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又為什麼會說出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呢?難道杜太后和武姜、竇太后一樣偏心如斯?畢竟在961年,趙匡胤只有35歲,趙光義23歲,趙德昭11歲,趙德芳3歲(趙匡胤有四子,長子和幼子都早夭,此處不提)。

杜太后如何得知35歲的趙匡胤會早死而孩子到時立不起來?四姑娘只能認為杜太后是不喜歡趙匡胤這個兒子,而喜歡更小的趙光義。所以逼著趙匡胤立趙光義。但是趙匡胤肯定是不願意的,只是不能忤逆母親的意思,就答應了下來,希望以後徐徐圖之,所以直到趙匡胤去世的時候,都沒有立下太子,而且嫡子趙德昭和庶子趙德芳因為種種原因都沒有封王,趙光義卻是晉王和開封府尹。

976年冬天,趙匡胤50歲,突然在和趙光義喝酒後死亡,留下了“燭影斧聲”的千古疑雲,後趙光義繼位,成為宋太宗,其實按照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最先知道趙匡胤去世的是宋皇后。宋皇后第一時間讓心腹太監王繼恩去宣趙德芳進宮(為什麼不是趙德昭,有人認為是宋皇后更親近趙德芳,有人認為或許是趙匡胤的意思),然而,王繼恩卻有自己的打算,畢竟趙光義的勢力要遠遠大於趙德芳,於是趙光義被請進了宮,宋皇后一看,知道大勢已去。

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然後趙光義就愉快的做了皇帝。正是因為宋皇后這一出,再加上後來的南宋王朝,多位皇帝都是趙德芳的後人,於是世人對趙德芳多了很多幻想,也就有了八賢王趙德芳的很多故事,以及對趙德芳不能繼承皇位的感慨,而趙德芳的二哥、趙匡胤的嫡次子趙德昭則相對暗淡很多。

但是不論是趙德昭還是趙德芳,都英年早逝,令人扼腕。趙德昭去世的時候28歲,趙德芳去世的時候僅為23歲。

979年,趙德昭跟隨趙光義攻打幽州,趙光義在一天晚上突然不知所蹤,軍中有人提議讓趙德昭繼位,趙德昭惶恐拒絕,然而趙光義卻為此很不高興,又加上戰事不力,固久久沒有論功行賞,趙德昭有次提醒趙光義,被趙光義以“等你做了皇帝,再來行賞吧”給懟了回去。

趙德昭為此膽戰心驚,懼怕會有禍患,回到家中自刎而死。

而趙德芳在宋太宗時期遂屢有升遷,卻未封王,981年,趙德芳病死,先後幾次追封,最後定為秦王。或許是趙光義的壓制,或許是年輕還未來得及,總之趙德芳生前並沒有什麼作為。不過趙德芳雖然23歲就去世,卻子嗣興旺,到了南宋時期,趙德芳的後人竟有不少做了皇帝,兜兜轉轉,世事難料。


蕭曉四姑娘


宋太祖趙匡胤死的時候只有五十歲,當時他有兩個兒子,都已成年。長子德昭當時25歲,次子德芳當時十七歲。但直到宋太祖死時,兩個兒子還都沒有封王,反而是太祖的兩個弟弟趙光義和趙光美都已封王。

因為太祖是突然暴崩而亡,而且當時才五十歲,應該是事先沒有想到會出現這個結果,所以生前沒有立太子,也沒有看出來想以誰為接班人。這種情況下,太祖突然撒手人寰,就給了其他人發揮的空間。

率先發揮的是當時的皇后宋皇后。正常來說,既然太祖沒有立儲,那麼當然應該按照嫡長子的習慣,長子德昭的排序在前面。但得到太祖死訊之後,宋皇后的第一反應是,讓太監王繼恩出宮,去找太祖的小兒子德芳入宮,也就是要讓德芳繼位,把德昭晾在一邊。

宋皇后為什麼這麼幹呢?因為當時她也才只有24歲,比德昭還小一歲。所以,如果德昭繼位當皇帝,她可能會覺得自己一方面是比較尷尬,另一方面則是不利於她干預朝政。德芳年齡比她小,如果當皇帝,她當皇太后,就沒那麼尷尬了,她也可以保持一定的干預朝政的空間。

但是王繼恩出了宮之後,並沒有按照宋皇后的命令去找德芳入宮,而是直接去了晉王府,找來了太祖的弟弟晉王光義。為什麼呢?因為晉王早就在為奪嫡做準備了,當然要收買一些關鍵的人,王繼恩就是被收買的對象之一。

所以,晉王一入宮,宋皇后就知道完了。晉王能這麼快入宮,比德昭和德芳都更早入宮,只能說明他的勢力在宮中已經很大了,太祖和宋皇后事先完全沒用察覺,也沒有做任何預防。當然,反過來說,也可以手是太祖仁厚,完全沒想到自己的親弟弟會有這種想法。

正常情況下,即便是晉王先入宮,宋皇后也應該裝作鎮定的樣子,先和他鬥爭一下,比如馬上再派人找來宰相等重要的大臣,一起商量一下應該立德昭還是德芳為帝。但宋皇后連這個反應都沒有,就直接繳槍投降了。

晉王繼位之後,是為太宗。過了幾年,雍熙北伐失敗,德昭隨軍前往,宋軍大亂,找不到太宗了,軍中有人想立德昭為主。回到汴梁,德昭進言說,雖然北伐失利,但是還是攻下了太原,滅了北漢,這個功還是應該賞的。太宗大怒說:“待汝自為之!”德昭驚懼,回家就自殺了,時年僅二十八歲。後來經過屢次追贈,被追封為秦王。

德芳也就是後來在包公案、楊家將等演義小說裡經常出現的八賢王,實際上在太宗登基六年後就病逝了,時年只有二十三歲,只比德昭多活了兩年,但死的時候年齡還沒有德昭大。同樣是經過屢次追贈,德芳才被追封為燕王。

太祖相對而言比較仁厚,在民間的形象更好,太宗的形象就比較糟糕一些。所以,太宗繼位之後,民間傳言中對德昭和德芳比較同情,以至於有了所謂的賀后罵殿的傳說,德芳也因此而被封為八賢王。而且,因為德芳是宋皇后確認的繼承人,所以很多傳說就被附會到了德芳頭上,而德昭作為長子,反而沒在民間留下什麼傳說。

北宋末年,金軍南下,東京汴梁的太宗一系宗室全部被俘,只有徽宗不太待見的九兒子高宗逃了出來,跑到杭州,保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建立了南宋,延續了趙氏國祚。但高宗僅有的一個兒子早早夭折,沒有了兒子,最後從宗室中選擇繼嗣。

當時奉高宗之命到民間選擇繼嗣的是德昭的後人,但選出來最後登基為帝的孝宗,卻出自德芳一系。南宋的皇室基本上就在太宗一系後人中,但實際上全部出自德芳一系,還是沒有德昭一系什麼事。

民間傳說自然有許多附會之說,但絕大多數也是有點來由的,並不完全是空穴來風。

德芳的八賢王雖然不是從太宗手中爭來的,但是南宋如果從1127年高宗登基算起,到元朝攻入臨安滅亡南宋的1276年為止,南宋國祚總共150年,除了宋高宗的35年,其餘的115年全部在太祖一系。也就是說,南宋接近八成的時間確實是德芳一系在當皇帝,所以八賢王的說法也就不奇怪了。


蕭武


趙德芳在後世變得名氣非常大,大家把它稱為“八賢王”。在演義小說中,他上打昏君,下打貪官汙吏,完全是正義的化身。可以說是趙匡胤最優秀的一個兒子。

可是,趙匡胤為什麼沒有培養他當皇位繼承人,把皇位傳給他呢?



(八賢王影視形象)

其實,趙德芳應該是趙匡胤最不可能傳位的一個人。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趙德芳的母親在歷史上並沒有什麼記載。沒有記載,說明她很可能只是一位小宮女之類的。而且這位小宮女,很可能很早就去世了。不管怎麼說,趙德芳都是庶出。一個庶出的皇子,獲得皇位的機會是很少的。

其次,趙德芳在17歲出閣的時候,才被趙匡胤封了一個官:貴州防禦使。這個官職相當於省軍區司令。他的前面還排著三個人。第一個是趙匡胤的皇弟趙光義(晉王、同平章事、中書令、開封府尹、東都留守),第二個是趙匡胤 的皇弟趙廷美(檢校太保、待中、京兆尹、永興軍節度使),第三個是他的哥哥、二皇子趙德昭(檢校太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興元尹、山南西道節度使)。趙德芳的官職是最小的,受重視程度也是最小的。

第三,趙匡胤很有可能想把皇位傳給皇弟趙光義。因為趙光義是唯一早早就被趙匡胤封為王的,而且是東都留守、開封府尹,按照五代時期的傳統,這樣的官職,只有皇位繼承人才有資格擔任。而且,就算趙匡胤打算把皇位傳給兒子,而不是自己的兄弟,他肯定也只能傳給趙德昭。因為趙德昭是孝惠皇后的兒子,是嫡次子(嫡長子早夭)。



(趙匡胤)

既然趙德芳最不可能獲得皇位。那麼,他為什麼在後世呼聲那麼高呢?

其實這事兒,應該從趙匡胤去世以後說起。

趙匡胤去世以後,當時的皇后宋皇后(孝惠皇后已經去世)對宦官告訴王繼恩,讓他去把趙德芳喊來。但是王繼恩出去以後,考慮到趙匡胤平時都在培養趙光義,不可能把皇位傳給趙德芳。於是他就沒有去喊趙德芳,而是去喊趙光義。

王繼恩把趙光義喊來以後,宋皇后覺得一切都沒辦法改變了,於是就跪下來,請趙光義今後照顧他們母子。趙光義就說,咱們以後共享富貴。

宋皇后在這裡說的“母子”是誰呢?就是她本人和趙德芳。

我們都知道,其實趙德芳並不是她的兒子,不過,因為宋皇后跟著趙匡胤以後,一直沒有生育。她也就把趙德芳當她的兒子來看待。也因此,她會讓王繼恩去喊趙德芳。



(趙光義)

這件事,不管是王繼恩的表現,還是宋皇后的表現,本來也沒有什麼疑惑的。因為從他們的立場出發,他們肯定會做這樣的事情。但是因為包括斧聲燭影、金匱之盟等眾多疑雲,再加上趙光義當皇帝后,趙德昭、趙德芳包括趙廷美這些都先後很快去世,因此很多人猜測,趙光義的皇位,是從趙匡胤那裡奪來的。所以宋皇后在趙匡胤後第一時間去喊趙德芳來,讓很多人覺得,趙匡胤很有可能是想把皇位傳給趙德芳。

有更大歷史巧合的是,南宋的好幾個皇帝,都是趙德芳的後人,宋孝宗趙眘是其六世孫,宋光宗趙惇是七世孫,宋寧宗趙擴是大世孫。尤其是宋孝宗,是南宋最有才幹的最有作為的一個皇帝,因此後世對趙德芳也附帶充滿瑰麗的幻想。


張生全精彩歷史


~第三隻眼讀金庸,第六感彈武俠,喜歡就關注哦~

他叔叔搶了位置啊,即使不搶,也輪不到他,他還有個比他大八歲的哥哥趙德昭,他沒有機會。歷史上,他也不是八賢王,他都沒做過王爺,只是被叔叔封了個節度使頭銜。

宋朝宗室子弟,親王以外,就沒有爵位了。他們老爸趙匡胤死時,兩兄弟都沒封王。

趙匡胤突然死亡前,除了北方的北漢之外,已經形式上,全部統一中原文化核心區。公元976年一個夜晚,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50歲,諡曰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趙匡胤有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老爸死的時候,趙德昭已經25了。趙德芳,也17了。但是,趙匡胤生前,並沒有冊封太子。

為什麼沒有封太子?這裡面,很有文章。主要就是趙光義集團崛起,野心昭然若揭,導致趙匡胤不敢隨便冊封自己的兒子。

這就是最大麻煩。沒有太子,合法的繼承人,就沒有定下來。他們兩兄弟的叔叔,趙光義,就可以乘機上臺。

趙光義是陳橋兵變的首要支持者,杯酒釋兵權後,大多數前朝高級將領,都已經辭職當地主老爺去了。只有武將趙光義,文官趙普等人還在。

趙光義得到重用,擔任帝都開封府市長以後,就開始打造自己的人脈實力,後來統領禁軍,又發展鞏固了軍中勢力,進封為晉王,權勢地位更是在宰相之上。

而這時,趙匡胤的兩個兒子,都還沒有封親王。

在趙匡胤死前,他已意識到,這個弟弟,已經羽翼豐滿,難以節制,成為兒子繼位後的巨大隱患。所以,開始逐漸打壓。

但是此時他發現,已經來不及了。因為經過十多年的培育,趙光義的勢力,已經操控了大半個朝廷和軍隊。

譬如,開封地勢開闊,周邊無險可守,不利於防守,趙匡胤就想遷都了。一是為了國防,二,也是為了脫離趙光義的地盤。開封早已經是趙光義的天下了,達官貴人,將軍勳貴,都住在開封,早已被趙光義公關的差不多了。

趙光義也不是傻子,這擺明就是想動我啊。於是趙匡胤提出這個想法,就被趙光義聯合一幫大臣,給壓了下去。

然後,趙光義迅速先下手了。

這就是“燭光斧影”的故事。趙光義一定是嗅到了危險的信號,所以只好弄死了自己的大哥。然後第二天,他就上位了。

按道理講,即位的應該是趙匡胤的兩個兒子中的一個,但是這做叔叔的,卻很順利的就上位了,沒有刀光劍影,沒有爭議,沒有大波折。可見趙光義蓄謀已久,勢力強大,只要趙匡胤一死,天下就在他的掌控之中。

為了堵住天下人悠悠之口,趙光義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后,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

即位後,叔叔還假裝仁慈,給倆侄子,大的封了個郡王,小的封了個節度使啥的。但是趙德昭3年後,就被迫自殺了,時年28歲。趙德芳在5年後,也死了,時年23歲。

侄子25歲,老爹可是開國國君,都這麼大了,還被叔叔和平奪了皇位,太憋屈了,千古唯一啊。

(我是三生有畫一書生,第三隻眼讀金庸,第六感彈武俠,喜歡就關注哦!)


三生有畫


試問芸芸眾生中哪個人不想當皇帝?趙德芳也是人,而且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兒子。可以說他是最接近皇位的人,也是和皇帝血緣最近的人,他比誰都願意繼承這個皇位。

可是,他的叔叔趙光義一直對這個皇位虎視眈眈。趙光義是趙德芳繼承皇位的最大阻礙,這個原因還是趙匡胤導致的。

原因是趙匡胤生前沒有確立太子,太子不確定。這就會引起大家的猜測,趙匡胤是怎麼想的?

他是想把皇位傳給弟弟,還是傳給兒子?

在當時看來,無論是趙匡胤的弟弟還是趙匡胤的兒子,都有可能是皇位的繼承人。

我們先分析趙匡胤為什麼不立太子?

趙匡胤死的時候,也就是五十歲。可以確定他的身體很好,他自認為不出意外的話,自己還可以多活很多年,至於立不立太子還可以向後推移。

在一個就是他的弟弟趙光義的勢力在都城已經很大了,大到連他都難以撼動的地步。他不想因為過早的確立太子來激化兄弟之間的矛盾。

他想把趙光義這邊的勢力給消除掉,但是這個是需要時間的,並非朝夕就能辦到的事。

可惜的是他還沒有等到那一天,他就提前死去了。

他死的前一天晚上是和弟弟趙光義一起喝酒擼串,兩個人喝到深夜。到了第二天一大早趙匡胤就駕崩了。

趙匡胤死的太蹊蹺了,昨天還是一個能說會跳的健康人,一夜之間就變為了一尊屍體。

這真的是讓人很費解的一件事,為什麼沒有什麼緣由,就是喝了一頓酒趙匡胤就一命嗚呼了呢?

在趙匡胤死後,皇后是想讓太監通知趙德芳趕緊進宮繼承皇位的,可是,這個太監早就被趙光義收買了,他沒有去叫趙德芳,而是把趙光義叫了進來。

在趙匡胤沒有立太子的情況下,也就是說皇帝沒有定下接班人來。這時候誰先到達皇宮,誰就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趙光義就這樣當上了皇帝,趙德芳和皇位來了一次完美錯過。

據說趙光義在和趙匡胤喝酒之前,御醫和趙光義經常有往來。至於御醫和趙光義勾搭在一起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在回想趙匡胤是如何死的?死後的趙匡胤屍體上沒有任何傷痕。他肯定不是和弟弟搏鬥而死的。在聯想醫生,趙匡胤的死可能和毒有關,也許他是使用了帶毒的食物,一命嗚呼的。

畢竟趙光義能把皇帝身邊的太監收買了,也很有可能把御醫給收買了。當然這也是推測而已。


史學達人


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趙德芳之所以不能繼承皇位,有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不應該,一個是不趕趟。

不應該

北宋版圖

首先,中國傳統的、合法的皇位繼承方式有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兩種。趙德芳作為趙匡胤的次子(實際上是第四子,除了二哥趙德昭外,另外兩個兄長都早亡),如果說趙匡胤真的打算傳位給兒子的話,也輪不到趙德芳。

宋太祖趙匡胤

其次,在之前文章中,國史君(國史通論)講到,“金匱之盟”應該是確有其事,只不過後來被趙光義從三傳篡改成了兩傳,按他的意思,杜太后當年規定的是趙匡胤傳位給弟弟趙光義,然後沒有了,但即便是按照三傳說,也是趙光義將來傳位給趙廷美,隨後是趙德昭,而不是趙德芳。

身為太祖次子的趙德芳,於情於理都不應該繼承皇位。那麼他有沒有機會呢?有!而且幾乎就要成功了,但是可惜的是他沒趕上趟。

不趕趟

宋太宗趙光義

“斧聲燭影”之事的真偽一直沒有定論,但之所以有很多人確信其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太宗趙光義即位之後三弟趙廷美,侄子趙德昭和趙德芳先後離奇身亡,太祖駕崩當晚很有可能在場的宋皇后也終生(乃至死後)遭到不公平待遇。其實要不要傳位給弟弟趙廷美,趙光義是有決定權的,但是要不要傳給侄子,趙光義卻很難左右。國史君(國史通論)曾經講到趙光義北伐之時曾因慘敗而失聯,大臣們曾經私下準備擁立趙德昭,趙德昭最終也因此事而自殺身亡。

司馬光

趙德昭有沒有稱帝的念想我們無從得知,但趙德芳卻真的險些成為宋朝第二任皇帝——司馬光在《涑水記聞》中寫到,開寶九年十月十日,太祖駕崩當晚,宋皇后曾經讓太監王繼恩火速請與她比較親近的趙德芳入宮,而王繼恩卻直奔趙光義家門。當王繼恩回到宮中時,焦急的宋皇后問了一句:“德芳來耶”,扭頭卻看見王繼恩身後不是趙德芳而是趙光義!

當晚宋皇后欲召趙德芳入宮即位而不成,就註定了宋皇后和趙德芳的人生悲劇。唉,當時萬事俱備,就是沒趕趟啊!


國史通論


趙德芳的“八賢王”是戲曲中虛構的,實際上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第四子,活著的時候從來沒被封過王,最大的職位也就是山南西道節度使、同平章事、檢校太尉等。太平興國六年23歲的趙德芳病逝,他的叔叔宋太宗趙光義追封他為楚王。至於趙德芳為什麼沒有繼承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因為趙匡胤就沒想過讓兒子繼位。

趙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趙光義一直是其心中的第一繼承人,這從趙匡胤不聽宰相趙普的勸阻,甚至於將趙普革職也要讓趙光義擔任開封尹、封晉王就能看出來。因為五代以來基本上就沒有正式立太子的,“親王爵位”加上“首都的府尹”就是皇儲的標配,比如晉少帝石重貴,後周世宗柴榮繼位前都是“開封尹”,也就是說從973年開始趙光義就是以實際上的皇儲身份在參與朝政,大權在握。而反觀趙德芳根本是被他爹閒置了,身為趙匡胤的親兒子根本沒有任何實權,也沒參與過朝政,憑什麼繼位。

趙匡胤會決定由自己的弟弟繼位是由於他的成長經歷以及當時的特殊歷史條件下的產物。

公元960年宋朝立國到公元976年趙匡胤去世,宋朝還沒有統一全國,南方、北方都有對手存在,特別是北方的大遼更是大敵,也就是說宋朝的基業還沒有穩固,隨時有傾覆的危險。而在五代時期,王朝第二代就被滅國、滅族的比比皆是,趙匡胤是歷經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更替的人物,不可能不吸取之前的教訓。因此為了宋朝的江山穩固,趙宋皇室的宗脈延續,讓已經人到中年、證明了自己能力的趙光義繼位是最好的選擇。

另外趙匡胤自己就是“陳橋兵變,黃袍加身”上位的,他篡位的本錢就是手中的軍隊和崇高的威望。雖然趙匡胤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於公元963年“杯酒釋兵權”解除了手下大將的兵權,但是短短10年時間是不夠徹底消除這些宋朝開國大將在軍中的影響的,憑趙匡胤自己兒子完全壓不住這幫驕兵悍將。因此從小和趙匡胤一起南征北戰打天下,在軍中、朝中都很有威望的趙光義是最合適的繼承人。

趙光義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沒有辜負趙匡胤的期望,雖然在收復燕雲十六州時失敗,但是確實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穩定了新生的大宋江山,讓北宋享國167年。


當狗容易做人難


  趙德芳本有機會繼承王位,但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個宦官的出現,讓他錯失皇位!

  在歷史中,趙德芳並沒有受封八賢王。他是宋太祖的第四個兒子。他的母親只是宋太祖的普通妃嬪,在歷史上全無記載。不過,他很幸運,在九歲時,宋太祖重新迎娶了一位新皇后。

  新皇后姓宋,乃是朝中老將之女,她入宮時,不過十七歲。為了讓宋皇后的地位更加穩固,宋太祖特意把兩個兒子都叫來,讓宋皇后挑一個撫養。

  其實也就是讓宋皇后認一個孩子當養子。如此一來,宋皇后以後即便沒有生育孩子,也可以有一個依靠。

  當時宋太祖長子早死,二子趙德昭比宋皇后還大一歲,並且趙德昭乃是宋太祖原配所生的孩子,身份高貴。

  因此,宋皇后自然選擇趙德芳當養子。一晃八九年過去,宋皇后始終沒有生育子嗣,她與趙德芳的關係也越來越好。

  並且,在開寶年間,宋太祖還為趙德芳做主,迎娶河南府尹、彰德節度使焦繼勳的女兒。

  開寶末年,宋太祖兩次提議遷都,想要將都城從開封遷移到河南洛陽。結果找到了晉王、開封府尹趙光義的強烈反對!

  趙光義為何反對?只因開封府乃是他的地盤,他在開封經營了十多年,京城的軍隊基本被他掌控。可若是宋太祖遷都洛陽,那麼,他多年經營便會付之流水。

  一旦順利遷都,那趙德芳的力量必然極大,很有可能順利登基。

  本來,開寶九年的宋太祖只是五十來歲出頭,身體還十分強健。按照他的打算,是先擱置遷都爭議,先把北漢拿下來再說。可是,趙光義卻知道,一旦北漢平定,那他就再無機會出手。

  於是,趁著宋太祖將心腹將領都調出京城,揮師北伐之時,趙光義勾結御醫,給宋太祖下毒,與其勾結的還有宋太祖趙匡胤身邊的大宦官王繼恩。

  在史學大家司馬光的《涑水紀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

  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詣德芳,而以親事一人徑趨開封府召晉王。見醫官賈德玄先坐於府門,問其故,德玄曰:“去夜二鼓,有呼我門者,曰‘晉王召’,出視則無人,如是者三。吾恐晉王有疾,故來。”繼隆異之,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入久不出,繼隆趣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矣。”遂與王雪中步行至宮門,呼而入。繼隆使王且止其直廬,曰:“王且待於此,繼隆當先入言之。”德玄曰:“便應直前,何待之有?”遂與俱進。至寢殿,宋後聞繼隆至,問曰:“德芳來邪?”繼隆曰:“晉王至矣。”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託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德玄後為班行,性貪,故官不甚達,然太宗亦優容之。

  從以上故事可知,在宋太祖去世之後,宋皇后有意宣召趙德芳入宮,接掌皇位。可是,大宦官王繼恩早與晉王趙光義勾結,竟然枉顧皇后命令,傳趙光義入宮。

  有王繼恩做內應,趙光義就可以宣稱他是得了兄長遺詔入宮。宋皇后當時如果反抗,保不齊就會血濺五步,加上趙光義撒謊說會善待嫂嫂,宋皇后於是選擇了沉默。

  事實上趙光義一旦繼位,就將宋皇后幽禁了起來。趙德芳心念養母大恩,幾次要去見宋皇后,都被宋太宗斷然拒絕。在宋太宗繼位第六年,二十來歲出頭的趙德芳便莫名其妙死了。


葉之秋


“八賢王”趙德芳是趙匡胤第四子,趙匡胤長子德秀三子德林早逝,二子德昭,四子才是德芳。因皇位而被封為“八賢王”的只是《楊家將》等小說家言。其根據應該是《宋史》所載的宋皇后在趙匡胤死後,立刻命太監傳召趙德芳一事。


其繼位之事,也牽涉到歷史上有名的無頭公案“斧聲燭影”和“金匱之盟”。據說宋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壬午夜,趙匡胤與弟弟趙光義哥倆在宮內飲宴,起了爭執,不一會內侍在外聽見太祖引柱斧戳地,並大聲說:“好做,好做”。趙光義離開後,當晚太祖駕崩。(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趙匡胤皇后聞報大哭不止,命太監王繼恩連夜召四子趙德芳入宮,王繼恩出宮後沒有傳召德芳,而是直奔趙光義府,叫了光義入宮,宋皇后看到叔叔進宮,明白大勢已去,向趙光義哭拜在地說“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哭著回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

隨後,趙光義以兄弟二人曾在母親床前立下兄終弟及的“金匱之盟”為由,繼承兄長皇位是為太宗。由此可知,趙德芳不繼承皇位,是不能,無法繼承。981年,時年23歲的趙德芳病逝,宋太宗親臨哭祭,並輟朝五天。

陰差陽錯,多年後,趙光義後代趙構絕嗣,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繼承皇位,為南宋孝宗。在小說演義中,趙德芳被虛構為手持金鐧,上打昏君下打佞臣,正氣凜然的“八賢王”形象,成為主持公道的正義化身。(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南方鵬


本題涉及兩個問題:一,正史與演義;二,皇位繼承的順位。

太祖趙匡胤有四個兒子:長子德秀(滕王),次子德昭(武功郡王),三子德林(幼年夭折),四子德芳(也就是後來小說演義戲劇中大名鼎鼎的八賢王。)

次子德昭文治武功均象太祖,頗為太祖喜愛和欣賞,被當做繼承人在培養。

皇位繼承,一般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明朝萬曆帝為爭國本與群臣鬥了幾十年,最終還是屈從了群臣。可是這一繼承製度的嚴肅和難以改變性。

當然歷史上也有個案一一叫兄終弟及。最沒有爭議的是明天啟帝生前傳位於其弟一一崇禎皇帝。最有爭議的宋太宗趙光義。"弒兄篡位,燭影斧聲"至今流傳不斷,真假難辨。。

正史記載,5O歲的太祖半夜在宮中突發重病,急命奉旨太監召德昭、皇后來囑託後事。未料這個太監直奔晉王府,讓趙光義疾馬進宮,然後才慢悠悠去通知皇后母子。

待天剛放亮,母子趕到朝堂時,太祖早已嚥氣,群臣肅立兩旁,趙光義象他哥哥當年一樣,己黃袍加身。眼看大勢已去,只好屈從。此時的太宗還大度地安撫"同保富貴,同保富貴。"這裡面是有問題的。

接下來發生的事也可看出端倪,太宗登基,威脅其皇位的還有其弟趙廷美、太祖長子德秀、次子德昭、四子德芳。在很短時間內,前三位均莫名死去,僅剩的趙德芳年僅23歲,在德昭死的一年後,一次向太宗稟報事宜,太宗狠狠地甩下一句話"等你自已當了皇帝再說吧。",這對天性膽小、懦弱常感朝不保夕的趙德芳來說是重重的一擊,他應是在驚恐中被嚇死的。

朝中的議論對太宗很不利,此時老臣趙普拿出了一樣東西一一《金匱之盟》



說是杜太后生前召太祖、太宗、趙普三人,由趙普執筆寫的秘約,鑑於後周主少國疑、趙宋能輕易取代的教訓,宋主應是成年之君,太祖傳位光義,光義再傳太祖長子,以保大宋江山永固!

當時為何不拿出來,可信度存疑。

趙德芳與皇位繼承扯不上關係。但他的六世嫡孫卻成了南宋孝宗皇帝。後來南宋的皇室均是他嫡親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