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維生素d參數低對胎兒有影響嗎?

欣菲兒143453498


準媽媽懷孕期間,由於行動不便,大部分時間將會呆在室內,無法獲得充足的陽光, 這對自身的維生素D合成很不利。懷孕期間準媽媽身體裡的鈣會通過臍帶向胎兒輸送,自身對鈣的需求量也隨之提高。一來二去,維生素D的補充少了,鈣的需求量增加了,在這個時候準媽媽就很容易有缺鈣的現象,出現腰痠腿疼、易抽筋、牙齒鬆動等症狀,甚至導致骨骼問題出現。很多準媽媽覺得懷孕了就要好好補充營養,免不了就會貪嘴多吃甜食,但需要注意的是,孕期激素分泌很不穩定,內分泌也容易失調,加上維生素D不足,很容易成為糖尿病的高危患者,因此準媽媽更應注意自身的維生素D缺乏。

維生素D缺乏,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

準媽媽如果出現維生素D缺乏,造成的後果可不僅僅是自身的疾病,同樣會影響還未出生的胎兒。胎兒的營養全部來自母體,維生素D不足的準媽媽引發的缺鈣問題,將直接影響到胎兒對鈣的吸收,鈣是胎兒發育的重要營養元素。嬰兒出生後牙齒是否堅固,骨骼是否發育正常,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準媽媽的維生素D補充是否到位,胎兒期是否得到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因此維生素D缺乏,影響的不僅僅是自己,更是關係到孩子未來一生的成長。

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應該多曬曬太陽,不僅可以幫助自己充分補充維生素D,輔助鈣吸收,避免骨骼問題,同樣可以促進胎兒骨骼發育。在溫暖舒適的溫度,明媚陽光的環境下,心情也會隨之開朗,愉快的心情對於準媽媽來說更為難得,因此常曬曬太陽無論在身體還是心理上,都有積極的作用。日常補充維生素D也必不可少,衛計委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指出,孕婦於妊娠後3個月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天 800-1000 IU,同時服用鈣劑。2018年中華醫學會《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也提出,若是維生素D嚴重缺乏的準媽媽,則需每天補充維生素D 1500-2000 IU。


兒科醫生鮑秀蘭


維生素D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營養素,十個人有九個人都可能缺乏。因此孕期補充維生素D3對胎兒有非常大的作用。

一、 形成健康的胎兒

1、幫助骨骼和乳牙的發育:

母親妊娠期維生素D水平對其胎兒有深遠的影響。妊娠期母親適宜的維生素 D營養狀況對胎兒生長和發育、骨骼生長、牙釉質形成都很重要。

在英國實施的一項針對母親和其嬰兒的長期隊列研究表明,母親妊娠後期血25(OH)D水平高,其後代到9歲時,骨礦物質含量和骨密度也高。

2、預防宮內發育遲緩和低出生體重:

在懷孕期間低維生素D水平與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低出生體重有著密切的聯繫 。

最近,加拿大的一項觀察研究也報道,母親妊娠期維生素D攝入與其新生兒出生體重有相關性,母親妊娠期維生素D攝入量每增加40IU,其新生兒出生體重增加11g。

印度妊娠晚期婦女口服維生素D 1200IU/d,其胎兒宮內生長遲緩減少,新生兒出生體重高於對照組,母親和新生兒血鹼性磷酸酶水平也低於對照組。

在英國的亞裔母親妊娠晚期口服維生素D 1000IU/d,其新生兒的身長、體重、頭圍均高於對照組,並且這種影響可以一直持續到嬰兒12個月。

3、提高嬰幼兒對流感或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免疫力

最近研究證實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存在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低下,主要表現T淋巴細胞亞群減少及IgG、IgA降低,容易招致呼吸道感染疾病,補充1,25(OH)2維生素D3 後T淋巴細胞亞群明顯升高,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性差異,及時糾正維生素D不足,免疫功能可望恢復正常。

4、防治兒童期哮喘和溼疹

臨床研究表明母孕期口服維生素D和兒童生後1年內喘息呈負相關性。(兒童哮喘機構研究表明35%病人維生素D < 78 nmol/L ,此組兒童肺功能低於維生素D > 78 nmol/L 的兒童組,且發生惡化的可能性大)。

耶希瓦大學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究了3100名少年兒童 以及3400名成人血液中維生素D水平。研究發現,對成年人而言,維生素D水平與過敏無關,但對於兒童和青少年,維生素D缺乏與對17種過敏原中11種的敏感性有關,其中包括豚草屬植物、橡樹、狗、蟑螂等環境過敏原和花生等食物過敏原。研究人員發現,維生素D缺乏的兒童對花生過敏的可能性,是不缺乏維生素D的兒童的2.4倍。

5、降低嬰幼兒Ⅰ型糖尿病發生的概率

自身免疫糖尿病的研究報告說明,胰島細胞自身抗體與母親在懷孕期飲食中維生素D的攝入成反比相關。此聯繫的直接證據,來自歐洲和糖尿病的研究中,在生命的第一年維生素D的補充,減少了兒童1型糖尿病的風險

在芬蘭的一個研究中,孩子在生命的第一年期間每天攝入2000 IU的維生素D,在30年隨訪期間1型糖尿病的風險降低80%

維生素D缺乏或在1歲內被懷疑有佝僂病的兒童發展1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2.4倍

6、降低自閉症

精神狀態和維生素D缺乏有關: 增加懷孕期間精神分裂症,母親和嬰兒抑鬱-躁狂症的機率,對胎兒腦發育成熟有負性影響

在過去20年中自閉症的發生率明顯增加,可能與近來醫學建議應避免日曬,維生素D水平降低,大腦中與發育相關的活性維生素D(calcitriol)低有關。

孕期攝入富含維生素D的魚可以減少後代自閉症的症狀,自閉症更常見於皮膚髮黑的人群和嚴重的母孕期維生素D缺乏人群,特別是皮膚髮黑的人群中。

二、 維持母親健康

預防母體骨軟化症的發生,預防孕婦高血壓、先兆子癇,幫助孕婦體重控制,降低妊娠糖尿病的發生幾率等。

對遠期的影響:對母體心臟、乳房、肺等臟器正常功能的維持;預防老年的心臟病、乳腺癌、肺癌等。

缺乏了怎麼辦?

如果已經缺乏了,建議每天媽媽在妊娠中晚期補充維生素D3 800IU/d,或採用大劑量維生素D,15萬-60萬IU,補充1-2次。


更多最新孕產育兒知識,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如果有孕產和育兒方面的問題也可以私信我幫你解答。


芝士媽媽


維生素D是什麼?

維生素D是一種固醇類的衍生物。作為一種基本營養元素,維生素D具有廣泛的生理學作用。對於孕婦而言,缺乏維生素D不僅對自身健康可能造成影響,還會影響子代的生長、發育和健康,包括對胎兒、新生兒甚至子代成年後的影響。

維生素D最早是在人類與佝僂病抗爭的研究中發現的,因此,又被稱抗佝僂病維生素。維生素D族的成員中共包含有五種脂溶性化合物,與人類健康關係最為密切的成員是VD2(麥角鈣化醇)和VD3(膽鈣化醇)。維生素D在人體內主要是靠維生素D原經270~300nm波長的紫外照射後形成的衍生物,因此其產生離不開陽光,適當的日光浴對生成足夠的維生素D以滿足生理性需要非常關鍵。

維生素D最主要的生理作用是通過動員骨細胞釋放鈣、促進腸道和腎臟吸收鈣,維持血液中鈣和磷的平衡。在懷孕後,母體需要大量的維生素D來動員鈣和吸收鈣,以保證胎兒機體發育所需的鈣質,特別是骨骼形成和生長所需的鈣。

缺乏維生素D會怎樣?

既往大量的科學研究已經表明,孕婦缺乏維生素D和鈣質,一方面,可能與孕期和產後的骨質疏鬆、佝僂病、心臟病、肺病、腫瘤、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以及多發性硬化等疾病形成有密切的關係,缺乏維生素D可能導致孕婦發生肌肉抽搐、骨和關節疼痛、肌肉萎縮、肌無力、失眠、過度緊張以及腹瀉等症狀,間接影響胎兒的發育。另一方面,缺乏維生素D和鈣也會增加胎兒和新生兒軟骨病、佝僂病、顱骨軟化、肋骨串珠樣改變以及神經精神症狀(主要是多汗、夜驚、易激惹等)的發生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