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村民文善玉响应防控疫情号召值得点赞

大年初六,对于会东县老君滩乡小牛场村四社的文善玉一家来说,是一个灰暗的日子,70多岁的老母亲从此离开他们。其实这个春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因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显得不太欢庆。

文善玉按照当地农村的风俗,请人选了一个吉日,其实他也想为老母亲风风光光送上最后一程,但是他还是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谢绝吊唁!

会东村民文善玉响应防控疫情号召值得点赞

会东村民文善玉响应防控疫情号召值得点赞

“纯朴的群众让我很感动,宣传是有成效的”

2月1日,我们前往文善玉家采访。

天刚亮,我们决定吃完早餐就出发,但是转遍了会东大街小巷,也没买到一份早餐,只能抓起车上存放的面包寥以充饥。

刚到老君滩乡岩坝防疫检查点,我们的车被拦了下来。出示身份证、登记、测体温、询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消毒……一套标准的防疫检查,让我们对文善玉为老母亲选择的告别方式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检查点,我们决定到乡政府,向当地党委报备即将开始的采访行程。接待我们的是会东县老君滩乡党委书记罗玉团。他告诉我们,年前刚履职,一上任就开始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紧张工作中。

“喜事推迟,丧事简办,在我们老君滩乡已经深入人心了,除了你们要采访的文善玉家,另外还有两家喜事推迟了,一家丧事按要求简办了的”。话一起头,罗书记便向我们介绍起情况:“光是这4起红白喜事,至少就避免了2000人的聚集,也让这2000人更远离了感染的风险”。

当我们问起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阻力时,罗书记马上接过话头:“群众特别配合,自防控工作开展到现在,所有工作都顺利推进。纯朴的群众让我很感动,贴出去的标语、发放的宣传单、村村响里播放的宣传音频,干部、医护人员的宣传劝导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配合,宣传是有成效的”。

和罗书记的交流,让我们对老君滩乡的防控工作情况有了更大兴趣,通过近一个小时的攀谈,排查全覆盖、四级防控体系、全社会动员、党员干部作表率等防控措施渐渐立体起来。“前几天,村社报上来的排查数据竟然有100多人从外地返乡的,感觉可能不正常,没想到和我们3个检查点登记的数据对比后发现,情况确实是这样。”说到这里我们才知道,老君滩乡设置防疫检查点除了例行防疫检查和宣传之外,还有核实数据的“功效”。也正是这个“功效”发挥了作用,才使得排查结果有印证,为疫情防控工作摸清了底数。

会东村民文善玉响应防控疫情号召值得点赞

会东村民文善玉响应防控疫情号召值得点赞

“不收礼、不办餐,只能本社的人帮忙”

在罗玉团的引领下,我们一行往文善玉家走,迎接我们的是小牛场村支部书记田勇。

一眼就看到田勇胸前佩戴的党徽。他刚从几户农户家中走访回来,听说我们来采访,便在路口为我们当向导。“就在前面,几步路就到了”。田勇一边为我们引路,一边和我们介绍起文善玉来:“他是我们村的文书,他老母亲去世后,就打电话给我们村委,要求我们帮他做亲戚朋友的思想工作”。我们了解到的好几起丧事简办的案例,都是基层干部反复劝导后才按要求简办的。还不等我继续问,田勇一边拿出手机一边说道:“看嘛,这是他要求我们发在群里的消息,不收礼,不办餐,只能本社的人帮忙,一家最多只能来一个”。这让我对这位还未曾谋面的文善玉更添了一份敬意。

在当地农村有句俗话:有好的父母,才有好的喜事;有好的儿女,才有好的丧事。何况听田勇介绍,文善玉母亲生前为人和善,温良恭俭,文善玉也睦邻友善,乡亲四邻都想为老人最后再做点事,因此大家对文善玉做出的决定很是不解。“所以说,我们的工作才难做啊!不过还算是把这个工作给做下来了!”田勇忍不住感叹,并顺手向路边的一段矮墙上指了指。

顺着田勇手指的方向,我们看到了贴在上面的红纸:“敬告,慈母于2020年正月初六仙逝,倍感悲痛。为了响应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防疫措施,坚决落实好防疫政策,请前来悼念的亲人、朋友体谅主家的苦衷,……文善玉叩拜。”这是文善玉对坚决落实好防疫政策的宣言!

“那他自家的亲人他是怎么说服的呢?”

“一家人都特别通情达理,没费什么劲他就说好了!”

说话间,来到了文善玉家大门口的晒场上,就停着3辆摩托车,其余再无其它东西。

“我虽有委屈,但我觉得很荣耀”

走进文善玉的家,大概十来个人在各自忙着,我的目光到处搜寻:丧事简办是怎么办?文善玉是谁?现在帮忙的这些人是哪些人?

“这个就是文会计!”顺着田勇声音,我看到了文善玉。头上包着重孝,皮肤略黑,眼神精干略带点血丝。他搓搓带茧的双手把我们带到了摆在台阶下院坝中的桌子前。桌子上早早摆着几个装满热茶的纸杯,在台阶上的堂屋门前,有人在准备着祭祀用的钱纸,还不停地写着些什么,堂屋正中摆着香烛。加上我们,让这个小院显得更加拥挤。看到我们进来,在场的人都停下了各自的谈话,我也尴尬地看看文善玉,请他为我介绍在场的人,除了他的大女儿文兴芳外,至亲全部到齐。

在场有位叫刘正宽的,竟然不是本社的群众。细问之后才知道他原来是仙逝老人的娘家人。在农村,女性老人过世后有一个规矩,就是娘家人没到连棺盖都不能盖严,需要等待娘家人的查验。但在文善玉的劝说下,娘舅家只派了从未离开过家的刘正宽参加接下来的葬礼。

寒暄过后,我请文善玉在小院的一个角落里坐下。

“如果是平常,今天最少也得有七八十人,帮忙杀猪宰羊酥肉,做各种各样的准备了。由于现在是非常时期,所以我们什么也没准备。像今天这种景象,应该是以前缺吃少穿那个年代才有的”。

和文善玉的交谈很顺畅。“原本也想风风光光地为老妈送行,但我不仅是孝家,还是村干部,我必须带好头!”说到这里,他低下头沉思了一会儿。“其实心里还是有委屈,但是不添乱,不害亲友,我觉得很荣耀!”。从他坚毅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的笃定。

“你大女儿为什么没回来?”

“她是攀枝花中心医院的护士,攀枝花的疫情防控任务也重,我也不让她回来!”

“她能理解吗?”

“她是共产党员!”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了,离开文善玉家时,太阳拨开了云彩,明晃晃地照着这个宁静安详的小村庄。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荣耀”,我想应该是理解为一种担当。如他所说,自己既是孝家,也是干部,更是防控一线的斗士。作为孝家,这样为母亲送行他确实委屈,而作为一名斗士,他的决定确实是一份非常时期担当尽责的特殊荣耀。

初十,老人将入土为安。这份安宁也一定会为更多人带去平安。(韩世龙 李桂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