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记李振东:防控疫情用上“动态楼宇”治理模式

打赢肺炎疫情防控这场硬仗,关键在末梢,成败看基层,而基层的重点在农村、在村居、在社区、在网格。如何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落实落地,需要把基层大大小小的网格组织起来,织密织牢阻断毒源传播的防护网。而这其中,社区党委书记的角色至关重要。

北京市朝阳区东风地区,2020年1月23日大年二十九晚上,当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筹备除夕盛宴时,刚刚参加完地区领导干部紧急会议的紫萝园社区党委书记李振东向正在回家路上的社区干部们发出了这样一个通知:“@所有人,于今晚八点半,到社区居委会集合,开展入户排查。”

一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阻击战悄然打响……

“把病毒拦在咱们的家门外!”

疫情突如其来,要在全社区3500户居民和辖区社会单位中,连夜针对户籍为湖北及1月9日之后湖北返京人员进行一次无死角、地毯式排查,任务量之大可想而知。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考验共产党员的时候到了!让我们团结起来,把病毒拦在咱们的家门外!”在李振东的带领下,社区7个党支部,全员响应,一支以社区党员、社工、志愿者组成的“抗击疫情志愿先锋队”迅速成立,排查登记工作紧张有序地展开。

入户登记、电话随访,一个个数字摸排上来了,一张张报表汇集起来了,而这些数字又是每日变化的。如何让这些动态的数据更科学有效地成为疫情防控决策的依据和参考呢?李振东迅速联系之前合作开发“动态楼宇”管理系统的科技公司,第一时间推出了一个手机APP软件——《紫萝园社区进京人员信息登记表》。内容除了登记人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联系方式、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详细地址等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从哪个省市区进京、进京交通工具、过去两周内是否途径/中转/停留过湖北/武汉,过去两周内是否接触过湖北/武汉的客人/亲友,近期身体是否出现过感冒、发烧、咳嗽、呼吸困难、腹泻乏力等症状。

“李书记的这一招太赞了!数据实时更新,情况一目了然,这个软件系统可以说为我们防疫一线的社工们插上了科技的翅膀。”90后社区居干丁妍自豪地说。

“织密织牢阻断毒源传播的防护网”

说到科技创新,那可是李振东书记的强项。今年46岁的他,自2015年担任东风地区紫萝园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以来,以问题为导向,带领14名社工、7个党支部、340名共产党员,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动态楼宇”治理模式。

李振东有常年写工作日记的习惯,办公室抽屉里的几大本日记,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工作思路和相应的数据支撑。

李振东告诉记者,紫萝园社区“动态楼宇”管理系统最初是针对小区楼宇分散、管理难度大这一实际情况建立的,这两年在清理楼道堆物堆料、整治违法建设、推广垃圾分类等工作中效果明显;特别是在这次疫情防控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楼宇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所谓动态楼宇治理模式就是用动的思维模式,去解决不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用动的工作机制,去服务动态的人群。通过这一模式,我们辖区志愿者实现了全覆盖,确保了疫情防控有人做,百姓的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解决。”

紫萝园社区党委通过“动态楼宇”治理模式,让群众“动”起来,建立疫情防控“一楼多员动态网络”组织体系,鼓励社区居民参与防控活动,截至1月27日,社区通过微信、电话、宣传、公众号等渠道,共计随访3100余户,随访人员8000余人。让信息“动”起来,结合动态“日报”机制,及时掌握疫情变化,责任到人、联系到户,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不留死角。让工作“动”起来,以社区“动态”网格为支点,加强辖区住宿场所、餐饮单位、流动人口的人员健康监测,摸排人员往来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重点追踪、督促来自疫情高发区人员居家医学观察14天,监测其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就这样,李振东带领他的“动态楼宇”工作团队;通过“动态”大数据平台,第一时间筛查疫情高发区人员信息,做到针对疫情有的放矢;筛查结果第一时间上报,做到出京心里有底,返京随时登记,确保信息不缺、不漏、不恐慌。

“再可怕的疫情也打不败咱们中国人!”

2020年的春节,对于李振东和他的同事们来说,注定将是一段难忘的日子。圆满结束2019年国庆群众游行方阵和服务保障工作的他们,原本打算过一个轻松愉快的假期,没想到不仅一天没休息,还比平时更忙碌更辛苦。

今年36岁的紫萝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孙博磊,孩子刚满一岁,原本打算趁着过年放假,好好补偿一下媳妇儿和孩子,没想到疫情来的如此猝不及防。“大年二十九晚上我们第一天入户时,连最基本的防护口罩都是东拼西凑的,什么式样、什么颜色的都有。当时李振东书记就说了,如果遇到密切接触者什么的危险情况,我先上!”

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责任,这一点在基层体现的最充分。

十几天来,李振东和他的战友们奋战在社区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累了,回到办公室的椅子上眯一会儿;饿了,一碗方便面也能吃得津津有味儿。

“说实话,一开始我们挺害怕的,特别是家里的父母,每天都在担心我们的安危。但看到李书记沉着的样子,我们就有了主心骨。”漂亮的社工张娜悄悄地告诉记者。

“听着新闻中每日上升的确诊病例数字,特别是死亡病例数字,要说不忧虑,不纠心,那是假的,但我不害怕,因为我经历过2003年的抗击非典。当时我在乡里参与综治工作,光是居民测量体温的统计表,每天就能装满两个纸箱子。17年后的今天,我们的科技更进步了,国力更强大了,特别是经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的思想觉悟和凝聚力、战斗力更强了。我相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我们多年建立的群防群治体系,再可怕的疫情也打不败咱们中国人!”李振东翻看着自己的日记本,坚定地说。

“等春暖花开时,欢迎你再来紫萝园!”

记者前来采访时,恰逢2020年2月2日,一个被网友们称为千年一遇的对称日。踏着鼠年春节后的第一场雪,李振东进行着每天一次的社区“快步走”。

“每天有事没事我都要转一圈,听听看看,这一点,作为社区书记我觉得是必须的,因为能了解第一手情况。这些天我重点是看看各个执勤点儿的情况。像这种天儿,就要关注志愿者们的出行安全,把伞支上,把地面上的积雪清扫一下。这些老党员年纪都不小了,万一有个摔跤受伤的就对不住他们了。”

李振东说,这次疫情防控,让他感动的人很多,除了并肩战斗的社工外,还有支援报名上一线的党员志愿者。比如居委会楼上一对80多岁的夫妇,都是老党员,主动报名要求参与一线入户工作。“我就跟他们说,你们年龄大了,照顾好自己,在家帮我们社区打打电话就行。结果发现,他们做得特别认真,每天不仅把自家的清洁工作做好,还用社区配备的消毒液,把楼道公共区域也清洁了。像这样的老党员在我们每个小区里都有。你说,有这样的党员做后盾,我们能不打胜仗吗?”

看着空空荡荡的小区,李振东动情地说,“上次下雪时,院子里堆雪人的孩子和家长特别多。今天,我相信此时此刻,隔着家家户户的窗子,有不少人在默默地望着外面的雪景。他们用自己的自律守规,在支持我们社区的疫病防控工作。为这么好的居民守护好家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和担当。”

回到居委会,顾不上喝一口水,李振东快速给社工布置了几件着急落实的事情:有一块路面砖太滑,要找人打磨一下,避免居民摔跤;与保洁联系,便道上的积雪要随下随扫,避免夜间结冰;小区封闭,快递人员不让进,要跟居民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

结束采访前,望着脸上被口罩勒出深深印记的李振东,记者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十多天过去了,说实话,您着急吗?”

“当然着急,因为疫情不过去,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就无法恢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但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不能躁。因为社工看着我,党员看着我,我的情绪如何直接感染他们;而他们又会把相应的情绪传递给社区居民。所以我要求自己,急而不躁。我相信拐点很快就会到来。等春暖花开时,欢迎你再来紫萝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