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家訪“吃閉門羹”,有的家長在家卻不願開門拒之門外,教師家訪合理嗎?

走進大學校園的忐忐


老師家訪,不喜歡,為了孩子無奈。現在與過去不同了,過去請客吃飯,走親訪友都在家;現在直接飯店,連家都不去了。家是私密空間,孩子玩伴,一般情況下,不讓來家裡,主要是本人喜歡手工,各種小製作,每次親朋好友來玩,都要帶走幾件,心疼啊,無奈。老師家訪也一樣,會提些倡議,希望幫忙關心學校的課外活動。正因為這樣,義務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學期的活動課,勞神吧,孩子成績未達到三好學生標準,學校給評了三好學生,成績好的學生家長可有意見了,所以他們看不到你為學校為學生做的付出,只看結果,傷心吧!這就叫化錢買教訓!


燕南趙北春來時


我不喜歡老師家訪。去年冬天,領著孩子剛到超市。接到幼兒園老師電話。說已到我家樓下。要家訪。我趕緊回家。到樓下,看見凍的瑟瑟發抖的老師和她的六七歲的兒子。我滿心的愧疚。我家孩子上幼兒園,和老師時常見面。有啥事不能在學校說?興師動眾的!到家後,就是聊點兒家常。說說我養的花如何如何。不是埋怨老師,老師也是迫不得已。可是,她見了我確實也沒啥說。我家孩子在校情況,我每天都會了解的。總而言之,下次我就會婉言拒絕老師的家訪。我當老師,也極少家訪。不想給家長添麻煩。現在,通信如此方便,學生有特殊情況,可以第一時間告知家長。家訪實在沒必要。


中篇小說


我從事了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到學生家裡去家訪也不計其數,絕大部分家長對老師的來訪表示歡迎和感謝,也再三囑託老師,對孩子嚴加管教。但也有幾個別家長,反感老師去家訪,老師也會吃閉門羹。


記得前年春季開學,我班有一位學生沒有到學校報到註冊,我作為班主任,給學生家長打了電話,是學生婆婆接的電話,他說孩子不想讀書,然後就掛斷了電話。由於學生家庭特殊,父親因為參與打架鬥毆致人死亡而被捕,母親因為傷心而精神失常,孩子的管教落在了婆婆身上。婆婆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沒有多少文化,也不懂如何教育孩子。


我忙完學生的報到註冊後,就到學生家去家訪,剛到學生家門口,看見他家大門緊閉,我在院壩喊學生的名字,學生的婆婆不讓學生出門,回答了我四個字:"不讀書了。"然後又在家裡做做她的事情,大門始終沒打開。我問他為什麼不讀書了?沒有人回答我。

我回到學校,將這一情況反饋給學校領導。學校領導講這一情況反饋給關工委,第二天,關工委工作人員和學校領導一起到學生家去家訪。經過對學生和家長的教育,勸返學生回校讀書,學生也跟隨我們一起回到了學校,順利的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



老師家訪,是對學生家庭狀況的瞭解,也是對學生在家情況的掌握,家長學校雙方配合,共同完成對孩子的教育。


Lance課堂


老師家訪吃“閉門羹”,家長在家卻不願開門拒之門外,這樣的拒絕,基本上是沒有的,沒有這樣人情世故都不懂的家長。但是,另一種“閉門羹”卻經常遇到,不少教師都吃過,就是家長明明在家,聯繫的時候說沒在家。

我和我的同事,都遇到過這種情況,一位同事去家訪,來到了學生家樓房下打電話聯繫,因為樓層比較多,在樓下就聽到了家長在樓上接電話的聲音,結果家長說自己不在家,以後另約。

這種情況,並非個例,只是大多時候,只是懷疑,不像上面說的這樣“證據確鑿”罷了。由於學校有家訪任務,有一名老師,聯繫某一個學生家長三次,都是不在家,真不知道學生放學後,帶著孩子去哪裡了?

這種現象,其實引起學校領導的思考,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一個通訊特別發達的時代,傳統的家訪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了。而我們的一些學校領導,還在給教師下達傳統形式的家訪任務,這就是不能與時俱進,既是強教師所難,也是讓教師強家長所難。

一部手機,即時通話、語音留言、視頻聊天、短信、社群……方式太多了,教師家訪,完全可以運用發達的通訊,沒有必要一定要到學生家長。因為現在不坐在一起,同樣是可以面對面的,同樣可以達到家訪的目的。

從教師方面來說,去學生家家訪,時間很難擠得出來,老師有時間比較方便時,家長沒有時間,可能不夠方便。現在城市發展日新月異,教師想找到學生的家,即使是門牌號碼齊全,也是不易的。

從學生家長方面來說,家長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時間安排,現在很多年輕的父母,吃飯都是要外賣,不喜歡有人到家裡打擾,教師聯繫時,不好直接拒絕,就來個“我不在家”。

生活在社會里,我們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學校領導更要如此,不要再強人所難了,家訪也要與時俱進,放著發達的通訊工具不用,不是腦子有點鏽蝕了麼?


當代師說


老師家訪“吃閉門羹”的事情還真有之,曾經自己就遇到過。說到原因有各種各樣的,歸根結底還是家校關係不和諧。

記得一年暑假,為了防假期學生溺水,縣政府要求每所學校要進行家訪,並要求所有學生全覆蓋。

在我訪問的家長中,其中一個家長與他通了幾次電話他都說不在家,幾次後他生煩了,說我自己的孩子從不讓他玩水,老師不必來家訪了,也不必一個不了一個電話。

我猜想是不是每次我打電話他都在牌桌上,還聽說過一句話,在牌桌上接電話是會輸錢的。可能我讓這位家長輸錢了。

做了近30年的教師,我也沒想明白為什麼要求老師家訪,哪個文件規定老師需要家訪?在統一制訂的班主任日誌中還要做家訪記錄,作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項內容。

為了更好地共同教育孩子,老師要與家長之間需要多聯繫多溝通沒錯,但為什麼要求老師要主動家長溝通,要家訪,不應該是家長得主動與老師溝通嗎?

也許這就是網絡上常有人爭論的,教師是服務行業吧?


輕風教育


記得剛畢業分配在農村學校,學校規定每位老師每學期要家訪百分之五十的學生,一學年達到百之一百。我們這裡農村學生住得比較集中,晚飯後,學校統一組織老師一條村一條村去家訪。那時的村民比較淳樸、善良,很熱情地給老師倒茶遞水,也認真地聽老師的建議,能言善道人家還積極與老師溝通。那時家訪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調到城市學校後,學生住得就比較分散,有的家長要上夜班,給家訪工作帶來困難,但家訪工作仍要達標,死任務。老師們只好提前給家長說。下午放學後,班主任騎著自行車走家串巷,訪到晚上萬家燈火時,才飢腸漉漉地回到家,家和孩子都顧不上,一個晚上只能訪五六家。

記得有一次,一位老師去家訪,那家養了條大狗,沒看好,狗把老師咬傷了,而且傷得厲害。有關部門才意識到老師的人身安全,才出臺可以電訪。

家訪,加重了老師的工作艱辛,還得不到家長的認可。如果家長們都覺得家訪不合理,可以反映上去。取消家訪,為老師減負。現在是信息時代,與家長溝通,還有很多渠道。


小荷50089601


有些人認為這是老師負責的表現,有些人認為老師是多此一舉。老師也未必喜歡家訪,多半是學校給老師佈置的任務,她不得不去執行。

我兒子幼兒園,也有老師家訪活動。剛開始聽說有這個事情,我還挺詫異的,心想,這是要看什麼呢?家庭環境還是什麼?我當時還跟閨蜜開玩笑說,家裡有啥值錢的擺件沒有,給我用一會...

其實家訪,有時候真的會給一些普通家庭帶來負擔,有些孩子住在商品房裡,有些孩子住在自建房,有些孩子住拆遷房,有些孩子甚至跟著父母或者爺爺奶奶租房子...

老師把她們的想法說的也很明白,老師只是根據家庭情況,分析每個孩子的特點。更好的發現跟解決問題。

但是對於現在幼兒園,填寫父母學歷,工作之類的,確實也存在一些異議,因為這些信息不是保密的,每個班級裡的成員家長,都可以看到班裡每個孩子家庭的信息情況。真的會存在一些問題。

幼兒園就不說了,像小學,中學,如果一旦出現家訪的情況,多數就是孩子在校表現出現了問題,老師想跟家長了解一下具體的情況。這樣的情況,家長如果拒絕,就不太好了。因為老師的出發點肯定就是為了孩子。

不管老師是為何家訪,既然學生家長拒絕,估計也是有他們自己的主意。老師就不用強人所難了,你已經做了你認為該做的事情就可以了。


懶懶推文


作為老師,家訪是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一項。家長的素質參差不齊,老師家訪吃閉門羹也屬正常,但是老師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不能計較這些。班裡一位同學經常不能按時完成作業,多次與家長聯繫、打電話都沒見到家長。終於有一天見到了這位家長,這位家長卻急著要走,他說“你別耽誤我,我還有一千多隻鴨子要喂呢。”一聽這話我來氣了“到底是鴨子重要,還是孩子重要?”沒想到他突然來了一句“就目前來說,鴨子最重要。”說著邁開大步離開了。天空中下著淅淅瀝瀝小雨,我站在雨中欲哭無淚。


江山165940261


我是老師,我來談談我的觀點吧。

第一:老師一般不會去家訪的。

我是老師,首先聲明,在近十年中,我從未家訪過一個孩子。當然,這不是我作為老師不負責任,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現在電話交流很方便。

除了電話還有微信等,都可以和家長很好的交流,為什麼非得去人家家裡呢?

2、去人家家裡,家長會有不好的想法。

一般的家長都會考慮中午請老師去哪裡吃飯呀,或者怎麼隆重接待老師呀等等,會給人家增加很多麻煩。

3、大家都忙,家訪確實很影響彼此。

現在社會,大家的時間都是很寶貴的。如果老師家訪,估計至少得耽誤家長一個上午的時間什麼也幹不成,老師也是。何必呢?

第二:作為很多家長,我知道他們根本不喜歡老師家訪。

現在的家長不說家訪了,你打個電話人家有時也很不耐煩。因為老師去交流的事家長也很清楚,但也沒有好的解決辦法。比如:

1、孩子不寫作業。有的家長也輔導不了,也沒錢送輔導班,能怎麼樣?

2、孩子沒人管。家長在外打工,爺爺奶奶管不了,難道讓家長不打工了,怎麼可能?

3、孩子搗亂打架。家長說在家也打了,但孩子還改不了,他們也沒辦法

等等,這種情況是很多的。

很多家長對自己孩子的情況可以說比老師還清楚,但也教育不過來。老師再去找家長,他們只會認為老師沒能力,你們教育不好,老找家長幹什麼?

作為老師,我的觀點是,沒有特別的事,老師還是別家訪了。

現在有電話微信等方式,交流都很方便,真沒必要家訪。

真有事,可以把家長叫到學校面對面交流,為什麼非得去人家家裡呢?

時代變了,我們的工作方式也要改變,家訪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大家交流一下吧。


人生如夢LLH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家訪,尤其是上門家訪的必要性受到人們的質疑。現在通訊發達,電話、網絡成為人們互相交流地主要途徑。然而,不可否認,上門家訪的效果是其它任何形式不能取代的。因此,教師家訪是非常合理的,家長不應該把老師拒之門外,讓老師吃“閉門羹”,這樣的家長是非常不明智的。

我同事就曾經家訪過一個學生,在離高考僅僅還有四個月的時間的時候,該學生還是不能專心學習,整天想著看小說或去網吧打遊戲。經瞭解才知道,學生的父母開著一家飯店,由於整日忙於生意,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因此,該學生沒有得到父母太多關心照顧,自幼跟著爺爺奶奶。爺爺奶奶不識字,只是勉強照顧他的生活起居,無力顧及他的學習情況。但是父母卻對他實行高壓政策,逼他一定取得好成績,否則對不起爺爺奶奶和父母的整日操勞。

在這樣的高壓政策下,他不但沒有把精力放在學習上,還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平時謊話連篇,懶散不求上進。在學校裡,老師也把他當成問題學生,經常懲罰他。在這樣的生活學習環境中,他不但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跟其他同學一起經常曠課去上網,好幾次都玩失蹤,幾天不回家,直接影響學習。可見,全面深入地瞭解學生對於教書育人的教師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1、家訪是學生健康成長髮展的需要

由於有些家長缺乏科學合理的教育方法,對孩子的成長髮展中遇到的一些煩惱置之不理,一味要求孩子取得好成績,使得孩子與家長之間形成很深的代溝,難以進行必要的溝通。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家訪,與家長面對面地交流溝通有關孩子的各方面表現,並且與家長共同探討科學教育孩子的方法,肯定能起到很好的促進家校合作並且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作用。

2、家訪是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教的需要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好學生,使他們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得以健康發展,而瞭解學生又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俗話說“育人先育心”。只有全面而深入地瞭解學生,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才能明確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教師瞭解學生不但包括瞭解他們的生活習慣、成長經歷、心理特徵、學習習慣,還要了解他們的生活成長環境。

家訪是教師和家長溝通的很好的方式,通過教師和家長的交流,雙方都可以瞭解到自己平時難以發現的有關某個學生的一些情況或問題。對於教師來講,有利於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教。所謂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學中根據不同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自身素質,教師選擇適合每個學生特點的學習方法來有針對性地教學,發揮學生的長處並彌補學生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們通過家訪可以瞭解學生的生活成長環境和他在家的表現。因為環境在孩子的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學生的很多在校表現及其個性特點只有親自到他生活的家庭環境中才能得以理解。

3. 家訪是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學生的需要。

很多家長因工作太忙,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顧孩子,因此難以花更多的時間去配合學校和老師教育好孩子。很多孩子回家不願意和父母透露太多關於學校的事情,更不要說自己的學習情況了。那麼通過家訪,家長可以和老師促膝長談,充分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確實不失為一種很好的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好孩子的好方法。

總之,家訪的根本目的是通過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勞等各個方面得以健康發展,要提高家訪的實效性,學校要加強家訪制度建設以保障家訪工作有效開展,教師要注重自身專業發展以提高家訪質量,家長要積極配合教師家訪以推動家校合作,學生要加強與老師和父母的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