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稱帝到溥儀退位,這期間的皇帝按綜合實力排位,你認為誰會排第一?為什麼?

大漠孤煙ftms


老施來回答。


上古之時,有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燧皇,女媧氏媧皇,伏羲氏羲皇;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堯、舜。這些都是中國最偉大的聖人,但他們都沒有專享”皇帝“的稱號。


直到秦始皇,認為自己的豐功偉績已經超越所有古人,牛逼得不行,於是把”皇“和”帝“都加在自己頭上,號稱”始皇帝“,夢想千秋萬代江山永固。可惜,始皇帝的如意算盤沒打多久,到了二世就亡了。後繼者有如過江之鯽,直到清王朝覆滅溥儀退位,皇帝數量達到400以上。他們有的固然英明神武,有的卻十足白痴,有的寬厚仁慈,有的卻暴虐殘酷。不管他英明有為,還是胡作非為,作為數量上佔絕大多數的平民只能淪為皇帝們的背景板,對他們無可奈何。如今,同樣作為吃瓜群眾的我們,可以終於有了站在他們背後指手畫腳、品頭論足的權利。


下面,我們來聊一聊,這個特殊的從業群體,按照百分制給他們排一排座位。


有偉人曾經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對皇帝們也做過一番評價:“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只識彎弓射大雕。”毫無疑問,這五位都是皇帝群中最傑出的代表,是英明神武的代言人。老施認為,這個隊伍中還要加上,提三尺劍得天下的漢高祖劉邦,窮和尚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一介書生打天下的漢光武帝劉秀,結束了南北朝亂世的隋文帝楊堅,還有清聖祖康熙。他們大多數是開國之君,基本上都是靠自己帶領團隊以武力取得天下,或開疆擴土,為王朝和民族開拓生存空間,創下萬世之功。這支十人的隊伍,是有皇帝以來的最強組合,當無異議,最強者也不出此十人範圍。


如何評價?


在中國,評價皇帝,歷來有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文治和武功。


先說武功。分值50分。


此項排名第一名,毫無疑問是“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鐵木真。他領導的蒙古鐵騎,在他的時代和他死後的百餘年裡,縱橫天下,無可匹敵。他的子孫們把歐洲各國打得落花流水,兵鋒直指到西班牙海峽。他留給歐洲人的創痛,至今仍然讓歐洲人恐怖地稱之為“黃禍”“天譴”。鐵木真被當作我們中國最強勢的符號,他的功業和影響,沒有第二個人可以比擬。他和他的子孫們統治的疆域可以見下圖,很恐怖的發現鋪滿了整個歐亞大陸。他的得分應該是滿分50分。

只可惜,我們漢人這麼認為,蒙古人可能有意見,貌似鐵木真不是漢人。所以,最讓我們漢族感到自豪的君主,應該是漢武帝劉徹。正是在他的領導下,一掃數百年對匈奴的屈辱和屈服,手下的衛青、霍去病舅甥兩位,把匈奴打得滿地找牙,封狼居胥,把漢朝的疆域擴展到了西域,為漢族的生存拓展了空間。漢武帝時疆域空前遼闊: 東抵日本海、 黃海、東海暨朝鮮半島中北部,北逾陰山,西至中亞,西南至高黎貢山、哀牢山,南至越南中部和南海,打出了中國版圖的雛形,功在千秋!他的得分45分。


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壯哉,始皇帝!他的得分45分。


清聖祖康熙:平三藩平復半壁江山、收臺灣迎回寶島、收回雅克薩,締結《尼布楚條約》穩固東北,遠征西藏,掃平準噶爾部,創建了北自蒙古,西至新疆西藏的統治,在他的任內中國領土範圍達到最大1316萬平方公里 。他的得分40分。


也許有人有意見,前面幾位爺都是在祖宗打好的基礎上,靠手下大將賣命,才有的英明神武。那後面的幾位都是靠自己奮發振作,徒手攀巖。


唐太宗李世民:他雖然不是開國之君,但實有開國之功。可以說,大唐的天下大部分是他打下來的,並且是親自上陣,親自殺敵。在他任內,唐朝在漠北設立安北都護府,在漠南設立單于都護府,建立了南至羅伏州(今越南河靜)、北括玄闕州(後改名餘吾州,今安加拉河地區)、西及安息州(今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東臨哥勿州(今吉林通化)的遼闊疆域,面積達到1237萬平方公里。他的得分45分。


漢高祖劉邦:號稱提三尺劍取天下,但他主要是靠他的團隊得分。“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他倒也坦誠。他自己親自出戰的幾次,幾乎都吃了敗仗,最後一戰白登之圍,被匈奴包了餃子,靠重禮賄賂才脫身。他的得分30分。


明太祖朱元璋:叫花子窮和尚出身的他,靠一己之力,拉隊伍,組團隊,大戰陳友諒,擊殺張士誠,在元末群雄中突起,最終取得天下。建立明朝後,發動八次北伐蒙古,徹底消滅元朝殘部。值得一提的是,明朝的版圖雖然不大,但一直是非常穩定有效的統治。他的得分35分。


漢光武帝劉秀:昆陽之戰7000對四十萬,一戰成名。本來是給謙謙君子的讀書人,在跟隨哥哥劉演一起反抗王莽過程中成長為一代雄主,帶領雲臺二十八將掃平關東、平復隴西、攻略川蜀取得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中國再次歸於一統。他的得分35分。



隋文帝楊堅:這位爺的皇帝位子是從北周禪讓過來的,沒有經過腥風血雨,大一點的軍事成就是派他的兒子楊廣南下平陳,統一南北。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開皇年間,隋朝疆域達到467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700餘萬戶。他的得分20分。


宋太祖趙匡胤:這位爺的皇帝位子也是通過禪讓得來的。不過,他出身行伍,屢建戰功,做到了殿前點檢指揮使。他在位期間,依據宰相趙普“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致力於統一全國,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完成了全國大部的統一,但疆域面積最小,僅僅280萬平方公里。他的得分20分。





再說文治。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此項打分甚難。我們不妨把此項拆解為現代人能理解的兩項:制度建設和老百姓的幸福感,分別25分。


秦始皇嬴政:這位爺號稱始皇帝,皇帝的名字正是他創造的,後面400多位都要尊他為“祖龍”。他是一位天才的制度設計者。主要有:1、開創帝制。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2、創建郡縣制和官僚制。廢除分封制,改行郡縣制。全國分成三十六郡,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郡縣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打破了血緣關係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則代替了貴族的世襲制。3、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統一文字,為中國真正從文化上統一,創下了不世之功。

據記載,嬴政每天批閱的奏章竹簡達到好幾車,每天都在案牘勞形中度過,出過幾次門,也談不上公款旅遊,最後還死在河北沙丘的巡視途中。正是因為他近乎變態的勤勉,對文化的摧毀巨大,秦始皇第一個燒書、殺文人,他開的這個壞頭在以後的幾千年裡被一再地重複。後世的皇帝們有樣學樣,甚至打著拯救文化的幌子,編書寫書,實則燒書毀書,殘害知識分子;對百姓的壓榨無底線,不斷上馬大型工程,修長城、修馳道、修阿房宮,強徵天下百姓做苦工。制度建設得分25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0分。

漢武帝劉徹。這位爺在制度建設上與秦始皇並駕齊驅,整個中國歷史上中央集權式帝國統治制度正是在這兩位手上構建,後來的人只不過在上面修修補補。主要有5條:1、獨尊儒術。把儒家思想正式定為國家正統,從此延綿兩千餘年。2、制定曆法。曆法統一由國家制定、頒佈,以正月為歲首,一直沿用下來。3、創立太學。創建太學、鄉學,設立舉賢制度,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官制度。4、開闢絲綢之路。派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絲綢之路,第一次將中國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漢使到達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闐、扜罙、犁軒等諸國,開拓了連接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其中最遠到達的犁軒位於埃及亞歷山大港,這是漢朝使節到達的最遠地區,歐亞非的絲綢貿易就此成型。5、鹽鐵官營。鹽鐵官營自漢代延續到現代,鹽鐵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國企控制。這項制度實施,使國家獨佔國計民生意義最重要的手工業和商業的利潤,是最早的國營企業制度。

然而在他的治下,無論是貴族官員還是平民百姓恐怕都不會幸福。在他老人家創建那麼多的不世功勳的背後,都是舉國付出。以至於,到了老年,他自己下了著名的罪己詔“輪臺詔”承認自己的窮兵黷武造成天下困苦。制度建設得分25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0分。

漢高祖劉邦:“約法三章”是劉邦與秦朝咸陽父老們的約定。實際上,漢朝也是沿襲秦制。秦始皇造好的國家機器,被秦末起義軍砸碎,在劉邦的手上修好如新,繼續發揮功效。經濟上,免除徭役減輕人民的負擔,如減輕田租,什五稅一,“與民休息” ,釋放奴婢,凡民以飢餓自賣為奴婢者,皆免為庶人,解放生產力,使百姓得以生息,民心得以凝聚,國家得以鞏固。但由於,戰亂太久,經濟凋敝,連他本人湊一輛四匹馬同色的馬車,宰相們出門的公務車只能是牛車。老百姓生活可想而知。制度建設得分15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15分。

漢光武帝劉秀。劉秀算得上是皇帝中的君子。他善待功臣,也善待百姓。對功臣,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交換其兵權,不像他的祖宗劉邦做到”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窮兇極惡;對百姓,實行與民休養生息政策,薄賦斂。恢復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制。偃武修文,不尚武力,“知天下疲耗,思樂息肩,自隴蜀平後,非警急,未嘗復言軍旅”。制度建設得分15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20分。

隋文帝楊堅。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適合於南北統一後的中國。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首創科舉制,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末年,對中國社會和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甚至現代的選拔公務員的制度就是從科舉制上演變而來。隋文帝對周邊各族,採取了軍事上的防禦和政治上的招撫政策,有效地處理了民族矛盾, 被北方少數民族尊稱為“聖人可汗”。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制度建設得分20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20分。

唐太宗李世民。制度上承襲隋朝,並無大的改變,完善了科舉制,使之真正能夠成為天下人才的選拔制度,由此發出“天下英雄盡入吾彀中!”的感慨。經濟上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製,使農民有可能安定生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重視農業,減輕農民賦稅勞役。“戒奢從簡”,節制自己的享受慾望;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利於減輕人民的負擔,由此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並且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有唐一朝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過兩次著名治世的朝代。制度建設得分15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25分。

宋太祖趙匡胤。他奉行“文以靖國”這一理念,果斷的實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國策,通過設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舉,創設殿試,知人善任,厚祿養廉等一系列重大舉措,徹底扭轉了唐末以來武夫專權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堪稱最文明的皇帝。雖然本人出身武夫,趙匡胤卻非常重視文化,尊敬文人,弘揚文明。在位一朝沒有殺過一個真正的文人,“後世子孫有殺士大夫一人者不得入太廟受供享”,這句話讓蘇軾保住了腦袋,給中華民族留下了最偉大的一位詩人,也讓知識分子在千年之後依然感到溫暖。由他開拓的趙宋一朝,經濟發達,老百姓生活安定,文化繁榮,各種詩詞曲藝和各種流派的思想,競相放彩。文化群星璀璨:蘇軾、蘇轍、蘇洵、王安石、歐陽修、黃庭堅、朱熹、陸九淵。。。。。。制度建設得分20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25分。

成吉思汗鐵木真。嚴格來說,鐵木真並沒有真正的帝國概念,佔領的土地再大,也沒有想把它建設成一個漢人觀念裡的封建帝國,恐怕在他的心裡,這一切都是部落。他的制度貢獻在於創立了軍政合一的千戶制,先後任命了一批千戶官、萬戶官和宗室諸王,建立了一個層層隸屬、指揮靈活、便於統治、能征善戰的軍政合一的組織。在他的治下,蒙古人會活得有滋有味,其他人恐怕就沒有什麼好,臭名昭著的”四等人制“就是誕生於此。制度建設得分10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0分。

明太祖朱元璋:制度建設1、廢除丞相,由六部直接為皇帝負責,後世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內閣制;2、建立戶籍制。作為一個赤貧的和尚最終贏得整個天下,他就像所有暴富的地主老財一樣死死地盯著他的王國和王國上土地臣民等等一切,把這一切都登記造冊,心中有數;3、開啟特務統治。創立了錦衣衛,後世還在此基礎上開了東廠和西廠。

他出身貧苦,痛恨貪官汙吏的敲詐勒索。不斷在全國發起“反貪官”運動,矛頭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級貪官汙吏。甚至下詔,老百姓可以直接將貪腐官員捆綁扭送到京城。制度建設得分20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20分。

清聖祖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他少年登基,除鰲拜、平三藩、東西拓土、遠定臺灣,在他的時代,大多數人都可以安居樂業,所以他的文治和武功都值得炫耀。他的政策多是關懷民生,廢止”圈地“,阻止了本民族的野蠻惡習;稅賦改革,按丁徵收丁稅,實現了地丁合一,推行”永不加賦“;他曾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駢字類編》、《子史精華》、《朱子全書》、《大清一統志》、《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玄燁懂拉丁語、懂蒙回藏滿各族語言、懂天文曆法、懂數學和解析幾何,他甚至還學過一些化學,親自做過實驗。他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正直、敬業而善良。尤其可貴的是,終其一生,他始終靈臺清明、心胸開闊,有著常人沒有的寬容和觀察力,他始終關懷他治下的百姓,是最具有人情味和通情達理的皇帝。他的為政之道,讓普通人感到寧靜幸福的。制度建設得分15分,老百姓幸福感得分25分。




綜上,秦始皇嬴政 70分,漢高祖劉邦 60分,漢武帝劉徹 70 分,漢光武帝劉秀 70 分;隋文帝楊堅 60分;唐太宗李世民 85 分,成吉思汗鐵木真 60分,宋太祖趙匡胤 60分,明太祖朱元璋 75分,清聖祖康熙 85分。

清聖祖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最終勝出。


老施野談


某一天,我國曆史中的400多位皇帝不知為何聚集在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大殿中,在他們400多人的中間,有著一張金絲楠木打造的巨大圓桌,他們400多人就圍著這張圓桌,平等地坐在了圓桌周圍。

在看著人來得差不多之後,歷史中的第一位皇帝、有著千古一帝稱號的秦始皇帶著一臉威嚴的站了起來。

他先是輕咳了一聲,然後就向著其他眾位皇帝開了口:

“今天呢,我們眾位皇帝聚在一起,閒話也不必要說太多,我們今天就來論一下這中華歷史中最厲害的皇帝是誰。

首先按照我自己的觀點,這中華上下五千年以來,最厲害的皇帝肯定是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也不是本人自誇,而是有實打實的歷史功績證明的,君不見在我贏某人生前,這中華分裂到了何種程度?

如果不是我率領著大秦虎賁一統了這分裂的中華,你們覺得你們這些後來者能有機會享受這麼一個大一統帝國帶來的福利嗎?”


眼見著秦始皇說完,其他皇帝紛紛不服氣了,只見劉邦站了起來,反對說:

“你是拼爹、拼祖先的,算不得真正的本事,要是沒有你祖上積攢下來的雄厚國力,你能有機會創造這麼龐大的偉業嗎?

我才是這中華5000年以來最強悍的皇帝,要知道,我原本只是一個市井中的混子、是一個沒有任何出身的普通人,後來我能成為皇帝、能成為這大漢帝國的創始人,完全是我從無到有拼搏出來的,相比於你的拼爹、拼祖先,我這皇帝當的才是真本事。”





劉邦說完後,漢武帝劉徹也站了起來,他對著劉邦說:

“老祖宗,您這可說的就不對了,拼爹、拼祖先怎麼了?我們這些皇二代既然擁有這些資本,就應該好好利用起來,在歷史中,皇二代何其之多,但是能真正做出功績的,又有幾人?

我覺得吧,我們這些皇二代你們是不能忽視的,秦始皇的功績我就覺得很不錯,但是相比於秦始皇和您,我覺得自己才是最為強悍的,你們看一下我在位時期的版圖,就大概可以知道我說這話的底氣是從哪裡來的了。”


漢武帝說完後,光武帝劉秀有些摩拳擦掌地站了起來,只見他非常自豪的說:

“你們這些功績都是歷經千辛萬苦才打出來的,哪像我,輕輕鬆鬆、僅憑著運氣就從王莽手中匡復了我大漢江山,雖然我的實力不敢說超過你們,但是在運氣方面,卻絕對碾壓你們。”

其後,晉朝的開國皇帝司馬炎正想站起來,但是隋文帝楊堅卻先他一步站了起來,並喝斥他說:

“司馬炎你坐下別說話!要不是你和你的子孫們,這偌大的中華國土會分崩離析成五胡十六國、南北朝那種混亂不堪的局面嗎?你也不想想,你們司馬家族到底害得多少中華同胞在那些戰亂中丟掉了性命。

說實話,要不是有英明偉大的我,可能南北朝對立的局面還要維持很久。

後世都說李世民有多麼厲害、英明,可你們要知道,他在世的時候成就還不如我呢。

不說人口、經濟這些與我的時期存在著巨大差距,就說在對外方面,他最值得稱道的就是那些遊牧民族對他的天可汗稱呼,而我,在當時可是被那些遊牧民族稱為了聖可汗,從這些方面,我覺得我才是最強的皇帝。”



被隋煬帝點到名的李世民正想站起來反駁,但他抿了抿嘴,似乎想到了什麼,所以整個人很快就安靜了下來,難得沒有站起來反駁。

看到自己曾祖父吃癟,唐玄宗李隆基很不是滋味,於是他就拍了一下桌子,站起來指著隋文帝說道:

“你這樣說有什麼意思?要比國力的話,你跟我曾祖父比干什麼?他那個時候剛經歷過戰亂,能恢復到那種程度已經算是非常好了,你想比國力的話就來跟我比啊,要說到國力的強盛,我的開元盛世可不是說來玩的。”

隨著幾位皇帝的爭論,會場中的氣氛漸漸被推至到了白熱化,看著眾人一直爭論不到確切的結果,身形魁梧的忽必烈就炸呼呼地站了起來,他非常霸氣地對著場中所有人說:

“其實我挺佩服你們的,就這點實力還敢自稱自己是最強皇帝,我求求你們去看一下我大元的地圖再說話吧,咱一切還是要以國土面積來說話的。”

聽聞忽必烈說了如此張狂的話,朱元璋冷笑一聲也站了起來,他說:

“領土大有什麼用?這麼大的領土你能確保自己可以完完全全掌管到每一塊地方嗎?最後還不是過幾十年就滅亡了?

說到底,還是我最為厲害,僅以一介布衣之身就能獲得今天這般成就,在權力方面,更是完成了歷代所有皇帝都無法完成的最高集權,要說到權力的集中,你們沒一個人能比得過我。”

朱元璋說完後,滿臉天花麻子的康熙皇帝也站起來發表了自己的講話:

“我覺得老朱說的有道理,忽必烈你的元朝國土雖然是最為龐大的,但是管理能力卻極為鬆散。

以你們那放羊式的統治手段,我覺得你能確切掌控住京城範圍的土地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根本不可能完全把全國權力掌控在自己手中。

再說了,你們的國土也沒有很多人所說的那麼大,很多人說你們元朝的面積特別龐大、說什麼橫跨亞歐非,其實這就是扯淡,他們根本就不清楚元朝跟蒙古帝國之間的區別,就生拉硬套地把你們放在一起混談,你的元朝雖然龐大,但其實只比我的大了一點而已。

說起來,我才是這歷史中最為強悍的皇帝,既掌控著只比你忽必烈小一點的國土面積,也有著和老朱一般的高度皇權集中。”


“你可消停點吧,要不是你閉關鎖國、要不是你限制了火器的發展,我們泱泱中華能受那西洋人、日本人的欺負?你是歷史罪人還差不多,還最強悍的皇帝!”

康熙說完後,之前一直忍住沒說話的李世民終於站起來大罵道。

最後,在感覺所有人陷入沉默、沒有人再發言之後,溥儀皇帝叼著一根菸站了起來,只不過還沒等他說話,所有人都站起來向他丟鞋子或者丟其他東西喝止住了他:

“閉嘴!在這個場合、在這種討論中,你沒有資格說話!”

“對對,作為終結我們歷史的敗類,你不好好待在家裡就是了,竟然還想跑過來跟我們高談闊論。”


孤客生


中國兩千多年的漫長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制統治的象徵與代表。據統計,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稱皇帝始,到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在不足2132年中,中國共有皇帝422人。

第一,秦始皇

國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帝制朝代:大秦帝國。

書同文,車同軌,郡縣制,統六國,擊匈奴,踏百越,築長城,保邊疆,修靈渠,通水系。統一度量衡,首創“皇帝”稱號,中央集權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大一統思想…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用的都是秦朝的制度,秦朝的法律,秦朝的思想,直到現在還無時無刻影響著中國,這是任何一個朝代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而秦始皇自己也成為後世皇帝的模範,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國外:秦始皇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在國外的影響是什麼程度呢?在《影響世界的一百位偉人》一書中,秦始皇排名第十八位!甚至在新中國的締造者毛澤東之前。所以千古一帝,秦始皇當之無愧。

第二,漢光武帝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劉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則而從列侯遞降。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而劉秀在起兵之前只是一個普通的平民,但是他卻勤於農事,以此為樂。後來劉秀去長安求學,在街上看到執金吾走過,場面甚是壯觀、闊氣,大為感嘆,發出了:“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的感慨和嚮往,也引發了甚多亂世梟雄的共鳴。論學歷他稱帝以前就是太學生,論打仗昆陽大戰幾千人打敗王莽40萬大軍,當真是:“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所以劉秀也是中國所有皇帝中最全能的一位。

第三,隋明帝

我為什麼不把楊廣叫隋煬帝而叫隋明帝,因為人家本來諡號就為“明”,只是李世民為了黑他而用“煬”,人云亦云,所以現在只知道他叫隋煬帝了。楊廣楊廣在位14年,有人評價他是中國歷史上名聲最差的皇帝之一“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惡,一罪也不能廢百功。”

楊廣登基前完成天下統一, 結束了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了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了和平、強盛的時代。這可不是李世民指揮部隊平定各路農民起義與割據的小軍閥能比的(而且其中多半都是他父兄的功勞,與他沒多大關係)

修建了大運河,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修建大運河是凝聚中國之舉。滿足了將已成為全國經濟中心的長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連接起來的迫切需要,也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

親自開拓疆土暢通絲綢之路 ,楊廣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盛大的萬國博覽會,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開創科舉 制,大業二年(公元606年),隋煬帝始建進士科,典定科舉制度,這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楊廣創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科舉制,開設進士科,那時的進士科以考政論文章為主,選擇“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說楊廣優先考慮的是個人的品質而不是文才,這種“任人唯賢”的改革連現在的教育都不能比得上,由此可見他的眼光非比尋常。他失敗的地方是用民過重、急功近利,步子邁的太大了,導致社會經濟受損,人民難以生活,所以才會失敗。

歡迎補充哦⊙∀⊙!


回首已無故人


從秦到清,歷時兩千多年,先後有四百多為帝王,最年長者乾隆的89歲,最小者東漢的殤帝,剛生下來100多天即為,不到一歲就夭折。在這四百多位帝王者,有雄才大略者、有荒淫無道、有勤政為民者、有昏庸懶政者,也有各種奇葩皇帝就不一一說了。按他們對中國歷史的重要性,我勉強排一下序,因為他們其中實力真的不相上下,都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帝王。

1、秦始皇

毫無疑問,從古至今的千古一帝,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的開拓者,中國連綿兩千多年的帝王統治的創造者,無論如何抹黑他,都不能抹殺他在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地位。

2、漢武帝

進一步完善了中華大統一帝國的制度、思想框架,使大統一帝國思想徹底深入人心。也給了這個民族發自內心的自豪,使“漢”成為我們這個族群的統一稱呼。也確立了儒家思想作為中華文明核心思想的歷史地位,從精神上確定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3、隋文帝

結束了近三百年的胡人亂華大動亂,重新實現了中華的大一統,把中華文明從歷史最危急的時刻中拯救出來,並創造了極其罕見的開皇之治,將中華文明推向新的高峰。也創立了自秦之後的又一個新的政治制度,深刻影響此後一千三百多年的中國歷史。

我認為,此三位帝王是中華歷史上極其重要的偉大帝王。有了他們,我們才有統一的中華民族,我們才有今天極其燦爛的中華文明,我們才是令人驕傲的中國人。


史海沉沉


我們直接看有哪些皇帝可以拿出來比較,因為這個問題的範圍比較廣,在我們中國古代上,一共做過皇帝的人,連同那些割據政權的皇帝,足足有幾百人之多,因為我們這條題目所劃定的目的是為了比較,所以我們直接把那些割據政權的皇帝全部排除。

所以我們評定的範圍就是所有大一統王朝的皇帝,可這樣還是有很多人不在這個範圍之內,因為有很多昏君和暴君,明顯是要被篩選掉的,所以說,我們的範圍再度縮小,為所有大一統王朝當中的開國皇帝和太宗皇帝,因為開國皇帝往往都是太祖皇帝,而太宗皇帝一般也是非常有能力的皇帝,他們的能力在他們那個朝代都是數一數二的,這麼一來,我們的範圍就確定下來了。

我們先看秦朝,秦朝的皇帝一共只有倆位,考慮到秦二世二世而亡的素質,這個朝代我們只能看秦始皇,沒必要考慮二世。秦始皇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他的功過向來分開看:功是統一中國、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北擊匈奴、南平百越、推行郡縣制;過是尋仙求藥、不顧民生、焚書坑儒。總體來看秦始皇功過分明,功大於過,是一個合格的千古一帝。

我們再看漢朝,漢朝入選皇帝是漢朝開國皇帝高祖劉邦和理論上的太宗皇帝(大家更熟悉叫他漢文帝)劉恆,這倆人我們先看漢高祖劉邦,劉邦斬蛇起義,推翻暴秦,結束了國家的動盪、發展了國家生產力但是為人也很刻薄,由於國力不盛,白登山之圍留下了屈辱的和親政策;晚年後宮問題處理不當,下不了決心廢太子,卻又多次流露出對戚夫人和劉如意的喜愛,為日後呂后專權的暴行埋下了伏筆。

我們再來看劉恆,他最出名的成就就是開創了文景之治,或者說為漢武帝日後各種“敗家”積攢了大量的財富,並且這個人政治才能高得不行,作為被大臣擁立的皇帝,他很快就反客為主,沒有讓大臣控制他,反而將那些大臣慢慢架空了,論起私德更是完美無缺,特別節儉,一聽說造一個亭子要花十戶普通人家的家產,就馬上叫停了,所以這個人在歷史上幾乎沒有黑點。

下面我們看一下晉朝,晉朝的開國皇帝是司馬炎,這個人完成了司馬家的篡位最後一步,統一了中國,但是完全是一點新朝氣象都沒有,整個王朝死氣沉沉,自己也活的像極了昏君——獨創駕著羊車臨幸妃子的制度。下一個司馬衷是個白痴皇帝,沒有參考價值。

接下來我們看隋朝,隋朝的開國皇帝是楊堅,楊堅也是個篡位者,但是他把國家治理得倒是風調雨順,開皇盛世也算可圈可點,不過這個人怕老婆怕得太厲害了。

隋朝之後是唐朝,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太宗皇帝是李世民,這倆人當中的開國皇帝李淵,自小就武藝超凡,老婆都是靠著自己射箭射來的——“雀屏中選”。不過李淵這個開國皇帝的傳奇色彩都被兒子李世民奪走了,李世民在建立李唐天下過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講他自己就是功臣,李淵封無可封,只得搞搞創新——封李世民為天策上將,准許李世民開牙建府。

後來李世民玄武門兵變,李淵被逼退位,這個開國皇帝做的是真的憋屈…李世民在位期間,開啟了貞觀之治,並且在武功方面更是被少數民族尊為天可汗,唯一缺點就是私德不修——殺兄娶嫂逼父。給以後的唐朝皇帝開了個壞頭(他自己兒子就有樣學樣的搞事情)。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的登基過程也是相當傳奇,他也屬於篡位者,他的杯酒釋兵權倒是頗有特點,終極五代以來的武人亂政確實有他的功勞,但是,趙匡胤最大的黑點在於他並不是很體諒百姓——百姓跑到他面前告御狀,說有一個將領強搶他家的民女,結果趙匡胤來了一波毀三觀的說法“你家女兒嫁人肯定嫁不到這麼好的人家,被強搶這件事其實是你家的福報啊!再說了,這個將軍駐守北地防守遼人入侵,如果沒有他,你們家就要被遼人搶劫啦!你想想是不是應該感謝人家?”

宋朝太宗的黑點就更多了,北伐大遼時候屁股中箭驢車漂移,非要堅持將從中御的原則,總想搞一個固定的“平戎萬全陣”來適應所有的軍事活動,葬送了宋太祖時代留下來的精兵強將。

之後的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並不是對他的羞辱,而是對他的客觀評價,這個人確實沒什麼像樣子的文治,一生都在忙著殺戮和征戰。元朝世祖則應該算忽必烈,這個人就很不簡單吶,對於漢人地主階級採取懷柔手段,必要時才輔以必要的軍事手段,建立元朝之後南下攻滅大宋和大理,首創行中書省制度,是我們中國省制的開端,還開鑿了大運河,文治武功都不虛。只可惜後來,蒙古本位思維過重,對漢民族採取歧視性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驅除韃奴,恢復中華、獎勵農事,恢復生產、重定典章,漢官威儀、高調反腐,人頭滾滾的豐功偉績,那是聲名遠播,一句“朕本淮左布衣,天下於我何加焉”把逼一個人都裝全了。

但是容不得功臣宿將,屠戮一切有威脅皇權的人,還為了皇權獨尊廢除了宰相制度,這些舉動都讓皇權變得越來越專制,帝王的決策得到修正的可能性越來越低。

永樂皇帝又稱明成祖,在位期間永樂大典、萬國來朝、七下西洋、親征蒙古,但是濫刑好殺,動不動當庭杖責文官,更是開了縮邊的壞頭,此後代代縮邊,連哈密衛都丟了。

清朝值得拿出來的皇帝有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聖祖康熙皇帝,這裡先說說努爾哈赤,這個人黑點比較多,雖然在軍事上很有成就和天賦,但是這個文治真的是一言難盡——將遼東漢人地主大量的逼死,猶如失心瘋一樣屠殺遼地漢民都是不折不扣的黑點。

清聖祖康熙皇帝開創了後來的“康乾盛世”,並且還通過各項戰爭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文治武功都可圈可點,但是文字獄的興起與圈地政策以及閉關鎖國都是較為明顯的黑點,統治後期也爆發多次饑荒導致的農民起義運動,繼承權方面更是有九子奪嫡的情況。

所以總結來看,綜合能力來看,只有漢文帝才應該排第一,其他皇帝雖然上限也都不錯,但是下限也比較低,只有漢文帝上限很高,下限也很高,沒有什麼明顯的黑點。


無筆


我心中的九大帝王!

1、贏政。始皇帝,華夏的祖龍,統一了中國,建立了秦帝國,新創了一種社會形態,前無古人。

2、項羽。西楚霸王,用三年時間摧毀了秦人數百年的基業,分封諸侯,政由羽出。

3、劉徹。漢武帝,完善了帝國的架構,把威脅中國北方數百年的匈奴族打殘廢了,打出了漢民族的自信心。

4、楊堅。隋文帝,又次統一了戰亂數百年的華夏大地,通過科舉考試選拔賢與能,為唐宋的文化大繁榮大發展奠定了基礎。乃帝國曆史的重要節點。

5、李隆基。唐明皇,盛唐的締造者與終結者,他之所以上榜,只因他沾了盛唐詩人的光,從此中國有了唐詩,世界上有了唐人。

6、趙禎。宋仁宗,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能稱得上仁的皇帝,國家之幸,蒼生之福。最關鍵的是,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催生了千古一人的蘇東坡。

7、忽必烈。大大的元帝國,除了地多,還有元曲。這就夠了!

8、朱棣。明成祖,這小子犯上作亂當了皇帝,但派鄭和下西洋,找解縉編寫了永樂大典,人不咋地,但文治武功都還行。

9、玄燁。收復臺灣,逐退沙俄,夠可以的了!


拒絕下流


其實在2000多年間,這422個皇帝裡,非得排名的話不好排,下面按照功勞和對後世影響來一下,

第一:秦始皇。

始皇帝統一天下,掃六合,平八方,結束數百年的七國互相攻殺,第一次形成形式的大一統。

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作用不言而喻,書同文車同軌,正是形成中華民族的基礎,至於修長城,拒突厥,修水利,這是任何一個明君都會做的,不用多說!而說始皇帝焚書坑儒,現在看來也是一種偏見,坑的多少江湖術士,焚燒的多是那些術士的煉丹之書,真正的經典書籍基本上完整的保留下來了!所以,對於後世乃至現在,中華民族的形成,始皇帝是奠基人!

下面我們來說一下楊廣!

第二:隋煬帝!

這裡不說煬帝這個諡號是後世李唐給他的最惡的惡評,只說他對後世的影響!

楊廣,平南陳統一中國,與嬴政一樣,結束了幾百年中國分裂的局面!建東都洛陽,是中原中腹之地為天下核心,輻射天下!平西域擊吐谷渾,開創絲綢之路,使萬國來朝,揚我中華國威!開運河,興水利溝通南北,中國天然河流多是自西而東,少有貫穿南北的,古代水利交通方便程度可不是陸路能比的,何況隋前幾百年多是南北敵視,隋雖統一,然而敵視未消,運河正是一個溝通南北的動脈,加速了真正意義上的民族融合,使南北不再敵視!直到現在乃至將來運河的作用依然不會減少,這才是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最後我們來說說科舉,楊廣大力推廣科舉,使中央官員不在是士族門閥壟斷推舉,使寒門子弟也有機會鯉魚跳龍門,使天下格局再不是廟堂皇帝可以更換而士族門閥可屹立千年不倒,真正的讓讀書人有機會做到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其實,直到現在,高考依然是那些農村偏遠地區孩子出頭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但是也正是因為科舉制度,讓門閥士族的利益受損,所以才會有隋末之亂,其實隋末多路起義哪有幾路是真正的農民,有能力爭奪天下的第一,李淵,不用多說了,還是楊廣的親戚,王世充,本來就是隋朝的官員,竇建德,羅藝,等沒一個是農民,包括瓦崗寨的李密也不是真正的農民。所以,什麼荒淫無道,只不過是李唐對他的汙衊而已!所以,這400多皇帝能稱為千古一帝的也只有這兩位,其實這兩位有很多相似之處,就看大家自己去體會了!


狂雷驚蟄116


歷代皇帝綜合實力排名

1.秦始皇,人口3000萬,國土340萬平方公里

2.劉邦,人口6300萬,國土609萬平方公里

3.劉徹

4.王莽

5.苻堅,人口2000萬,國土358萬平方公里

6.楊堅,人口5000萬,國土467萬平方公里

7.李世民,人口8050萬,國土1237萬平方公里

8.趙匡胤,人口1.26億,國土280萬平方公里

9.忽必烈,人口9000萬,國土1372萬平方公里

10.朱元璋,人口2億,國土997萬平方公里

11.朱棣

12.愛新覺羅•玄燁,人口4億,國土1316萬平方公里


神秘人TPL


從贏政到溥儀,按綜合實力排位,皇帝排第一的,應該是唐太宗李世民。

一,武功。在唐朝的整個開國過程中,李世民一直在軍中一線指揮作戰,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知識和經驗。這是秦始皇和漢武帝無法比及的。

二,文治。唐朝建國一代之內,便創造出了著名的"貞觀之治”,這是前無古人的。充分表現了李世民的高超的治國理政才能。

李世民的政治才能,通過他同魏徵的關係集中表現出來。

魏徵曾是太子李建成的親信,曾進言李建成除掉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不但沒有加害,反而重用魏徵,引為親信大臣。甚至魏徵在朝堂上直言進諫,不給李世民留面子,氣得李世民下朝跟長孫皇后嘟囔要殺魏徵,而經長孫皇后解說後,他又對魏徵信任如初。

正是因為唐太宗的英明睿智,知人善任,才取得了貞觀之治的輝煌成就。

所以,就文武兼備和功業成就綜合而論,唐太宗應為古代皇帝第一。


歡迎點評。


夕陽晚霞


從秦始皇開始,中國一共經歷了大大小小83個王朝,歷時2132年,一共有422個皇帝。在這422個皇帝中,有的是睿智寬厚的明君,有的是平平淡淡的庸君,有的是殘暴無道的昏君。明君和昏君是少數,庸君佔了大多數。要是分個能力高低,還真是難以選出誰是第一名?

如果將一個王朝分為初期、中期和末期,初期多出明君,比如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光武帝劉秀、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清聖祖康熙等。

這些皇帝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大的名氣,為王朝的江山奠定了根基。他們在位的時候,朝廷上下都積極努力的建設國家,君臣同心,國家內部沒有什麼積弊,在位的皇帝很容易幹出大事業,老百姓日子過的不錯,大多數王朝的盛世出現在王朝的初期階段。

一個王朝進入中期階段以後,國家的各種問題開始出現,就像一個人進入中年階段,身體走向了衰落,內部已經不像王朝初期那樣充滿活力,這時候的皇帝忙著診治國家的疾病,在後人的眼裡顯得平庸一點,沒有初期的皇帝名氣大,比如漢宣帝劉病己、唐代宗李豫、宋神宗趙頊、明孝宗朱祐樘、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等。

這個時期王朝的各種弊病已經紮下了根,許多王朝在此階段出現過短暫的復興,可是,許多朝政弊端已經無法解決,不可能重現初期階段的輝煌。

末期階段,王朝滅亡的命運已經難以改變,一些王朝的末代帝王嘗試著扶大廈將傾,試圖改變王朝的命運,比如明思宗崇禎帝朱由檢、清德宗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這些君王沒有做過亡國之君的事情,卻背上了亡國之君的黑鍋。而一些亡國帝王則是咎由自取,只知道享樂,敗壞了王朝的天下,丟掉了祖先的基業。比如秦二世贏胡亥、隋煬帝楊廣、宋徽宗趙佶、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等。

在歷史上,一個帝王能取得多大的成就,並不僅僅取決皇帝的個人能力,國家國勢的發展對皇帝功績大小的影響很大。許多取得豐功偉業的皇帝大多出生在王朝的初期階段,名氣一般的君王基本上是在王朝中期執政,末期的君王則是因為是王朝最後一、二名帝王,很容易被人記住,因此名氣也不小。

給422個皇帝進行詳細排名那是不可能的,無法選出誰是第一名,生在王朝初期的皇帝命運最好,如果非要選幾個皇帝進行第一名的角逐,必然是王朝初期的皇帝們之間的比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