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还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关古刹中的碧水,游客:值得一游

在我国有许多的高山湖泊,人们习惯于形象地称它们为“天池”。绝大多数的高山“天池”是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凝固而形成的一个中央下凹的封闭洼地。其中极个别的“天池”是活火山,旁边的温泉较多,如长白山“天池”,而大多数是死火山,沿池周边芳草萋萋、树丛繁茂。浙西天池也是地球早期地壳运动时的古火山口,久而久之,如今已形成了“神池浩渺,天镜浮空”的天然湖泊。

去了还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关古刹中的碧水,游客:值得一游

浙西天池的一角

浙西天池位于浙江临安市龙岗镇大峡谷境内的千顷山巅,海拨1100米,湖水清洌幽蓝,水天一色。天池四周山峦缓缓起伏,芳草鲜美、泉流淙淙,呈现出“山山朝千顷,水水往池流”的山水奇秀景象。池水面积达1000亩,是如今江南地势最高,面积最大的湖泊之一,被称为“江南第一池”。有古关隘、古佛教遗址、岩顶观日等景观。

去了还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关古刹中的碧水,游客:值得一游

浙西天池边的江南第一池

从群山掩映着的千年吴越古道,一路徒步走过高山草甸,来到“江南第一池”。首先看到的是天池北400米的地方,有两块巨大的花岗岩组成的石门,高近4米,石门上面雕刻着“千顷关”三个字,拨开两边石墙上的枯藤树枝,曼延起伏的两翼古城墙出现在了眼前,这便是一千多年前烽火岁月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千顷关了,也叫塘岭关。

去了还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关古刹中的碧水,游客:值得一游

吴越古道上的景观

千顷关与千秋关、昱岭关合称为浙北三关,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浙江)与南唐(安徽)的边界处,也是吴越国捍卫首都临安的重要关卡,而千年吴越古道则是两国之间交通、行军的主要通道。这里便是当年两国的兵家必争之地,曾经一场场的大规模战争在此上演,曾经吴越王钱鏐的三个儿子在此被俘。如今,时间冷却了战争,当年的恩怨已成过往,而千顷关和城墙则成为了一个地标,一处遗迹存在着,令许多游客感慨不异。

去了还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关古刹中的碧水,游客:值得一游

浓雾中的吴越古道

站在天池边,极目远望,心旷神怡,浙西天池不仅是旅游胜地,从唐朝开始更是佛门圣地,香火旺盛。在天池(古称千顷塘)北面,曾有一座叫“龙兴寺”的千年古刹,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梁初年,唐代得道高僧崇惠禅师和黄孼(niè)禅师曾在此修行。唐朝中叶,在一次宫廷辩论中,崇惠禅师得到了唐代宗的赏识,被赐予紫袈裟,并受封为“护国三藏”,浙西天池边的慈云寺也赐名为“龙兴寺”。

去了还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关古刹中的碧水,游客:值得一游

烟雨蒙笼中的浙西天池及池边群山

唐武宗时期,悟道一生的黄孼(niè),又叫踏木祖师,来到龙兴寺修行,开始著书立说,扩建寺院。传说重修庙宇时,由于紧靠天池(千顷塘),凿刻房梁的木屑随风飘落到池水中,即刻化作一条条鲜活的小鱼,游来游去。此后他一直在龙兴寺研习佛法,开创了禅风临济宗,使浙西天池佛教达到鼎盛,临济宗的思想对后来的禅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去了还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关古刹中的碧水,游客:值得一游

千年吴越古道上的小瀑布

由于时代的变迁,再加上年久失修和文革期间的破坏,如今的龙兴寺早已颓塌,留下了一片废墟。只有庙址正前方的千年古银杏树,还在显示着顽强的生命力。再看眼前的高山湖泊倒映着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山峦,宛如一片琉璃,每到春天,还会有浓郁的花香笼罩。怎么也不会联想到曾经在此发生过的血雨腥风和佛音缭绕。

您去过浙西天池吗?欢迎您的精彩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