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還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關古剎中的碧水,遊客:值得一遊

在我國有許多的高山湖泊,人們習慣於形象地稱它們為“天池”。絕大多數的高山“天池”是火山噴發後,岩漿冷卻凝固而形成的一箇中央下凹的封閉窪地。其中極個別的“天池”是活火山,旁邊的溫泉較多,如長白山“天池”,而大多數是死火山,沿池周邊芳草萋萋、樹叢繁茂。浙西天池也是地球早期地殼運動時的古火山口,久而久之,如今已形成了“神池浩渺,天鏡浮空”的天然湖泊。

去了還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關古剎中的碧水,遊客:值得一遊

浙西天池的一角

浙西天池位於浙江臨安市龍崗鎮大峽谷境內的千頃山巔,海撥1100米,湖水清洌幽藍,水天一色。天池四周山巒緩緩起伏,芳草鮮美、泉流淙淙,呈現出“山山朝千頃,水水往池流”的山水奇秀景象。池水面積達1000畝,是如今江南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湖泊之一,被稱為“江南第一池”。有古關隘、古佛教遺址、巖頂觀日等景觀。

去了還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關古剎中的碧水,遊客:值得一遊

浙西天池邊的江南第一池

從群山掩映著的千年吳越古道,一路徒步走過高山草甸,來到“江南第一池”。首先看到的是天池北400米的地方,有兩塊巨大的花崗岩組成的石門,高近4米,石門上面雕刻著“千頃關”三個字,撥開兩邊石牆上的枯藤樹枝,曼延起伏的兩翼古城牆出現在了眼前,這便是一千多年前烽火歲月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千頃關了,也叫塘嶺關。

去了還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關古剎中的碧水,遊客:值得一遊

吳越古道上的景觀

千頃關與千秋關、昱嶺關合稱為浙北三關,是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浙江)與南唐(安徽)的邊界處,也是吳越國捍衛首都臨安的重要關卡,而千年吳越古道則是兩國之間交通、行軍的主要通道。這裡便是當年兩國的兵家必爭之地,曾經一場場的大規模戰爭在此上演,曾經吳越王錢鏐的三個兒子在此被俘。如今,時間冷卻了戰爭,當年的恩怨已成過往,而千頃關和城牆則成為了一個地標,一處遺蹟存在著,令許多遊客感慨不異。

去了還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關古剎中的碧水,遊客:值得一遊

濃霧中的吳越古道

站在天池邊,極目遠望,心曠神怡,浙西天池不僅是旅遊勝地,從唐朝開始更是佛門聖地,香火旺盛。在天池(古稱千頃塘)北面,曾有一座叫“龍興寺”的千年古剎,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梁初年,唐代得道高僧崇惠禪師和黃孼(niè)禪師曾在此修行。唐朝中葉,在一次宮廷辯論中,崇惠禪師得到了唐代宗的賞識,被賜予紫袈裟,並受封為“護國三藏”,浙西天池邊的慈雲寺也賜名為“龍興寺”。

去了還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關古剎中的碧水,遊客:值得一遊

煙雨蒙籠中的浙西天池及池邊群山

唐武宗時期,悟道一生的黃孼(niè),又叫踏木祖師,來到龍興寺修行,開始著書立說,擴建寺院。傳說重修廟宇時,由於緊靠天池(千頃塘),鑿刻房梁的木屑隨風飄落到池水中,即刻化作一條條鮮活的小魚,游來游去。此後他一直在龍興寺研習佛法,開創了禪風臨濟宗,使浙西天池佛教達到鼎盛,臨濟宗的思想對後來的禪宗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去了還想再去的浙江“天池”,雄關古剎中的碧水,遊客:值得一遊

千年吳越古道上的小瀑布

由於時代的變遷,再加上年久失修和文革期間的破壞,如今的龍興寺早已頹塌,留下了一片廢墟。只有廟址正前方的千年古銀杏樹,還在顯示著頑強的生命力。再看眼前的高山湖泊倒映著蔚藍的天空和綠色的山巒,宛如一片琉璃,每到春天,還會有濃郁的花香籠罩。怎麼也不會聯想到曾經在此發生過的血雨腥風和佛音繚繞。

您去過浙西天池嗎?歡迎您的精彩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