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成名的“85後潛力書法家”張圓滿:努力探尋個人書風

張圓滿 , 齋號筠藂館、問初堂、冄園,畢業於海南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和首都師範大學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作品曾多次獲獎、參展,登載報刊,出版有作品集《伏想清和》,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在校成名的“85後潛力書法家”張圓滿:努力探尋個人書風

張圓滿

《藝術品鑑》雜誌對話張圓滿

藝術品鑑:您如何看待自己“全國最具升值潛力書法家”“85後潛力書法家”這一系列的標籤?

張圓滿:我個人是不太喜歡別人在介紹我的時候帶上這些標籤的,擁有這些標籤實際上也是廣大書友和老師們厚愛所加上的。我不太擅長過多的宣傳、經營自己,這些年一直埋頭在做自己的事情,學習、工作、創作。我更享受自我觀照、不斷成長的過程。

在校成名的“85後潛力書法家”張圓滿:努力探尋個人書風

張圓滿書法作品 尺寸:35×100cm

藝術品鑑:您在未出大學校門時便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展覽中摘金奪銀,當時引起人們熱議的時候,您個人的狀態和對自己未來創作的思考是怎樣的?

張圓滿:如果站在現在的角度去看當時的自己,我會覺得那是人生必然要經歷的某一個階段。我覺得自己當時是有一些運氣,每個人都會有一些好運,只是有的人來得早,有的來得晚。

上大學的時候前幾屆有師兄的作品參加過全國展,我們也受到了他們的影響,當時很有衝勁,經常參加活動、展覽,也得到了一些認可。在十七八歲有當時那樣的成績,肯定是比較高興的,認為自己很厲害,對於以後書寫時筆下的自信會有一些幫助。

在校成名的“85後潛力書法家”張圓滿:努力探尋個人書風

張圓滿書法作品 尺寸:35×138cm

後來我一直在想,參加全國書法展雖然也會用心認真地準備,但它畢竟和自己靜下來將創作推向更深層面還是有區別的。

總的來說,每個階段的心態及呈現出的作品和年齡階段是有很大關係的,書家必然會有一個慢慢成長、自我修煉的過程。

藝術品鑑:您在整個書法史上有沒有個人較為推崇的書法家,為什麼?

張圓滿:書法史上我個人推崇的書法家比較多,書法史上標杆式的人物肯定都是推崇的。當然,我也沒有不喜歡過哪一位藝術家,一般情況下,我的想法是我可以不模仿,但一定要了解。知道每一位藝術家高明的地方,他和別人的區別,他在吸收、理解、轉換成自我風格的過程中的經歷,他在前人的基礎上借鑑了什麼。

在校成名的“85後潛力書法家”張圓滿:努力探尋個人書風

張圓滿書法作品 尺寸:45×138cm

藝術品鑑:您認為當代書法家是容易找到自我書寫風格的嗎?

張圓滿:真正的書寫風格是學習古人、自我理解,再慢慢成長,建立自己較為完備的系統的一個過程,不是刻意將字做成一種特點、符號性的東西就叫風格。

如果這樣來說,當代的書法家的確是不容易找到自己書寫風格的,近一些的民國時期大多數書家自我風格都很明顯。當代主要的問題不斷重複使得書法停留在形式化的過程當中。

人都有個性和共性,怎麼把自己的個性轉換到書法層面上來,這就考驗的是書家的能力了,換言來說就是書法家在保持自己個性的同時,還要有轉換語言的能力。

在校成名的“85後潛力書法家”張圓滿:努力探尋個人書風

張圓滿書法作品 尺寸:30×180cm

藝術品鑑:您認為相比繪畫,書法的表達是否稍有限制,會不夠自由?

張圓滿:相比較而言,實質的要求差不多,點畫到位、結構準確、章法和諧。然而在作品的完成上書法要求更高,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完成一件作品的書寫,一任自然、不露痕跡,除了書家對點畫結構的熟悉程度以外,還要看怎麼以一種自由的心態和狀態去創作,這在於創作者自身。

但藝術創作中的自由並非是真的自由,這種自由帶著傳統的法則。無論書法還是繪畫都有一些法則在裡面,以書法來說,怎麼把字的結構調配到一個最佳狀態,怎麼中鋒行筆,怎麼將筆運用的較為熟練,完全在於創作者的調配。中國的藝術代表的都是古代精英文化裡面的精神。

在校成名的“85後潛力書法家”張圓滿:努力探尋個人書風

張圓滿書法作品 隸書對聯 尺寸:20×68cm×2

藝術品鑑:您目前在書寫上有沒有一些障礙,是您想要努力去突破的?

張圓滿:最大的障礙或者說最大的問題是傳統工夫太淺,沒有吃透的工夫很難真正地流淌出來,所謂“工夫深處見天然”。從有意識到無意識,從刻意到自然。

當然每一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書寫問題,不斷突破這些問題才能更好向前走下去,也希望我遇到的一些問題都是不輕易就能突破的,因為突破的過程也是自己成長的過程。

本文摘選自《藝術品鑑》2019年10月刊《張圓滿:迴歸傳統書齋的書寫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